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和胺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CHCH(CH 3)2

NO 2

2.

CH 3CH 2CH 2NH 2

3.

CH 3NHCH(CH 3)2

4.

NHC 2H 5

CH 3

H 2N NHC 6H 5

6.

7.

C 6H 5SO 2NHC 6

H 5

8.

Br

N +

(CH 3)3Cl -

(CH 3)2CHN +(CH 3)3Cl -

9.

(CH 3)2N

NO

10.

CH 2=CHCN

N.N -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丙烯腈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间硝基乙酰苯胺 2,甲胺硫酸盐 3,N -甲基-N -乙基苯胺

NO 2

NHCOCH 3

[CH 3NH 2]2.H 2SO 4

NCH 3

CH 3CH 2

4,对甲基苄胺 5, 1,6-己二胺 6,异氰基甲烷

CH 2NH 2

CH 3

N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

CH 3NC

7,β-萘胺 8,异氰酸苯酯

NH 2

NCO

三、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乙醇,乙醛,乙酸和乙胺

2、邻甲苯胺 N -甲基苯胺 N,N -二甲基苯胺

解:分别与亚硝酸钠+盐酸在低温反应,邻甲苯胺 反应产物溶解, N -甲基苯胺生成黄色油状物, N,N -二甲基苯胺生成绿色固体。 3,乙胺和乙酰胺

解:乙胺溶于盐酸,乙酰胺不溶。

4,环己烷与苯胺。

解:苯胺溶于盐酸,环己烷不溶。

四、试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3NO 2

(CH 3)3CNO 2

CH 3CH 2CH 2NH 2

NaOHaq CH 3(CH 2)3NO 2

(CH 3)3CNO 2

CH 3CH 2CH 2HCl

CH 3CH 2CH 2NH 2.HCl

NaOHaq

CH 3CH 2CH 2NH 2

2,苯酚,苯胺和对氨基苯甲酸

解: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苯酚和对氨基苯甲酸溶于碱溶液,分出有机相。有机相为含苯胺。 向水相通入二氧化碳,游离出苯酚,对氨基苯甲酸在水相中,酸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 3,正己醇,2-己酮,三乙胺和正己胺

解:加入亚硫酸氢钠饱和水溶液,2-己酮生成晶体分出,然后用稀酸处理这个晶体又得到2-己酮。分理处2-己酮。

向正己醇,三乙胺和正己胺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正己醇不溶,分出。

三乙胺和正己胺溶在稀盐酸中,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分出三乙胺,正己胺。然后与乙酰氯反应,,正己胺发生酰基化反应,为固体,分出三乙胺。然后水解酰基化产物,得到正己胺。 五、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碱性,试按碱性强弱排列顺序:

>

NH2NH2NH2

NO2

CH2NH2

>>>

CH3NH2NHCH3NH

2

()3

N

>

>>

4

.NH

2NHCOCH

3

NH2NH

2NHCOCH

3

NH2

>> 5

.

N

NH

H

六、完成下列反应式:

1.

CH 3CH 2CN

H O +

CH 3CH 2COOH

SOCl CH 3CH 2COCl (CH CH CH )NH

CH 3CH 2CON(CH 2CH 2CH 3)LiAlH (CH 3CH 2CH 2)3N

2.

N CH 3

N

CH 3

CH 3

H

2CH 3I

1,2,

Ag 2O,H 2O

CH 3

+

OH

-

CH 3

N

CH 3

CH 31,CH 3I

2,Ag 2O,H 2O

CH 3

N

CH 3

CH 3

CH 3

+

-

OH

CH 2=CHC=CH 2CH 3

+

(CH 3)3N

3,

C N C

O

O C N C

O

N C

O

O

K BrCH(COOC H )2

CH(COOC 2H 5)2

1,NaOC 2H 52C 6H 5CH 2Cl

C

COOC 2H 5

COOC 2H 5CH 2C 6H 5

1,H 2O,-

OH 2,H COOH

COOH

+

H 2N

C COOH COOH

CH 2C 6H 5

HOOCCHCH 2C 6H 5

NH 2

七、完成下列转化:

1.

CH 3CH 3CHCH 2NH 2

3

CH 3CHCH 2CH 2OH CH 3

CH 3CHCH 2CH 2OH [O]

CH 3CHCH 2COOH CH 3SOCl CH 3CHCH 2COCl CH 3

NH CH 3CHCH 2CONH 2

CH 3

2NaOH

CH 3CHCH 2NH 2

CH 3

2.

CH 3CH 3CHCH 2CH 2OH

CH 3CHCH 2CH 2NH 2

CH 3

CH 3

CH 3CHCH 2CH 2OH NH 3

CH 3CHCH 2CH 2NH 2

CH 3

3.

CH 3CHCH 2CH 2OH

CH 3CHCH 2CH 2CH 2NH 2

3

3

SOCl 2

CH 3CHCH 2CH 2Cl CH 3

3CH 3CHCH 2CH 2OH SOCl 2

CH 3CHCH 2CH 2Cl 3

NaCN

CH 3CHCH 2CH 2CN CH 3

H ,Cat

CH 3CHCH 2CH 2CH 2NH 2

CH 3

4.

CH 2=CH 2

H 2NCH 2CH 2CH 2CH 2NH 2

CH 2=CH 2

2

BrCH 2CH 2Br 2

NaCN

NCCH 2CH 2CN

2H 2NCH 2CH 2CH 2CH 2NH 2

5.

CH 2=CH 2CH 3CH 2CN

CH 2=CH 2

CH 3CH 2Br

CH 3CH 2CN

6.

CH 3CH=CH 2CH 3CH COOH CH 2COOH CH 3CH=CH 2

Br 2

CH 3CHCH 2Br Br

2

NaCN

CH 3CHCH 2CN CN

2+

CH 3CH COOH CH 2COOH

7.CH 3

NO 2

NH 2

NO 2

CH 3

NO 2[O]

NO 2COOH

2

NO 2

COCl

NO 2

2

NH 3

CONH

八、以苯,甲苯以及三个碳原子以下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COOH

CH 3

CH 3

NO 2COOH

NO 2NH 2

2

HNO 3H 2SO 4

[O]

2

.

NH 2

NO 2

23

H 2SO 4

NO 2

NO 2

Na 2S NH 2

NO 2

3.

NH

2

NH 2

HNO 3H 2SO 4

NO 2

NH 2

Fe/HCl

H 2SO 4

NH 2

SO 3H

NHCOCH 3

SO 3H

CH COCl

HNO 3H 2SO 4

NHCOCH 3

SO 3H

NO 2

HCl,H 2O NH 2

NO 2NH 2

NH 2

Fe/HCl

4

.

