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过滤器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制药过程中用到的除菌过滤设备都有哪些1.微孔过滤器:微孔过滤器是最常见的除菌过滤设备之一、它通过细小的孔径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截留在过滤器中,确保产品的无菌性。
微孔过滤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如聚酯薄膜、聚酯原纤维、聚酰胺等。
此外,微孔过滤器还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孔径大小和过滤面积。
2.无菌过滤器:无菌过滤器是专门设计用于除去微生物的过滤器。
它具有更小的孔径,通常在0.2微米以下,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
无菌过滤器通常用于制药工艺中的细胞培养、疫苗生产和注射用药品的制备等环节。
3.空气除菌过滤器:空气除菌过滤器主要用于制药车间的空气净化和无菌环境的维护。
它可以去除悬浮的微粒、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确保制药过程中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空气除菌过滤器通常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等,根据不同环境的要求进行组合使用。
4.超滤器:超滤器是利用超滤膜对溶液进行过滤分离的装置。
超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分离大分子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杂质。
在制药过程中,超滤器常用于分离和浓缩细胞培养物、蛋白质药物和病毒制剂等。
5.离心机:离心机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溶液中的微生物和固体颗粒分离的设备。
制药过程中,离心机通常用于分离和精制菌液、细胞培养物和其他药物原料。
离心机根据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转速、不同的转子和材料,以实现不同的离心效果。
6.紫外线杀菌器:紫外线杀菌器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杀死微生物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照射空气、水、表面等不同介质,将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杀灭。
紫外线杀菌器常用于制药车间的空气净化和水处理过程中,确保制药环境的无菌性。
除菌过滤设备在制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去除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确保制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药企业在选择和使用除菌过滤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工艺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以确保制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除菌过滤器相关的常见问题以及选购注意事项除菌过滤是制药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借助设备来完成。
其中除菌过滤器是一种安装在真空泵前端的设备,主要目的是简单的初级过滤细菌、病菌、真菌等,防止各路气体发生交叉感染。
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之前,用户需要了解并掌握设备的相关问题,比如设备的使用压力、使用温度、滤芯材质的选择、消毒问题等。
就使用压力而言,压力的高低取决于膜的强度、滤芯的结构、滤芯使用的材质、几何图形、过滤介质的温度等因素。
技术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除菌过滤器的使用压力上限为0.2-0.3Mpa。
滤芯使用时,开始压力差宜在0.02Mpa左右,这样过滤产生的滤饼层较为稀疏,过滤过程中,压力降上升较为缓慢,有利于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使用温度一般取决于滤膜的材质,即滤膜的耐热性和过滤介质对滤膜的侵蚀性,CN-CA膜长期使用温度为50℃,尼龙-6膜为60℃,PVDF膜为80℃。
滤芯材质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溶剂区别对待。
相对而言,单一溶剂的滤芯材质选择是简单的,而多组分溶剂在选择膜材料及滤芯时则要谨慎,可通过溶解度参数法粗选,然后再通过实验法认证。
另外,就滤芯器消毒问题而言,消毒是一个日常操作工序,滤芯常见的消毒方式包括蒸汽、热水和化学剂消毒三种。
其中,蒸汽消毒需要注意选择饱和蒸汽,一则是可以可靠杀死细菌,二则是可通过控制压力来调节温度。
蒸汽消毒对于疏水滤芯来说相对简单,但对亲水滤芯特别是膜材料能问不高的滤芯来说,操作方法至关重要。
除了了解除菌过滤器上述的问题以来,用户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也需要谨慎。
除菌过滤指南中提到,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药品生产企业应将除菌过滤器厂家作为供应商进行管理,例如进行文件审计或工厂现场审计、质量协议和产品变更控制协议的签订等。
因此,为了控制生产风险,用户需要对除菌过滤器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供应商的管理策略。
操作需谨慎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空气中充足了各种微生物,其中包含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逼的细菌和病毒。
除菌过滤器就是一种可以有效清除这些微生物,提升空气质量的设备。
然而,使用除菌过滤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留意。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讨论一下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
首先,选购除菌过滤器时,我们需要注意过滤器的材质和性能。
不同材质的过滤器对细菌的过滤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对细菌过滤效果好的材质,如活性炭或HEPA过滤料子。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过滤器的CADR值(清洁空气投递率),它表示了过滤器在单位时间内净化空气的本领,CADR值越高,过滤器的净化效果越好。
