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动物腹痛病的临床诊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一种治疗马腹痛的方法
治疗马腹痛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保持马安静:首先应让马暂时休息,避免激烈运动或剧烈活动,以减轻马的腹痛症状。
2. 提供清水饮用:确保马能够随时饮用清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但需避免让马在饮水过量的情况下饮食饲料。
3. 观察食欲:如果马出现食欲不振,可能是胃液酸化,可以通过提供一小部分干草或高纤维饲料来刺激马的食欲。
4. 管理饮食:马腹痛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需要从马的饮食中排除可能引起腹痛的物质,如发霉或过期的饲料,或含有过多淀粉或糖分的饮食。
5. 寻求兽医帮助:如果马的腹痛症状持续且严重,建议立即咨询兽医。
兽医可以进行身体检查,确定腹痛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或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马腹痛的病因可能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处理马腹痛时,最好咨询专业的兽医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0年第07期马、骡、驴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马属动物腹痛病,尤其是因为胃肠疾病而导致的腹痛病。
从临床实践来看,引起马属动物绞痛病的肠胃病有主要有肠变位、痉挛、便秘等,这些疾病的发生部位相近且极易同时发生,所以要做好鉴别工作。
对此,本文将马属动物腹痛病成因及有关诊疗措施介绍如下。
1病因圆形线虫幼虫在其移行中造成动脉内壁损伤,因血栓而阻碍肠管血液的有效循环,引发腹痛。
寄生虫对动物机体造成机械刺激,而且其产生的毒素也会对机体构成危害,尤其是胃线虫、胃蝇蛆等通常会造成胃壁溃疡。
由此可见,体内寄生虫不但可以紊乱动物胃肠的消化、蠕动、吸收等主要机能,还会造成器质性损伤,而引发腹痛发生,与此同时,因为寄生虫会对幽门粘膜进行刺激,增多胃液分泌,产生胃酸过多也会对胃壁造成刺激,使其增强胃壁的紧张性,蠕动亢进。
胃内高酸度内容物会进到十二指肠,对小肠粘膜造成刺激导致胃扩张。
除此之外,随着胃酸多会提高发生逆蠕动的机率,使得胃内容物向贲门挤进,导致食管和贲门相连部位的粘膜产生一种灼热感。
患病牲畜喜欢舔食盐、碱沙土或是冷物,出现肠梗阻、沙积等问题。
由于幽门痉挛会延长胃的排空时间,胃内的食物会过度消化,进入肠道后会降低对肠壁的刺激,削弱肠管自身的运动及分泌机能,导致牲畜便秘。
牲畜牙齿磨灭不正,患有疾病均和腹痛病有关。
对老龄牲畜存在牙齿磨灭不正的问题,而3岁以下牲畜则容易长出“贼牙”对正常咀嚼造成一定影响,因为饲料既没法嚼碎又难以和唾液有效混合,进一步提高胃肠负担程度。
而且食物嚼不碎极易成团引发腹痛。
从实际情况来看,吃草较快、咀嚼时间短的马匹,发生马腹痛的次数较多,所以饲养人员会遵守“少喂勤添”的方式。
2临床症状分析在牲畜采食后很短时间内发生腹痛,并很快会变成剧烈腹痛。
患畜出现急起急卧、卧倒滚转、呼吸急促,而且患畜口腔酸臭、粘滑、有暖气能够提高患畜食管逆蠕动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初步断定为急性胃扩张。
在胃管插入后,若患畜排出大量食糜与气体,属于气胀性胃扩张;患畜胃排空机能存在障碍,属于滞性胃扩张;患畜排出大量的黄绿色液状物与气体,在间隔数小时之后再次发生腹痛并胃扩胀加剧,则属于继发性胃扩张。
马属动物腹痛病的临床诊治
发布日期:2014-08-22 来源:《中国畜牧业》作者:和仕海
马、骡和驴等统称为马属动物。
腹痛病是马属动物的常见疾病,是胃肠受到冷源刺激而发生的急性阵发性腹痛疾病。
发病期间饲养管理疏忽或治疗不及时,极易诱发肠痉挛、胃扩张、肠膨胀、肠便秘、肠变位和尿闭等多重症状而加重病情引起死亡。
笔者在基层畜牧兽医岗位上从事动物临诊工作已有16年的时间,年接诊马属动物腹痛病病例平均达30例以上,近几年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后,治愈率达90%以上,现将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收集整理,供同行和养殖户借鉴参考。
一、病因
马属动物腹痛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气候突变,机体经受过风吹雨淋、寒露风霜、劳役后过饮冷水、采食冰冻草料、役后大汗淋漓时下鞍垫过早等因素后,寒气滞留胃肠而引起痉挛,导致剧烈腹痛。
二、临床症状
1.轻度腹痛痛型。
患畜食欲减退,拒绝饮水,前肢刨地,后肢踢腹,头部不时回顾腹部,喜卧呈侧卧姿势,一般不出现翻滚,公畜表现上嘴唇往鼻粱方向卷翻等临床症状。
2.中度腹痛型。
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和饮欲废绝,刨地、回头顾腹等表现外,常低头闻地而行,细步急走,寻找合适地方试着侧面躺卧,卧地后喜欢翻滚等临床症状。
3.剧烈腹痛型。
患畜表现狂躁,躁动不安,完全不听畜主使唤,急起急卧,行走过程突然倒地,急剧翻滚,大小便闭塞,排小便呈里急后重而无尿液等临床症状。
三、诊断
诱发马属动物腹痛病的主要有肠痉挛、胃扩张、肠膨胀、肠便秘、肠变位和尿闭等,常因多重性发作,病情复杂,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患畜曾有雨淋、踏水、过饮冷水史等,且表现上述临床症状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实践表明,最终引起患畜死亡是由于膀胱括约肌发生痉挛,引起输尿管道闭塞,导致了膀胱中尿液胀满后爆裂,因此除了解痉外,要重点考虑打通患畜的尿路。
四、防治
1.治疗。
治疗思路是镇痛解除胃肠痉挛,温暧胃肠,打通尿道,通粪便,排出胃肠多余气体。
处方1: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500毫升,配伍安乃近注射液20~50毫升;
0.9%氯化钠250~500毫升,配伍呋塞米注射液(速尿)20~60毫升,静脉滴注,如遇腹围膨大者颈部肌肉注射促进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的物药如胃动力、清热通便针等10~30毫升,患畜可痊愈,食欲和饮欲恢复正常。
操作要点是先滴注呋塞米,再滴注安乃近注射液。
处方2:安乃近注射液20~50毫升,促进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的药物如维生素B2、胃动力、毛果芸香碱等10~30毫升,肌内注射,颈部两侧分别注射,间隔2~3个小时重复给药一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腹围膨大的患畜应使用套管针排出胃内多余的气体,灌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等促进粪便的顺利排出。
在治疗过程,肌内注射药物的药效浓度一时半会达不到峰值,症状恢复较慢,畜主应积极配合治疗,不停牵拉患畜走动,切忌躺卧翻滚。
农村实用单方:白酒50~150毫升,加温水100~300毫升,一次灌服,或藿香正气水20~40毫升灌服,如患畜腹围膨大,同时灌服食用油(最理想为核桃油)100~300毫升,一般轻度或中度腹痛的患畜可恢复。
治疗根据是温肠胃解除痉挛,促进排便和排气。
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忌饮冷水及冰冻草料,雨雪天气及寒冷季节露水未散时禁止野外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