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线形设计美学
- 格式:ppt
- 大小:43.66 MB
- 文档页数:61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道路线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是指通过对道路线形的设计,来满足道路通行的需求和功能,使道路更加安全、流畅和美观。
道路线形设计涉及到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
本文将对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道路线形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周边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良好的道路线形可以确保交通的通畅和安全。
合理的转弯半径、缓和的坡度和曲线半径,可以适应车辆的运动特性,降低驾驶员的操作难度,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其次,道路线形设计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以提升自然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良好的道路线形设计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价值,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动。
道路线形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首先,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道路的交通要求、地理环境等因素。
其次,应保证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合理设置交叉口、人行横道、防护设施等,减少事故隐患。
再次,应注重道路设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使得道路线形流畅、一目了然。
最后,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尽量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具体的道路线形设计要点包括:一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是指道路纵向的起伏、坡度和高低差的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用途和车辆通行速度确定纵断面的坡度和起伏。
二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指道路横向的宽度、车道数、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位等的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交通组织形式和周边环境确定横断面的布置和尺寸。
三是曲线设计。
曲线设计是指道路上的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设计。
设计时应考虑道路的转向需求、车辆的转向半径和行驶速度等因素,使曲线的半径和角度尽量适应交通流量的需要。
四是标线和标识的设计。
标线和标识的设计是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指示和引导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增强交通安全和效率。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五单元导线法丁建明李方【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摘要:本文以我国习用的导线法为基本思想,引进不完整回旋线和圆曲线为基本设计单元,吸取了三单元导线法及国外曲线形设计方法的精华,提出公路平面线形的五单元设计方法,该方法在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中,既保留习用导线设计法,又无限制地设计任意曲线组合线形,显示其设计的灵活性。
特别是采用单交点就能设计复曲线及卵型曲线,给设计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
笔者根据设计方法的原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能迅速获得曲线特征点及任意中心桩的坐标与方位角。
关键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五单元导线法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对公路平面线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直线为主的导线设计方法很难满足线形随地形、地物改变而变化。
特别是在立体交叉线形设计中显示出明显的不足。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等级公路采用了以曲线为主的方法,而且一条公路中曲线长度所占的比例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在我国,曲线型设计方法在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已普遍采用,但由于我国的传统公路测量与导线设计方法的根深蒂固,使得曲线型设计方法在各级公路线形设计中还难以推广。
笔者研究的五单元导线法,以我国习用的导线法为基本思路,引进了曲线型设计方法的思想,使平面线形的设计显得非常灵活,借助于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能迅速地获得满意的线形及准确的中心桩坐标。
1 五单元导线法概念如图1,设I、J、K为某路线的导线交点,现以J为导线点设计平曲线,平曲线五单元组成:(1)不完整回旋曲线11(R1→R2,R1>R2,A1);(2)半径为R2的圆曲线L2;(3)不完整回旋曲线13(R2→R,R2>R3或R2<R3,A);(4)半径为的圆R3曲线14;(5)回旋线15(R3R4,R3<R4,A2);平曲线与导线相切于P、Q点。
若已知某些参数,可通过各单元起、终点的连线及切线与导线间的几何关系可求得一些待定参数及特征点与任意中桩的坐标。
道路工程道路线形设计1. 简介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线性要素和曲线要素等方面。
合理的道路线形设计可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性以及舒适度,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 道路线形设计的原则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道路线形设计的首要原则。
在道路线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运行速度、刹车距离、视距要求等因素,以确保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最小化。
此外,还要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并设置合适的人行通道和隔离设施,确保行人的安全。
2.2 通行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确保道路的通行性,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间。
设计师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容量要求,合理安排车道数目和车道宽度,以保障车辆的通行效率和道路的吞吐能力。
2.3 舒适度原则舒适度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在道路线形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道路的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以减小车辆的颠簸感和侧倾感,提高行驶的舒适度。
2.4 视觉美感原则道路线形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性要求,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美观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如采用良好的线形过渡、选用适宜的绿化植被等方式,使道路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3. 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要素道路线形设计涉及到许多基本要素,包括道路的几何形状、线性要素和曲线要素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基本要素。
3.1 道路几何形状道路的几何形状包括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
道路的横断面形状主要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路肩等要素的位置和宽度。
道路的纵断面形状主要包括道路的纵坡和超高等参数,以确保道路的排水和水平视线的要求。
3.2 线性要素线性要素包括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长度和连接方式。
