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学案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8.67 KB
- 文档页数:6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7篇)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918等中国历史事件。
2回顾历史,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发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图片形式回顾918等历史事件。
三活动准备: 918等中国历史事件图片。
四活动过程:1开场白,老师师宣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开始。
2播放升国旗视频。
3展示历史图片《918事变》《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
4班主任老师作总结。
班主任小结:爱国是一个很老的话题。
但是,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艺表达了各自对爱国的理解。
每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相信每个人的也都有自己的收获。
爱国,干大事,我们太小,让我们从小事,从热爱学习,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这才是今天对四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主持人:谢谢班主任的总结发言。
是啊,我们要把“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决心,化成我们对今天祖国峥峥日上经济的珍惜,化成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让我们共同宣誓:(全班同学宣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愿为了你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主持人:三(1)中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班会到此结束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2)一活动形式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活动。
二主要内容1各班挑选一名同学主持班会,主持人协助班主任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2每班组织2-3名同学准备发言稿,并上台发言。
缅怀英灵,重温历史。
3全体同学集体讨论发表观点,表决心立壮志。
4班主任老师做总结性发言。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了解“九一八事变”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暴行,经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让同学们牢记国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3)【一】设计理念:让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兴衰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豪情,从小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918国耻日班级活动教案范本三篇活动一:纪念918国耻日时间:9月18日上午9点至12点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918国耻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和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和平稳定社会的意识。
活动安排:1. 开场介绍(10分钟):- 介绍918国耻日的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对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2. 观看纪录片(30分钟):- 选择一部与918国耻日相关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 学生可以做简单的笔记,以便后续讨论和总结。
3. 分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纪录片中的关键事件和感受。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4. 主题演讲和分享(40分钟):- 邀请一位专家或老师进行主题演讲,深入探讨918国耻日的历史和影响。
- 学生可以提前准备问题,与演讲者进行互动交流。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918国耻日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和反思(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当天的活动和所获得的收获。
- 鼓励学生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活动二:国耻日主题绘画比赛时间:9月18日下午2点至4点目标:-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通过绘画比赛,让学生深入思考918国耻日的含义和反思历史。
活动安排:1. 简要介绍国耻日的含义和历史(10分钟)。
2. 分发绘画材料和纸张(10分钟)。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1小时)。
4. 学生展示和评选(30分钟):- 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墙上,让全班学生欣赏。
-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评论作品。
- 教师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评选出最佳作品和优秀奖。
活动三:国耻日知识竞赛时间:9月18日下午4点至5点目标:- 激发学生对918国耻日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
- 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记忆。
活动安排:1. 准备国耻日相关的知识题目(10分钟)。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一一、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保卫祖国的决心。
二、内容:1.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九一八”事变带来的深重灾难。
3. 通过讲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九一八”历史纪录片,了解历史背景。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二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内容:1. 介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分析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灾难。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日本侵略中国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二、内容:1. 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化。
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人民为抵抗侵略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和提炼关键信息。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情怀。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提问学生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和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状况。
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重点突出日军的侵略行为和中国军队的抵抗情况。
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史料研读: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多个角度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互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事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九一八事变的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九一八”事变教案一、活动主题“九一八”事变教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让同学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提高国防意识。
3. 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4. 通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8日(星期一)下午14:30-17:3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报告厅(注:以下部分活动流程、活动准备、活动后续待补充。
)五、活动流程1. 开场及致辞(14:30-14:45)- 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主题及意义。
- 邀请校领导发表致辞,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2. 历史知识讲座(14:45-15:30)- 邀请历史老师进行“九一八”事变专题讲座,详细讲解事变的背景、经过、影响等。
- 同学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互动。
3. 观看纪录片(15:30-16:00)- 播放“九一八”事变相关纪录片,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感受。
4. 主题讨论(16:00-16:30)- 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九一八”事变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诗朗诵与合唱(16:30-17:00)- 邀请同学们朗诵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的诗歌,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英烈的缅怀。
- 全体同学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发爱国热情。
6. 知识竞赛(17:00-17:30)- 以抢答形式进行“九一八”事变知识竞赛,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 为获胜同学颁发奖品,鼓励大家继续关注历史。
7. 总结发言(17:30-17:45)- 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重要性。
- 邀请校领导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8. 活动结束(17:45)-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有序离场。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一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子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子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9。
18事变)学习新课:板书:一、九一八事变1931。
9。
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二设计背景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初中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
教材:初中历史教材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分析事件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PPT、教材、地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九一八事
变是什么事件吗?它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
