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股权结构调整-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42
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案例正文:科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路径变化与股权结构调整12005年5月,北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钢)新建一座4500m³高炉,对于高炉降温、冷却系统中水的计量部分将会有300个左右的测量点,这意味着要使用约300套电磁流量计。
北钢以往使用的电磁流量计中60~80%来自科隆。
因此科隆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独资销售公司,简称:KMIC)销售工程师易丁得知此消息后,马上赶到北钢4500m³高炉项目部,就电磁流量计选型等问题进行技术交流并达成了初步意向。
翌日上午,合资公司—上海光华爱而美特仪器公摘要:德国科隆公司(LUDWIG KROHNE )创建于1921年,是一家致力于流量和液位测量仪表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公司。
本案例描述了科隆公司在中国创办合资公司、独资公司的背景与发展历程,重点描述了该合资公司与独资公司的冲突、合资公司管理层的中德双方矛盾与博弈。
1987年科隆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SGAIC ,1999年、2003年又在上海创设了独资销售公司KMIC 与独资生产公司KMTS 。
合资公司SGAIC 与独资生产公司KMTS 的产品线几乎重叠,但销售渠道不完全一致。
进入21世纪后的SGAIC 公司与KMTS 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相互竞争与压价残杀。
中德双方为收回合资公司SGAIC 股权,展开多年博弈。
科隆公司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在中国分别创办相同产品线的合资与独资公司?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海外市场特定环境,选择合理的进入模式和发展路径,并适时调整股权结构?关键词:股权结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合资公司;独资公司0 引言“谁代表科隆”?这是德国科隆总部的困惑,也是中国市场客户的困惑。
2005年6月亚洲地区执行总裁Haag 坐在德国杜伊斯堡总部办公室内,凝视着来自中国的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分别撰写的“请允许我代表科隆”的项目申请书,陷入沉思……1.本案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欧阳桃花、杨梅英、徐志、丁玲、姚唐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科龙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一、引言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
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
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
两次被ST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产权性质与股权激励设计动机——上海家化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计划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上海家化作为国内知名的日化企业,其产权性质和股权激励设计对其他企业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家化案例的分析,探讨产权性质与股权激励设计的动机和实施效果。
二、上海家化简介及产权性质上海家化是中国日化行业的重要企业,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产品线。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其产权结构经历了从国有到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转变。
这一转变使得上海家化得以释放活力,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产权性质上,上海家化已逐渐发展成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对于稳定核心团队、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家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通过股权激励,公司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上海家化股权激励设计动机上海家化的股权激励设计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2. 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高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核心团队成员的流失率。
3. 激励员工积极性:股权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4. 调整企业治理结构: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上海家化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增强员工凝聚力:股权激励计划使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吸引和留住核心团队: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并有效降低了核心团队成员的流失率。
战略管理(新系统对选择题进行了随机排序,作答时请找到对应的选择题目选择答案,切记)战略管理第一章课后试题 - 10道选择题1. (单选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
A. 市场营销B. 职能管理C. 最高层次D. 经营管理2. (单选题)战略管理的主体是()A.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B.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C.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D. 企业所有的管理者3. (单选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
A. 加强内部管理B. 拓展市场空间C. 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D. 保证计划的落实(全套答案加QQ:2181381787)4. (单选题)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能力最为重要。
A. 技术能力B. 人际关系能力C. 学习能力D. 思维能力(全套答案加QQ:2181381787)5. (单选题)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而言,()最为重要。
A. 技术能力B. 人际关系能力C. 学习能力D. 思维能力6. (单选题)华为总裁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研发,走“技-工-贸”的道路,这说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 )很重要。
A. 愿景、使命B. 机会的识别C. 成本的控制D. 高层管理者的强硬态度(全套答案加QQ:2181381787)7. (多选题)战略管理过程包括()。
A. 战略分析B. 战略演变C. 战略选择与评价D. 战略实施8. (多选题)明茨博格认为处于高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和()。
A. 思维能力B. 人际能力C. 技术能力D. 创新能力9. (多选题)企业的战略可划分为()等三个层次。
A. 公司战略B. 经营战略C. 职能战略D. 人力资源战略10. (多选题)战略决策过程中受到( )和( )的影响,仍然可能导致错误的战略。
A. 群体思维B. 组织结构C. 外部环境D. 认知偏差(全套答案加QQ:2181381787)战略管理第二章课后试题 - 10道选择题1. (单选题)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是()。
案例1:科龙集团的衰落,现金流量管理之谜科龙集团的衰落:现金流量管理之谜1摘要:本案例描述了科龙集团现金流量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公司加速了兼并、重组的扩张步伐,公司实力也不断增强。