直线段主要是为了保持行驶的稳定性,而曲线段则是为了适应道路的变化以及提高行驶的舒适度。
动视觉原理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0 引言在公路线形设计中,所采用的指标不仅应满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驾驶员在行驶时视觉的特殊性。
当汽车行驶速度较高时,驾驶员的视觉形状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行驶速度影响很大,易使驾驶员出现错觉、幻觉,若线形设计不当时,这种情况会更严重。
目前,中国对线形安全设计的研究非常重视,从线形设计指标、公路景观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国外也十分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在大量交通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开发了交互式公路安全设计系统。
但从驾驶员的驾驶心理,特别是驾驶员的动视觉心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在线形设计中,应结合驾驶员的动视觉特点,设计出在视觉上保持连续和流畅的公路线形,尽量避免采用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的线形,从而给驾驶员提供一个宽松和愉悦的驾驶环境。
本文根据动视觉原理,对公路线形设计中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1.1 动视力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称之为静视力。
实际上,驾驶员观察外界事物,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的,驾驶员所观察的物体是按一定的速度运动的,而驾驶员本身也在车辆行驶状态下观察物体。
在车辆行驶状态下,驾驶员观察物体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驾驶员在静止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的视力是完全不同的,动视力与运动速度、环境的照度,以及驾驶员的年龄等因素有关。
车速越高,则物体的相对移动速度也越高,因而眼睛的转动角速度也相应加快。
在测量动视力时,通常以眼睛转动的角速度来表示。
动视力与上述三因素有这样的关系:行驶速度增加(即眼睛转动的角速度相应增加),动视力降低;对于同一速度,照度增加,动视力提高(图1);驾驶员的年龄越大,动视力越低。
根据运动视觉心理学的分析,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 ~20 ,特殊情况下低30 ~40 。
1.2 动视野头部和视线固定时,眼睛所能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静视野,如果仅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就是动视野。
动视野的大小与车速有很大的关系(表1),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员的视野也缩小。
交通科技与管理19规划与管理0 引言 由于新疆按照我国地势划分属于三级地区,海拔仅次于西藏,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力作用下,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我国独一无二的气候分布。
加之农村公路处于建设期,对于特殊路段的路基路面病害未得到足够重视,现有农业模式的转变,农村交通量等级的变化,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使得新建农村公路出现了早期损坏,造成资金的浪费。
因此,研究新疆自然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指标,从设计思想上对绿洲区农村公路提出可以优化的设计思路。
1 自然区划下新疆公路设计图1 设计路线图1.1 新疆地区自然条件分析 由于新疆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得新疆自然降水量很少,主要原因是远处内陆,再加之昆仑山和阿勒泰山山体高大,将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阻挡在山体外侧,无法进入盆地内陆。
但在靠近山体部位水分较多,多是部分水汽飘过山体或是山体上存留的永久冰雪。
特别是天山山脉南北麓,农业及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依赖于天山常年冰雪。
正是这些来自山体雪线以上和外来水汽,共同形成了新疆绿洲、河流以及草原。
同时,新疆的高海拔山区存在部分常年低温地区,这里年蒸发量小,而且有常年冻土存在,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自然环境,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
认识新疆绿洲、荒漠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了解其路基路面需要考虑的特殊环境因素,从而提出适合新疆绿洲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1.2 新疆地区自然区公路设计指标 我区与内地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疆地域辽阔,农业主要植根于块块绿洲,牧业主要繁盛于深山坡地,也就是说,新疆进行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建设的道路比较长,需要修筑的路线比较难,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比较多,新疆农村公路建设还需加大投资力度,还要有长足进步才能适应新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疆农业近几年已发生巨大改变,农业有过去的密集劳动型逐步发展为现在的机械化,因此大型农业机械和大型动力牵引农业车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以方便及适应农业生产。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市政道路的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用途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科学地确定道路的线形,以达到安全、便捷、高效、美观等目的。
具体要点如下:1. 安全性:路线线形设计应优先考虑交通安全因素。
合理设置车道宽度、交叉口、弯道半径等,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2. 通行能力:路线线形设计应结合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车道数量和宽度,确保道路能够承载预计的交通流量,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舒适度:路线线形设计应尽可能减少路面起伏和弯曲,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颠簸和转向半径,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4. 便捷性:路线线形设计应考虑道路的连接性,确保道路与周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连通性,方便行人和车辆之间的交通流动。
5. 美观度:路线线形设计应注重环境美观,根据道路周边的自然和建筑环境,选择合适的路线线形,使道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6. 可行性:路线线形设计应考虑土地利用和地形条件,合理利用有利地形,避免对周围土地的浪费和破坏,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7. 可持续发展:路线线形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保留未来扩建和改造的空间,提高道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8. 多样性:路线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和特殊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线形设计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9. 标准化:路线线形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减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争议。