NH 2

NO 2

O 2N

CH 3

CH 3

3

2

NH 4HS

NH 2

NO 2

O 2N

CH 3

5

.

SO 2NH

NO 2

HNO 3H 2SO 4

NO 2

2HSO 3Cl

SO 2Cl

NO 2

NH

2

SO 2NH

NO 2

NO

2

Fe/HCl

NH

2

6.

NHNH

NO

2

2

Zn,NaOH/C 2H 5

OH

NHNH

7.

CH 3

NHCH 2

CH 3

NH 2

CH 3

ClCH

2

CH 3

NHCH 2

Cl 2,hv

CH 2Cl

8.2CH 2NH 2

OCH 3

CH 2CH 2NH 2

CH 3

OH

CH 332Cl ,hv

OCH 3

CH 2Cl

NaCN

OCH 3

CH 2CN

NaBH OCH 3

9.

CH 2N(CH 3)3

+

[

]Br -

CH 3NBS

CH 2Br

N(CH )CH 2N(CH 3)3

+

[

10.

CH 3

CONH O NO 2

CH 3

3H 2SO 4

CH

3NO

2HOOC

[O]

3H 2SO 4

NO 2

[H]

NH 2

CH

3COCl

NHCOCH 3

NO 2

HOOC

SOCl

2

NO 2

ClOC NHCOCH 3

CH 3

CONH C

O NO 2

九、由对氯甲苯合成对氯间硝基苯甲酸,有三种可能的合成路线:

1, 1, 先硝化,再还原,然后氧化, 2, 2, 先硝,再氧化,然后还原, 3, 3, 先氧化,再硝化,再还原。 其中那种最好,为什么? 解:第三种路线最好。

CH 3

COOH

Cl

HNO H 2SO 4

COOH

NO 2

Fe/HCl COOH

NH 2

另外两种合成路线得不到要求的产物。 十、写出下面反应历程:

COOCH 3

O

CH 2

32

O

N C O

CH 3

COOCH 3

O

CH 2

3

C N CH 2

CH 3O

H

+

O

-

C

N CH 2

CH 3

O HO

O

N C O 3

十一、某碱性化合物A(C 4H 9

N)经臭氧化分解,得到的产物中有一种是甲醛。A 经催化加氢得到B(C 4H 11N),B 也可由戊酰胺和溴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A 和过量的碘甲烷作用,能生成盐C(C 7H 16IN)。该盐和湿氧化銀反应,并加热分解得到D(C 4H 6)。D 和丁炔二酸二甲酯加热反应得到E(C 10H 12O 4),E 在钯存在下,脱氢生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试推测A,B,C,D,E 的结构,并写出各步反应式。 解: A,B,C,D,E 的结构及各步反应式如下:

A:

CH 2=CHCH 2CH 2NH 2B:

CH 3CH 2CH 2CH 2NH 2CH 2=CHCH 2CH 2NH 21.32.

Zn,H 2O

CH 2O

+

OHCCH 2CH 2NH 2

CH 2=CHCH 2CH 2NH 2H 2/Cat CH 3CH 2CH 2CH 2NH 2B:

C 4H 11N

CH 3CH 2CH 2CH 2CNH 2

O

Br ,NaOH

CH 3CH 2CH 2CH 2NH 2

CH 2=CHCH 2CH 2NH 2

CH 3I

3

CH 2=CHCH 2CH 2N(CH 3)3I -C:C 7H 16NI

CH 2=CHCH 2CH 2N(CH 3)3I -

CH 2=CHCH=CH 2

D:

C 4H 6CH 2=CHCH=CH 2

+

CH 3OOCC CCOOCH 3

COOCH 3COOCH 3

E:

C 10H 12O 4

COOCH 3COOCH 3

H 2

COOCH 3COOCH 3

十五硝基化合物和胺课后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CHCH(CH 3)2 NO 2 2. CH 3CH 2CH 2NH 2 3. CH 3NHCH(CH 3)2 4. NHC 2H 5 CH 3 H 2N NHC 6H 5 6. 7. C 6H 5SO 2NHC 6 H 5 8. Br N + (CH 3)3Cl - (CH 3)2CHN +(CH 3)3Cl - 9. (CH 3)2N NO 10. CH 2=CHCN N.N -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丙烯腈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间硝基乙酰苯胺 2,甲胺硫酸盐 3,N -甲基-N -乙基苯胺 NO 2 NHCOCH 3 [CH 3NH 2]2.H 2SO 4 NCH 3 CH 3CH 2 4,对甲基苄胺 5, 1,6-己二胺 6,异氰基甲烷 CH 2NH 2 CH 3 N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 CH 3NC 7,β-萘胺 8,异氰酸苯酯

NH 2 NCO 三、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邻甲苯胺 N -甲基苯胺 N,N -二甲基苯胺 解:分别与亚硝酸钠+盐酸在低温反应, 邻甲苯胺 反应产物溶解, N -甲基苯胺生成黄色油状物, N,N -二甲基苯胺生成绿色固体。 3,乙胺和乙酰胺 解:乙胺溶于盐酸,乙酰胺不溶。 4,环己烷与苯胺。 解:苯胺溶于盐酸,环己烷不溶。 四、试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3NO 2 (CH 3)3CNO 2 CH 3CH 2CH 2NH 2 NaOHaq CH 3(CH 2)3NO 2 (CH 3)3CNO 2 CH 3CH 2CH 2HCl CH 3CH 2CH 2NH 2.HCl NaOHaq CH 3CH 2CH 2NH 2 2,苯酚,苯胺和对氨基苯甲酸 解: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苯酚和对氨基苯甲酸溶于碱溶液,分出有机相。有机相为含苯胺。 向水相通入二氧化碳,游离出苯酚,对氨基苯甲酸在水相中,酸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 3,正己醇,2-己酮,三乙胺和正己胺 解:加入亚硫酸氢钠饱和水溶液,2-己酮生成晶体分出,然后用稀酸处理这个晶体又得到2-己酮。分理处2-己酮。 向正己醇,三乙胺和正己胺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正己醇不溶,分出。

