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诗句。
(2)学生能够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学生能够通过诗句描绘出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历史背景。
(3)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出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历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描绘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和韵律美。
2. 对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3. 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出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课件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历史背景。
(2)学生朗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诗句,感受韵律美。
2. 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背诵。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文化内涵。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李时珍夜宿古寺场景的想象。
3.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诗句。
(2)学生绘画出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古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李时珍夜宿古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描绘李时珍在古寺过夜时所见所感的散文。
通过讲述李时珍在古寺的经历,让学生了解这位古代医学家的工作态度和医德,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时珍的医者仁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的心情。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李时珍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这位古代医学家。
(2)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时珍会夜宿古寺?2.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经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李时珍的心情变化。
2.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2)汇报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心情。
2.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夜宿古寺的情景,体会李时珍的心情。
(2)分组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李时珍的医者仁心。
2.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时珍的医者仁心,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3 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拓展4.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解其医学成就。
4.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药店,了解中医药文化。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原文。
5.2 图片资源:李时珍画像、古寺图片等。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优秀4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和医学成绩,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绩之高,让人张口结舌。
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局部(简)。
1、揭题并考虑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局部。
三、学习第二局部(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
)。
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示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走?)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局部。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
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
”,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的生平和贡献,认识古寺的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李时珍的生平和贡献。
2. 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理解。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寺的氛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
2. 李时珍的生平介绍资料。
3. 古寺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李时珍及其作品《本草纲目》。
通过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李时珍吗?他有什么贡献?”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古寺的哪些特点?李时珍在古寺中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在古寺过夜?4. 欣赏古寺图片或视频展示古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寺的建筑特点,感受古寺的氛围。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画面。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李时珍生平及其贡献的掌握情况。
2. 课文理解:评估学生对《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本草纲目》,深入了解李时珍的医学成就。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生平事迹,领略他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1.2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1.3 教学内容: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及相关拓展内容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时珍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李时珍的崇高品质。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体现的李时珍的敬业精神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李时珍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时珍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课文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详细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分析他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养分。
4.6 课堂小结: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李时珍的敬业精神。
5.3 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李时珍生平事迹的掌握以及对其敬业精神的领悟进行。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李时珍生平事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其敬业精神的感悟。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对李时珍敬业精神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通用15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8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
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到处是灰尘”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
还“败”在哪儿?△“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4、学生交流:(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时珍及其作品《本草纲目》2. 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李时珍的生平及其医学成就2. 引入故事主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活动:1. 播放李时珍的介绍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 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医学知识教学内容:1. 分段阅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2. 解析故事中的医学知识,如草药的识别、药效等教学活动:1. 分段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2. 针对故事中的医学知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2. 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新词汇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草药名称、医学术语等2. 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新词汇,并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2. 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造句等第四章:口语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故事情节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故事情节2.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场景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用英语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角色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和情节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医学知识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和情节2. 探讨故事中的医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让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和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医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草药的合理使用等第六章:文化探索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医药文化,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2. 探讨李时珍夜宿古寺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 分析故事中的医药文化元素,如草药的采集、炮制等第七章: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 让学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活动:1. 提出问题,如故事中的草药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疾病治疗等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进行问题解决练习第八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创造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以故事为背景,创作与中医药相关的故事或文章2. 进行写作指导和建议教学活动:1.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故事为背景,创作与中医药相关的故事或文章2. 提供写作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创作第九章: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入思考教学内容:1.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2. 探讨故事中的中医药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教学活动: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探讨故事中的中医药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十章:拓展阅读教学目标:1.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教学内容:1. 推荐与中医药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李时珍的书籍、中医药杂志等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活动:1. 推荐与中医药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进行交流和讨论重点解析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李时珍及其作品《本草纲目》,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优秀10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了解李时珍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老师简介李时珍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4、读题质疑二、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三、再读课文1、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
(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生读文)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对比感悟: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旧的古寺。
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学生交流,师点拨:(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引导理解环境的苦:理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3、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前面课文,找原因。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优秀10篇)篇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16、李时珍夜宿古寺(破败)喝水、啃干粮边忆边写端详、扯下、嚼嚼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教学后记:《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精选5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送大家分享。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近字“详、祥”。
通过、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学习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局部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史学家砸缸《资治通鉴》(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3)江苏宜兴《奔马》画家(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
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那么,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齐读)理解题目: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铜山中心小学李慧
[课题]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简解]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不顾自己年岁大,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巩固本课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巧妙铺垫。
1.猜字谜,引入课文学习
2.出示作者,学生介绍
3、出示词语
4、指名读词语、齐读。
5. 示范写“宿”字
6、能否用上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紧扣“苦”字,品读感悟。
1、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李时珍是一个成功者,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板书:《本草纲目》)这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这本书是李时珍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他为了完成这部著作(板书:修订),花了近30年时间,当他最终编订完稿时,已经从生气勃勃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李时珍总是说——(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齐读,个别读)
【设计意图】:从著作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同学们,李时珍为修订《本草》,只是吃一点苦吗?(个别说)
3、你从哪儿看出他吃了很多苦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的1-7小节,找一找,画一画。
【设计意图】:抓住“苦”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预设一:行之苦
①交流后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什么叫“饥餐渴饮”?(个别说)
师: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不苦呀?(引导: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教给词语:餐风露宿)这样真苦!