市政道路的路线线形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安全性、通行能力、舒适度、便捷性、美观度、可行性、可持续发展、多样性和标准化等因素,以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第21卷第3期森 林 工 程V ol 121No 132005年5月FOR EST ENG IN EERIN GMay ,2005风景区道路线形设计的探讨韩春鹏1 程培峰1 刘柏哲2 王丕祥1(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2.哈尔滨市规划局松北分局,哈尔滨 150000)摘 要:以太阳岛围堤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为例,介绍了风景区道路线形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在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突出线形设计同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在风景区道路线形设计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风景区道路;线形设计;景观;视线中图分类号:S77313,U 4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 (2005)03-0037-03Road Alignment Design in the Scenic Spots/Han Chunpeng,Cheng Peifeng (Northeast F orestry U niversity ,Harbin 150040),Liu Baizhe (Songbei Department of Har bin Planning Bureau,Harbin 150000),W ang P ix iang (Northeast F orestry U niversity,Harbin 150040)Abstract:T 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 f the roads around embankment in t he Sun -Island,the metho d of alignment desig n in scenic spot is introduced.Some pr inciples and pr oblems during the desig n are put forward.Co mbined w ith landscape,road alig nment design in scenic spot is discussed.Key words:road in scenic spot ;alignment design;landscape;view收稿日期:2004-10-08第一作者简介:韩春鹏(1979-),男,黑龙江省宾县人,助工,硕士研究生。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市政道路的设计尤为重要。
路线线形设计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横断面、纵断面等方面。
下面就针对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进行一定的介绍。
一、道路线形分类道路线形可以分为直线型、弧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等四种类型。
1、直线型:直线型的道路线形直线简单,便于施工和维护,但是在某些地方容易造成危险,如人流量大的地方、道路陡峭的地方等。
2、弧线型:弧线型的道路线形柔和平滑,能够有效地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但是弧线型道路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到道路弯曲的半径、切线长度等因素,同时弧线型的道路维护难度也较大。
3、折线型:折线型的道路线形具有变化多端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是折线型的道路线形设计难度比较大,需要设计师在道路长度、交叉口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二、道路线形设计原则1、合理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如车辆种类、车速、车流量等因素,同时在确保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车辆拥堵情况。
2、安全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行人、骑车人、机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保证行车安全,同时尽可能减小事故发生概率。
3、美观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美观性问题,在不影响交通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道路的观赏价值。
1、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是指道路纵向剖面与垂直于地面的平面截成的图形,道路横断面通常包括路缘、路肩、行车道、中央隔离带等。
(1)路缘:路缘是道路横断面中最靠近人行道的部分,它用来隔离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防止行人误入道路。
(2)路肩:路肩是道路横断面中的一个部分,它设置在机动车道两侧,用来为非机动车的行驶提供空间,同时也可以保护机动车道的路边。
(3)行车道:行车道是道路横断面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主要用来供机动车行驶,行车道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通行的流量、车速等因素。
公路几何设计与环境协调性研究作者:赵梅蕊铁星悦乔砺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项目建设对沿线景观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国家以及公路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是解决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
因此,为了使公路建设与环境相协调,我国借鉴美国公路设计几何规范的原则,结合本身实际情况,总结了一系列与环境相协调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路线形;环境;灵活性设计;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取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需求,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公路建设除了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之外,还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应通过合理的道路环境协调设计,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
1线形与环境协调性问题1.1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1.1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域生态系统由路域人群、过往车辆、公路设施以及相应条件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分通过生态与经济纽带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道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1)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2)对水文对响3)对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1.1.2对沿线景观环境的影响景观环境从广义上讲即为道路与沿线建设区域内环境景观组成的系统视觉价值体系,其视觉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者对道路整体环境景观质量的评价。
在公路选线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都应注意与沿线环境相协调进行施工设计。
1.2线形与环境协调性影响因素公路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公路建设会对周边沿线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环境和自然景观又会对公路产生重要的作用。
线形与环境协调体现在“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公路布线与周围环境组合构成的良好的道路景观。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对道路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它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安全、便捷、美观等方面,因此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交通的安全畅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在设计中考虋到不同车辆的通行需求,包括小汽车、公共汽车、货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要尽可能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系统也需要在设计中得到应用,比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优先交通系统等。
斑马线的设置、行人天桥的设计、道路标识和信号灯的布置等都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必要内容。
除了交通安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通行便捷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路线走向。