在开始使用除菌过滤器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将除菌过滤器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一般来说,过滤器应当放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躲避靠近墙角或家具。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过滤器的电源线没有损坏,而且可以正常工作。
另外,我们还需要检查过滤器是否已经安装好,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
过滤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吸附大量的微生物和灰尘,假如不适时清洗和更换,不但会降低过滤效果,还可能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反而对健康造成威逼。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依据制造商的建议来清洗和更换过滤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清洗过滤器时要使用非毒性、无刺激性的清洁剂,躲避对过滤器造成损害。
使用后,我们需要正确地存放除菌过滤器。
假如过滤器需要长时间不用,我们应当将其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躲避阳光直射和潮湿。
另外,我们还需要将过滤器的电源线卷起来,躲避被人踩踏或者被物品压坏。
总的来说,除菌过滤器是一种有效提升空气质量的设备,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正确地安装和使用,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以及正确地存放过滤器。
只有这样,我们才略充足利用除菌过滤器,享受到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正确选择除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器概述随着药品(特别是无菌制剂)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无菌制剂的生产过程也受到药品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无菌制剂的灭菌、无菌操作及除菌过滤等关键生产步骤被逐渐放大置于最大强度和频度的监管中,而这确实也是无菌制剂的关键控制点。
本文通过对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和相关关键控制环节的无菌质量风险分析,降低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
1除菌过滤材料的概述目前,用于过滤器常用的主要过滤材料大致有:(1)混合纤维素酯,常用来制成圆形的单片平板滤膜,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精过滤;(2)聚丙烯(PP),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有较大的孔径,其具有亲水性,属粗过滤材料;(3)聚偏二氟乙烯(PVDF),属精过滤材料,耐热和耐化学稳定,蒸汽灭菌承受性良好,可制成亲水性滤膜,较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无菌制剂用水及注射用水的过滤;(4)聚酸碉(PES),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耐温耐水解性能好,亲水性材料,用于精度较高的溶液的精过滤;(5)尼龙,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亲水性材料,常用作液体的精过滤;(6)聚四氟乙烯(PTFE),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疏水性材料,其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材料,耐热耐化学稳定,常用于水、无机溶剂及空气的精过滤。
另外,过滤材料按与水的关系分为亲水性(水可浸润的)和疏水性(水不浸润)两种。
亲水性的过滤材料主要应用在水或水/有机溶液混合的过滤和除菌过滤; 疏水性过滤材料是通过水被截流或“引导”进入滤膜,主要应用在溶剂、酸、碱和化学品过滤,罐/设备呼吸器,工艺用气,发酵进气/排气过滤。
2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在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中,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小孔滤材的原理,过滤除去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2.1除菌过滤器的孔径选择配制好的药液需要使用适当孔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和细菌。
通常的药液过滤釆用两级以上不同孔径的过滤器串联过滤。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概述一、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除菌过滤技术是通过过滤介质来除去空气、水或其他流体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和预防细菌传播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微孔隔离和捕获微生物。
除菌过滤技术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二、除菌过滤技术的分类1.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除菌过滤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
这些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微生物,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健康。
