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表格版)
- 格式:pdf
- 大小:78.45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领土面积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以及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疆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领土面积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的概念和位置。
2.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3.数据分析法:通过解读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疆域的范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图片,用于导入环节。
2.准备疆域地图,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3.准备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用于讲解我国疆域的范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的位置吗?”2.呈现(10分钟)呈现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提问:“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是什么?沿海线和国界线的位置在哪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
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
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疆域》这节课。
反思: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我觉得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本节课我应注重突出这一点。
如:在介绍我国四至点中的最东、最北点时,应突出体现我们熟悉的黑龙江省。
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教学准备《歌唱祖国》歌曲录音、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看图知位置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
”过渡到课本P3“活动”。
2.讨论知优越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疆域》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主要地理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我国疆域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疆域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主要地理特征。
2.难点:对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疆域知识。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地图:准备纸质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国的疆域。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主要地理特征,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地图,观察并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主要地理特征。
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海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图释导学,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归纳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对照地图指出与我国陆地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我国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有学生通过读图找位置记顺口溜填图等方式,熟悉并尝试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地理实践目标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认识我国有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和难点1.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图文结合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教材设计思路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需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音乐《大中国》。
问题引领:1.听了《大中国》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2.中国哪些方面让你感到自豪?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疆域》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对于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等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四至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我国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是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以及邻国等知识,教师及时进行点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
本节课的内容为全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行政区划的概念和我国行政区划的种类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和地图,缺乏实际感知,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地图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学会阅读地图,提高地图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我国的行政区划。
2.难点:行政区划的概念和我国行政区划的种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和巩固行政区划的概念和我国行政区划的种类。
3.小组合作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我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2.准备案例:我国行政区划的典型案例。
3.准备课件:教材的相关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起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在哪里吗?”、“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是多少?”等问题,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疆域》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以及邻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我国的主要邻国和省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省级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疆域的四至点、邻国等知识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以及邻国等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域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以及邻国;2.难点:我国疆域的四至点、邻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我国疆域的特点;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源的课件;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新闻报道、文章等素材;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疆域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我国疆域的四至点、邻国等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我国疆域的特点,总结各省区的地理位置、邻国等信息。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