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本课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
同学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年吗?(1935年)是什么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新课: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日本侵华)1、步骤(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
抗日战争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2.概括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处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原因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田中奏折》材料二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顶点。
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6.7%,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严重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准备。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正当日本法西斯紧锣密鼓,行将入侵我国东北之际,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兵力于南方“剿共”,打击积极抗日的共产党及其军事力量,置北疆安危于不顾。
——彭训厚《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材料四九一八事变之后,英国外交大臣约翰·西蒙在下院明确表示,英国政府对日本只能采取“友善和协和的方法”。
美国为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也不愿意去冒犯日本。
——黄玉军、陈海宏《英美的对日绥靖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阅读材料并结合甲午战争日本侵华原因分析思路,指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侵华的原因。
二、全民族的抗战阅读教材,根据提示,完成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主要军事斗争表【唇枪舌战】你认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哪一个对抗战作用更大?请说明理由。
(也可有自己观点)三、抗日战争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1895年,中日之间就曾爆发甲午战争,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议和。
整整五十年后的1945年,中日之间却胜负逆转。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阅读教材77页,结合材料,理解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罗斯福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全部阵地崩溃。
2016年高中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
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搜集的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具体的战役归纳抗日战争中中国境内两个战场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境外作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指导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六、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问学生,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抗战路线;全面分析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思考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泛滥对中国及亚洲各国的警示;分析当前中国建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及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现实意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1.历史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_____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建立。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4)结果:①虽取得________、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中国大片领土失陷。
②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六周之内残忍屠杀中国军民超过________人。
2.潘家峪惨案:杀害村民____________多人。
3.“七三一部队”:成立“____________”,利用中国活人作试验,杀害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知识点三抗战的胜利1.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概况:1940年,________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
(2)作用: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1)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战况:①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②1945年初,在________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第16课抗日战争重难突破一、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3.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中国抗II战争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
【例题】抗H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A是B的决定因素,D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
C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 年日本扩大侵华;1937年全面侵华。
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抗战牵制了 II军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无条件投降。
3.中国的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它配合了欧洲战场:日军主力被中国牵制,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破产,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投入欧洲战场;配合了亚太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南进战略”的太平洋战争推迟,并且因力量不足致使“亚太闪电战”的成果十分脆弱。
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出击,配合了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4.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必修1)【考纲课标解读】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他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1.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异同2阅读下列材料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除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国外战场。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课堂导学】
一、抗日战争
1、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趋殖民地化。
○2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停止内战,组成,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a.1937年,中共制定。
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3正面战场:a.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会战、会战、会战等。
b.淞沪会战中,、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4初期战果:虽取得、战役的胜利,但华北、、大片领土失陷。
1、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杀害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1941年,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
(3)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战的“”,利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2、抗战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出击日军。
○2地位:是中国军队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结论:党领导的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
○1概况:1940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
○2目的:确保畅通。
○3战况
a.救出被围在的英军七千多人。
b. 年在军队配合下,击败。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4)胜利意义
○1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
○3为世界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
【问题探究】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为什么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不能看作正常的战争行为?
3、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