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182.18 KB
- 文档页数:56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意义小儿自出生切断脐带脱离母体,从宫内生活转为宫外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及生理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精心护理十分重要。
新生儿期是小儿病死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新生儿疾病的病种、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均有其特点。
为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必须掌握这些特点以提高新生儿医学的医疗护理水平。
二、有关新生儿的概念(一)新生儿期指自出生断脐带到满28天这段时间,在此期内的活产婴儿称新生儿。
(二)围生期国际上对围生期范围有4种规定,:①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1周:②从孕期满20周至生后4周;③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4周;④从胚胎形成至生后1周。
我国一般采用: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1周。
在围生期内的胎儿与新生儿统称围生儿。
(三)新生儿的分类1.根据胎龄分类(1)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2)足月儿:胎龄为37至42周。
(3)过期产儿:胎龄大于42周。
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者。
(2)极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
(3)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者。
(4)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者。
3.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关系分类(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儿应有体重第10个百分位数。
(2)适于胎龄儿(A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体重的第10个至90个百分位之间者。
(3)大于胎龄儿(L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体重的第90个百分位以上者。
4.高危儿指出生后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情况而需要严密观察的新生儿。
包括:(1)与婴儿因素有关的,如早产儿、过期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手术产儿及有围生期窒息、呼吸窘迫、循环衰竭、出血、严重黄疸或感染的新生儿。
(2)与母亲因素有关的,如母亲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者,有异常妊娠者,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或肾脏病等,或在妊娠期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性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等疾病者所生的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和疾病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1、新生儿入科时,认真做好交接班,阅读新生儿记录,了解分娩方式及产时情况、阿氏评分等。
2、仔细核对新生儿手圈:床号、母亲姓名、性别、体重、出生时间。
3、检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通肛。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填写新生儿病历,认真做好新生儿24小时监护。
5、注意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侧卧位,利于呕吐物排出,防止窒息。
6、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每日测体温2次,如体温低于36℃或超过37.5℃,则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平稳后改每日2次。
7、每日上午进行脐部护理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有条件时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称体重。
8、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卡介苗接种,详细记录并交代接种后注意事项。
9、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母乳喂养。
二、早产儿护理早产儿是以保证新生儿存活,避免并发症为重点。
1、保暖:凡出生体重<2000克者,硬肿症体温不升者,应尽早放入暖箱中保温。
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6℃~28℃,湿度为55~65%,暖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体重、日龄适当调整中性温度。
2、注意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2次,有发热及时通知医生。
3、喂养:母乳喂养。
吸吮力差者遵医嘱鼻饲喂养,每2小时一次,奶量视早产吸吮、胃纳、体重增减情况而定,并予以记录。
4、每日定时监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增减情况。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呼吸频率、方式,有无呼吸困难。
(2)观察心率和节律。
(3)注意有无腹胀,记录大、小便性状和次数。
(4)注意有无黄疸,黄疸出现时间、程度,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尽早治疗。
(5)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的表现。
6、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
(2)每2小时更换婴儿体位,预防肺部感染。
7、减少强光刺激,用深色布遮盖暖箱,给患儿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到四轻。
8、减少疼痛的刺激,各种操作动作轻柔,做致痛性操作时要将患儿辅以屈膝位,给予肢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