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的诊治2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8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采取抽样的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5~2010年1240例心力衰竭患者,筛选出572例分为LVEF≥50%组及LVEF<50%组。
结果LVEF≥50%与LVEF<50%的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及高血压更多;陈旧性心梗、扩张性心肌病、房颤及急性心力衰竭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HFPEF 存在收缩功能减低,不完全等同于舒张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DHF)。
早期干预对延缓及阻止HFPEF的发生进展至关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in China. Method There were 124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from 2005 to 2010 using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conditions, the clinical data of 572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NYHA ClassⅢ一Ⅳ)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according to EF derived from echocardiography. Result To compare with patients with systolic dysfunction (EF<50%),patients with HFPEF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lder,more women and hypertensive.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HFNEF exist systolic function to decrease, are not completely equal to diastolic function decline of heart failure (DHF). So HFPEF incidence of may increase th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delay o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FPEF.[Key words] Heart failure ;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Echocardiography近年来,对心力衰竭深入研究后发现,大量心衰患者仍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组织多普勒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测定发表时间:2012-09-19T09:42:09.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胡曲贞罗利萍范小珍[导读] 组织多普勒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左室功能的测定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胡曲贞罗利萍范小珍(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514089)【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患者血浆B 型利钠肽与其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0 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编为对照组,对各组S m、A a、E a、E / E a 比值及B 型利钠肽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的Sm 值依次上升,与B 型利钠肽水平呈负相关性(P <0.05);而E/Ea 比值依次下降,与B 型利钠肽浓度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组织多普勒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左室功能的测定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室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近年医学界发现,患有较为严重心力衰竭(Cadiac Failure, CF)症状的患者中,接近50% 具有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LVEF)[1,2]。
部分学者认为,此类心衰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于此类患者,不应采用一般的心衰机制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3]。
本次试验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本院就诊的120 例心力衰竭患者,男53 例,女67 例,平均年龄68.5 岁,其中冠心病42 例,扩张型心肌病23 例,肥厚型心肌病22 例,高血压18 例,糖尿病15 例。
对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按照检查所得L V E F 将120 例患者分为A 组52 例(LVEF < 50%)和B 组68 例(LVEF > 50%)。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约45%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正常,称之为收缩功能尚存或舒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治疗手段,此类心衰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各国心脏病学者所重视,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将这类心衰改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VEF,HFNEF),并发表了有关该疾病的专家共识。
一,HFNEF=DHF?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HFNEF常见于老年患者, 以女性多见。
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 HFN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1年死亡率>20%),且患病率在不断攀升。
其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 或冠心病。
这些疾病常常伴有心肌肥厚、缺血,间质纤维化,并进而导致心室舒时间延长, 心肌僵硬度增加。
因此,通常认为舒功能异常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并常常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称之为DHF。
事实上,由于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功能本身互为影响和依存,很难发现单纯的舒性心功能不全。
即使是肥厚性心肌病,曾被认为是单纯的舒性心功能障碍的典型,但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尽管射血分数在正常围,也存在着亚临床型的收缩功能异常。
现有的研究也证实,DHF时收缩功能并非完全正常,而是收缩和舒功能均有异常。
因此,DHF的提法值得商榷,目前的趋势是将心力衰竭分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VEF,HFREF)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两大类。
对于不伴LVEF 降低的心衰,建议在临床诊断及研究中称之为HFNEF或左室射血功能尚存的心衰,而不称为DHF。
当然,左室射血分数何谓正常,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以≥40%-50%为正常。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近年来,对心力衰竭深入研究后发现,大量心衰患者仍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既往称此类心衰为收缩功能尚存或舒张性心衰。
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心衰和心脏超声组将这类心衰改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并在《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2007,28(20):2539)上发表了有关该疾病诊断的专家共识。
目前,大部分医师对HFNEF的认知远不及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射血分数降低)心衰的认知深入。
在HFNEF的发病机制乃至诊疗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探索。
1. HFNEF概念HFNEF常指舒张性心衰(DHF),由左室松弛缓慢及左室僵硬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引起。
然而,HFNEF 不完全等同于DHF,它同样可见于收缩性心衰(SHF)。
HFNEF患者虽然保留了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但仍存在心肌组织多普勒速度降低,这种降低表明收缩功能有一定程度受损。
在缺乏精确区分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对于不伴LVEF降低的心衰,建议在临床诊断及临床研究中均称之为HFNEF 或左室射血功能尚存的心衰,而不称为DHF。
2. HFNEF诊断:专家共识半数以上心衰患者的LVEF≥50%,表现为HFNEF,且多为老年、女性和高血压患者。
