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1
图10-2
方法三:俯卧压背法。使病员俯卧位, 腹下垫枕, 头向下略低, 面部转向 一侧, 以防口、鼻触地, 一前臂弯曲垫在头下, 另臂伸直 ;急救者跪跨在 病人大腿两侧, 将手放在患者背部的两侧下方,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 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以身体重量即上肢和躯干部的力量向 下后方压迫;然后挺身松手。如此反复进行2~3次,见图10-3。这种 方法最常用。
10.1.3淹溺复苏的步骤
1.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溺水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
救上岸。若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 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排除呼吸道积水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儿童溺水2min就会失去意识), 抢救不及时4~6min即死亡。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被救上岸后,使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 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 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2)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置于屈起的大 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 水倾出,见图10-1。 方法二:将溺水者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作跑 动姿态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见图10-2。清理积水的同时,先要 用手清除溺水者的咽部和鼻腔里的泥沙及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10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0.1 淹溺(溺水) 10.2 中暑 10.3 体温过低(冻僵) 10.4 冻伤 10.5 烧烫伤 10.6 电击伤
10.1.2 淹溺的临床表现
溺水患者出水后的表现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脉搏 微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上腹部膨隆,眼睛充 血、发红,甚至心跳停止。患者面色青紫或灰白,面部浮肿, 口鼻充满泡沫、泥沙或杂草。有的患者还合并脑及四肢损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