论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论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摘要:旨在探索一种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催化方法,利用一氧化碳在温和的条件下高选择性地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以中等强度的无机碱作助催化剂,以廉价易得的硒为催化剂一氧化碳/水为还原剂,在常压条件下就可实现将二硝基芳香化合物高选择性地还原为单硝基芳胺。 关键词: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硝基苯胺 0 前言 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农药、医药和橡胶助剂的合成。如间硝基苯胺可用作冰染染料橙色基R或制色酚AS-BS,还可与环氧乙烷轻乙基化制3-硝基-N。通过多硝基化合物的部分还原是生产此类产品的主要方法。 1 理论基础 催化加氢作为一种很好的硝基还原法,以其高效清洁的优点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催化加氢的催化选择性较差。对特定的底物,通过调变催化剂可以达到选择还原的目的。如下图所示,通过不同的催化体系甚至可以控制还原不同的硝基。 CO/H2O还原体系对于硝基的还原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而且CO价廉易得,如果催化剂格便宜将是一种很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体系。 2 实验条件 2.1 试剂 间二硝基苯及其衍生物为分析纯试剂;所用DMF等溶剂为分析纯溶剂;水为自制去离子水;硒粉为高纯硒粉,纯度99. 99%;CO为高纯钢瓶气体,纯度在99%以上,用于高压反应时未经处理,用于常压反应经分子筛除水。 2.2 仪器 NMR测试在Bruker-DRX-400型共振谱仪上进行;熔点通过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的X-4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进行,温度未经校正。 3 实验过程 高压还原反应过程:还原反应在带有电磁搅拌的100 ml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将二硝基苯10 mmol,需要量的硒粉、水、碱及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密封,用2 MPa CO气体置换3次后充至表压为所需压力。将釜放入已升至所需温度的恒温油浴中,搅拌反应所需时间后,取出用水迅速冷却至室温,放掉残余气体,打开釜,通入氧气或露置于空气中搅拌一段时间以使硒沉淀析出,过滤,滤液浓缩后经柱层析(硅胶柱,淋洗液石油醚:乙酸乙酯=5:1)得产品,产品经测熔点,1H NMR,3C NMR鉴定结构。 常压还原反应过程:反应在装有搅拌、温度计、通气管和冷凝管的50m1四口瓶中进行。

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

·· 162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理解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 、OH )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熟练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了解季铵盐、季铵碱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偶氮染料。 7、学习、掌握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 分子中含有C-N 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章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14-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 2 ,Ar-NO 2 ,不能写成R-ONO (R-ONO 表示硝酸酯)。 一、分类、命名、结构 1、分类 (略) 2、命名 (与卤代烃相次似) 3、硝基的结构 一般表示为 (由一个N=O 和一个N →O 配位键组成) 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 —O 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N 原子是以sp 2 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见P 430。 1、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反应。 2、芳烃的硝化。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略)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硝基化合物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 、Zn 、Sn 和盐酸)或催化氢化为胺。 2)酸性 硝基为强吸电子基,能活泼α- H ,所以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能产生假酸式 -酸式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 值分别为: 10.2、8.5、7.8 。 N O R R CH 2 N O O R CH N OH O NaOH R CH N O O Na 假酸式酸式(主)(较少)

硝基还原的方法

硝基还原的方法1.用金属加盐酸还原,常用金属是锌、铁等,适合对酸稳定的化合物; 2.用催化氢化,除了你提到的催化剂,还有Pt、Ni等催化剂,温和还原的话(室温稍加压)可以只还原硝基; 3.氢化锂铝,这是比较强的还原剂,除了双键三键之外全部还原。 以上均还原为氨基。 以下是硝基苯的一些特征还原反应: 4.用锌在弱酸性条件下还原为苯基羟胺; 5.用锌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水溶液得偶氮苯,醇溶液得氢化偶氮苯。 暂时就能想到这些,机理是在是太繁琐了,建议找专业书籍来看。 硝基还原中各种反应过渡态如出现亚硝基偶氮连氨等是不可避免的跟踪反应时通常能看到很多反应点个人认为楼主的情况首选尝试延长反应时间(同时建议降低反应温度),一般继续反应会将这些中间体基本还原彻底如果还不行是不是可以考虑改变氢化条件如催化剂用pd/c(虽然它的活性在碱性条件下会有所降低)供氢体采用肼等 虽然加入少量碱性物质如三乙胺、氨甲醇溶液、氢氧化锂等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还原硝基化合物除外 虽然加入少量碱性物质如三乙胺、氨甲醇溶液、氢氧化锂等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中的催化剂是指活性镍不是pd/c 活性镍在中性和弱碱介质中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在弱碱性介质中效果更好Pd/C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都能起到催化作用,只是碱性条件下活性稍微降低 最近看到很多虫子求助氢化的问题,就氢化这个反应我在这里做个肤浅阐述,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氢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该反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后处理相当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氢化反应可以实现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一系列伯胺的合成,保护基的脱除等等.具体表现:碳碳双键,三键的氢化;腈基,硝基,叠氮基,肟的还原; Cbz,苄基脱除去保护;羟基的脱除或卤素(Cl, Br, I)的脱除以及一些杂芳环的氢化等等。而氢化所用到催化剂一般为PtO2, Pd/C, Pd(OH)2/C, Raney Ni等。 1. 不饱和键的氢化; 双键氢化包括一般烯烃和不饱和酮(酯)的双键的氢化,一般烯烃双键的氢化需要加热加压才能反应.例如:与芳环共轭的烯烃氢化一般需要50-60 psi的压力。不饱和酮的双键氢化在一个大气压下(15 psi)即能反应,并且要在体系中加入少量的二苯硫醚,使Pd/C 部分中毒以抑制酮羰基的还原;不饱和酯的双键氢化要根据底物的结构进行催化剂筛选,如果底物含有Cl, 氢化时应选用PtO2,如果底物是杂环化合物Pd/C氢化而使得杂环发生氢化,则应使用Willkinson催化剂进行氢化. 氢化要注意溶剂选择一般MeOH的活性最高.如果底物是甲酯就用甲醇,底物是乙酯就用乙醇,避免出现酯交换发生,一般室温酯交换的可能性不大,加热反应酯交换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三键氢化成双键,若生成的产物为顺式烯烃,可用Lindlar 催化剂;反式烯烃,用Na/NH3(l). 生成饱和脂肪烃过度氢化就行了. 2. 腈基, 硝基, 叠氮基, 肟的还原,; 腈基通过氢化可以还原为相应的伯胺,一般氢化的需要加压才能发生反应, 比起用LiAlH4还原,具有操作简单,后处理方面,反应条件温和,以及产率高等优点. 硝基的还原成相应的伯胺, Pd/C氢化是首选,但硝基还原反应具有很多的中间态,不能只从TLC薄板看原料消耗完了就认为反应结束了.其中有一个中间体就是(N=O),因此反应一般要求过夜,主要是让其彻底反应完全.如果底物底物具有氢化不稳定基团,例如:底物结构含有Br,可以用Raney Ni氢化,如果底物含有杂环那就要用化学方法还原Zn/NH4Cl,Fe/HOAc,SnCl2, 保险粉等等还原方法,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学会辩证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利用

