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03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30岁前, 位卑而能 “鄙事”, 有志于学。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 不会迷惑,仁德的人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 不会畏惧。”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 可。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 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 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 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
1
1
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第二要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2
2 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
知识;
第三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虚 3 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3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 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 坚持的。”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