2.水处理水处理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微滤器、超滤器和纳滤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根据孔径大小选择,去除不同大小的微生物,提供水质的安全保障。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防止食品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膜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医疗领域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手术室、洁净室和病房等空间的空气净化。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指南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根据应用环境和需要去除的微生物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对于空气净化,可以选择合适的HEPA或ULPA过滤器,根据过滤级别和空气处理量进行选择。
对于水处理,可以选择适当的微滤、超滤或纳滤器,根据水质和所需的除菌效果进行选择。
2.定期更换过滤器除菌过滤器的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定期更换过滤器是保证除菌效果的重要措施。
根据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设定合理的更换周期,定期检查过滤器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更换。
3.检测和监控除菌效果除菌过滤技术的效果可以通过微生物采样和培养等方法进行检测和监控。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除菌过滤器的工作效果符合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一、除菌过滤的概念: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二、除菌过滤器的选择:1、过滤精度选择:(1)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μm(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的除菌级过滤器。
(2)0.1μ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2、过滤材质的选择:(1)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2)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二、滤芯的材质:1、滤膜的材质:聚醚砜(PES)、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聚四氟乙烯(LHPF)、尼龙(PA6、PA66)、改性纤维素(CN、CA、CN-CA)、聚丙烯(PP)等。
2、导流层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PS)3、骨架的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VDF、PFA)4、密封圈材质:耐温性、耐蒸汽性、耐腐蚀性硅胶(Silicone rubbe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viton)、包氟橡胶(PFA外层+其他内层)、全氟橡胶(FFKM)常用滤膜特性三、常见双级过滤系统:1、减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器:(1)相对于除菌过滤,减菌过滤是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待过滤介质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下降到可接受程度的过滤工艺。
(2)减菌的目的是使产品最终灭菌前或除菌过滤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符合预期。
(3)减菌过滤系统应采用孔径0.45μm或0.22(或以下)μm的过滤器,以获得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4)该系统应对除菌过滤器做完整性测试。
2、冗余过滤系统的设计:(1)控制过滤前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10cfu/100ml(2)两个过滤器之间必须确保无菌。
(3)冗余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结果,可作为产品放行依据。
(4)对于冗余过滤,使用后应先对主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目的2. 定义3. 范围4. 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4.2过滤系统的设计5. 除菌过滤验证5.1 除菌过滤验证概述5.2 细菌截留试验5.3 可提取物和浸出物5.4 化学兼容性5.5 吸附5.6 基于产品完整性试验5.7 再验证5.8 气体过滤器验证5.9 一次性过滤系统验证6. 除菌过滤器、系统的使用6.1 使用6.2 灭菌6.3 完整性测试6.4 重复使用6.5 气体过滤器特殊考虑因素6.6 一次性过滤系统7. 减菌过滤工艺8. 术语解释9. 参考文献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除菌滤器除菌滤器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有害细菌的设备。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除菌滤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除菌原理、种类、应用范围等方面对除菌滤器进行介绍。
除菌滤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其内部过滤网捕获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粒,同时可以杀灭或去活细菌,从而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
除菌滤器一般采用多层过滤网的设计,不同层次的过滤网可以去除不同大小的颗粒物质。
对于细菌而言,除菌滤器内部通常内置活性炭或纳米银等抗菌材料,可以杀死细菌并防止其繁殖。
除菌滤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高效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杀菌器和电子静电式除菌器等。
高效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常见的除菌滤器,它采用多层过滤网和活性炭等材料,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各类有害物质,提供一个洁净的室内环境。
