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26 天窗导学稿 语文S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天窗|语文S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与天窗有关的美好回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2.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3.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小结4.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1.2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精讲课文2.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品味语言的魅力。
3.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小结4.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1.2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写作训练2.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天窗|语文S版《天窗》(定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读好每一个句子。
2、体味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能借助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题激趣在这样一间简陋的、地洞似的屋里,只能透少许光线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学重点完成练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
2、小组讨论,完成填空:(出示课件)当(夏天阵雨来了)时和(晚上,孩子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
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神奇三、品读体会启发想象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慰藉”是什么意思2、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
你体会到孩子怎样不同的心情(2)天窗是怎样给孩子带来慰藉的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直线和曲线分别在文中划出。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3)你从这句话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指导朗读。
(4)作者透过天窗想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猛厉地扫荡了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呢(课件出示)“风”会这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雨”会这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雷电”会这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5)指导朗读。
1 天 窗2 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❶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3[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句导读:“跑跳”“仰”“看”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❷的慰藉(jiè)。
5[②写透过天窗观看外面下雨的情景,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写孩子们很喜欢下雨。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6;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❸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句导读:形象地描写了孩子们通1☜2❶扇,此处读shàn 。
3①比喻。
这句话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4❷唯一:独一无二的。
5②为“我们”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下雨的世界埋下了伏笔。
6 ❸露(lù)天:上面没有遮盖的(场地)。
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7[③从本句看,透过天窗可以想象哪些情景?]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④写天窗可以让自己想象力丰富,其言外之意是什么?]8段导读:透过天窗,看见外面的雨后的所思所想。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9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句导读:“又”承接上文,与第4自然段相照应。
][⑤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段导读:写晚上怎样透过天窗观察外面的世界。
语文社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6天窗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这小小一方的空口是神奇的!”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话。
学习重点了解孩子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和想到的。
学会如何想象。
学习难点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 “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说岀自己的感受。
知识链接茅盾及茅盾文学奖:茅盾(189(^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常用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
)著名作品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后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现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学习过程| (2课时)/预习检测1•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wei jie bion fu()()e ba yu zhou( ) ( )2.选字填空。
慰蔚:蓝藉历厉:史猛蝙偏:离蝠秘密:书稠3.理解词语。
慰藉:猛厉:阔达:4.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自主完成,同桌互查]/导入感知1•填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天窗语文S版(15)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天窗-语文s版(15)26.天窗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动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课文的唯一重点是唤起学生的理解和同情。
教学难点: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浏览课文,感觉它是一个整体。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阅读课文后,学生们只需交换所读内容。
)2、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2、交流汇报。
据估计,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1)为什么天窗有魔力?(2)“天窗”、“是”、“否”、“虚拟”、“真实”,为什么要使用引号?(3)为什么说“活泼、善于思考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到‘那里’,从‘空’中看到‘现实’?”(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整理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现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1)请阅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例子。
(2)“舒适”是什么意思?(舒适就是舒适。
)(3)比较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26,天窗|语文S版|《天窗》导学案设计意图:茅盾的名篇《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这一堂课,我是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并结合我们龙胜镇小学五年级语文组的校级课题《优化参与式教学课堂,充分利用课文后练习阵地的研究》来上的。
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学习板卡!妙设各环节的学案学习板卡,让学习板卡成为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的纽带. 优化了参与式课堂,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如下:1.课前预习,老师设置有预习学案---预习板卡,学生的预习板卡是根据课文后的练习题来设置。
既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又有生生合作完成的题目,首先,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板卡,然后与学习合作伙伴互相检查预习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预习板卡既有学生自检,还有生生互检,而且检测方法简便易行!)2. 课堂上,先用1到3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板卡,进行预习环节的反馈,再灵活运用学案板卡。
围绕课文后练习设置课中学案板卡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环环相扣,有师生的合作,也有生生的合作。
(在这个环节中课中学案板卡及时记录与表达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而且呈现了师生之间相互向对方反馈的多样化。
) 3.课后巩固作业环节,我把课文后的重点练习设置成达标学习板卡,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合作伙伴合作修改,而且最后师生还要合作评改!(在这个环节中达标学习板卡实现了检测的及时性:先是学生自检、互检;再到教师对学困生的检测。
) 科目/教材语文S版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26.《天窗》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谭桂茹目标:1、学生能读懂第4—7自然段内容,从而明白“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学生会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课文后练习题第3题)重难点:学生能在课文找到“孩子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和想到的”相关句段,从而明白: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的原因。
26、《天窗》
课型:新授课
备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宙、慰藉、霸、蝠、蝙”,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天窗的感情,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激发自己观察和想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预习检测(预习内容: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
a、边读边画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通、读熟的标准。
b、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准确认读下列生字词并注音。
帐篷
..()..()玻.璃()扇.子()蝙蝠
偏僻
..()老鹰.()闪烁.()夜莺.()
2、试着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请用横线做标记。
慰藉、扫荡、锐利、闪烁、奇幻、联想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一说:天窗是什么样子?从小小的天窗里孩子们能看到什么?
(2)根据以下提示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在书上用“‖”标出来。
①写天窗的由来。
②写不同时间的天窗都是孩子唯一的慰藉。
(夏天阵雨来了时和晚上的时候)
③感叹天窗的神奇。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藉露
恶似
2、比一比,组词语。
鹰()偏()蝠()漓()
莺()蝙()幅()璃()
3、填恰当的词语。
()的星星
()的冬天()的世界()的云彩()的夜莺()的屋子
六、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一、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iè biān fú bà zhòu
慰()()恶()宇()
2、按课文原句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你会看见;你想象到,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像活跃起来!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2)猜一下,说一说:孩子们还可能通过天窗联想到什么呢?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3、品读感悟,感情升华。
画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并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展示提升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按课文原句填空。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想象到,无数
像,,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
面想像到这也许是,也许
是,也许是,——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2、读下面的句子,再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也许……也许……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