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4)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资料,理解亚洲的地势特征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分布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图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并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
4.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5.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亚洲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地面起伏____,中部____ ,四周____。
2.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________,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______平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有“________”之称。
4. ________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____湖面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5. 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半岛,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6.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亚洲的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____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季风气候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灾害。
答案:1.大高低 2.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 3.青藏高原世界屋脊4.贝加尔湖死海5.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 6.放射7.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8.季风雨热同期旱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知道了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6.2自然环境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亚洲各国地理差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非洲地理等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认识亚洲各国地理差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案例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2.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3.亚洲河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3.案例素材、讨论话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地、平原等;气候特征,如温带、热带、寒带等;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恒河等。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地理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亚洲为什么那么多高原和山地?”、“亚洲的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等。
《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课堂检测题。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学习用具。
教学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重点)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你了解亚洲吗?(亚洲自然风光集锦)学生:观看,了解亚洲主要的地理事物及位置和特征,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教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是《亚洲雄风》,这首歌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在歌词中提到的山、莽原、田野、河、树、风、云等,这些和我们地理学习中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有关,这些是自然环境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今天我们将从地形、河流两个方面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了解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等的位置和重要特征。
讲授新课探究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探究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1. 阅读课文,读亚洲地形图,完成学案内容一,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和山脉。
山脉: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地形区: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2.检查订正:学生回答填写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读亚洲地形图,结合下列资料,⑴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资料一资料二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亚洲面积的比例资料三4.学生交流合作成果5.学法指导: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学会归纳和描述某一区域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两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一、亚洲的地形【引导】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那类地形图?生:分层设色地形图师:还记得如何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吗?基本上是随着颜色的加深,海拔升高。
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观察下面的图例,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材以亚洲的自然环境为主题,通过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亚洲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
2.亚洲的气候特点。
3.亚洲的河流和湖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亚洲自然环境的相关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自然环境》----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第2学时(复杂的气候)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承上启下。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区域,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把气候安排在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是因为气候的形成受位置及地形的影响,要把握这一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经过七上的学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全球的气候类型、分布以及影响因素,具备了学习的知识基础。
教师只需提供资料,适当引导。
另一方面,本班平时教学环境为大屏幕,学生没用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缺少教学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练习。
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设备操作要简单化,让学生可以快速上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的特点。
2.能够简要分析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3.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掌握归纳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图活动使学生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2.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各地理要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3.通过和海洋性气候的对比认识大陆性气候特征。
4.通过大数据和新闻眼感受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2.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1.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环节1【激趣导入】<教师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一组亚洲的景观图片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会儿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观?<播放视频>亚洲自然景观(配乐:莲语的呢喃)内容是亚洲各地植被景观<学生回答>草原、寒带、沙漠、雨林。
(评价: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教师讲述>老师想问一下:为什么同是亚洲,景观差异却这么大?想一想可能和自然环境中哪一个要素有关系?(气候)对,气候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自然景观有影响,对我们的农业生产、生活影响都很大。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
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
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前后衔接:本课是人教版2011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包括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个部分,本课主要学习前部分——地形与河流。
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河流特点的一般方法;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并能将所学方法迁移到其他大洲。
本课的学习对于其他大洲地形、河流的分析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地图的阅读、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还在养成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去读图、识图,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试图通过视频、读图、分析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为夯实基础知识,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学习亚洲地形、河流分布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方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地形、地势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并归纳某一个区域地形、地势特征与河流特征的方法。
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看一看”导入新课:学生观看亚洲土地上一些让人震撼惊叹的亚洲自然环境的视频或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视频的前后顺序,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使用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及其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意志、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特点。
难点:利用所学方法归纳一般区域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震天吼[师]歌此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二)、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全班分成两组作一次亚洲之旅提出要求:(1)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可能见到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区。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内容: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
影响因素;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3、思想目标: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关系,逐渐形成追根
求源的探索意识。
也能学生的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为: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根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学起来不困难。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今日的天气描述出来,
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学校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冬季。
是气候。
2、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亚洲作为世界第洲,面积广大,
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读6.9“亚洲气候类型图”)
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
、、、
、、、。
2)、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你看亚洲就有种,说明亚洲气候具有特点。
3)、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气候,主要分布在、此地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4)、读图6.9“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气候两大要素:和
读图 6.10,介绍了雅库茨克的、特点是,孟买的特点是。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大,冬夏,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两城市气温差异是受位置影响的。
5)、再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主要的季风气候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和。
再观察图6.10哈尔滨的降水、乌兰巴托的降水,两地降水的多少与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6)、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和季风区内,由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分布最广。
3、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其原因是:亚洲地跨、、带,、
、三面频临大洋,西面深入到大陆内部。
受和的影响。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根据上述所学
读6.12非洲气候图观察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穿过非洲中部
以气候为主,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还有地势高低等
构建知网:亚洲气候-------特点:、、,
影向因素、、
学效检测
1.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A.多地震 B.气候严寒
C.气候湿热 D.热带干旱草原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气候类型错误的是()
A.A——热带雨林气候
B.B——热带季风气候
C.C——热带沙漠气候
D.D——地中海气候
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
型、气候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
亚洲东部和南部常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的影响,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和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④气候;⑤气候;
⑥气候;⑦气候;
⑧气候;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气候;降水最多的
是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小),降水(多、少)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
A.-10℃
B.0℃
C.10℃
D.20℃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
教学反思:
学生对气候特点自学能力差一些,需要老师讲解。
其他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