但也有一些公司因现金流量管理不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而在顷刻间走向夭折。
因此,现金流管理对公司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龙集团一度是中国制冷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也一度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2021年4月科龙集团公布其2021年年报,因利润与前三季度有较大反差而受到证监会调查,立即引起市场的剧烈反应,使科龙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最终导致集团股份转让。
本案例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科龙集团现金流量管理的得失,剖析其现金流量管理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以此来彰显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综合分析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迅速扩张,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某些企业在扩张的道路上,其内部暴露出不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有大量企业在快速扩张迅速成长的时期突然倒下,金正、德隆这些辉煌一时的企业现在都销声匿迹,不得不让人觉得惋惜,并发人深省。
究其原因,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不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金流断裂是导致这些企业突然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4月29日,科龙集团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因其利润与前三季度有较大反差,10天后,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同年8月,科龙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转移、盗用公司资产而被捕入狱。
此事件立即引起市场一系列的剧烈连锁反映,经销商催货,供应商催款,公司很快陷入了财1本案例由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谢福泉负责案例资料遴选,硕士研究生沈灵燕执笔,最终由谢福泉进行定稿。
从“格林柯尔购并科龙”案看外资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制度的完善一、“格林柯尔购并科龙”案的案情介绍与简单评析[案情]2001年10月29日,科龙(容声)集团与格林柯尔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格林柯尔以5 .6亿元、亿元分两次收购科龙电器(0921)%的股权,科龙原大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全身退出。
格林柯尔是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其总部在加拿大,全球有13家分公司,其中有8家在中国。
为能顺利在A股市场进行收购,格林柯尔于本月在顺德市容桂镇以12亿元人民币注册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以规避当前国家不允许外商进入A股市场的政策。
“格林柯尔购并科龙”的收购协议已正式生效,格林柯尔派出的人员已经到位,对科龙内部的查帐工作已经开展。
[评析]“格林柯尔购并科龙”协议已正式生效,但其引发的有关外资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制度的若干问题发人深思,包括:外商在国内设立控股子公司在A股市场间接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实现规避国家禁止外商进入A 股市场的政策;外商协议收购是否会触及强制要约收购义务;外商收购对大股东持股报告制度的冲击;向外商转让国有股的问题等等。
二、“格林柯尔购并科龙”案引发的外资间接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外资间接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大体有二种模式:一是外国投资者通过在中国境内设立并由其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如上述“格林柯尔购并科龙”案;二是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内企业的原外资股东股权而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如“福耀模式”(注:1996年3月,法国圣戈班工业集团在香港收购福耀玻璃两家发起法人股东——香港三益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鸿侨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从而持有福耀%的股份,取得了福耀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由此,圣戈班绕开了国家禁止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政策。
)。
外资间接收购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外资直接收购,表现在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间接收购方式规避有关法律,如其通过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已取中国法人资格)收购国家产业政策不允其外资控股或独资的国内企业,从而逃避法律对外资市场准人的特殊限制。
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摘要:大股东减持是上市公司市场交易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这种行为往往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以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对其减持的动因及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背景、原因、模式及带来的经济后果,发现大股东减持行为对公司股价、公司治理、公司业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良性发展。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大股东减持成为引起投资者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引起股价波动、公司治理问题等方面的风险。
科隆股份作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其大股东减持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
因此,对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动因及经济后果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股东减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背景和原因科隆股份作为我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一直以来都在同行业中具有良好口碑。
然而,近年来科隆股份业绩增长放缓,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升级等多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隆股份大股东选择减持,可能受到以下原因的影响:1. 资金需求:大股东可能需要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例如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等。
因此,通过减持可以迅速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2. 风险规避:大股东可能预测到市场风险将会加大,股价可能会下跌。
通过减持来锁定一部分收益,以规避未来市场风险。
3. 资产配置:大股东可能希望将资金重新配置到其他领域,以寻求更好的收益率和风险分散。
这样的资产配置能够增加大股东的财富增值空间,并提高其整体资产配置的效率。
三、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模式科隆股份大股东减持的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减持和分散减持两种方式。
1. 集中减持:大股东将所持有的股份一次性减持,以满足特定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