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2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约45%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正常,称之为收缩功能尚存或舒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治疗手段,此类心衰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各国心脏病学者所重视,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将这类心衰改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VEF,HFNEF),并发表了有关该疾病的专家共识。
一,HFNEF=DHF?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HFNEF常见于老年患者, 以女性多见。
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 HFN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1年死亡率>20%),且患病率在不断攀升。
其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 或冠心病。
这些疾病常常伴有心肌肥厚、缺血,间质纤维化,并进而导致心室舒时间延长, 心肌僵硬度增加。
因此,通常认为舒功能异常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并常常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称之为DHF。
事实上,由于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功能本身互为影响和依存,很难发现单纯的舒性心功能不全。
即使是肥厚性心肌病,曾被认为是单纯的舒性心功能障碍的典型,但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尽管射血分数在正常围,也存在着亚临床型的收缩功能异常。
现有的研究也证实,DHF时收缩功能并非完全正常,而是收缩和舒功能均有异常。
因此,DHF的提法值得商榷,目前的趋势是将心力衰竭分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VEF,HFREF)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两大类。
对于不伴LVEF 降低的心衰,建议在临床诊断及研究中称之为HFNEF或左室射血功能尚存的心衰,而不称为DHF。
当然,左室射血分数何谓正常,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以≥40%-50%为正常。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诊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也称心衰,指的是因心脏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心脏静脉的回心血不能完全排出,造成其静脉血液的淤积,且动脉血液的灌注缺乏,机体消失心脏循环相关障碍证候,主要表现是腔静脉及肺部的淤血。
心力衰竭是一种特别简单的疾病症候群,其不属于独立疾病,且通常开头于左心衰,主要表现是肺循环的淤血。
心力衰竭有特别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到特别严峻的阶段的结果,全部心血管病均会造成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症等造成患者心肌损伤,进而消失心肌结构、功能转变,导致机体心衰泵血、充盈功能降低,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1-2]。
我国正在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由于在老年人中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心力衰竭严峻影响了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平安。
此外,目前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费用正在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上的壓力。
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心脏舒张特别心力衰竭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不是心脏射血力量的下降。
这种心力衰竭疾病由于目前的讨论不足,因此尚无比较明确及统一的命名方法命名这种疾病,包括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完好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等名称,本文采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3-5]。
左心室相关射血分数(LVEF)超过50%心衰可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这种疾病具有一般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左心室的充盈特别,舒张、收缩功能消失特别,舒张压上升,运动耐量降低,机体神经分泌被激活等,但是其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正常。
射血分数保留相关怀衰不是特异性诊断或是综合征,而是多疾病造成症候群,且射血分数保留相关怀衰发生率超过50%,引发这种症状的主要病因原发性心肌病变,导致心肌的舒张力量受到影响,引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疾病。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包括舒张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反流或其他缘由导致的循环充血状态及、急性二尖瓣反流[6-7]。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诊断1. 引言1.1 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通常指心脏无法将足够量的血液从心脏泵出,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而舒张性心力衰竭则是心脏在舒张期无法充分舒张,从而导致心腔容积增加,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造成心力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移植等。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但心力衰竭仍然是一种临床挑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1.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介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但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室充盈受限,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而引起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是心脏每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占心室内总血液的百分比,正常人射血分数为55%以上,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在55%以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女性多于男性的人群中,其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因素。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
诊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通常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进而引起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这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造成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从而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Cys—C及Hcy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N-端脑钠肽前体、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N-端脑钠肽前体可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哮喘,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在部分已心力衰竭患者但暂无明显心衰症状,可在心衰症状出现前早期诊断心力衰竭。
胱抑素C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症的评估,可早期发现肾功不全。
血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早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就N-端脑钠肽前体、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机制及在老年患者心力衰竭中的部分应用作一综述。
标签:N-端脑钠肽前体;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心力衰竭;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CHF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
且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变特征是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功能不全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1],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无临床症状的早期心力衰竭,表现为LVEF正常,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NEF),故早期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那一部分HFNEF患者,评价其严重程度以及采取合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