师:什么叫“晓行夜宿”?(个说)
师:早上出发晚上住下,也不苦呀?(引导:早上什么时候出发,晚上呢?教给词语:披星戴月)这样真苦!
师:谁来把这艰苦的生活读出来!(个读词语,个读第一节)
师:察访的生活是苦的,然而李时珍怕不怕?(板书:不怕)
因为他相信——(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齐读)
②师:这一自然段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吃了很多苦?苦在哪?
生交流: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李时珍查访药材,仅仅是走了这三个省吗?他先后历经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行程有一万多里!而且药材多数长在哪?山路好走吗?李时珍走的路不仅远,而且——?(个答:险)
师:可见,李时珍一路上是吃了不少?(苦)然而他怕不怕?怕就不会继续走下去!
③这一自然段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吃了很多苦?苦在哪?
生答:“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难道只几个月就走完了吗?修订《本草》用了多少年?几个月只是个开始!
师:多少个春夏秋冬啊!在白雪纷纷的严冬,他们——(齐说: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他们——(齐说)在日出日落的每一天,他们——(齐说)
师:在漫长的,李时珍要吃多少苦啊!然而他怕不怕?怕就不会一年一年走下去!
师:因为他心中一直想着——(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齐读)
师:可见,李时珍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卡片出示:()的李时珍)(指名说)
师:谁来朗读第一节文字,表现李时珍的这种精神?(指名读、齐读)
预设二:住之苦
①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的苦?)
②生交流后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古寺中有什么?
(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都破损了。
)小结:有的是破败!
师:那这古寺中没有什么?(交流:没有人,没有灯火,没有屋顶……)
师小结:古寺中没有人烟,没有灯火,没有温暖,有的是灰尘,有的是青苔,有的是厚厚的蜘蛛网!谁来把这破败的凄凉读给大家听?(个别读)师: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度课文2、3自然段。
找找原因。
(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师:再想想家里,有热饭热菜,有暖暖的被窝,有亲人的欢笑,能比吗?(出示: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个别读)师:然而李时珍面对这样的古寺,却对庞宪说——(出示:我们就在这儿过一夜吧。
)(齐读)
师:他怎样地对庞宪说?(指名交流、朗读)
师:李时珍的语气是平淡的,坦然的,坚定的,因为他相信——(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齐读)
李时珍真是一个——?(指黑板引读)
预设三:食之苦。
①师: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李时珍的苦?
②生交流后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
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
)
师: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
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师:喝的是山里的泉水,吃的是硬硬的干粮,这是第一次吗?(个说)
师:无数次,他们都是喝泉水,啃干粮过来的,这样的日子怎么样?可真——(苦)!
师:可李时珍一边吃一边还在——(出示:笑)
师:他怎么还笑得出来?(交流)
师小结:这是乐观的笑,这是怀着美好心愿的笑,这笑就是在表明他的决心——(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5-7节,感受这“苦”中的“乐”。
师:这哪是吃点苦呀,分明是千辛万苦,而李时珍却说得这样轻松,李时珍真是一个——?(指黑板引读)
师: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换来自己的幸福吗?(出示:“我们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
师:你还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的李时珍)(随机板书:一心为民)
小结: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饥餐渴饮,——;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住——喝——啃——;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说——;因为一心为民,所以他还伴着皎洁的月光,在用砖垒成的桌子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三、学生总结,写感悟
1.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教师补充。
2.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并做展示。
附: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
修订《本草纲目》住不怕吃苦一心为民
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