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的分布,进行科学的道路规划,确保城市交通网顺畅。
道路的宽度、弯道的角度、坡度等也需要谨慎设计,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便捷。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和城市的发展要求,市政道路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美化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注重道路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设置绿化带和景观雕塑等方式,提升道路的美观性。
在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利用生态护坡等设计手法,实现城市环境与道路的和谐统一。
为了满足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多重需求,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进行思维的跳跃,不断提出新的点子和方案,充分考虑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与其他城市规划相协调。
第11卷第10期中国水运V ol .11N o.102011年10月C hi na W at er T r anspor t O ct ober 2011收稿日期:2011-07-19作者简介:韩忠能()男,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工程师。
朱露()女,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美学探讨韩忠能,朱露(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公路原始功能是把人和物进行位移,随着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公路不仅仅是为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基础设施,更多时候是作为一条景观带接受公众的审美和欣赏。
公路线形作为整条公路的主骨架,其线形设计是否顺畅、舒适、美观直接决定公路建设的美学质量。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美学中图分类号:U 41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0-0204-03一、美的概念从开创美的本质的追寻之路始一直到18世纪,即美就是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和效用或合适这一理解为各界所普遍接受的观念。
但这观念很快受到了当时经验主义的美学家们的批判而走向瓦解,开始从“美”向“审美”的转变。
随着19世纪中期审美心理学的崛起,美学的核心问题由美的本质问题转变为审美经验的问题。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二、公路美学发展史最早的公路景观设计在十九世纪始于欧美。
1962年,美国在“High wayResearchBoard ”上发表了“高速公路设计的美学标准”一文(以下简称“美学标准”)。
但美学真正体现于公路是八十年代初期,它要求在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行车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美学需求,尽可能做到功能与美学相结合。
把公路看为立体三维空间,注重其几何构造,与周围景观、建筑、地区规划等融为一体、共同提高整体区域的美学质量。
日本在修筑高速公路的初期,曾聘请美国及德国专家专门对高速公路设计的美学方面进行咨询。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根据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需要,在建设城市道路时所进行的路线线形设计。
路线线形设计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交通能力、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其设计要点分析对于城市道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功能需求分析在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不同道路的功能需求不同,例如主干道需要满足车辆高速通行的需求,支路需要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需求,而景观大道需要满足游人的休闲观光需求等。
在进行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需求,合理确定道路的布局和线形设计。
二、交通组织分析交通组织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从交通组织的角度出发,考虑道路的交通需求和安全保障。
例如在主干道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车辆转弯半径,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在支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停车位和人行道,方便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
通过对交通组织的分析,可以有效指导道路的线形设计,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三、城市环境分析城市环境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重要背景。
在进行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点,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线形。
例如在临江地区设计道路时,可以充分利用江景资源,打造具有江景特色的景观大道;在山区设计道路时,可以充分利用山地地形,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公路线形。
通过对城市环境的分析,可以使道路线形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功能需求、交通组织、城市环境、交通设施和美观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确保道路能够满足交通需求、保障交通安全、打造城市景观,以及提高城市形象品质。
通过对路线线形设计要点的分析,可以有效指导城市道路的建设和规划,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品质水平,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提升。
60度弯道路设计60度弯道路根据地形设计的,因为高速公路的修建在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情况下才高计直道的。
比如有些地形如果修直道,会增驾很大的成本,只有就当地的地形修建弯道。
公路美学设计实践:以上简述了“美学标准”对高速公路美学设计方面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经过多年来高速公路设计实践,我们对高速公路设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在具体设计中还有些牵涉到美学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例如,平面线形能否采用直线?采用多长的直线比较合适?每个平、竖曲线的顶点是否都要一一对应?连续线形是否要以曲线为主?或以直线为主?等。
这些问题都要用公路美学的一些原理,并结合实践结果来加以探讨。
直线:“美学标准”提出,理想的连续线形是由长而平缓的圆曲线及有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加以连接而组成。
连续线形要尽量减少直线。
同时也提到直线线形的不足之处,如:在直线上行车,驾驶员容易疲劳,也容易形成超车,直线不够美观等。
但是,在平原区及西部高原地区,在地形比较平坦而居民点及控制点又不多的情况下,一般认为,仍然可以设置一部份直线。
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想在这里设一个曲线,可是也找不到适当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直线在美学方面不太理想,驾驶员也容易感到疲劳,但是,直线段可以减少路线长度,节省投资。
采用直线,比增加许多造价,特意做出一条曲线来,可能比较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有一条平原区高速公路,在纸上定线时,主要采用了比较长的平缓曲线,并在曲线之间设置了直线段。
从组合线形的情况来看,整个线形仍然比较直捷、顺畅,设计里程则减少了两公里多。
按工可的单价计算,可以节约投资约两个亿,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直线的长度,可以先做一些调查工作,然后再加以确定。
我们也曾征求过一些驾驶员的意见,他们认为在高速公路上跑lO公里的直线段,一般不会打磕睡或感到烦燥。
要跑到20~30km或以上的直线段,才会产生有些单调的感觉。
在弯道上跑车,一般注意力比较集中,总是在注意要把好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