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致春天 春到沂河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55 KB
- 文档页数:2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春到沂河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沂河文化元素。
2. 能够演唱《春到沂河》这首传统民歌。
3. 学习和运用简单的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古筝、二胡、笛子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沂河的相关内容。
4. 歌曲《春到沂河》的歌谱和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沂河的美景,向学生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与沂河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沂河音乐的兴趣。
主体:1. 听歌学唱:播放《春到沂河》的音乐,让学生先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授歌词:将歌词分段逐句教给学生,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词语。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语调。
3. 合唱练习:分为小组或全班,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合唱《春到沂河》。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4. 乐器伴奏: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笛子等,并演示如何运用这些乐器进行歌曲的伴奏。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尝试演奏乐器,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巩固:1.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伴奏,再加上合唱,进行歌曲的小组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艺。
2. 评价和反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同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拓展:1. 学唱其他沂河音乐:介绍其他与沂河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沂蒙山小调》等,鼓励学生自主学唱,并进行比较和欣赏。
2. 制作沂河音乐手工:引导学生用纸、画笔等材料制作与沂河音乐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沂河的画卷、乐器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沂河的背景和音乐,激发学生对沂河音乐的兴趣。
通过听歌学唱、合唱练习和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春到沂河》这首歌曲。
通过小组表演和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春到沂河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到沂河》的背景、作者及相关知识。
2.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音乐性等。
3. 学习诗歌朗诵技巧,如语音语调、呼吸运用、手势表情等。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介绍《春到沂河》的背景、作者及相关知识;学习韵律、节奏、音乐性等诗歌基本知识。
2. 朗读技巧:学习语音语调、呼吸运用、手势表情等朗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诗歌鉴赏:(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是《春到沂河》,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简单谈一谈。
(2)讲解: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春到沂河》的背景、作者及相关知识。
首先是背景:《春到沂河》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描绘的是春天的沂河美景。
沂河,是唐代时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
其次是作者:白居易,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流畅、豪放、感人著称。
最后是相关知识:诗歌中有很多重要的诗句和诗句结构,如韵律、节奏、音乐性等。
(3)分析:首先,分析一下诗句的意义,将每一句话分解,强调重要的字眼,从而明确全文的意思。
其次,分析韵律、节奏、音乐性等方面,找出这首诗歌的特点,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朗读技巧:(1)语音语调:在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
这是诗歌朗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语音语调不仅要把握好每个字,还要注意整个诗句的语调变化。
在朗读中,要用到各种不同的语音语素,从而表达出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呼吸运用:好的朗读必须要有良好的呼吸功夫。
在朗读时,要尽量保持恰当的呼吸节奏,不要让呼吸中断或过短。
另外,呼吸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
在一些需要表达深刻感情的地方,可以适当用力呼吸,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3)手势表情:在朗读过程中,手势表情也很重要。
动作的自然流畅和精准度是指示自己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
诗歌朗读中,常常需要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手势表情方面,要注意动作的灵活、从容,天然、不做作。
春到沂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春天的内容和意义。
2.了解沂河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3.学习沂河风俗、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春天与沂河春天是大自然的一个美丽季节,也是沂河的一个重要时期。
我们将通过学习春天与沂河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主要内容包括:•沂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沂河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沂河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2. 沂河风俗与民间艺术沂河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我们将重点介绍沂河的风俗和民间艺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主要内容包括:•沂河的传统节日•沂河的民俗艺术表演•沂河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技艺3. 沂河的传统习俗沂河的传统习俗是沂河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沂河的传统习俗,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社会传统和人民生活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包括:•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清明节的扫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三、教学方法与步骤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地理位置介绍,激发学生对沂河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讲解,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风俗特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和总结沂河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民俗艺术或传统习俗作为主题,进行调研和展示。
5. 总结归纳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点评,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沂河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和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后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灵活调整。