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技术进展

58 精细石油化工 SPECIALITYPETROCHEMICALS 第23卷第4期 2006年7月 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 制备芳胺的技术进展 徐善利陈宏博李树德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综述了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及其衍生物的近况,讨论了影响催化加氢反应的主要因 素和工艺条件,并展望了催化加氢法制备芳胺工艺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催化加氢香硝基化合物芳胺 中图分类号:TQ246.3文献标识码:A 芳胺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 料、农药等领域,绝大多数的芳胺及其衍生物系列产物都是由相应的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而来的。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为芳胺的方法主要有经典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CO/H:O体系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经典化学还原法主要包括铁粉法、甲醛法、硫化碱法、水合肼法等。这些方法工艺流程长,三废多,对环境污染大,代之以清洁生产工艺势在必行;电解还原法由于设备投资较大,能耗相对较高,工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Co/H。o还原体系对催化剂要求较高,存在贵金属催化剂回收问题,且反应大多需高温高压,目前还多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1],但是该法具有设备通用性好、反应易控制、原料来源容易等优点,是催化加氢法的一个良好补充[21;催化加氢法具有产品质量好、三废少、后处理容易以及反应选择性可控制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 1催化加氢还原法 芳香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还原按反应物料的状态可分为气相催化加氢法和液相催化加氢法。气相催化加氢法是以气态反应物进行的催化加氢还原,实际上为气固反应,此法仅适用于沸点较低,容易气化或在蒸发温度下,仍能保持稳定状态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制苯胺是气相催化加氢的典型实例。液相催化加氢法是在液相介质中进行的加氢还原。一般采用固体催化剂,实质上为气一液一固三相反应。如果催化剂溶于反应体系相则为气、液两相反应,称之为均相催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二氨基甲苯是液相催化加氢的典型实例[3]。 以下针对催化加氢法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主要影响因素(催化剂性能和反应条件)作进一步的论述。 1.1催化剂 在催化加氢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的性能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其对反应的温度、压力、反应活性、反应的选择性、产物质量和收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用于催化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主要为过渡金属,可分为贵金属系和一般金属系。贵金属以铂、钯为主,此外还有铑、锇、钌等,其特点是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中性或酸性反应,虽然铂的活性最好,但其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它的应用。钯的活性介于铂和镍之间,其中以Pd/C催化剂较常用,价格较便宜。金属铑催化剂在氯代硝基芳烃的催化加氢过程中可使脱氯现象大为减少[4],但铑可使苯环加氢。近年来,铑以其良好的选择性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金属系以镍为主,其次是铜、钼、钴、铁等。 常用的催化剂可以是金属单质的粉末,如铂黑、钯黑等,可直接以金属氧化物还原制得;或者是骨架型,如Raney-Ni。为了使活性金属能和原料充 收稿日期:2006一03一0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一06—19。 作者简介:徐善利(1980一),男,硕士,从事染料中闻体合成的研究。

15第十五硝基化合物和胺(答案)

第 十五 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1 【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 2CHCH(CH 3)2 2 CH 3NHCH(CH 3)2 NHC 2H 5 H 3C (3)(4) (5)(6) (CH 3)2CHCH 2N +(CH 3)3OH -(1)(2)(H 3C)2N NO CH 2N +(C 2H 5)3Br -2-甲基-3-硝基戊烷甲基异丙基胺 氢氧化三甲基异丁基铵 3-甲基-N-乙基苯胺 N, N-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溴化三乙基苄基铵 2.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NaOH × 溶解 NH NH 2N(CH 3)2 (1) HCl 溶解溶解 溶解 不溶 NaNO 2 ,HCl 低温 透明液体 黄色油状液体绿色固体 (2) NH 2CH 3H N CH 3 N(CH 3)2 NHCOCH 3 3.下列化合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 ( b ) > ( a ) > ( d ) > ( c ) a. b. c. d. CH 2NH 2 NH 2 NH 2 CH 3 NH 2 NO 2NO 2 (2) ( b ) > ( a ) > ( c ) a. NH 2 b. c. NHCOCH 3 NH 2 4.完成下列反应式:

班级 学号 姓名 2 (1)CH 3CH 2CN 3222H + H 2O /( )SOCl 2 ( )( )LiAlH 42①( )CH 3CH 2COOH CH 3CH 2O CH 3CH 22CH 2CH 3) 2 O N(CH 2CH 2CH 3)3 CH 3CCl O (2) 42( )( ) ( ) ( ) NO 2 NO 2 NO 2 NH 2 NO 2 NHCCH 3 NO 2 O ( ) CH 3 C CH 2 CH 3 H 3C KMnO 4 + ( ) 2 ( ) NH 3 ( ) - ( ) 无水AlCl 3 CH 3 C(CH 3)3COOH C(CH 3)3 COCl C(CH 3)3 CONH 2 3)3 NH 2 C(CH 3)3 (3) 5.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用反应式表示合成过程。 (1)CH 3NO 2 NH 2 NO 2 CH 3 NO 2 4 24 COOH NO 2 COCl NO 2 CONH 2 NO 2Br 2 /NaOH NH 3 NH 2 NO 2 (2)O O 2N NHCOCH 3 CH 3和 由 合成AlCl 3 无水CH 3COHN NO 2 O 混酸 NO 2CH 3 CH 3 混酸 NH 2 NO 2 CH 3COCl NHCOCH 3 Fe HCl 4 2 NO 2COOH NO 2COCl

6.1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英国技术项目(二) (牛津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一、手持式3D扫描仪 随着最近3D打印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3D应用在游戏、艺术、产品设计、消费者市场和制造业等领域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 世界3D打印市场预测到2017年将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制作出用于3D打印或游戏中高质量的3D图像是非常耗时和成本高昂的,目前手持式3D扫描仪造价已经超过了一万五千美元,高于绝大多数独立游戏开发商、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承担的范围。该款来自英国的手持式3D扫描仪,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在几秒时间里结合预先校准的立体照相机和光度成像技术去捕捉和处理文件的的扫描仪。它能够捕捉和提供极高质量的3D造型和色彩,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创造性的领域,目前正在寻求中国市场商业扩展合作伙伴。 该3D扫描系统能够分解含有大量物理和颜色度量的完全3D 表面,然后能够从任何方向进行观察、编辑,并能够作为3D打印或在屏幕上操作的源文件。 传统的3D手机或数码照相机所应用的技术是立体成像;它利用两个照相机视角,分别作用于每只眼睛,在立体屏幕上显示所谓的3D图形,以产生具有深度的印象。与之相反,该项3D扫描系统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将几何形状和光度立体技术相融合,并仔细地调整,以捕捉高分辨率的3D颜色图像。该系统提供了能够捕捉目标物体真正的3D几何形状和全彩色的机会,可应用于任何非医学领域。该技术也从本质上擅长于捕捉其他有机和无机物具有高度网纹的表面。

