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 格式:ppt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0
咏怀古迹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是杜甫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咏怀古迹》,原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但并非专写古迹,而是借对古人与古事的题咏,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本篇是组诗中的第二首,通过对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怀念,以寄寓身世之感。
宋玉故宅在归州,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
诗人与宋玉相隔千年,当他来到此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人亡宅空、凄清寂寥的破败古迹。
此情此景,当然会引发坎坷终生的老诗人胸中无穷的悲感,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杜甫在宋玉故宅诵宋玉之文,伤宋玉,亦以自伤。
说是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
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敬意、崇拜,对其不得志深表同情,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也借以抒发自己的哀伤。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剩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抒发了自己胸中的块垒。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①,漂泊西南天地间②。
三峡楼台淹日月③,五溪衣服共云山④。
羯胡事主终无赖⑤,词客哀时且未还⑥。
庾信平生最萧瑟⑦,暮年诗赋动江关⑧。
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⑨,风流儒雅亦吾师⑩。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⑪。
江山故宅空文藻⑫,云雨荒台岂梦思⑬。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⑭。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⑮,生长明妃尚有村⑯。
一去紫台连朔漠⑰,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⑱,环佩空归夜月魂⑲。
千载琵琶作胡语⑳,分明怨恨曲中论㉑。
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㉒,崩年亦在永安宫㉓。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㉔。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㉕。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㉖,宗臣遗像肃清高㉗。
三分割据纡筹策㉘,万古云霄一羽毛㉙。
伯仲之间见伊吕㉚,指挥若定失萧曹㉛。
运移汉祚终难复㉜,志决身歼军务劳㉝。
词句注释:①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②漂泊:一作“飘泊”。
③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④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⑤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⑥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⑦庾信:南北朝诗人。
⑧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定都江陵。
⑨摇落:凋残,零落。
⑩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⑪“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⑫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⑬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⑭“最是”二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咏怀古迹》原文
(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
咏怀古迹①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a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a为字库未存字,左王右“佩”的右部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甫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
昭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
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
答案: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
(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
(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9.“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
(2分)“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
(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咏怀古迹古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高启《吊岳王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杜甫的咏怀古诗五首包括《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登岳阳楼》等,以下是其中五首的简介:
《登高》: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高空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人通过登高远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登岳阳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月夜》: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和国家动荡的关注和感慨。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这首诗通过描写支离东北的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百姓的苦难和辛酸,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和国家前途的关注和感慨。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这首诗通过描写宋玉的悲秋情怀,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宋玉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这些诗作都充满了杜甫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和人生苦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杜甫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6]注释:其一1. 支离:流离。
2.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3. 羯胡:指安禄山。
4. 庾信:梁朝诗人。
[1]其二1.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4. 最后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3]其三1. 明妃:指王昭君。
