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
- 格式:pptx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46
板块学说江发世板块学说是关于地壳运动的一个假说。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1. 大陆漂移学说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在地质时期里曾经是在一起的,大西洋是后来从这两个大陆中间形成的,发生了大陆漂移。
后来,魏格纳又从古生物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在大西洋两岸大陆相对应的一些位置,有相同的古生物群分布。
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前,有人提出陆桥学说来解释这些古生物群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除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存在的古生物上获得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外,魏格纳又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对应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从所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对大陆漂移学说起到了一定的有利证明作用。
在古冰川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冰川资料,也有的学者用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通过系统搜集地理、地层、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资料。
于1915年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从此大陆漂移学说就诞生了。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个大陆叫做泛古陆,这个大陆在古生代前是连在一起的,如图1-1。
到了中生代南美洲、非洲、印度、澳洲和南极洲已分离,如图1-2。
到了新生代陆地、海洋分离成为现在的格局,如图1-3。
图1-1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古生代时的泛古陆示意图图1-2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中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图1-3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新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后来又有人提出和魏格纳不同的见解,认为在原来的地球上存在两个古老大陆,在北半球的叫做劳亚古陆,在南半球的叫做冈瓦纳古陆,见图1-4。
图1-4 大陆漂移学说所划分的南北两个古老大陆图大陆漂移的方向,是向赤道和向西。
向赤道的漂移是由于地球自转时的离心作用而形成的。
大陆向西漂移的作用力来源,魏格纳认为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引起的。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一、引言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对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山脉形成等现象进行了全面解释。
本文将简要介绍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假设1. 地球的外部结构不是均匀的:板块构造学说假设地球的外部结构是由一系列称为“板块”的大块体组成的,每个板块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能力。
2. 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许多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和造山活动等。
3. 板块边界是地质活动的重要区域: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质区域之一。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发生,也是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地方。
三、基本论点1. 板块构造是地球演化的基本模式: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是地球上的一种基本模式,它推动了地壳的演化。
通过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和滑移,地球表面的地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陆、海洋和山脉等地貌。
2. 板块构造解释了地球上许多重要地质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对地球上许多重要地质现象的解释。
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板块边界断裂区域的断裂和滑动引起的。
火山的形成和喷发与板块之间的俯冲和岩浆上升有关。
而大规模地震带和各种山脉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边界带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3. 板块构造对人类生活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板块构造的存在,地球上存在着许多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人类带来损失和痛苦。
了解板块构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这些潜在的地质灾害。
四、总结和回顾本文简要介绍了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外部结构不均匀,地壳运动主要由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
板块构造解释了地球上许多地质现象,并对人类生活和地质灾害产生重要影响。
地壳的分类地球的地壳分为五个部分,即最上面的地幔顶,中间是地壳,在下是地幔和地核。
一般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的叫大陆壳,而把小块的大陆连在一起的叫做大陆架。
我们平常看到的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地壳的分类:板块构造学说。
在固态地球物质中,它由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包括了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板块分割着。
板块的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甚至引起地球表面的火山喷发,同时,板块也可以相对运动,如地壳俯冲,背斜运动等。
地壳的构成分三种,岩石、土壤和生物,其中岩石占地壳的百分之七十多。
地壳还包括各种形状的山脉,山峰,峡谷,高原,盆地,平原和海洋,这些都是地壳变化形成的。
例如中国黄山,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南极洲等,这些都是经过长期风化,侵蚀,高温变化而形成的。
由于板块的不停运动,山川河流有规律的运动,海洋和陆地会发生运动和变迁。
岩浆喷出的时候,地壳受热,上升,冷却后凝固,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山脉。
岩石熔化后变成岩浆,在地底深处冷却,上升,形成了火山。
当然,火山不仅仅只有熔岩形成,也有死火山,例如,日本群岛的火山。
当海水与地壳冷却凝固,再加上地壳运动,又会形成新的海底和陆地。
比如:浙江省舟山市,北京,天津等,这些就是海底的形成过程。
海洋和陆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互转化,最终归宿于地心。
从上面几种地壳的形成,我们能看出来,地壳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而且还很坚硬的,密度又比较大的岩石,就像坚硬的橡皮泥。
地壳是固体的,那么,地壳有多厚呢?这主要看两方面,第一是山脉的深度,第二是地壳的总体厚度。
山的深度大约在海拔六千米到一万四千米左右,所以,从海洋的底部到山顶的距离是八千多米到十六万多米,这个数字因山而异,因人而异。
如果从地壳总体的厚度来看,整个地壳是平均厚度在17。
5至18。
5毫米,也有些地方,有些地方更薄。
从地壳总体的厚度来看,火山、熔岩地带,地壳就相对薄一点,因为火山,熔岩可以很好的保护地壳,但不代表地壳没有弹性。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预测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
1906年,美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块大陆,后来因为地球的旋转和内部的热液运动而分裂成多个大陆。
但当时缺乏足够的证据,这个理论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李纳德·恩斯特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理论。
他发现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许多移动的“板块”,它们不断地相互碰撞、分裂和滑动,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这个理论得到了全球地质学家的共同认可,并被称为地球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部由一系列互相连接但并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导致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变形。
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液运动和地球自转所驱动的。
板块的运动速度在每年数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有的板块相互撞击,重叠和挤压,形成山脉、海沟、火山、地震和热液喷口等地质现象。
而地质现象又进一步表明了板块构造的存在。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当今地球地壳、岩石、矿藏、地形地貌、地震等现象,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三、应用与前景在工程学、地质灾害防范、能源开发等领域,板块构造学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研究,可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指导,特别是海洋热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它们都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在地震防预研究方面,板块构造学说对震源机制和震灾分布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可帮助地震烈度、滑坡地质灾害、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当然,探索地球深处的奥秘没有止境,对于科学家而言,板块构造只是了解地球运动的起点,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