一旦使用该扫描仪得到原始图像数据,并通过专用软件,所有的物体信息将被转化成真正的3D颜色几何数据;该扫描仪将配套专用的软件,并且只需要普通的计算机配臵即可使用(苹果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7操作系统或以上,2GB RAM,双核处理器)。 该3D扫描仪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最明显的,该3D扫描仪的价格是同质竞争对手的十分之一。 〃简单易用,手持式,瞄准然后按快门操作,与普通数码相机一样。 〃更加先进的功能,高分辨率,真正的3D几何形状捕捉,全色彩。 该3D扫描仪适用于有需要快速创建3D模型的任何用户,是广泛工业领域中的客户的理想工具,包括大规模个性定制、游戏、动画、艺术或者任何其他创意产业开发者。 该3D扫描仪尤其在捕捉下述的物体和表面具有优势: 〃皮肤,比如脸部和身体部位 〃布料 〃有机物,比如植物、叶子 〃石头、石工、砖头 〃食品 〃艺术品,比如有织纹的油画、雕塑

硝基化合物还原方法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一、芳香胺重要价值 芳香胺被广泛用作医药中间体染料、感光材料、医药和农业化学品和抗氧化剂。制芳胺是一重要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是制备芳胺的重要途径,目前,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细化学品的迅猛发展, 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市场前景看好,芳胺作为一重要化工产品, 必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特别是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发展, 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势。1 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为相应胺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将对我了解到的相关方法做一个简短的说面,常见的方法有化学还原法,催化加氢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常压下C O/H 2 O还原法, 水合肼还原法。 1、化学还原法是一大类还原方法其中就金属催化剂不同,反应条件的不同 可以分为很多类。 1.1金属还原法 很多活泼金属( 如铁、锡、锂、锌等) 在供质子剂存在下, 可以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成相应的胺。其中以铁粉还原最为常见。 此法具有较强还原能力, 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还原过程羰基、氰基、卤素、碳碳双键基本不受影响,且操作条件温和, 工艺简单, 副反应少, 对设备要求低。生产芳胺的同时还可以制得铁红颜料, 技术经济较合。但该生产存在着自动化水平低, 工人劳动强度大, 所产生的含芳胺铁泥和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而, 该法已逐渐被其他生产工艺所取代。1 1.2硫化物还原法 在硫化碱还原法中, 常用的硫化碱有 Na 2 S、NaHS、Na 2 S 2 , 可用于多硝 基化合物的部分还原和全部还原。在进行部分还原时, 须严格控制硫化碱用量( 一般过量 5%~10% ) 和还原温度, 以避免多硝基化合物的完全还原。

硝基还原的方法

经典的合成方法1.是Pd/C还原,用甲醇做溶剂,加4倍当量的甲酸铵,回流,最后过滤旋干,萃取就OK了,产率很高,没有副反应。2.铁粉还原,铁粉是4倍当量的,加2倍当量的氯化铵,然后用水和乙醇作溶剂,水和乙醇的体积比是1:3,回流完毕后趁热过滤,冷却,可能就会有大量固体析出,如果没有的话就旋干,萃取。3.硫化钠和硫代硫酸钠还原,很经典的4.用水合肼兰尼镍还原5.用LAH 或者NaBH4-BF3还原!!这些应该足够LZ还原了! 我做过黄酮上面硝基的还原,甲醇溶剂,钯碳,水浴40°,2h就好了,产率可以达到85以上!~ 严重推荐!~ Fe粉还原,欢迎拍砖已有2人参与 ★★★★★ xiaopengs:恭喜,你的帖子被版主审核为资源贴了别人回复你的帖子对资源进行评价后,你就可以获得金币了理由:OK 2011-05-19 23:22 xiaopengs(金币+5): 谢谢分享2011-05-19 23:24:44 秋天白云(OCI+1): 欢迎你继续支持有机交流版!2011-05-25 14:20:37 Fe粉还原 自小虫进入本论坛以来,看见很多关于Fe还原的帖子,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傻瓜反应,其机理与历程,通法与后处理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熟知,但是其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细节,本虫就本虫做过的几个Fe粉还原工业化对Fe粉还原进行简要的总结,以期和广大虫友交流,纯属抛砖引玉,妄论之处还请广大虫友不吝赐教(因为本人高中肄业,仅在一小化工厂当了10几年的操作工,目前处于失业状态,理论水平非常有限,参考书目给大家列出)。 Fe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实现的[1]。即Fe是电子给体,被还原物的某个原子首先在Fe粉的表面得到电子生成负离子自由基,后者再从质子给体(例如水)得到质子而生成产物。Fe的给电子能力比较弱,适用于容易被还原的基团的还原,是一种选择性还原剂,尤其是苯系硝基衍生物的还原,基本不影响苯环上其它基团(水不稳定性和热不稳定性基团除外)。 以Fe为还原剂对苯系硝基衍生物的还原在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至今任然是在某些苯系硝基物的还原中使用,虽然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左右下达停止使用Fe还原的文件。加氢还原工艺非常好,但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本虫认为是氢源的问题,氢源解决好了,其它神马都是浮云。因为本虫做过一个加氢,理论上需要不到3瓶氢气即完活,结果用了15瓶氢气。其时本虫就茅塞顿开,换瓶子(每瓶大概只装2kg左右的氢气)的速度很难跟上呀,是个繁重的体力活。。。 1.反应特点 以金属Fe为还原剂,反应在弱酸性电解质溶液中进行,一般都选择回流温度。其优点为:选择性好,可以避免脱卤、氰基还原等副反应的发生,收率高(后处理得好的话,>95%很容易达到),工艺简单、成熟,对设备要求低、可执行性好,常压反应。其缺点为:分离难,含胺废水不好处理且量大,产生大量固体Fe泥(现在有人收购,抢着要)。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1.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CHCH(CH 3)2 NO 2 2. CH 3CH 2CH 2NH 2 3. CH 3NHCH(CH 3)2 4. NHC 2H 5 CH 3 5 H 2N 6H 5 7. C 6H 5SO 2NHC 6H 5 8 . Br N +(CH 3)3Cl - 9 . (CH 3)2N NO 10. CH 2=CHCN 6. (CH 3)2CHN +(CH 3)3Cl - N.N -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丙烯腈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解:(1) 间硝基乙酰苯胺 (2)甲胺硫酸盐 (3)N -甲基-N -乙基苯胺 NHCOCH 3 NO 2 N CH 3 CH 2CH 3CH 3NH 2 H 2SO 4 (4)对甲基苄胺 (5) 1,6-己二胺 (7)β-萘胺 CH 2NH 2 3 H 2N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 NH 2

