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18课《难忘九一八》word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4
难忘九一八教课设计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挡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经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育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经过思虑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育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商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育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目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浪失所、流离失所的沉痛感觉 ,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 ,激励学生好勤学习 ,勇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历史重担。
2、研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 ,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1.充足利用各样课程资源 ,如经过多媒体平台展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 ,加强感性认识。
2、经过分组议论 ,共同研究活动 ,使学生在历史研究活动的亲身参加中逐渐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3、指引学生议论西安事变发生后 ,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由 ,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目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经过评论张学良、杨虎城,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4、经过阅读课本 ,获得有效信息 ,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虑历史问题。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 :西安事变三、教课资源1、多媒体展现平台。
2、自制课件 :有关图片资料 ,歌曲《松花江上》 ,科利华备课系统的九一八事变局势图、剪接的记录片等。
3、有关网站 :如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网站、血铸中华等。
四、教课程前准 :大屏幕出的“忘史就意味着背叛”字。
1、入新:迎大家和我共同入今日的史堂。
看大屏幕,(展现九一八事残碑 )是沈阳的九一八事史博物的残碑,每年的 9 月 18 日,____(省、市、区、 )都要响警 ,告戒人国耻不可以忘 ,向我着那 74 年前中民族来的深重灾⋯⋯就是我今日的堂主── 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由此中国局部战争开始;简单了解一二九运动;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自学点拨训练提高”教学方式,并且穿插讲授、归纳法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通过对西安事变发生及其和平解决的了解,学习张、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他们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与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到“九一八”,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78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
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二)、讲授新课:1、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
师:回顾历史后,我们在依循着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自学提纲进入“自学点拨学历史”过程。
展示自学提纲:(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的经过、结果。
(3)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4)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呢?学生自学。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及时点拨。
第2题点拨:此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对第3题的点拨:重点突出九一八事变中由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及相关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东北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日寇的痛恨,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第18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难忘九一八》,课标规定为一课时,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方面: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难忘九一八》是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课文内容主要涉及两个知识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联结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关健事件,是历年中考复习的重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体会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认识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理解中共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所起的关健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总结、归纳和表述能力,分析、理解材料能力和识图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4)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反对战争和侵略,维护本国和世界和平。
本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同是又是本课的难点。
第二方面: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本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课程标准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对于学生阅读自已能完成的问题,我采用阅读回答的方式;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适量的使用图片和材料,采用情景体验法和讨论、探究等学习法,并结合图示和图表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合作、讨论也难于完成的问题,我采用讲解法。
第三方面: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我首先展示九一八事变纪念碑和勿忘国耻钟,联系沈阳的上空每年9月18日都要响起长长警报声,说明沈阳人民不会忘记这个耻辱日,指出做为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个耻辱日,引入本课课题——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3.准备好歌曲《九一八小调》和《松花江上》两首歌词和歌曲。
4.由学生代表扮演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角色,由他们自己写稿并在课堂上模拟《西安谈判》。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我将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即准备阶段、导学阶段、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B、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A、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知识的归纳和讲述,培养学生的处理教材信息的能力和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野蛮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B、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C、通过学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史实,了解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复活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在认知方面,初二学生经过一年来的训练,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问题上可调动学生探究愿望,采用读图,自主合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心理方面,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采用多样化,多媒体直观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难点:西安事变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本节课我采用三段九环节来完成教学,即先根据预习题课下预习,再学习新课,最后做适量的训练题巩固知识。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化。
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人民为抵抗侵略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和提炼关键信息。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情怀。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提问学生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和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状况。
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重点突出日军的侵略行为和中国军队的抵抗情况。
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史料研读: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多个角度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互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事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九一八事变的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18课难忘九一八一、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明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熟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技术: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二、进程与方式:多渠道搜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大体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入侵战争、保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保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二、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尔后中日民族矛盾日趋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重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一、原因(补充)二、通过:时刻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铁路柳条湖周围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弄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致使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不抵抗的恶果4、影响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趋严峻。
)一、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5年,迫使与签定,中国驻军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表现:一二九运动:(时刻)在暴发一二九运动,口号:3、影响:三、西安事变一、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二、通过: 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学案冀教版第18难忘九一八一、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原因(补充)2、经过: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这一历史事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不抵抗的恶果4、影响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年,迫使与签订,中国驻军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3、影响:三、西安事变、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2、经过: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
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一、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原因(补充)2、经过: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不抵抗的恶果4、影响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5年,迫使与签订,中国驻军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3、影响:三、西安事变、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2、经过: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目标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利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难忘九一八教案难忘九一八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还记住“甲午战争”是哪个国家对我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吗?二、揭示课题,日本早在1874年就侵略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日本在1931年如何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再次看看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
同学们,请翻开课本P70,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九·一八”事迹。
1、展示教学目标2、出示问题,让学生认真自读课本P70-P73。
九一八事迹1、回顾列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2、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3、九一八事迹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什么态度?哪些史实说明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4、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举例说明。
西安事变1、发动事迹的人是谁?事前他们被蒋介石派去执行什么任务?后来为什么与红军停战?2、“兵谏”是什么意思?张、杨二人发动兵谏的目的是什么?3、抓住蒋介石该怎么办?该怎么处置他?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五、提问学生,简单的略讲,找难题解决。
六、当堂训练1、课本P72的填表2、学习指导(让学生进行抢答)七、总结同学们,知道吗?许多城市在9月18日当天就鸣响防空警报,撞响警世钟,警醒人们居安思危。
特别是在沈阳市,在9月18日晚9时18分,广播电台、电视台会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画面。
还有所谓的“9条路,18条街”呀,凡是寓意“九一八”的公路上行驶的机车辆一律停止鸣笛,待警报解除后,节日恢复正常播出,车辆恢复正常行驶。
揭示课题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呢?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历史上的三个“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2、九一八事迹后,日本把沈阳开放北京的火车,改为9点18分开车,这也充分暴露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3、在1945年9月2日举行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上,当签字完毕后,时任《大公报》记者的朱启平一看手表,正好是9点18分,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历史竟会如此巧合。
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导学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导学案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1、作用和地位:《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14课内容,本课教材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及中国爱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知识,对于本单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两课介绍全民族抗战及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课的主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随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刻,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抗日。
这一主题主要反映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两个子目。
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3、重点与难点在三维目标中的处理: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4)通过讨论中国***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设置,引入新课;(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再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以及结果;(3)通过讨论西安事变经过以及中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知识,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中国***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
难忘九一八【教师寄语】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振兴中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学习过程】一、请你自学课本内容,独立解决以下问题(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年月日;2、地点:(二)西安事变:1、目的:;、2、时间:年月日;3、人物:、。
4、经过:扣押了,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5、和平解决:①中共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主张,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②中共代表:③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
④意义:。
二、更上一层楼,合作探究1、面对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态度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为什么?三、巩固训练1、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是在()A、一、二八事变后B、八一三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九一八事变后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四、学习整理熟读记忆五、达标检测1、小华是辽宁沈阳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每逢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都能听到长长的警报声。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难忘九一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提供各类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难度,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点评,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三、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课改熏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初二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表述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能主动获取基础的历史知识。
四、教法和学法1、教学法:讲述法与导学法相结合2、学法:通过讨论法、探索和角色扮演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断思考与讨论,分析和归纳,获取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又增强了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探究,创设历史情境,体验历史发展变化为主要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独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丰富和健全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