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4.00 KB
- 文档页数:88
第6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3周第节课时安排3学时授课题目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新生儿的护理、常见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新生儿的分类;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
了解: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新生儿分类2.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3.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护理(自学)4.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自学)5.新生儿窒息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新生儿颅内出血(自学)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9.胎粪吸入综合征(自学)10.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自学)11.新生儿黄疸1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自学)14.新生儿糖代谢紊乱(自学)重点:1.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区别。
2.新生儿窒息的复苏;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判定及相应护理措施难点: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在呼吸、消化、神经、体温调节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特点。
讨论、思考、作业:1.如何判定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2.新生儿窒息时如何保持气道通畅并建立呼吸?3.归纳新生儿病理性、生理性黄疸的区别。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复温原则及措施。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梅国建主编.儿童护理.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叶春香主编.儿童护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110分钟,安排讨论20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课笔记第页复习并导入新课,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新生儿分类重点掌握概念(一)根据胎龄分类(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四)高危儿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各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一)外部特点利用图片逐条解释其外部特点,并归纳强调“一个状态、四个主要外部特点”。
第六章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第一节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本节考点:(1)新生儿的特点(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3)护理措施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1.外观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
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
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成人快4倍;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等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下降1.5~2℃。
如环境温度适中,体温逐渐回升,并在36~37℃之间波动。
“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3.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
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
呼吸浅快,40~45次/分。
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
心率波动较大,1OO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章节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授课形式讲授第二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授课时间2016 年 7月日星期第节课授课学时 2授课对象级儿科护理班授课地点一、掌握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正常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教学目的二.掌握新生儿、早产儿日常观察及护理。
与要求三、熟悉早产儿护理要点重点重点: 新生儿学的概念和围产医学的定义。
难点早产儿的护理导入:3min教学过程:60min教学内容与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第二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时间分配小结:2min课后思考题 3min教材与教具《儿科护理学》范玲主编高职高专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1 月Powerpoint 幻灯片、教材、教案、讲稿、黑板、粉笔、激光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1] 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专科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5 月参考资料或[2] 王慕狄主编《儿科学》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 5 月[3]相关网站沈晓明主编《儿科学》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年 2 月[4]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本科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5 月[5] 白厚军主编《儿科护理学应试指南》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年 1 月课后体会教学过程注教学内容解导言:(3 分钟)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因此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是我们儿科护理学学习的重点。
从出生到满 28 天内的婴儿称新生儿。
她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正文:(60分钟)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从出生到满 28 天内的婴儿称新生儿。
她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在我国围生期一般指从妊娠 28 周(此时胎儿体重约 1000g)至出生后 7 天一段时期。
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