紫外线杀菌器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高效杀菌的特点。
电子静电式除菌器则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将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和细菌聚集在集尘板上,通过清洗集尘板来清除其中的细菌。
除菌滤器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医院、实验室、居民住宅等场所。
在医院中,由于疾病传播的风险较高,除菌滤器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实验室中,一些微生物繁殖迅速,应用除菌滤器可以维持实验环境的洁净,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居民住宅中,除菌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除菌滤器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除菌滤器可以帮助人们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粒,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除菌滤器可供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产品。
除菌滤器是一种重要的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粒,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选择除菌滤器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产品的过滤效果、杀菌能力和噪音等因素。
此外,定期更换过滤网和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也是保证除菌滤器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除菌过滤器的选择除菌过滤器概述及特点介绍GMP相关培训概述:除菌过滤器是一种使用微孔滤料过滤和杀灭微生物的装置。
它可以将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病毒等有效地去除,确保产品的无菌性。
除菌过滤器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滤芯中的微孔来阻挡微生物的通过,并且可以使用热水、蒸汽或者过氧化氢等杀菌剂进行灭活。
特点:1.高效过滤:除菌过滤器采用的滤材可以有效地去除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病毒等,确保产品的无菌性。
2.可靠性:除菌过滤器具有较高的操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持续稳定的除菌效果。
3.广泛适用:除菌过滤器可以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包括制药、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
4.经济性:除菌过滤器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产品损失和废物产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低维护成本:除菌过滤器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维护成本较低,无需频繁更换滤芯等配件。
根据GMP相关培训的要求,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滤芯质量:选择具有较高除菌效果和较长使用寿命的滤芯,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工艺的稳定性。
2.生产工艺要求: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需求,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过滤精度和滤芯类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3.设备选型:根据生产规模和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除菌过滤器设备,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操作和维护性能。
4.厂家信誉:选择具有较高信誉度和丰富经验的厂家,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总之,除菌过滤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滤芯质量、生产工艺要求、设备选型和厂家信誉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选择到适合自身生产需求的除菌过滤器。
同时,相关GMP培训也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除菌过滤器的应用和管理。
除菌过滤器精度等级标准
除菌过滤器精度等级标准通常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除菌过滤器精度等级标准示例:
1. 医疗行业标准: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医疗行业常用
的除菌过滤器通常需要具备至少99.9%的除菌效果,也就是所谓的"3 log reduction"。
2. 食品行业标准: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和相关标准,食品行业对于除菌过滤器通常
要求具备至少99.9999%(也就是所谓的"6 log reduction")的除菌效果。
3. 空气净化行业标准: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欧洲标准化组织(CEN)
等机构的要求,空气净化行业通常对于除菌过滤器的精度要求在0.1微米尺寸的
微生物上具有至少99.99%以上的除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只是一些常见的示例,并不代表所有行业和应用的标准。
具体的除菌过滤器精度等级标准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行业的要求来确定。
过滤除菌标准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过滤除菌的相关要求,包括滤材选择、过滤器设计、过滤器性能、过滤器使用和维护、过滤效果检测、过滤器消毒灭菌、过滤器储存和运输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制药、生物制品、食品、化工等领域中涉及液体过滤除菌的相关行业。