3.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解:(1),乙醇,乙醛,乙酸和乙胺 (2)邻甲苯胺 N -甲基苯胺 N,N -二甲基苯胺 NH 2 CH 3 N(CH 3)NHCH 3(2) √× √ 溶解不溶解 (3)乙胺和乙酰胺 能溶于盐酸的为乙胺,不溶的为乙酰胺。 (4)环己烷与苯胺。 能溶于盐酸的为苯胺,不溶的为环己烷。 4.试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 解:(1) (1) × × 2溶解 CH 3CH 2CH 2NH 2 CH 3CH 2CH 2NO 2 (CH 3)3CNO 2 O H - H + 不溶于水 CH 3CH 2CH 2NH 2 CH 3CH 2CH 2NO 2 (2)苯酚,苯胺和对氨基苯甲酸 COOH N H 2OH NH 2 (2) √×√- 溶于水溶于水 油 COOH N H 2OH 或: 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苯酚和对氨基苯甲酸溶于碱溶液,分出有机相。有机相为含苯胺。向水相通入二氧化碳,游离出苯酚,对氨基苯甲酸在水相中,酸化

硝基化合物还原方法研究报告

硝基化合物还原方法研究报告芳胺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原料,用于合成农药、医药、橡胶助剂、染料和颜料、合成树脂、纺织助剂、表面活性剂、感光材料等多种精细化学品。芳胺可由相应的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得到,工业中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金属(铁粉、锌粉等)还原法、催化加氢还原法和硫化碱还原法,而其他还原方法也多有研究。最近,针对铁粉还原法制备芳胺的过程中,存在含盐废水的污染问题,还提出了许多绿色,环境友好的还原硝基物制相应芳胺的新方法。 1 金属还原法 金属还原法,尤其铁粉还原法适用面广、操作简单、还原效率高、选择性好、产品质量好,尤其对品质有特殊要求的芳胺的制备,仍有优越性。适宜于采用铁粉还原法生产的胺类有:①容易被水蒸气蒸出的芳胺; ②易溶于水,并且可以通过蒸馏分离的芳胺; ③能溶于热水的芳胺; ④含磺酸基或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的芳胺。 近年来,仍有许多关于各种活化铁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以适合特殊芳胺制备方法的研究。Hazlet、孙权一、LIU等分别制成了活化铁,还原各种芳香硝基化合物,相应芳胺的收率很高,对于那些易还原的基团不影响。除了铁粉外,锌粉也用于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芳胺,锡也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另外,用镁粉,锰粉,铟、钐以及活性镍等作为还原剂,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也有研究。这些金属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相应芳胺,均可获得较高收率的芳胺。与铁粉相比,这些金属的价格较贵,有些还非常容易氧化。而且多数反应还需要催化剂或其他条件辅助作用,反应后都会产生含盐的废弃物。 2 催化加氢还原法 在催化加氢还原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废气、废液排放很少。由于催化加氢还原硝基苯制苯胺的产量大,产品质量高,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显著的优越性,目前已经成为工业上生产苯胺的主要方法。其缺点是对于苯环上有其他易还原取代基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其催化加氢过程中会发生大量副反应。为了抑制这些副反应,一种方法是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常用于催化加氢还原硝基物的催化剂有:铂基催化剂心、钯基催化剂、钌基催化剂、金基催化剂、骨架镍催化剂以及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通过选择不同的催化剂、添加另一种金属或改变载体物质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脱卤,提高胺的选择性。Corma等研究了纳米金负载在TiO2或Fe2O3上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发现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反应过程中羟胺的积累,生成芳胺的选择性很高。此方法得到了Blaser 的高度推崇。但是这些方法的缺点是:经处理或改性的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所下降,导致催化剂用量增加。而且对有些底物的催化加氢还原,仍然存在着选择性问题。 虽然催化加氢生产工艺清洁、产量大,但对于固体芳香硝基化合物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溶解,这些有机溶剂挥发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催化加氢制备芳胺一般都在加压下进行,对生产装置和工艺控制的要求较高。而且催化还原所得产物的品质不及铁粉还原产物的品质,在空气中易变色。同时,催化加氢还需要优良的催化剂和氢气来源。以上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广泛的应用。 3 硫化碱还原法 不宜用铁粉还原时,可用硫化物还原。硫化碱还原法是在硫化物的水溶液中进行芳香

硝基还原的方法.

硝基还原的方法1. 用金属加盐酸还原,常用金属是锌、铁等,适合对酸稳定的化合物; 2. 用催化氢化,除了你提到的催化剂,还有Pt 、Ni 等催化剂,温和还原的话(室温稍加压)可以只还原硝基; 3. 氢化锂铝,这是比较强的还原剂,除了双键三键之外全部还原。 以上均还原为氨基。 以下是硝基苯的一些特征还原反应: 4. 用锌在弱酸性条件下还原为苯基羟胺; 5. 用锌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水溶液得偶氮苯,醇溶液得氢化偶氮苯。暂时就能想到这些,机理是在是太繁琐了,建议找专业书籍来看。 硝基还原中各种反应过渡态如出现亚硝基偶氮连氨等是不可避免的跟踪反应时通常能看到很多反应点个人认为楼主的情况首选尝试延长反应时间(同时建议降低反应温度),一般继续反应会将这些中间体基本还原彻底如果还不行是不是可以考虑改变氢化条件如催化剂用pd/c(虽然它的活性在碱性条件下会有所降低)供氢体采用肼等 虽然加入少量碱性物质如三乙胺、氨甲醇溶液、氢氧化锂等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还原硝基化合物除外 虽然加入少量碱性物质如三乙胺、氨甲醇溶液、氢氧化锂等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中的催化剂是指活性镍不是pd/c 活性镍在中性和弱碱介质中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在弱碱性介质中效果更好 Pd/C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都能起到催化作用,只是碱性条件下活性稍微降低 最近看到很多虫子求助氢化的问题, 就氢化这个反应我在这里做个肤浅阐述,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氢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该反应不仅操作简单, 而且后处理相当方便,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氢化反应可以实现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 一系列伯胺的合成, 保护基的脱除等等. 具体表现:碳碳双键, 三键的氢化; 腈基,硝基,叠氮基,肟的还原; Cbz, 苄基脱除去保护; 羟基的脱除或卤素(Cl, Br, I 的脱除以及一些杂芳环的氢化等等。而氢化所用到催化剂一般为PtO2, Pd/C, Pd(OH2/C, Raney Ni等。 1. 不饱和键的氢化; 双键氢化包括一般烯烃和不饱和酮(酯)的双键的氢化,一般烯烃双键的氢化需要加热加压才能反应. 例如:与芳环共轭的烯烃氢化一般需要50-60 psi的压力。不饱和酮的双键氢化在一个大气压下(15 psi 即能反应,并且要在体系中加入少量的二苯硫醚,使Pd/C 部分中毒以抑制酮羰基的还原; 不饱和酯的双键氢化要根据底物的结构进行催化剂筛选, 如果底物含有Cl, 氢化时应选用PtO2, 如果底物是杂环化合物Pd/C氢化而使得杂环发生氢化, 则应使用Willkinson 催化剂进行氢化. 氢化要注意溶剂选择一般MeOH 的活性最高. 如果底物是甲酯就用甲醇, 底物是乙酯就用乙醇, 避免出现酯交换发生, 一般室温酯交换的可能性不大, 加热反应酯交换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三键氢化成双键,若生成的产物为顺式烯烃,可用Lindlar 催化剂;反式烯烃,用Na/NH3(l. 生成饱和脂肪烃过度氢化就行了. 2. 腈基, 硝基, 叠氮基, 肟的还原, ; 腈基通过氢化可以还原为相应的伯胺,一般氢化的需要加压才能发生反应, 比起用LiAlH4还原,具有操作简单, 后处理方面, 反应条件温和, 以及产率高等优点. 硝基的还原成相应的伯胺, Pd/C氢化是首选, 但硝基还原反应具有很多的中间态, 不能只从TLC 薄板看原料消耗完了就认为反应结束了. 其中有一个中间体就是(N=O, 因此反应一般要求过夜, 主要是让其彻底反应完全. 如果底物底物具有氢化不稳定基团, 例如:底物结构含有Br, 可以用Raney Ni氢化, 如果底物含有杂环那就要用化学方法还原 Zn/NH4Cl,Fe/HOAc,SnCl2, 保险粉等等还原方法, 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学会辩证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