第三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教案第一篇:第三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教案第三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变化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2、了解乐曲结构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过程:《致春天》导入:1、师: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悄然而至,在这个早春的季节里,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音乐,听完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播放《致春天》开头一段)生:谈感受。
师: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去,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临。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音乐是挪威的作曲家格里格的《致春天》谁知道挪威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生讨论。
师出示挪威图片:挪威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
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如果你是挪威人民,春天来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生答)完整聆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整聆听《致春天》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钢琴)师:是的,这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
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颂歌。
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
代表作有《致春天》、《培尔金特》组曲等,其中有一首是《晨景》三、分段聆听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致春天》吧!再次聆听,设问:这首乐曲分为几部分,并说明原因。
(生答)聆听第一部分(1)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平静地)你想象到怎样的场景?(畅谈)(2)音乐的什么要素让音乐有这种感觉?(速度稍慢、节奏舒展)(3)乐曲主题演奏了几遍?(两遍)听听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吗?(主旋律音高不同)(聆听A1与A2)(4)请你跟着主题音乐画一下旋律线(见课本)(5)能边画旋律线,边哼唱一下主题音乐吗?(旋律线画高些)2、聆听第二部分(1)这部分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紧密了、旋律级进(播放B级进))(2)给你什么感觉?(激动、急迫、期待)师:是啊,这部分音乐旋律不断上移、力度、速度不断推进,情绪也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
体验春天的气息:三年级《春到沂河》音乐教案。
这个音乐教案以山东齐河县的一首古曲《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剧情中讲述了人们期盼春天的到,春雨降下后田野上花儿纷纷绽开,天蓝如洗,风和日丽。
这些场景组成了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同时这首古曲也带给我们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
第一节课,我们首先要了解《春到沂河》这个音乐教案的背景和历史。
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沂蒙山区的历史和文化,分析古曲中蕴含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观念,引导学生感受这首曲子中的沧桑感和生命力。
第二节课,我们来了解这首古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
通过音乐节奏和节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曲的韵律和旋律感。
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这首古曲,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来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到这首曲子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音乐画面来表达春天的息。
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来创作一个春天的场景,然后让他们编曲子并演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乐器或者利用家中的物品来演奏,从而体验到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春天气息。
第四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春天的气息,在听完这首曲子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诗歌或画作来表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春风拂面,花香四溢的美好感受。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学习和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刻体验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古曲中蕴含的历史和情感表达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山东齐河县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外面的世界。
在这个春天到来之际,我们可以通过《春到沂河》这首古曲来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让我们欣赏春天的美,从春天中汲取力量,一起成长,一起前行。
课题:欣赏《致春天》《春到沂河》一、教学目标:1.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2.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春到沂河” 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聆听《致春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正确辨别钢琴音色和柳琴与琵琶的音色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清点学生人数,师生问好。
(二)导入学生演唱歌曲《小鸟小鸟》,引入本课。
(三)欣赏音乐《致音乐》1.介绍钢琴曲及作曲家的国籍和作品的背景。
(1)设问:挪威在哪里?那里的春天怎样?(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影响。
2.播放《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模唱部分旋律吗?(2)教师适时指导,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
→3.复听《致春天》。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5.三度(欣赏)创作。
(四)欣赏《春到沂河》1.《沂蒙山好风光》旋律优美,作曲家王惠然(板书)先生就以此歌曲为素材提炼和发展而写了一首非常动听的乐曲《春到沂河》。
2.欣赏《春到沂河》感受柳琴音色特点。
思考与讨论:(1)这首乐曲的曲调熟悉吗?她源于哪一首民歌?(2)乐曲中你熟悉的曲调给你怎么样的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1)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柳琴图片(可与琵琶比较)(2)介绍柳琴这种民族乐器。
4.复听音乐,增强感受。
(1)聆听引子。
(1)聆听第一部分,随音乐轻声哼唱主旋律。
(2)聆听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比较,有什么变化?速度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5.完整欣赏。
(1)用形体动作表现引子和第一部分。
(2)当听到第二部分时,请用别的方式来表现。
(五)歌曲的处理与拓展1.欣赏《致春天》后,引导学生分乐段并找出旋律相同的部分。
2.比较柳琴和琵琶形状和音色上的不同。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引言:春天,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春风拂面,花朵盛开,鸟语花香,让人倍感陶醉。
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让孩子更深刻地体验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美和艺术的热爱。
故而,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音乐教案——《春到沂河》音乐教案: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
一、教案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届时也是春天的来临。
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利用诸如《春到沂河》这样的优秀音乐,引导孩子切实感受春天的美好,发现生命的奇妙。
