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226.63 KB
- 文档页数:1
考研传播学解析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模式是指采用建构模式的方法,对传播过程的结构和性质做出解释。
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
一、直线模式:"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被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一韦弗模式。
直线模式在阐述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之际具有明显的缺陷: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而人类传播活动中,这种转换是常见的。
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二、循环和互动模式:1、循环模式其特点是:这里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2、大众传播模式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3、互动过程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1.直线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直接的传播模式,信息从一个源头开始,通过单一的传播路径传递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者。
这种传播模式类似于单向传递,源头控制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接收者被动接受信息。
2.循环与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的循环和互动,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互换角色,而且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强调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信息的传递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受众群体广泛。
以上是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如下:
1.单向传播模式: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
个接收者,传播是单向的,没有反馈或互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2.双向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这种模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对话、面试等。
3.互动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并立即得
到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线聊天、社交媒体等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
4.群体传播模式:指信息在一个群体内进行传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和影响。
这种模式适用于会议、讲座等群体活动。
5.大众传播模式: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媒体作为中介,将信息
传递给大量受众。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告、新闻报道等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
6.人内传播模式: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例如自我反思、内心独白等。
这种模式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这些传播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的。
理解这些传播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过程。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1)认识自我;(2)建立人际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进行情感沟通一、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狭义)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传播学教程: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1、讨论图形: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讨论方法:A、观点交流:小组内各人对这个模式的看法,分别说出来。
B、观点改进:小组成员表示对其他人观点是否接受,提出改进、完善彼此观点的看法。
C、观点总结。
3、讨论步骤:A、图形解读: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拉姆在认识到在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存在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传播过程模式。
A、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后,要经过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从而变成可以被传播出去的符号(讯息);B、受传者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和传播该信息时会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信息传播是双向循环的过程,每个成员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
C、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D、大众传播的受传者在接到信息后,会给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
5.每个受传者和传播者都扮演着译码、编码和释码的角色、B、模式优点:施拉姆的这个模式与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有了突破,强调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加工,受传者在接到讯息后会对传播者产生反馈,并且初步具备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C、模式缺点: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忽略了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更为全面的电子模式等的传播模式的解读,而且仍然属于线性传播模式。
D、模式意义: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塑造观念的方式。
理解大众传播与媒介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理性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大众传播,简单来说,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者的专业化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进行制作和传播。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呈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传播内容的公开性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的,无论是新闻、娱乐节目还是广告,都能够被广泛的受众获取和接收。
3、传播手段的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借助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等,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
4、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大众传播的受众。
5、传播效果的多面性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可能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媒介的类型与特点媒介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媒介类型包括:1、传统媒介(1)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便于保存等特点。
但报纸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受版面限制,信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杂志杂志通常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受众定位,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图片质量较高,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知识的需求。
但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相对较弱。
(3)广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便携性强、能够伴随性收听等优点。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2)媒介组织与信息源相连,又与受众相连;
3)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彼此间有特定的传播关系;
4)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一:汪峰微博发布离婚感言,王菲李亚鹏离婚消息传出,类似的消息,众多接受者从感性上对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更感兴趣,对此进行解释扩散,从而此消息被顶上头条
二:汪峰对章子怡表白,恒大夺冠,恒大夺冠更具吸引力,接受者对此进行扩散,汪峰表白消息被压
三:汪峰发布新歌,多位娱乐圈明星公开恋情或婚讯,大众对后者更感兴趣,进行扩散,汪峰又没有登上头条
四:汪峰三次与头条无缘被网友调侃,吐槽,章子怡转发微博,为其打气,各种关于汪峰的话题,吸引大众眼球,被大众扩散,汪峰终于登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