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教师讲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和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什么。
2.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经过,包括日军占领沈阳等城市。
3.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包括中日战争的爆发和中
国军民的痛苦遭遇。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日本侵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
事件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自行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文章,要求包括事件背景、经过和影响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热烈且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教案概述主题:勿忘国耻,铭记918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教学重点:1. 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918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918事变的了解,共同回顾历史。
新课导入:1. 教师详细讲解918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2.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918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勿忘国耻,铭记918。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文章。
2. 学生通过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增强爱国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content}。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前言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深刻而痛苦的记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记住这段历史,我设计了一堂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的教学课程。
通过本文档,我将详细介绍这堂课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希望以此来帮助其他老师了解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2.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3.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
1.讲授通过课件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起因、背景、经过和影响。
重点突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
设置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相关的主题,例如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和互相讨论,整理出一份小组报告,并准备演讲稿。
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度: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2.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3.思考能力: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4.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成果来确定,将以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分。
六、结语通过这堂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的教学课程,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对其他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诸城一中戴翠梅【教案背景】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组织学生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尤其是“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有两个小标题内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从内容上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进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尤其“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
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派的强烈反响。
各派准备如何处置蒋介石?是杀,还是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很荣幸能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中教授九一八事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在我的教案模板中,我希望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件过程、原因和影响。
(2)了解东北地区的历史状况和社会背景。
(3)了解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方法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从历史事件中体会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课时:九一八事变的事件过程和影响。
第三课时: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第四课时:抗日战争的战略格局和主要事件。
第五课时: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搜索资料、自主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讨论、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历史事件。
五、教学评估:1、掌握历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测试: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在实际分析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课堂反馈评估:通过课堂中的提问、讨论、演示等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其兴趣和理解程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修正。
纪念918事件:班会主题教案精选3篇班会主题教案一:了解918事件的背景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内容:1. 介绍918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2. 简要概述918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3. 分析918事件对中国历史和东北地区的影响。
4. 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
活动安排: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918事件发生的背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918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3. 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918事件的影响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没有918事件,中国历史会有什么不同?我们能从918事件中汲取哪些教训?班会主题教案二:英雄事迹分享——抗日英烈纪念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中的抗日英烈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崇尚英雄精神。
内容:1. 介绍918事件中的抗日英烈,如张学良、杨靖宇等。
2. 分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对国家的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英雄精神的重要性。
活动安排:1. 分发英雄事迹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抗日英烈的背景和事迹。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抗日英烈的理解和敬佩之处。
3.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抗日英烈事迹,并进行简单的展示。
4. 教师总结英雄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班会主题教案三:和平与和解——促进民族团结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后的和平与和解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和平意识。
内容:1. 介绍918事件后的和平与和解努力,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
2. 分析和平与和解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和平。
活动安排:1. 观看关于和平与和解努力的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成果。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和平与和解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和平方面的经验和想法。
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一、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原因(补充)2、经过: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不抵抗的恶果4、影响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5年,迫使与签订,中国驻军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3、影响:三、西安事变、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2、经过: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大屏幕显示)1. (记者王军于新超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1周年,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
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3.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4.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教师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难忘九一八学案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课型:______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结合本课内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法、学法】:
【新课导入】: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
【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学(教)后心得】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结合本课内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
【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