二、滤材选择1.滤材应具有高效过滤性能,并能长时间保持其过滤效率。
2.滤材应选择对人体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材料。
3.滤材应具有足够的耐压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化学腐蚀。
三、过滤器设计1.过滤器设计应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确保流体的通畅性和过滤效果。
2.过滤器应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和维护。
3.过滤器应配备易于清洗和更换的滤芯或滤膜,以保证过滤器的卫生质量。
四、过滤器性能1.过滤器性能应能达到所需的过滤精度和流量要求。
2.过滤器应具有稳定的压力流量特性,保证过滤效果的稳定性。
3.过滤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确保流体不泄漏。
五、过滤器使用和维护1.使用过滤器时,应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滤芯或滤膜的清洗和更换。
2.过滤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转。
3.发现过滤器异常时,应及时停机检查,防止故障扩大。
六、过滤效果检测1.过滤效果检测应定期进行,包括滤芯或滤膜的过滤效率测试。
2.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用户要求,以保证过滤器的性能。
3.对于不合格的检测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七、过滤器消毒灭菌1.过滤器消毒灭菌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其卫生质量。
2.消毒灭菌过程中,应选择对人体无害、不破坏滤材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
3.消毒灭菌后,应及时清洗和处理残留的消毒剂和其它杂质,保证过滤器的正常使用。
八、过滤器储存和运输1.过滤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滤芯或滤膜破损。
2.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对滤材的影响。
随着药品(特别是无菌制剂)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无菌制剂的生产过程也受到药品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无菌制剂的灭菌、无菌操作及除菌过滤等关键生产步骤被逐渐放大置于最大强度和频度的监管中,而这确实也是无菌制剂的关键控制点。
笔者所在单位有一条小容量注射剂流水线,生产产品为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主要以除菌过滤和无菌操作保证再辅之以最终100 ℃水浴灭菌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无菌控制要求。
本文通过对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和相关关键控制环节的无菌质量风险分析,做出了较大的技术和管理改进,降低了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
1除菌过滤材料的概述目前,用于过滤器常用的主要过滤材料大致有:(1)混合纤维素酯,常用来制成圆形的单片平板滤膜,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精过滤;(2)聚丙烯(PP),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有较大的孔径,其具有亲水性,属粗过滤材料;(3)聚偏二氟乙烯(PVDF),属精过滤材料,耐热和耐化学稳定,蒸汽灭菌承受性良好,可制成亲水性滤膜,较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无菌制剂用水及注射用水的过滤;(4)聚醚砜(PES),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耐温耐水解性能好,亲水性材料,用于精度较高的溶液的精过滤;(5)尼龙,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亲水性材料,常用作液体的精过滤;(6)聚四氟乙烯(PTFE),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疏水性材料,其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材料,耐热耐化学稳定,常用于水、无机溶剂及空气的精过滤。
另外,过滤材料按与水的关系分为亲水性(水可浸润的)和疏水性(水不浸润)两种。
亲水性的过滤材料主要应用在水或水/有机溶液混合的过滤和除菌过滤;疏水性过滤材料是通过水被截流或“引导”进入滤膜,主要应用在溶剂、酸、碱和化学品过滤,罐/设备呼吸器,工艺用气,发酵进气/排气过滤。
2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在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中,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小孔滤材的原理,过滤除去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引言2.除菌过滤技术2.1微孔滤膜过滤微孔滤膜过滤是一种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
它使用具有微小孔径的滤膜将微生物滞留在滤膜表面,从而实现系统的除菌目的。
滤膜孔径通常为0.2微米或更小,能够有效地滞留大部分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2.2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一种通过照射紫外线来破坏微生物DNA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空气和产水的处理中。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对于一些类型的菌和孢子可能效果有限。
2.3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一种通过加热液体或固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热灭菌。
高温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实现除菌的目的。
