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理化因素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17
理化因素损害的概念是理化因素损害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等活动中,由于不良的环境因素导致人体受到损害的现象。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那些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环境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噪声是指超过人体可接受范围的声音,长时间暴露于噪声中会引起听力损害、心理紊乱等问题。
振动是指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震动,长时间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骨骼疼痛等症状。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如电离辐射会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
温度和湿度是指环境的高温、低温和湿度过高等条件会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化学因素是指那些以化学物质形式存在的环境因素,如有毒气体、有害物质、重金属等。
有毒气体是指空气中存在过量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氮氧化物等,长时间暴露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长期接触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重金属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长期接触会引起肝脏受损、神经系统受损等。
理化因素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化因素损害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导致身体功能的受限或丧失。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长时间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器官功能受损。
这些损害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其次,理化因素损害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比如,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化学物质的接触还可能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疾病。
此外,一些化学物质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长期接触有可能导致癌症、畸形儿的出生以及基因突变的产生。
再次,理化因素损害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或居住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焦虑、情绪不稳等问题。
化学物质的接触也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紊乱等,进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最后,理化因素损害还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各章复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一.名词解释1.中暑2.热痉挛3.热射病4.热衰竭5.近乎淹溺(一)A1型题1.以下哪些不是中暑的常见诱因()A年老、疲劳 B体弱 C营养不良 D糖尿病E骨质疏松2.以下关于淡水淹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B可引起高钾血症C心室颤动多发D很少发生红细胞损伤E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3.以下关于海水淹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容量增加B血液浓缩C可引起高血纳、高血钙和高血镁D极少发生心室颤动E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4.下列关于电击伤说法错误的是()A交流电电击伤危害性较直流电电击伤大B通电时间越长,机体造成的损害也越重C50-60Hz低压交流电最易产生致命性的心室颤动D雷击伤可造成鼓膜穿孔,视网膜剥离E高压电电流易使接触肢体“固定”于电路5.热射病的典型表现是()A高热(41℃以上)、无汗、意识障碍B高热(41℃以上)、抽搐、意识障碍C高热(41℃以上)、无汗、抽搐D头痛、晕厥、无汗E头痛、发热、昏迷6.当空气干燥、气温超过35℃时,哪种方式成为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A蒸发 B辐射 C传导 D 对流 E冷却7.中暑时最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是()A腹直肌 B腓肠肌 C胸大肌 D咀嚼肌 E咬肌8.中暑降温通常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直肠温度降至()℃左右A32 B35 C37 D38 E39(二)A2型题9.病人,男,50岁,某日在烈日下劳动4小时后感到头晕乏力,随后昏倒在地,神志不清,急送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查体:体温41℃,心率135次/分,律齐,血压90/60nnHg深昏迷,双下肢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
该病人属于中暑中的哪一类型()A热辐射 B热痉挛 C热衰竭 D先兆中暑 E轻度中暑10.病人,女,60岁,诊断为热射病,病人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
遵医嘱给予降温处理,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A应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B安置在22℃空调房C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D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肛温降至35℃E遵医嘱给予氯丙嗪25mg稀释于4℃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11.病人,男,70岁,在烈日下行走一小时后出现头晕、胸闷、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