硝基还原经验

请教一个联苯醚中带氨基的硝基还原问题 请教一个联苯醚中带氨基的硝基还原问题: 本人用铁粉还原一侧带氨基另一侧带硝基的联苯醚,结果发现产率很低(乙酸和乙醇作溶剂),还原反应不是应该得率还高的吗?另外硝基被还原后爬板的走势如何,期待各位虫虫赐教,万谢!! 建议使用Pd-C、H2 还原,产率几乎定量; 基还原怎么做 化合物当中含有酰基,碳氮双键还有硝基,我想把硝基还原成氨基,应该选用什么还原剂呢? 我试过很多还原剂但是基本都是硝基被还原了其他的不饱和键也被还原了 Fe+NH4Cl试过没有?肯定可以,不加热!室温过夜! 氯化亚锡还原挺好的,试试搜索一下 各位虫友:在实验室还原苯环上的硝基用什么比较好?硝基的对位还有双键和酯基 SnCl2应该可以,我做过类似的反应 2.5倍的SnCl2,加少量的锡粉,最好通N2保护 以前作氨基酸的时候用过一个奇特的反应: 水合肼还原,N2保护,但是用石墨作催化剂。可以让酯基不掉,但是双键就不好说了 可以用钯碳还原啊,还可以氢气还原啊,我做过,把硝基苯还原成苯胺,这两种方法 我曾经做过此类转化,用过量铁粉,水,氯化铵就解决了问题。 还原铁粉、氯化铵、乙醇、盐酸体系,我做过苯环上的硝基还原反应就是该条件,但对位上有酯基和双键就没试过!! 没有人做过硝基还原反应啊?谢谢 最近,我做一个硝基还原反应,是邻氨基硝基苯衍生物还原成氨基,有没有人做过啊?给点建议!先谢谢了! 锌粉+酸 很便宜 可以考虑用二硫化钠还原,升温回流反应。 太多了,不过只用过Raney Ni 加氢,压力不用很大就可以,比化学还原收率高还比较纯,而且比Pd/C 还原便宜。o(∩_∩)o... 我用过。SnCl2 三个当量+浓HCl,80度,2-3小时即可。

总硝基化合物 分光光度法

FHZHJSZ0001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F-HZ-HJ-SZ-0001 工业废水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用于梯恩梯生产废水中三硝基化合物(以26 ?t???ù?ˉo???(以2二硝基甲苯计)总和的测定 系指采用亚硫酸纳 测定废水中三硝基化合物(以26采用锌粉还原 N测定废水中一硝基化合物和二硝基化合物(以2二硝基甲苯计) 第一篇 三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1 原理 26?è′úê?áùíé?ù?áठ?ú465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TNT计) 3y???÷??ía 2.1 亚硫酸钠有效期为三天 3g/L 2.3 二乙氨基乙醇以DEAE表示 2.4 浓硫酸  2.5 硫酸溶液取7.5mL浓硫酸  2.6 26准确称取入10.0mg(精确至0.0002g)26—三硝基甲苯标准样品3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4 3仪器 除一般通用化学分析仪器外 3.1 分光光度汁 25mL 0.5 3.07.0mL于25mL比色管中 加入7.5摇匀后加入5摇匀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2mL和33 ?ú2¨3¤465nm下测定吸光度横坐标为26—三硝基甲苯含量(ìg)????±ê×?1¤×÷?ú?? D?óú10mL时应稀释至10mL) 2a?¨?ü1a?è 4三硝基甲苯计)按式(1)计算 三硝基化合物

式中4ìg mL ?êDí?à???ó2?2?′óóú10废水浓度大于1.0mg/L时 可取同样体积水样以抵消色度的影响 而且取水样体积较大时以保持显色后溶液的pH等于7.0 7.3 当水样中有可见悬浮物时 如水样浓度很大 8 参考文献 GB 4918-85 ?t???ù?ˉo???μ?2a?¨ 1 原理 在强酸性介质中二硝基化合物可被锌粉还原成氨基化合物 生成重氮化合物再加入Néú3é×?oìé?μ???μa?ˉo??? 3y???÷??ía 2.1 盐酸1  2.2 亚硝酸钠有效期为二天 2.4 浓硫酸  2.5 氨基磺酸铵有效期为一周 甲萘乙二胺二盐酸盐有效期为三天 4准确称取10.0mg(精确至0.0002g)2二硝基甲苯标准样品使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4 3 仪器 除一般通用化学分析仪器外 3.1 分光光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0 1.0 2.0?óD?·?0.2g 加入1再滴加2·′ó|30min后 以每次2~3mL蒸馏水洗涤比色管及漏斗3~5次(过滤洗涤后溶液总体积不超过20mL) )冷却振摇混匀后放置5min 振摇2~3次加入0.5mLN—甲萘乙二胺二盐酸盐 混匀在波长540nm下测定吸光度以纵坐标为吸光度4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一) 硝基化合物 15.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硝基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得到的化合物,常用RNO2或ArNO2表示。 1..分类 ⑴根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NO2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2 ⑵根据硝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⑶根据C原子不同可分为:可分为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2.结构 通式:R—NO2 或ArNO2 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因此硝基化合物都有较高的偶极矩。通过键长的测定发现,硝基中的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之间的距离相同。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硝基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的,它以三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形成三个共平面的σ键,未参于杂化的一对p电子所在的p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一个p轨道形成一个共轭π 键体系。 CH3NO2:偶极矩为3.4D;键长均为0.121nm 3.命名 卤代烃相似,通常硝基作为取代基。 CH 3 NO 硝基甲烷 2-硝基丙烷对硝基苯甲酸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2,4,6-三硝基甲苯(T N T) 1,3,5-三硝基苯(T N B) 15.2制备 R - R- + 或R N O - + R N O O - + CH3CHCH3 NO2 HOOC NO2 OH O2N NO2 NO2 CH3 O2N NO2 NO2O2N NO2 NO2

