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模式列表
- 格式:xls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10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塑造观念的方式。
理解大众传播与媒介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理性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大众传播,简单来说,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者的专业化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进行制作和传播。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呈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传播内容的公开性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的,无论是新闻、娱乐节目还是广告,都能够被广泛的受众获取和接收。
3、传播手段的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借助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等,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
4、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大众传播的受众。
5、传播效果的多面性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可能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媒介的类型与特点媒介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媒介类型包括:1、传统媒介(1)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便于保存等特点。
但报纸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受版面限制,信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杂志杂志通常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受众定位,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图片质量较高,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知识的需求。
但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相对较弱。
(3)广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便携性强、能够伴随性收听等优点。
大众传播的分类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广大民众传递信息的行为。
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实现信息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不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娱乐传播、教育传播、政治传播和商业传播。
新闻传播是大众传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递新闻信息,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提供各类社会事件、政治动态、经济信息等。
新闻传播的特点是快速、广泛、公正、客观,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可以让公众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娱乐传播是通过各种娱乐节目、电影、音乐、综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
娱乐传播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
通过各种娱乐节目的传播,公众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消遣压力,放松心情。
教育传播是通过各种教育机构和媒体向公众传递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信息。
教育传播的目的是提供教育资源,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教育传播,公众可以获得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政治传播是指政府和政治组织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递政治信息和政策决策。
政治传播的目的是宣传政府的政策,引导公众舆论,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政治传播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政治信息,引导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商业传播是指商业机构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递商业信息,包括广告、推销、品牌营销等。
商业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增加企业的利润。
商业传播通过各种媒体广告、推广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商业信息,引导公众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购买。
总结起来,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新闻传播、娱乐传播、教育传播、政治传播和商业传播等不同形式,向公众传递各类信息。
这些传播形式各具特点,目的不同,但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如下:
1.单向传播模式: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
个接收者,传播是单向的,没有反馈或互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2.双向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这种模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对话、面试等。
3.互动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并立即得
到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线聊天、社交媒体等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
4.群体传播模式:指信息在一个群体内进行传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和影响。
这种模式适用于会议、讲座等群体活动。
5.大众传播模式: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媒体作为中介,将信息
传递给大量受众。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告、新闻报道等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
6.人内传播模式: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例如自我反思、内心独白等。
这种模式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这些传播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的。
理解这些传播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过程。
这个模式由五个部分构成:媒介组织作为传者,各种类型的受众,相同的大量的信息,推测性的反馈,以及大量的信息来源。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以媒介组织的形式出现的,它包括了媒介组织和组织化的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
媒介组织从各种信息来源处获得信息,这时它是译码者的角色,经过把关、加工、解释之后,重新编码向外传递,这时媒介组织充当编码者的角色。
2.这里的受者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图中不同的圆圈表示受众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其中每个群体中的大圆圈表示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会通过人际传播对群体中的受众产生影响。
3.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是大量的、形同的、复制的、广泛传播的。
4.推测性的反馈,由于 施拉姆提出这个模式时候媒体主要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这些媒体的共性是反馈延迟,所以这里的反馈是媒介组织预先做出的推测性的反馈。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1)认识自我;(2)建立人际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进行情感沟通一、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狭义)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名词解释:1、理论范式:范式,港台译为典范,英文原文是paradigm,即在某科学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模型或模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
2、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又叫“精英媒体”(Elite Media)或"议程设定媒体"(Agenda-setting Media)。
这类媒体设置着新闻框架(the Framework)。
所有二、三流的媒体每天都在这个框架内筛选新闻。
在美国,主流媒体不但社会影响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一张严肃的报纸并不需要花哨的形式,吸引读者的是权威性和实实在在的内容。
比如《华尔街日报》,一直在严肃、重大选题上做文章,依靠记者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挖掘、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吸引读者,在美国新闻界几十年领导潮流。
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很高。
3、社会性别:由社会建构的,由文化所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差异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他人的关系。
4、传播语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所构造的传播的背景。
5、不确定性降低:申农1948年在《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中,把信息看作是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信息就是通信的内容,通信,或传播的作用就是消除通信者的某种不确定性。
6、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从第一印象(如相貌、学识、人品等)开始的,随着交往的深化和了解,进一步发现了一个人的内心美,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
有人说“衣服越新越好,朋友越老越好”,因为老朋友,相互了解,所以吸引力就牢固。
7、新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既包括人际媒体的“一对一”和大众媒体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还包括“多对多”模式。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后者就是美国《连线》杂志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的模式变迁(the mode changes of 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一、定义: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可用图表示)Definition:Effect of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message to the audience by the media caused the audience’s changes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etc.二、几种经典模式several classic modes(图)1、枪弹论(Bullet Theory)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代表人物威尔伯·施拉姆梅尔文·德弗勒。
Prevalent in the 1920's to 1940'sRepresentative: Wilbur Schram Melvin Devre定义: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认为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Definition: the audience members are isolated, are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mass communication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weak target audience likeshooting, they are unable to resist the bullet shooting.案例:来自“火星人”的恐慌(1938年10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根据《星球大战》改编的广播剧,由于没有收听到这是改编剧的消息,在半路收听的听众信以为真,该剧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至少100万人,大家或躲藏,或惊叫,或祷告,或躲到郊外)Case: the panic from "Mars"in October 30, 1938, the United States Cbs Broadcasting Incbroadcasted a radio play which was the adaption of the "StarWars", because there was no information to audience that thiswas the adaptation of the movie so audience who listened inhalfway thought it was true, which caused great panic, at leastone million persons were affected , or hiding, or crying, orpraying, or hiding in the outskirts.特点:枪弹论的主要观点就是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媒介的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而夸大,忽视了受众个人差异。
新闻窗2013年第三期NEWSWINDOW在对大众传播模式进行的各项研究中,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
中外学者在传播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丰富我们有关传播的基本定义。
粗略考察传播研究历史,概括地说,传播至少包含以下三种意义:1.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
2.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组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
3.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从这些关于传播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发送者、传递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以及“讯息”涉及的一系列事件。
“传播”或“接收”有时是具有某种意图或目的的。
传播可以是以下诸种行为中的一种或全部:对别人的行为;与别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别人行为的反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由“发送者”试图有意识地去影响“接收者”的单向过程,传播过程还具有循环性、协商性和开放性特征。
这是目前得到普遍公认的传播过程最重要的三个特征。
大众传播模式概说有专家指出,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首先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
在这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
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由于模式能引导学习者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这又使模式具有启发功能。
再次是模式有可能对事件的进程或者结果进行预测。
至少它能为估算各种不同结局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研究者因而可以据此建立其假说。
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一切传播的公众性与开放性;接近“发送”设施的有限性与有控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关系的非人格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制度化安排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