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损伤的临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20.97 KB
- 文档页数:1
头皮裂伤护理记录范文一、头皮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头皮裂伤行头皮撕脱清创修复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由钝器打击头部造成的,此类损伤往往都有不规则伤口,且创缘都很薄,伴有挫伤。
伤口内多有毛发,泥沙等异物嵌入,容易引起感染。
严重时可有失血性休克。
2.辅助检查:做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CT扫描,以明确是否有颅脑损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患者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TAT。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头皮裂伤。
2.患者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伤后24h内应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TAT。
无严重颅脑损伤,一般不需住院。
清创缝合术原则﹕将伤口内的异物全部清除,并将坏死的创缘切除,以确保伤口的愈合。
缝合时应将帽状腱膜同时缝合,以利止血。
局部头皮缺损直径﹤3~4cm的,可将帽状腱膜下层游离后缝合,或行“S”形、三叉形延长裂口,以利缝合。
头皮缺损过大的可行皮瓣转移或移植术修复。
由于头皮抗感染能力强,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一期缝合时限可适当延长至伤后48h甚至72h。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头颅CT检查,如怀疑多发伤行全身CT检查。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基本生命体征。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
模块十六/神精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任务2-8 头皮损伤和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案例】患者,男,20岁,20分钟前因车祸发生昏迷,现已清醒,诉头痛、头晕、恶心,现已清醒,诉头痛、头晕、恶心。
医生询问受伤前的情况患者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记忆清楚。
初步诊断:脑震荡思考:1.该患者入院最首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颅腔引流器的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头皮损伤和脑损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头皮损伤和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抢救配合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小先生讲一讲)皮损伤包括头皮裂伤、头皮血肿和头皮撕脱伤三种。
钝器常造成头皮挫伤、不规则的裂伤或血肿;锐器常造成整齐的裂伤;切线方向的暴力或发辫卷入机器则可引起大片头皮撕脱伤。
(一)头皮裂伤多为锐器或钝器打击所致。
出血较多,不易自行停止,严重时发生失血性休克。
现场急救可加压包扎止血,在伤后24小时内清创缝合。
(图片)(二)头皮血肿多为钝器打击所致。
皮下血肿比较局限,无波动,有时因周围组织肿胀较中心硬,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下疏松组织层内,血肿易扩展,甚至可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触诊有波动感。
骨膜下血肿多由相应颅骨骨折引起,范围局限于某一颅骨,以骨缝为界,血肿张力较高,可有波动感。
头皮血肿应加压包扎,早期冷敷,24小时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血肿较大时可在无菌操作下,行血肿穿刺抽出积血,再加压包扎。
(三)头皮撕脱伤是最严重的头皮损伤,多因妇女长发被卷人转动的机器所致,使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或连同骨膜一并撕脱,有时合并颈椎损伤。
可分为不完全撕脱和完全撕脱两种。
常因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而发生休克。
头皮撕脱的现场急救:应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后,加压包扎止血,同时使用抗生素租止痛药物。
医院头皮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头皮损伤(scalpinjury)是指直接损伤头皮所致的伤害,常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及强度不同而不同。
可分为头皮血肿(scalphematoma)、头皮挫伤(scalpcontusion)、头皮裂伤(scalplaceration)及头皮撕脱伤(scalpavulsion)。
单纯头皮损伤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在颅脑损伤的诊治中不可忽视。
因为头皮血供丰富,动静脉伴行,头皮损伤可导致出血不止,易造成休克,且头皮损伤可合并颅骨损伤(skullinjury)或脑损伤(braininjury),易引起感染。
一、专科护理(一)护理要点立即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二)主要护理问题1.急性疼痛(acutepain)与头皮损伤有关。
2.恐惧(fear)与头皮出血有关。
3.焦虑(anxiety)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体像紊乱(disturbedbodyimage)与头皮损伤有关。
5.知识缺乏(deficientknowledge)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6.潜在并发症感染、休克。
(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如下所述。
(1)止血1)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后可自行吸收,无需给予特殊处理;较大的血肿可能需4~6周才能吸收。
局部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条件下,给予适当加压包扎,防止血肿扩大。
2)头皮裂伤的患者应尽量在24小时内进行清创缝合、局部压迫止血。
清创时应仔细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发现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则按照开放性脑损伤处理。
3)头皮撕脱伤的患者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
应注意保护撕脱的头皮,避免污染,用无菌敷料包裹、隔水、低温密封保存,随伤员一同送往医院。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休克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休克的相关护理。
第一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第一节头皮损伤护理常规一、疾病定义:直接或间接损伤头皮都会头皮造成损伤,多因外力、方向及力量不同所致损伤也有差异,可分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等。
二、病因:头皮血肿多由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的层次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头皮裂伤多为锐器或钝器打击所致;头皮撕脱伤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拉,使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骨膜一并撕脱。
三、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血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形成血肿,其所在部位和类型有助于分析致伤机制,并能对颅骨和脑的损伤作出估计。
头皮裂伤(scalp laceration)头皮血管丰富,出血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头皮撕脱伤(scalp avulsion)由于剧烈头痛及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或疼痛性休克,较少合并颅骨损伤及脑损伤。
四、主要辅助检查:头颅X线摄片可了解有无合并存在的颅骨骨折。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鉴定。
六、治疗原则:头皮血肿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4-6周才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扩大。
为避免感染,一般不采用穿刺抽吸。