3.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是确保除菌过滤技术有效的关键。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过滤器的滤材、孔径、流速和使用寿命。
滤材的选择应符合所需的除菌要求,并确保滤材的化学性质与被过滤材料相容。
孔径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过滤的微生物大小来确定。
流速应适中,过高的流速可能导致微生物穿过滤器,而过低的流速可能增加过滤时间和成本。
使用寿命应根据滤器损耗曲线来确定。
3.2合理运行和维护除菌过滤技术的运行和维护也是确保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应建立相应的运行和维护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污染和故障。
定期更换滤材和滤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除菌效果。
3.3监测和验证监测和验证是判断除菌过滤技术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进出滤器的微生物数和水质参数,可以评估除菌效果。
监测结果应与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定期进行系统验证,验证结果应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结论除菌过滤技术在水、空气和液体处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合理运行和维护、以及监测和验证,可以确保除菌过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除菌过滤技术时,应参考上述指导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需求。
随着药品(特别是无菌制剂)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无菌制剂的生产过程也受到药品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无菌制剂的灭菌、无菌操作及除菌过滤等关键生产步骤被逐渐放大置于最大强度和频度的监管中,而这确实也是无菌制剂的关键控制点。
笔者所在单位有一条小容量注射剂流水线,生产产品为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主要以除菌过滤和无菌操作保证再辅之以最终100 ℃水浴灭菌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无菌控制要求。
本文通过对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和相关关键控制环节的无菌质量风险分析,做出了较大的技术和管理改进,降低了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
1除菌过滤材料的概述
目前,用于过滤器常用的主要过滤材料大致有:
(1)混合纤维素酯,常用来制成圆形的单片平板滤膜,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精过滤;
(2)聚丙烯(PP),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有较大的孔径,其具有亲水性,属粗过滤材料;
(3)聚偏二氟乙烯(PVDF),属精过滤材料,耐热和耐化学稳定,蒸汽灭菌承受性良好,可制成亲水性
滤膜,较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无菌制剂用水及注射用水的过滤;
(4)聚醚砜(PES),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耐温耐水解性能好,亲水性材料,用于精度较高
的溶液的精过滤;
(5)尼龙,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亲水性材料,常用作液体的精过滤;
(6)聚四氟乙烯(PTFE),做成折叠式,常用于筒式过滤器,疏水性材料,其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材
料,耐热耐化学稳定,常用于水、无机溶剂及空气的精过滤。
另外,过滤材料按与水的关系分为亲水性(水可浸润的)和疏水性(水不浸润)两种。
亲水性的过滤材料主要应用在水或水/有机溶液混合的过滤和除菌过滤;疏水性过滤材料是通过水被截流或“引导”进入滤膜,主要应用在溶剂、酸、碱和化学品过滤,罐/设备呼吸器,工艺用气,发酵进气/排气过滤。
2除菌过滤器的选择
在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中,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小孔滤材的原理,过滤除去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2.1 除菌过滤器的孔径选择
配制好的药液需要使用适当孔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和细菌。
通常的药液过滤采用两级以上不同孔径的过滤器串联过滤。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不同孔径的滤器对药液分级过滤,最后通过一个孔径为0.22 μm的微孔过滤器对药液过滤除菌。
药液过滤时,要特别注意确认除菌过滤器的孔径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完整性,即除菌过滤器滤膜要进行气泡点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当药液配制系统使用的方法是一边过滤一边灌装时,这种系统则应该使用两个除菌过滤器串联使用,以保证即便是过滤灌装过程中出现一个过滤器滤膜损坏,也不致影响滤液的无菌性。
2.2 过滤材料
除菌过滤材料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不得有纤维脱落。
对小容量注射剂除菌过滤应选材亲水性,且能高精度过滤。
2.3 0.22μm除菌过滤器的特殊要求
(1)过滤器滤膜和结构材料,要求与制品药液具有良好的相溶适应性;(2)过滤器能够通过泡点试验证明其孔径的大小和滤器的完整性;(3)滤材应经过恰当而有效的细菌挑战试验,即生物性质应确认(微生物截留试验):要求在实际药液而非水的生产条件下,使用缺陷性假单胞菌(菌种ATCC 19146,缺陷性假单胞菌的尺寸:0.68 µm×0.31 µm)验证对微生物截留性能(Brevundimonas diminuta);(4)滤材应能够耐受121 ℃的蒸汽灭菌。
2.4 过滤效率
过滤过程中的无菌保证程度,与过滤液体的初始生物负荷及过滤器的对数下降值LRV有关。
LRV用于表示过滤器的过滤除菌效率,对0.22 μm的过滤器而言,要求每1 cm2有效过滤面积的过滤除菌效率LRV
值应≮7。
因此过滤除菌时,被过滤产品总的污染量应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过滤器串连过滤。
