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实质、结果与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与归纳总结;通过合作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与互助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案教参课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交流新课导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的什么呢?时隔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又一次侵略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九一八事变。
1、师友合作完成问题并完成教师出示的知识框架。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影响;(2)西安事变的背景、目的、时间、经过、解决以及历史意义。
2、教师出示知识框架(见板书设计)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想侵略亚洲,进而称霸世界。
学生预习讨论完成问题。
探究释疑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框架。
2、师友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71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二、西安事变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