1.烃类直接硝化 ①芳烃硝化 ②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2.卤代烷硝基取代 15.3物理性质 1..硝基是一个强极性基,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矩较大。 2..沸点比相应的卤代烃高。 3.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 4.液体硝基化合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5.有毒。 6.比重大于1。 15.4化学性质 15.4.1酸性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中,硝基的α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能产生互变异构现象。 CH 2N OH R R O 硝基式 酸式 酸式含量较低,平衡主要偏向硝基式一方。加碱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使全部转变为酸式的盐而溶解。例如: CH 3CH 2CH 3 CH 3CH 2CH 2NO 23CH 2NO 2 3NO 2CH 3CHCH 3 NO 2 R —X AgNO 2 R-NO 2+R-ONO 或 NaNO 2 硝基化合物 亚硝酸酯O - O —X 尿素DMF N O - O R +X -H 2O N —N O OR +X -在不同的溶剂中可 得到不同的主产物N O 2 H 2SO 4HNO

15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重点难点)

第 十五 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1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重点难点】 1.硝基化合物 (1)掌握硝基化合物的主要还原反应,介质及还原剂不同,产物也不同。 NH N 2NO 2 注意:芳香族多硝基芳香化合物在Na 2S 、NaHS 、(NH 4)2S 、NH 4HS 等还原剂作用下进 行部分还原。 NH 2 NH 2NH 2 NO 2 NO 2 NO (2)掌握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基团的影响 硝基的吸电子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下降,降低了苯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 ①硝基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 当卤原子的邻或对位连有硝基时其亲核取代活性显著提高,且邻或对位连有硝基越多,卤原子的亲核取代活性越高。据此,要求会排列不同的芳卤及衍生物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的活性次序。 ②对酚、羧酸的酸性,芳胺的碱性的影响: 硝基的存在使酚和羧酸的酸性增强;芳胺的碱性减弱。据此,要求会排列不同化合物的酸性或碱性强弱次序。

班级 学号 姓名 2 2.胺 (1)掌握伯、仲、叔胺、季铵类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胺的制备方法,注意Gabriel 合成法,Hofmann 降解法。 (3)掌握胺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碱性(在水溶液中):脂肪胺(2?>1?>3?)> NH 3 > 芳香胺 > 酰胺 要求会排列不同化合物的碱性强弱次序。 ②酰基化:(酰基化试剂:酰氯、酸酐) 用途:保护氨基、降低氨基的致活作用。 ③磺酰化(Hingsberg 反应): 用途:鉴别及分离伯、仲、叔胺。 不反应 溶解 R 3N R 2NH RNH 2 ④与亚硝酸的反应:用途:鉴别胺。 脂肪族胺: 黄色油状液体N 2↑ 2不反应 R 3N R 2NH RNH 2 芳香族胺: 黄色油状液体 R 2透明液体绿色晶体 ↑ 2 芳香族胺的重氮化反应在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NH 2NaNO 2 , HCl 0-5N 2+ Cl - +NaCl +H 2O ⑤芳胺的特殊性,如: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4)季铵类化合物 R 4N +X - R 4N +OH - 湿Ag O AgX +↓ ①

有机化学作业题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答案)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答案 1.命名或写出结构 CH 3CH 2CHCH(CH 3)2 NO 2 CH 3NHCH(CH 3) 2 3(3)(CH 3)2CHCH 2N +(CH 3)3OH -(1)(2)- H 3CH 2CHCH(CH 3)2 NO 2CH 3NHCH(CH 3)2NHC 2H 5 H 3C (3)(4) (5)(CH 3)2CHCH 2N +(CH 3)3OH -(1)(2)- 2.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NH NH 2N(CH 3)2 (1) (2)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乙酰苯胺 N,N-二甲基苯胺N-甲基苯胺邻甲基苯胺HCl 溶解溶解溶解不溶 NaNO 2 ,HCl 低温 透明液体黄色油状液体绿色固体 3.下列化合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 b )>( a ) >( d )>( c )。 a. b. c. d. CH 2NH 2 NH 2 NH 2 3 NH 2 NO 2NO 2 (2)( b )>( a ) >( c )。 a. NH 2 b. c. NHCOCH 3 NH 2 4.完成下列反应式: (1)CH 3CH 2CN 3222H + H 2O /( )SOCl 2 ( )( )LiAlH 4 2②( )CH 3CH 2COOH CH 3CH 2CCl O CH 3CH 22CH 2CH 3)2 O N(CH 2CH 2CH 3)3 2-甲基-3-硝基戊烷 3-甲基-N-乙基苯胺 N , N -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溴化三乙基苄基铵

CH 3CCl O (2) 42( )( ) ( ) ( ) NO 2 NO 2 NO 2 NH 2 NO 2 NHCCH 3 NO 2O (3) ( ) CH 3 C CH 2 CH 3H 3C KMnO 4+ ( ) SOCl 2 ( ) NH 3 ( ) - ( ) 无水AlCl 3 CH 3 C(CH 3)3COOH C(CH 3)3 COCl C(CH 3)3 CONH 2C(CH 3)3 NH 2C(CH 3)3 5.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用反应式表示合成过程。 (1) CH 3 NO 2 NH 2 NO 2 CH 3 NO 2KMnO 4 24 COOH NO 2 SOCl 2 Cl NO 2 CONH NO 2 NH 2 NO 2 (2)C O O 2N NHCOCH 3 CH 3和 由 合成 AlCl 3 无水CH 3COHN NO 2 O 混酸 2CH 3 CH 3 混酸 NH 2 NO 2 CH 3COCl NHCOCH 3 Fe 4 SOCl 2 2COOH 2CO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