同时,又可以通过音乐表现春天的特点,增加孩子的音乐素养。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春到沂河》这首音乐的背景和内涵;-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领略音乐的魅力;-训练孩子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春天,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教学内容:-了解《春到沂河》的背景和内涵;-学习音乐表现手法及乐器演奏;-创造音乐情境、发挥音乐表现能力;-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对美和艺术的认识。
3.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环节利用春风、花朵、青翠的图画、音乐等递进式展示春天的到来,引导孩子出现对于春天的美好想象和感受。
这一节的目的是让孩子自主建立起对春天的感知和认识。
第二节:教学材料介绍介绍《春到沂河》这首音乐,让孩子了解它的背景和内涵,增加孩子发现音乐的乐趣和学习兴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向孩子介绍乐曲由来,让孩子对古文化有些加深理解。
也可丰富孩子经典文学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
第三节:音乐鉴赏利用录音,放映《春到沂河》音乐让孩子鉴赏,用心去感受中原古文化的厚重与韵味、尤其是鉴赏配乐,让孩子得到丰富的音乐情感刺激。
教师要引导孩子听懂音乐的基本元素,并引导孩子分析音乐形式和情感特征。
第四节:音乐表现与创作让孩子根据《春到沂河》的歌词与音乐进行联想、表现、创作,利用诸如舞蹈、歌唱等形式创造出和春天相关的形象、情境,表现生命的生动、丰富的层次和多样性(如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等)。
三年级《春到沂河》音乐教案:感受乡村春色。
第一节课:了解《春到沂河》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春到沂河》这一作品,让他们了解到这首歌曲的来源、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PPT或者采用其他的多媒体形式,向孩子们介绍《春到沂河》所描绘的乡村景象、诗意的歌词以及悠扬的旋律。
接着,我们可以播放该曲目,让孩子们聆听这首美妙的音乐,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美好。
我们可以反复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们逐渐熟悉它的旋律和歌词,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形容这首歌曲。
第二节课:感受《春到沂河》在第二节课中,我们将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去感受《春到沂河》所描绘的乡村春色。
我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如蓝天、白云、彩蝶、花朵等,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接着,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描述他们所想象中的乡村春色。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歌声或乐器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第三节课:唱起《春到沂河》在第三节课中,我们将让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亲身参与到音乐中来。
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唱起《春到沂河》,让他们尽情地发声,表达内心所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合唱或伴奏,来丰富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音乐创意,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乡村春色的美好。
总结通过对《春到沂河》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乡村春色的美好,更能够了解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和文化的内涵。
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完成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练习或作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多听音乐、多演奏乐器、多欣赏优秀音乐作品,让他们在未来的音乐生涯中不断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第三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变化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
2、了解乐曲结构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过程: ?????
《致春天》导入:
1、师: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悄然而至,在这个早春的季节里,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音乐,听完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播放《致春天》开头一段)
生:谈感受。
师: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去,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临。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音乐是挪威的作曲家格里格的《致春天》谁知道挪威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生讨论。
师出示挪威图片:挪威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
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如果你是挪威人民,春天来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生答)
完整聆听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整聆听《致春天》
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钢琴)
师:是的,这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
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颂歌。
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
代表作有《致春天》、《培尔金特》组曲等,其中有一首是《晨景》
三、分段聆听
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致春天》吧!
再次聆听,设问:这首乐曲分为几部分,并说明原因。
(生答)
聆听第一部分
(1)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平静地)你想象到怎样的场景?(畅谈)(2)音乐的什么要素让音乐有这种感觉?
(速度稍慢、节奏舒展)
(3)乐曲主题演奏了几遍?(两遍)听听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吗?(主旋律音高不同)(聆听A1与A2)
(4)请你跟着主题音乐画一下旋律线(见课本)
(5)能边画旋律线,边哼唱一下主题音乐吗?(旋律线画高些)
2、聆听第二部分
(1)这部分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紧密了、旋律级进(播放B 级进))
(2)给你什么感觉?(激动、急迫、期待)
师:是啊,这部分音乐旋律不断上移、力度、速度不断推进,情绪也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
(3)请你随着音乐画一下旋律线。
(参照课本)(旋律线画低些)
3、聆听第三部分
(1)这部分的音乐跟第几部分是一样的?(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样的吗?
(2)在情绪上,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更加热烈欢畅)音乐什么特点让情绪更加热烈?(主旋律是八度弹奏,音高移高了、力度强了(播放A’音高力度)、伴奏音型更加丰富了(播放A2与A’伴奏音型))
(3)根据这些不同,你能画一下这部分音乐的旋律线吗?(旋律线画低些,注意情绪更加热烈)
(4)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哼唱一下这部分旋律吧。
四、《春到沂河》导入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我们中国的描写春的歌曲。
1、欣赏《沂蒙山好风光》。
2、沂蒙山风光到底有多好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沂蒙山的美景。
3、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是来源于《春到沂河》。
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介绍王惠然
4、聆听《春到沂河》引子
5.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6、初听第一部分,熟悉主题音乐。
7、完整聆听乐曲。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五、对比两首乐曲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