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经验】决定企业所得税多少的综合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老会计经验】房地产企业出租开发产品的所得筹划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自行开发完工的房产对外出租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可分临时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两种。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统一设置“出租开发产品”科目进行核算。
期末,对于意图出售而暂时出租的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内列示;对于以出租为目的的出租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
可见,这两种租赁方式在会计处理上基本一致。
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83号,以下简称83号文)规定,这两者的所得税处理方法却不尽相同。
其主要区别如下:一、关于收入的确认83号文第五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先出租再出售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1、将待售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先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或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以后再出售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
2、将待售开发产品以临时租赁方式租出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关于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83号文第三条(一)项2款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的行为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三、关于折旧的扣除83号文第五条(八)项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待售开发产品按规定转作经营性资产,可以按规定提取折旧并准予在税前扣除;未按规定转作本企业经营性资产和临时出租的待售开发产品,不得在税前扣除折旧费用。
可见,上述规定势必会给不同的租赁行为带来不同的税收负担。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些差别,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计算两者应纳的所得税。
甲公司是一家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2004年6月30日,将一栋刚刚开发完工的房产出租给乙公司,租期为两年半,年租金额为60万元。
该房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市场价格为600万元。
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具体计算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上税费调整增加额,再减去税费调整减少额。
详细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税费调整增额-税费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按年度利润高低分期缴纳,具体分为三个档次:
1.年利润低于100万元,适用税率为
2.5%;
2.年利润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前100万元按2.5%的税率缴纳,超出部分按5%缴纳;
3.年利润超过300万元,适用税率为25%。
举例说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1.如果年利润为80万元,应纳税额为:80万元×
2.5%=2万元;
2.如果年利润为200万元,应纳税额为:100万元×2.5%+100万元×5%=2.5万元+5万元=7.5万元;
3.如果年利润为350万元,应纳税额为:350万元×25%=87.5万元。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企业的会计利润,按照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计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再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数额。
企业所得税的总收入包括以下几部分:
1.销售商品收入;
2.提供劳务所得;
3.财产性收入的转移;
4.股利、红利等股权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多少由哪些因素综合决定企业所得税是企业要缴纳的税费之⼀,每个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额都会不⼀样,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因素很多⼈先要弄清楚,企业所得税多少由哪些因素综合决定?店铺⼩编给你提供⼀些意见。
企业所得税⾦额由哪些因素综合决定⼀、基本税种1、增值税按销售收⼊17%、3%(分别适⽤增值税⼀般纳税⼈、⼩规模纳税⼈);2、城建税按缴纳的增值税的7%缴纳;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4、地⽅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1%缴纳;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6、城镇⼟地使⽤税按实际占⽤的⼟地⾯积缴纳(各地规定不⼀,XX元/平⽅⽶);7、房产税按⾃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18%,在3万元⾄10万元(含)的适⽤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33%(注:2008年起税率为25%);10、发放⼯资代扣代缴个⼈所得税。
上述税种中除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2002年1⽉1⽇新设⽴的企业)向国税局申报缴纳外,其他均向地税局申报缴纳。
⼆、纳税申报期限1、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所得税等于次⽉10⽇内为限期缴纳期限;2、企业所得税季后15⽇内(当地税务机关确认按⽉缴纳的,次⽉10⽇)为限期缴纳期限,汇算清缴期限为4个⽉;3、房产税、城镇⼟地使⽤税、车船税等,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期限缴纳(各地⼀般⼀年两次等规定不⼀)。
4、限期缴纳最后⼀⽇,遇到休息⽇,顺延⼀⽇;遇到长假(春节、五⼀、⼗⼀节),按休息⽇顺延;5、滞纳⾦按天加收万分之五;6、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后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可处于罚款。
【老会计经验】筹划案例:收入分开核算可享受免税优惠某农业植保有限公司是由县农业局几个农业科技人员投资成立的,主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服务。
该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在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或是通过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来扩大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市场的规模。
200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取得利润125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31.25万元。
笔者在查阅该公司有关账务后,发现2500万元销售收入全部为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收入,而成本费用里面除了与农业生产资料相关的采购成本外,还有30万元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成本,比如下乡为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而发生的宣传费、差旅费、资料费、印刷费、试验用药剂等费用。