2. 去:离开。
3. 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曾经。
5. 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4]佩:通“佩”。
其四1.蜀主:指刘备。
2.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6]其五1. 垂:流传。
2.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3.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4.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5. 纡:屈,指不得施展。
6. 筹策:谋略。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3、《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5、《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古迹传说,洪洋历史,我今咏叹,昂首思存。
多少次山水吟,征古圣迹悠然咏;满眼景物,犹如仙境,萦绕着深厚的情谊。
题第一首古刹山门,景风壮美,洞穴深藏,如梦如幻。
暮钟悲鸣,空山月色,凋零看古迹,空灵悠然。
题第二首古寺碧空,霞彩虹色,云淡风爽,神位锁楼。
烟霞游隐,石阶壮美,月华更灿烂,犹如仙境。
题第三首清溪曲桥,水清流澌,绿山秀景,萦绕不绝。
古树翠苔,仙鹤垂褐,沿溪而行,深情留此处。
题第四首古井深幽,几载历史。
清芳犹存,景色宜人。
月夜宁静,空调迷蒙,动人心弦,恨无百年来。
题第五首古长城,横贯千山,山头长河,雪域它藏。
苍劲旧日,犹在目前,登高望远,令人叹为观止。
跋古代的繁荣历史,在如今的现代文明中几乎成为了传说,而我们今日所看到的古迹,仿佛传达着古人的心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访古迹,不仅仅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神秘魅力,也能让我们回味每一处历史地道。
咏叹古迹,昂首思存,此乃一生的追求。
今日,我深深地走进了古代文明的世界,环顾四周古迹,一派壮观而静谧的景象,时而将我带入古老的洞庭湖畔,时而把我引入桃花源中,湖水碧绿,山叠翠绿,草色碧绿,犹如仙境般的景色伴随着清风不断的吹拂,让我心旷神怡,心胸开阔。
古刹山门环绕,千柱万壁,特殊的建筑让我叹为观止。
这里的历史和传说,让我感受到一股无尽的浩瀚历史气息。
再穿过古寺,目光被这里招人的雅致景色所吸引,空气中伴随着一股淡淡佛香,令人在这空灵的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宁静。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迹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面。
清溪曲桥,水流波光,古树翠苔,仙鹤垂褐,令人心旷神怡,无比惬意。
穿过古井,一股清芳和历史气息在耳边荡漾,在遥远的深处,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留下的心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迹仍然宁静不变,没有新奇的变化,只有历史的棱角和流逝的年华,此刻,我站在古长城之上,眺望远方,一股苍劲、坚定、气魄的力量自古迹中涌现而出,浩瀚的历史波澜涌动在我心中,令我明白,一切伟大的历史精神,都藏在那不可抹灭的文明古迹之中。
杜甫《咏怀古迹(五)》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28] 。
三分割据纡筹策 [29] ,万古云霄一羽毛 [30] 。
伯仲之间见伊吕 [31] ,指挥若定失萧曹 [32] 。
运移汉祚终难复 [33] ,志决身歼军务劳 [34] 。
【注释】[28]宗臣:宗庙社稷之重臣。
《汉书•萧何曹参传赞》:“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咏怀古迹五首咏怀古迹,一往情深,苍芜萧瑟,唯有古迹,将记载万古流芳。
古迹是古人的留痕,印在古代中的文字,是我们历史的深处,可以抚今追昔,一窥过去,仿佛倒流已久的时光。
我们沿着古迹,感受到那曾经年轻、活力无限的古人。
在古迹中,也可以看到古人对未来的憧憬,对自己所建筑的城市的恪尽职守,也可以看到古人展现出的繁荣和浪漫。
走进古迹,熟悉的地名,让人想起依依惜别,走进古迹,它也就是让我们倒回到古时的氛围中。
伴随着古迹显现出来的不朽的历史,激励着我们脚步的前进。
这些古迹,正如一个桥梁,将历史桥接到当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一首:古迹绵延踏过历史洪流,惊醒了凝望,古迹绵延,历史遗迹陪伴,稳如泰山,凝望一望无际。
古迹漫山遍野,横亘重重山川,层层叠叠的山峦,犹如万物的母亲,温柔地守护着它们。
在这片土地上,古迹散落其间,它们静静地传承着过去的精彩,将时光一点一滴的珍藏下来,在一晃一闪的时光中流传着绵延的历史。
第二首:经年沧桑古迹经年沧桑,凝望山河环绕,古宅萧萧垂柳,迎风拂地凉爽。
如今,当我们通过古迹,漫步于古人曾经建立的古老建筑中时,我们会感觉到它们在岁月中蹉跎的沧桑,经年累月的消逝,以及它们的坚守。
经过时光的洗礼,以及古人的慎重守护,这些古迹走过了岁月的考验,依然面貌不变,守护着历史的痕迹。
第三首:富丽堂皇古迹富丽堂皇,放眼一望无际,高台纵横联排,犹如上古仙宫。
古迹不仅仅是历史的印记,也是古人集合智慧的结晶,它们展示出古人对美感的追求,以及古人对未来的憧憬。
古迹犹如一页页的历史书册,让我们无论何时,都可以翻开它们,走进历史的大殿,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第四首:山水画卷古迹山水画卷,令人心醉神迷,桥洞错落处处,犹如仙境山林。
古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们集市气息与文明洗礼于一身,构筑起一座座文明礼堂,它们不仅仅是古人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今天的童话世界。
在古迹的山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古人对未来的想象力。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总是以边塞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为题材,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下面是他的五首《咏怀古迹》的全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三首·其一世泽之林亡,东溟挹翠空。
今之新德士,千载灭文风。
巍峨时一往,飘蓬忽何从?此处倚崇山,元化敢为兄。
Translation:In the forest of worldly blessings, the ancient virtue is lost, and the eastern sea is devoid of its greenness.The present new generation, after thousand years, has extinguished the literary trend.The towering grandeur has gone away in a flash, as if a floating rag, where can it be?Here, leaning against the towering mountain, I dare to strive for the renewal of virtuous influence.二、咏怀古迹三首·其二青海无边墨色天,飞鸿踏雪泥犹白。
毡房已拆旧窝在,林下应留旗画未。
至道虽亲尧舜盛,修文犹得谢安持。
五陵年少争周顒,一葦一天无际期。
Translation:The boundless Qinghai, with the darkened sky, while the flying wild geese stamp on the snowy ground, their footprints still appear as white.The felt tent has been disassembled, leaving the old nest, under the forest, there should still be the unpainted flag.Though the virtuous p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rious times of Yao and Shu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is still held by Xie An. The young men of the Five Tombs compete for Zhou Yong, with each reed representing an unbounded ambition.三、咏怀古迹三首·其三万古长如夜,不足明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