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12
问答题目:问题来自临床一线,并且非常实用,不要错过。
请问在临床上,注射用奥美拉唑最好使用哪种溶媒:A 5%葡萄糖注射液 B 10%葡萄糖注射液 C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8.0%、氯化钠0.18%)D 生理盐水
查看注射用奥美拉唑的药品说明书,一般都没有说禁止或强烈推荐使用何种溶媒,看起来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应该都是可以的。
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现因为溶媒选择不合适而出现变色甚至沉淀物。
奥美拉唑为硫酰基苯并咪唑类结构,易受pH值、光线、金属离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奥美拉唑制成粉针剂供临床使用,同时附有10ml 专用溶媒,内含适量氢氧化钠,使其溶液pH 值处于较稳定的偏碱性环境中。
糖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pH值偏低,易造成奥美拉唑变色及聚合沉淀。
注:大部分含糖(果糖,转化糖等)的输液PH值都偏低。
所以大部分PPI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的输液配制一般是选用生理盐水为溶剂。
若依据药品说明书选用含葡萄糖的配置液,则尽量控制在100ml,且现配现用,配置完成后2小时内用完,最好是避光使用。
作为临床医生,大部分时候开完处方就完事了,配置注射都是护士完成,有时候处方一种药物很多年,自己都没见过这个药物长什么样子,而类似奥美拉唑配置后出现变色的情况更容易被忽视和无视,当临床偶尔遇到时我们也不知如何解释,通常是采取重新配置处理。
类似这种Tips的知识积累很重要。
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顺序及溶媒选择原则(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
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
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
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生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大量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减少肿瘤负荷,随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用药顺序1、联用顺铂化疗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GP 吉西他滨先用GEM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加重骨髓抑制。
TP 紫杉醇先用PTX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用,可使PTX清除率大约降低33%,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FP 5-FU 先用DDP 小剂量DDP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 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 从而增加5-FU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曲塞先用Alimta,30min后用顺铂说明书2、联合长春新碱化疗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CHOP 环磷酰胺先用VCR,6-8小时后在给CTX VCR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胞停滞在M期,约6~8h后细胞同步进入G1期,再用CTX可增效VCM 甲氨蝶呤先用VCR VCR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VDLP 门冬酰胺酶先用VCR 合用加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毒性,先于门冬12~24小时给药3、甲氨蝶呤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CMF 5-FU 用MTX4~6h后用5-FU 序贯抑制 MTX----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5-FU-----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VCM 甲氨蝶呤先用VCR 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先注射VCR门冬酰胺酶使用门冬酰胺酶10日后使用本品或者使用本品24小时后给予门冬酰胺酶门冬酰胺酶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停止于G 1 期,不能进入S期,从而降低其对MTX的敏感性。
临床硝普钠、胺碘酮、去乙酰毛花苷、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药物溶媒使用临床药物选择溶媒由药物理化性质所决定,在心内科由于氯化钠注射液的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等疾病中需慎用;葡萄糖注射液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常受限,需加入胰岛素抵抗。
盐酸多巴胺:配伍可糖可盐,与胰岛素不相容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酸碱两性,可与酸或碱成盐,与碱成盐不稳定,易氧化变色,注射剂均与酸成盐,呈酸性。
多巴胺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
多巴胺在5%碳酸氢钠碱性溶液中失活,与呋塞米、硫喷妥钠等碱性药物不相容,盐酸多巴胺不能选择碱性溶液。
盐酸多巴胺5%GS液作为溶媒,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6.5,呈酸性,是适合作为溶媒的。
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0,为酸性或者中性溶液,酸碱度不足以达到碱性,盐酸多巴胺是可与生理氯化钠配伍并溶媒。
去甲肾上腺素:配伍优选糖,与胰岛素不相容去甲肾上腺素作为儿茶酚胺类一种,在理化性质上是与多巴胺相似。
成盐后都为酸性溶液,在碱性环境中更容易氧化变色,宜选择偏酸性的溶媒。
在 4℃遮光条件下,64mg/L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能够在NS或者 5%GS中保存61天,在23℃条件下,允许有效期为24小时;4℃未遮光条件下,保存39天后只保留初始浓度90%。
没有遮光室温下保存24 小时。
胺碘酮:只可配糖,慎加胰岛素酸碱反应是药物不相容最常见原因,当盐或者离子形式有机药物稀释或混合导致沉淀时,最可能原因是非离子形式药物形成。
盐酸胺碘酮原料药或制剂成品pH都呈酸性。
与碱容易发生酸碱反应,导致pH值改变析出沉淀,选择5%GS比较合适。
硝普钠:配糖,慎加胰岛素硝普钠pH值,选择生理氯化钠做溶媒更合适。
如用铝箔包裹以防止光照,硝普钠50或100μg/mL可在5%GS、乳酸盐林格氏溶液和正常NS中保持稳定。
去乙酰毛花苷:配糖,慎加胰岛素取去乙酰毛花苷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0.01mg溶液。
依法检查按静脉注射法给药,去乙酰毛花苷使用溶媒是生理氯化钠。
大环内酯类药物溶媒选择、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配制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阿奇霉素输注浓度和速度及配伍禁忌静脉滴注药物是临床疾病治疗中重要给药途径,对危重患者抢救发挥极为重要作用。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常用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但其对局部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局部的疼痛不适感。