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提供农业方面的技术服务等。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是指企业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该公司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批发、零售并提供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方面的技术服务,是销售货物并兼营劳务的行为。
但是,该植保公司在实际经营业务中,对这种兼营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直接开具批发、零售农业生产资料的发票,免费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或劳务,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的劳务收入隐含在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里面,导致会计账面上只核算了应税项目即农业生产资料的批发和零售业务,而没有对免税项目,即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劳务进行分别核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第一条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各类减免税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骉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骍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的相关规定办理。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区间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所得(包括境内和境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税率是决定企业所得税金额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掌握税率区间和计算方法是企业合理避税的关键。
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区间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税率区间根据中国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三个档次:15%、25%和35%。
具体的税率区间如下:1.当年度利润低于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适用税率为15%;2.当年度利润超过300万元但不超过3000万元(3000万元不含在内)的部分,适用税率为25%;3.当年度利润超过3000万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5%。
根据以上税率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润情况,合理规划经营策略,降低所得税负担。
二、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企业所得,按照相应税率计算税额。
以下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税额 = (企业所得 - 速算扣除数) ×税率其中,企业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所得减去可以抵扣的费用后的金额。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而引入的一个固定数值,具体数值根据企业所得税税率区间进行调整。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各个税率区间下的速算扣除数及计算方法:1. 15%税率区间当企业所得处于15%税率区间时,速算扣除数为0.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税额 = 企业所得 × 15%2. 25%税率区间当企业所得处于25%税率区间时,速算扣除数为105,000元。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税额 = (企业所得 - 105,000) × 25%3. 35%税率区间当企业所得处于35%税率区间时,速算扣除数为555,000元。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税额 = (企业所得 - 555,000) × 35%通过以上计算方法,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所得情况,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所得税税率区间和计算方法,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假设某企业在某一年度的利润为500万元,那么它的应纳税额如下计算:当年度利润低于300万元时,适用税率15%:税额1 = 300万元 × 15% = 45万元当年度利润超过300万元但不超过3000万元时,适用税率25%,计算超过300万元部分的税额:税额2 = (500万元 - 300万元) × 25% = 50万元所以,该企业的应纳税额为税额1 + 税额2 = 45万元 + 50万元 = 95万元。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1.计算税前利润: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企业的税前利润进行的。
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
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
2.调整税前利润:在计算税前利润时,还需要对企业的收入、成本、
费用等进行一些调整。
比如,可以减少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出,或者增加
税法规定的收入。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税前利润减去适用税法
规定的减免、免税等优惠政策后的金额。
4.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缴税款: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根据企业
的性质和经营范围来确定的。
目前,中国税法规定了一般企业税率和小微
企业税率两种。
5.根据税法规定的期限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
计算出的应缴税款上缴给税务部门。
除了以上的基本计算步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
1.跨年度计税:企业所得税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和缴纳的,而企业往
往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发生了跨年度的收入和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
据税法规定对跨年度发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调整,确保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2.特定行业的优惠政策:税法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和区域有一些税收优
惠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包括税率的减免、所得额的免税、税收补贴等。
企
业在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时,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相关的计算。
3.跨国企业税务:对于跨国企业来说,税务问题更加复杂。
在跨国企业的税务安排中,需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税法和双边税收协定。
在跨国企业的税务筹划中,需要进行详细的税务结构设计和合规性评估。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思路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税法将实行四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措施。
新法实施对此前常用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有何影响,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