2.5 除菌过滤器的使用要求
在除菌过滤中,一般无法对全过程中过滤器的关键参数(滤膜孔径的大小及分布,滤膜的完整性及LRV)进行监控。
因此,在每一次过滤除菌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整性试验,即气泡点试验或压力维持试验或气体扩散流量试验。
确认滤膜在除菌过滤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除菌过滤器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工作日。
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处理,并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或作在线灭菌。
更换品种和批次应先清洗滤器,再更换滤膜。
2.6 除菌过滤器的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选择了0.22 µm Millipore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Pall的聚醚砜(PES)及尼龙材料的过滤器作为料液的备选终端除菌过滤器。
目前,在0.22 µm的除菌过滤器供应商中,以Pall和Millipore两家最为出色,两公司均有超过50年以上的过滤器经营和研发历史,各有特色,前者的液体用过滤器主要以聚醚砜(PES)和尼龙为特色,后者则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强项。
3除菌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
为了确保除菌过滤器的过滤效果,需要对过滤器的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完整性测试,以确保其过滤有效。
目前主要的完整性测试方法有前进流、气泡点和水侵入等测试方法,其主流测试仪有Pall的Flowstar 和Millipore的Intergritest两款。
随着98版GMP推行的日渐深入及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实施,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越来越受到企业和药监检查官员的重视,几乎是逢检必查,特别是关键工艺和关键控制步骤的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已经首当其冲成为每次各种类型的检查重点。
在上述材料的过滤器中,混合纤维素酯和聚丙烯(PP)的完整性较难检测,一般视作无法检测,故其无法成为较好的终端除菌过滤器,存在较大的无菌质量风险。
4 从质量风险分析角度分析无菌过滤与相关改进
4.1 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分析
ICH Q9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根据ICH Q9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流程,我们对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进行了分析。
由于该产品为终端0.22 μm除菌过滤器过滤,并最终100 ℃、30 min水浴灭菌的生产工艺特点,其灭菌程序的F0值偏低,
无法满足F0>8,单纯的水浴灭菌也无法达到灭菌效果,灭菌不彻底。
这祥,只有在确保除菌过滤的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产品灭菌前微生物负荷,才能结合100 ℃、30 min水浴灭菌,达到无菌质量保证。
基于此,我们对实际生产中灭菌前的主要操作步骤进行了风险分析:
(1)原材料和内包装料的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数量失控,可导致微生物质量缺陷。
(2)产品料液配制管路的清洁与灭菌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夜间进行料液配制管路清洁与灭菌,缺乏
有效的监测,实际操作和灭菌关键参数无法保证,灭菌效果无法保证,可导致产品灭菌前微生物含量失控。
(3)料液终端除菌过滤器的灭菌效果和完整性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终端除菌过滤器的灭菌关键参数
的记录和使用前与使用后的完整性测试,存在现场监测的缺陷将导致灭菌前微生物含量失控。
(4)无菌生产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的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生产环境失控和操作人员引入造成灭菌前
微生物失控。
4.2 无菌过滤的相关改进
根据以上质量风险分析,我们制定了技术和管理改进措施以降低无菌过滤质量风险,主要如下:
(1)采购标准控制原辅料微生物限度;使用定点采购的内包装,封装严实,防止淋湿和昆虫污染;注
射用水65 ℃以上保温循环;按照SOP对总回水口和其他使用点定期检验微生物和内毒素;降低原材料和内包装料的微生物负荷风险。
(2)正确选择除菌过滤器,加强完整性测试和料液配制管路和除菌过滤器的清洁灭菌在线监测。
其中,选择0.22 µm Millipore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Pall的聚醚砜(PES)及尼龙材料的过滤器作为料液的备选终端除菌过滤器;采用Millipore的Intergritest TM 4作为完整性测试仪进行使用前和使用后完整性测试,确保完整性良好。
设计并制作了符合实际料液配制管路和终端过滤器121 ℃、30 min在线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记录仪。
并对灭菌效果进行了灭菌效果挑战,灭菌效果良好,且在线记录仪的使用很好,使夜间操作的关键参数得到记录并受控,降低了夜间操作的风险。
(3)每日进行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每月进行浮游菌监测,并定期进行洁净区的大消毒,确保稀配环境
为万级,灌封为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的环境控制要求。
并且每批药品生产前对灌封用具进行清洗灭菌,灭菌条件121 ℃、30 min。
灌封用具每个品种专用,降低无菌生产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的风险。
5结语
通过上述除菌过滤器的正确选择和对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改进措施后,从我厂小容量注射剂的年度产品回顾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大地降低了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达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