大环内酯类药物溶媒选择1、溶媒pH值对药物稳定性影响较大,5%葡萄糖pH值为3.2至6.5,10% 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至5.5,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7.0,5%葡萄糖注射液则容易在中性环境下产生酸性物质,浓度越高溶液稳定性越差。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主要原因是含有氨基糖而呈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
3、5% 葡萄糖溶液稀释的阿奇霉素比0.9%氯化钠溶液稀释阿奇霉素致局部刺激反应发生率高。
4、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媒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7.0相对稳定且最能发挥药物效果。
配制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把握临床用药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以防止因过高或滴注速度过快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1、对首次使用者,开始滴注速度可控制在10滴/min左右,观察5至10 min,如无不良反应发生,可改为正常滴速。
2、一般每100 mL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约30滴/min,滴注浓度不得>2 mg/mL。
3、根据年龄选择适宜的静脉滴注速度:4、阿奇霉素药液浓度不大于2 mg/mL,且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则是安全的,不会因此滴速问题而引起差异性静脉炎。
阿奇霉素输注浓度和速度1、阿奇霉素500 mg,配置成2 mg/mL,需要250 mL的溶媒液体,250 mL的阿奇霉素溶液需在1小时内滴完;如配置成500 mL的溶液,那么需要在3小时内滴完。
2、儿童阿奇霉素静注浓度可为1至2 mg/mL,应不少于1h完成输液(2C)。
常见不合理处方分析静脉输液用药中,由于品种繁多,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溶性等造成了配伍的复杂性。
检索各国研究资料发现,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可高达17%~23%。
关于药品使用,药品说明书都有明确规定,而我们往往忽视。
因此在静脉输液用药中常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注意溶媒的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溶媒。
各种药物由于化学结构,酸碱度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溶媒,若溶媒选择不当,则会出现浑浊,沉淀,变色,药效降低或消失等现象。
常见如下a.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当选用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试液)稀释时,会析出结晶颗粒,对人体产生危害。
说明书示该药必须以无电解质注射液稀释(比如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尽快使用,否则会褪色。
b.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降低依达拉奉的浓度,故说明书中规定应加入到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c.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吉西他滨等抗肿瘤药物将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易导致药物降解破坏或产生沉淀。
2.注意合理的溶媒量及滴注时间:为保持药物稳定性并使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应注意适量的溶媒量及输注时间。
如输注抗生素最适宜的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ml,并于30~40min时间内输注完毕。
临床常有忽略溶媒量及输注时间的情况发生,致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而影响疗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及大多数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效果主要由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决定的,其抗菌原则是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时间间隔。
临床上为了方便往往将一日剂量一次静滴,即使医嘱是一日两次,一般也是一组连一组全部滴完。
造成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易发生不良反应,一段时间内又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疗效。
研究证实,常用抗感染药除头孢曲松,氟康唑半衰期长的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外,其他药物均应一日2~4次。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
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
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避免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
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安全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为保障用药安全,现对我院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注意事项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表2 中成药注射药物溶媒及注意事项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
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0.9%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中药注射剂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生理盐水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简称ChP)中对于药物溶出测试的介质有不同的配制方法,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和溶出要求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介质及其配制方法:
1. 磷酸缓冲溶液:用于酸性溶出介质的配制。
配方一(pH 1.2):
- 磷酸二氢钾(KH2PO4):2.38 g
-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将约100 mL 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与约900 mL去离子水混合。
配方二(pH 4.5):