目前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法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大都从税收优惠方面来寻找节税空间。
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对企业身份进行筹划。
由于生产性外资企业、福利企业等具有某种身份就可以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不少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谋取税收优惠。
二是利用新办企业优惠政策筹划。
许多企业利用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一免一减半,以及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等优惠政策,不停地新办、关停、再新办企业的方法规避企业所得税。
三是利用地域性优惠政策筹划。
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企业,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
【老会计经验】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筹划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由上述公式得知,期末存货的大小,恰好与销货成本高低成反比。
换言之,期末存货金额越大,销货成本便愈小,销货毛利随之加大,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负也会随之增加,对企业不利;反之,期末存货金额越小,销货成本愈大,销货毛利变小,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税负均随之减少,对企业有利。
因此,对存货进行合理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其实际成本价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
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
不同的计价方法,对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货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4)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例如,某企业在1996年先后进货两批,数量相同,进价分别为400万元和600万元。
1997年和1998年各出售一半,售价均为10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33%。
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下,销售成本、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如附表。
附表单位:万元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无出法1997 1998 合计1997 1998 合计1997 1998 合计销售收入1000 1000 2000 1000 1000 2000 1000 1000 2000销售成本500 500 1000 400 600 1000 600 400 1000税前利润500 500 1000 600 400 1000 400 600 1000所得税165 165 330 198 132 330 132 198 330净利润335 335 670 402 268 670 268 402 670从附表可知,虽然各项数据的两年合计相等,但不同计价方法对不同年份的数据产生了影响。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利用免税收入和无限制费用减轻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为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不超标的贷款利息允许无限制扣除,利用这两项优惠政策,为某企业设计的国债投资节税方案如下:1、操作思路企业先期投资500万元买入国债,然后在国债市场通过抵押贷款再买入国债(国债回购,类似贷款买国债),放大到20000万元。
2、收益分析投入资金500万元,投资国债规模20000万元,其收益和成本计算如下:收入:国债利息收入:20000×2.66%(国债利率)=532(万元)国债差价收入在这里暂且忽略不计。
支出:回购资金(贷款)的利息支出:20000×2.6%=520(万元)买卖手续费支出:20000×0.1%=20(万元)回购手续费支出:20000×0.05‰×30=30(万元)其中,30为20000万元国债在一个年度里资金回购的次数;0.05‰为7天的回购手续费支出比例。
合计支出=(520+20+30)=570(万元)利润:收入-支出=(532-570)=-38(万元)3、节税效益分析国债利息收益免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购买20000万元国债产生的节税效益为:532×25%=133(万元)。
回购资金的利息支出、买卖手续费支出和回购手续费支出,都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购买20000万元国债利息支出等产生的节税效益为:570万元×25%=142.50(万元)尽管投资利润。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即纳税⼈每⼀纳税年度的收⼊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后的余额。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例税率,普通纳税⼈的税率为33%.为了照顾我国⽬前有很多的企业利润少、规模⼩,原来适⽤的税率较低的实际情况,作为过渡暂时按税率征收。
对年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按18%的⽐例税率征收;对年所得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27%的⽐例税率征收。
对国务院批准的⾼新技术企业纳税⼈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例如:某企业在某⼀个纳税年度内,共发⽣下列收⼊事项:1.产品销售收⼊5000万元;2.清理固定资产盘盈收⼊为50万元;3.转让商标使⽤权收⼊150万元;4.利息收⼊20万元(利息收⼊为购买国库券利息)。
发⽣各项⽀出如下:
1.产品销售成本3000万元(不包括⼯资);
2.产品销售费⽤200万元;
3.产品销售税⾦300万元;
4.职⼯1000⼈,全年发放职⼯⼯资总额为960万元;
5.按标准提取职⼯福利费134.4万元,职⼯⼯会经费19.2万元,职⼯教育经费14.4万元。
该企业计税⼯资标准为800元/⼈⽉,请计算该企业的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解答:1)年度应纳税收⼊总额=5000+50+150=5200(万元)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总额-准予扣除项⽬⾦额=5200-(3000+200+300+960+134.4+19.2+14.4)=572(万元)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572 ×33%=188.76(万元)。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决定企业所得税多少的综合因素一、基本税种1、增值税按销售收入17%、3%(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2、城建税按缴纳的增值税的7%缴纳;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1%缴纳;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6、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
33%(注:2008年起税率为25%);10、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上述税种中除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新设立的企业)向国税局申报缴纳外,其他均向地税局申报缴纳。
二、纳税申报期限1、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于次月10日内为限期缴纳期限;2、企业所得税季后15日内(当地税务机关确认按月缴纳的,次月10日)为限期缴纳期限,汇算清缴期限为4个月;3、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期限缴纳(各地一般一年两次等规定不一)。
4、限期缴纳最后一日,遇到休息日,顺延一日;遇到长假(春节、五一、十一节),按休息日顺延;
5、滞纳金按天加收万分之五;
6、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后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可处于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