头皮裂伤处理时需着重考虑有无颅骨和脑损伤,对头皮裂伤本身除按照压迫止血,清创缝合原则,尚应注意:1需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需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2头皮血供丰富,其一期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头皮撕脱伤治疗上在压迫止血,防治休克同时尽可能在伤后6-8小时清创做头皮瓣复位再植或自体皮移植。
对于骨膜已撕脱不能再植者,需清洁创面,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深达板障,待骨孔内肉芽组织生成后再行植皮。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一、头皮损伤的健康指导【病因】头皮损伤多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临床表现】1、头皮血肿皮下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宽广,血肿张力低,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骨膜下血肿边界止于骨缝,一般伴有颅骨线状骨折。
2、头皮裂伤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因致伤因素而异。
3、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因在强力的牵拉下,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全层撕脱,使颅骨裸露,患者大量失血,可致休克。
【治疗原则】1、头皮擦伤与头皮挫伤不需特殊处理。
2、头皮裂伤因头皮血供丰富加之头皮收缩能力差出血不易自止故极小的裂伤也需缝合。
一般在48h甚至72h内,只需清创彻底,缝合仍可能一期愈合。
3、头皮血肿普通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
若血肿较大可在严格消毒下穿刺吸血并加压包扎。
必要时反复穿刺,但需谨防继发性感染。
4、头皮撕脱需止血缝合,有大块缺损者,酌情成形手术修复。
【健康指导】1、皮下血肿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较小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h后可热敷,血肿巨大者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吸后加压包扎,对婴幼儿须1~2d穿刺一次,同时观察血压、皮肤、黏膜,预防出血过多引发休克。
3、头皮裂伤应尽早清创缝合,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同时应亲昵窥察患者失血情况,检测血压、脉搏、预防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
二、颅骨骨折的健康指导【病因】颅骨骨折为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临床表现】1、颅盖骨骨折(1)线性骨折:单纯线性骨折无需特殊处理,但是凡有骨折线经由过程上失状窦、横窦及脑膜血管沟时应密切观察及时行CT检查。
(2)闭合性凹陷骨折: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颅内弹性较好,钝性的致伤物可引发颅骨凹陷,但头皮完整无损,成人单纯凹陷骨折较少。
头皮损伤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09-08-13T11:27:52.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1期供稿作者:周桂香 (黑龙江省鸡东县八五一0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鸡东
[导读] 它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颅脑损伤之颅骨损伤与脑损伤合并存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199-02 由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造成头皮的血肿、裂伤或头皮撕脱伤称头皮损伤。
它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颅脑损伤之颅骨损伤与脑损伤合并存在。
1 护理评估
1.1损伤类型
1.1.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1.1.2头皮裂伤可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出血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1.1.3头皮撕脱伤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使大块头皮自帽状膜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所致,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1.2有无合并颅骨损伤或脑损伤
头皮损伤时要注意同时合并颅骨损伤或脑损伤的病例,以免延误病情。
评估方法见第四节。
1.3血肿类型
1.3.1皮下血肿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作颅骨X线片鉴别。
1.3.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
小儿及体弱者的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1.3.3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颅缝为界。
1.4休克征象
1.4.1有无体克发生的症状 1)意识:漠然、不关心、不安、兴奋、瞳孔状态等。
2)脉搏、心搏:次数、频率、节律等。
3)血压。
4)体温、皮肤状态:肤色、湿润度、湿度等。
5)尿量。
1.4.2休克出现的原因及诱因 1)帽状腱膜下血肿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易产生失血性休克。
2)头皮血管丰富,头皮裂伤致大量血管断裂,出血较多,亦可致失血性休克。
3)头皮撕脱伤者创伤严重,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4)头皮撕脱伤者创伤严重,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1.4.3关于休克的实验室检查 1)尿检查(尿糖、渗透压等)。
2)血液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3)血液生化检查(钠、钾、氯、血糖等)。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及腹部X线片。
6)中心静脉压。
7)心电图。
8)肺动脉压等。
2 护理措施
2.1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有休克征象的患者,应测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1次。
2.2止血
2.2.1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后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4~6周才能吸收。
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的扩大。
2.2.2头皮裂伤的患者应清创缝合、压迫止血。
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可放宽至24小时。
清创时应仔细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发现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
2.2.3头皮撕脱伤的患者在压迫止血后还应行中厚皮片植皮术,对骨膜已撕脱的,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然后植皮。
2.3防治感染
除对伤口的彻底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外,对休克患者还应防治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并定时口腔护理等。
2.4防治休克
2.4.1在尽快控制出血的同时应积极抗休克。
患者可采用头和躯干抬高20o~30o,下肢抬高15o~20o的体位,避免过多搬动。
2.4.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间歇的氧气吸入(6~8L/min)。
2.4.3保暖,但不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耗量。
2.4.4保持静脉通路,输液和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液体滴速可依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来调整。
2.5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给予心理及情绪的支持,以防不安使休克加剧;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专人防护,防止坠床等意外。
2.6遵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