- 磷酸二氢钾(KH2PO4):7.0 g
- 0.1 M盐酸(HCl):调整pH至4.5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2. 磷酸盐缓冲溶液:用于中性溶出介质的配制。
配方(pH 7.0):
- 磷酸二氢钾(KH2PO4):3.27 g
- 磷酸二钠(Na2HPO4):16.08 g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3. 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用于仿生条件下的生理性溶出介质。
配方:
- 磷酸一氢钾(KH2PO4):6.8 g
- 磷酸二钠(Na2HPO4):18.0 g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质的配制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配制方法还需参考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以确保配制的溶出介质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根据具体的药物和测试要求,还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微调和优化。
因此,在进行溶出测试之前,请务必查阅最新的中国药典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配制方法和要求。
药物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1、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100ml,一日一次,使用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稀释.还可用肾康注射液60-100ml,按每20ml药液加入20-40ml10%GS稀释后使用;高血糖患者按每20ml药液加入20—40ml5%GS稀释后使用(或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最新相关研究显示:肾康注射液与5%GS或0。
9%NS或5%葡萄糖氯化钠配伍,不溶性微粒数量比与10%GS配伍时较明显升高,其中氯化钠升高最多,有效成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建议肾康注射液溶媒尽量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在2h内用完。
2、黄芪注射液宜与0.9%NS配伍,因为当与5%G葡萄糖或10%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加,且与黄芪注射液的量成正比,建议选用0。
9%NS配伍,此时PH值接近,不溶性微粒数量最少。
3、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泮妥拉唑钠、兰索拉唑不宜与葡萄糖配伍。
它们同属苯并咪唑类,均属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与0。
9%氯化钠输液体积以100ml为宜,如使用250ml或500ml输液,由于稀释后pH值降低,增加了溶液不稳定性,且滴注时间延长更容易变质。
4、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与多巴胺注射液或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速尿中含有氢氧化钠,显碱性,多巴胺显酸性,两者配伍易产生黑色聚合物。
甲磺酸酚妥拉明亦显酸性,直接与呋塞米混合可出现黑色聚合物,两者不宜直接配伍.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5、甘露醇注射液为高浓度高渗透压溶液,原则上,不宜与任何药液配伍在一起输注,临床存在甘露醇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情况,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将地塞米松加入甘露醇后摇匀,如果液体澄清,可以给患者输注,倘若液体中析出结晶,则不可使用,地塞米松剂量较大时,甘露醇易析出结晶。
故不推荐两种药物配伍使用。
6、依达拉奉注射液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7、胺碘酮注射液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的改变会引起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宜与生理盐水配伍。
静脉用药规章制度一、概述静脉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入人体静脉的治疗方法,它具有药物迅速有效、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为了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用药的基本原则、操作规范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二、基本原则1.适应症: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可以选择静脉给药途径。
必要情况包括:紧急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口服给药难以达到治疗目标等情况。
2.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静脉用药需要有医生的处方,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3.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可以选择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股静脉等通路进行静脉注射。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路。
4.药物与溶媒的配置:药物与溶媒的配置需要合理,按照药物说明书或者医生的指示进行配制。
三、操作规范1.操作前的准备:(1)核对药物及质量合格证明;(2)核对医嘱;(3)对需要使用的药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2.手术室环境要求:(1)手术室要保持整洁,避免污染;(2)手术室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3)手术室要保持通风良好。
3.操作步骤:(1)消毒双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选取合适的静脉通路;(3)选择合适的针头或者导管进行穿刺;(4)注射药物时,注意速度和注射次数;(5)操作完毕后,要及时拔除静脉穿刺针头或者导管,并进行相关处理;(6)严禁翻管,避免管道污染。
四、安全措施1.遵守规章制度:每位医务人员都要遵守静脉用药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规范管理药品:药品的管理要求严格,确保质量合格、过期药品及时淘汰,避免使用;避免混用药品,避免相互作用。
3.安全注射:注射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减少因注射速度过快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4.仔细观察:注射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反应及时停药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5.术后护理:术后要做好静脉穿刺部位的患者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
五、相关操作技巧1.肤面点滴:(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选择静脉路径明显、质软的部位进行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