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奥赛培训教程--微生物学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33
微生物学绪论第一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章病毒和亚病毒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四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第八章传染和免疫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绪论[知识要点]一、微生物的概念1、概念: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三大特点:个体小(常小于0.1mm,以μm为单位);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
3、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其他几点的基础。
(想一想为什么?)4、分类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二、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1、列文虎克(荷兰)最早观察到细菌。
2、巴斯德(法国) (1) 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3、柯赫(德国)(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具体内容是:①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学绪论第一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章病毒和亚病毒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四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第八章传染和免疫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绪论[知识要点]一、微生物的概念1、概念: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三大特点:个体小(常小于0.1mm,以μm为单位);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
3、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其他几点的基础。
(想一想为什么?)4、分类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二、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1、列文虎克(荷兰)最早观察到细菌。
2、巴斯德(法国) (1) 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3、柯赫(德国)(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具体内容是:①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学绪论第一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章病毒和亚病毒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四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第八章传染和免疫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绪论[知识要点]一、微生物的概念1、概念: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三大特点:个体小(常小于0.1mm,以μm为单位);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
3、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其他几点的基础。
(想一想为什么?)4、分类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二、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1、列文虎克(荷兰)最早观察到细菌。
2、巴斯德(法国)(1) 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着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3、柯赫(德国)(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着名的柯赫原则具体内容是:①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复习指导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特点:1。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二、分类依据1、形态特征(个体和群体):细胞形态:形状、大小、排列、染色反应等。
培养:固体- 菌落,半固体- 穿刺,液体。
2、生理生化反应:营养要求:碳源、氮源、营养类型;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色反应;酶:产酶种类、反应特性3、生态学特征:相互关系、宿主种类、与氧关系等。
4、生活史5、血清学反应近年又发展了红外光谱,GC含量,DNA杂交等。
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1节:细菌Bacteria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一)基本形态1、球菌;2、杆菌;3、螺旋菌:与螺旋体Spirochaeta 区别:无鞭毛。
二、细菌细胞结构(一)基本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
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6)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革兰氏染色: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结果不同主要是细胞壁组成及结构差异造成的。
细胞壁缺陷细菌:1、原生质体protoplast: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部分。
一般由G+形成。
2、球形体spheroplast:残留部分细胞壁,一般由G-形成。
有一定抗性。
特点:对渗透压敏感;长鞭毛也不运动;对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
3、细菌L型:一种由自发突变形成的变异型,无完整细胞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煎蛋"状小菌落。
4、支原体:长期进化形成。
2、细胞膜cell membrane化学组成:蛋白和磷脂,蛋白含量高达75%,种类也多。
膜不含甾醇类。
功能:1)高度选择透性膜,物质运输:2)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3)重要代谢活动中心;4)与壁、荚膜合成有关;5)鞭毛着生点,供运动能量。
微生物学绪论第一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章病毒和亚病毒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四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第八章传染和免疫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绪论[知识要点]一、微生物的概念1、概念: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三大特点:个体小(常小于0.1mm,以μm为单位);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3、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其他几点的基础。
(想一想为什么?)4、分类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二、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1、列文虎克(荷兰)最早观察到细菌.2、巴斯德(法国) (1)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3、柯赫(德国)(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具体内容是:①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