HFNEF与SHF相似,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1年死亡率>20%),且患病率在不断攀升。
HFNEF的诊断较为复杂,2007年ESC专家共识更新了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图1)。
核心是需满足3个条件: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也可作为HFNEF的临床证据。
②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50%,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97 ml/m2。
③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包括有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指标,如左室舒张末压(LVEDP)或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等。
还包括一系列无创评价指标及房颤。
神经内科内分泌抑制剂联合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 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而ESV、EDV变化不大。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结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提高,心力衰竭(CHF)患者也明显增多,年龄>75岁患者中10%有心力衰竭[1]。
目前已明确,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为此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和2002年中国心衰指南都确立了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原则;2005年的ACC/AHA、ESC心衰指南[3]以及2006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美国心衰学会(HFSA)指南中,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仍是基本治疗(Ⅰ类,A级)[4]。
为此,本研究采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65~85岁,平均(70.4±3.8)岁,病程3~15年,平均7.6年,高血壓3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5例,所有60例患者均符合HENEF诊断标准,既:(1)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2)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3)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4)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疾病,并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或限制型(浸润型)心肌病等[5]295。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
方法:284例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和NYHA心功能分级。
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数增高而升高,且在各级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纽约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心室质量指数心功能分级【中图分类号】R5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92-01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入院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重症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50%[1]。
近二十来的流行病学表明,CHF(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至少50%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2]。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对于诊断HFNEF有重要价值,甚至有可能替代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直接证据[3],而左心室质量指数是反应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有效指标,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以期说明左心室质量指数在诊断HFNEF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1.1.1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根据“[CHFS2010]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中,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的3个条件1.充血性心衰的症状或体征;2.正常或轻度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3.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共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共180例(男76例,女104例,年龄55-89岁,平均73.45±11.28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治近年来,多项住院病人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总数的40%~7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发病率与住院率日益增加,我国现有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患者至少有500万人,这意味着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同时也耗费大量的物力及财力。
但是由于其病理生理尚未完全阐明,所以有关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存在的争议较大,虽然目前有关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标准、评估舒张功能的方法、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现状等都有新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诊断方法少,治疗不能规范化的问题。
本文从病因及诱发因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方面综合性阐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治。
标签: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诊治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等病都是心力衰竭的常見病因,心力衰竭是上述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五年死亡率高达50%。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指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50%)单有症状或体征的心力衰竭。
HFpEF的术语历经几代的演变,从最初的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HDF)到正常收缩功能性心力衰竭(HF-PSF)再到如今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可谓是历经变化。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到底是什么?在近日举行的ACC 2018年会上,美国西北大学Sanjiv Shah教授列出了以下几点:①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水钠潴留等;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5%~50%以上;③无论是休息还是运动时,有左室充盈的证据。
射血分数心衰分类新标准
射血分数心衰分类新标准是指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将心力衰竭分为四个等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体来说,新标准将LVEF≥50%的心力衰竭定义为非限制性心力衰竭,LVEF在40%~49%之间的为轻度限制性心力衰竭,LVEF在30%~39%之间的为中度限制性心力衰竭,LVEF<30%的为重度限制性心力衰竭。
这种新的分类方法旨在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以便医生能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非限制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同时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来减轻症状;而对于限制性心力衰竭患者,则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此外,新的分类标准还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LVEF 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而LVEF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
因此,通过测量LVEF,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