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伟人李时珍》中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篇文章制定的教学计划。
1. 文章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举行科举考试失败后,流落街头,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一座古寺的门前宿夜的经历。
本文让学生了解了李时珍作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医药事业做出的贡献。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残酷现实,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奋斗。
2. 知识要点1.历史:明代科举考试;2.人物:李时珍;3.词语:门前、宿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掌握中式长句和全文结构;2.掌握生字词:宿夜、无奈、心急如焚等;3.理解文章意义: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启发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和中式长句的组成方法,注重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文本中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强化学生的自身历史和文化认知;2.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的坚毅和坚持的精神,促进学生的积极向上和自我奋斗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新课的教学工具,课前检查设备;2.备出教案、教学反思和备课记录等课前教学资料。
2.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借助PPT或黑板,引导学生体验李时珍在古寺门前的情景,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李时珍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你有过怎样的类似经历吗?(2)呈现新知识(3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生字词,并提示学生理解中式长句的组成和意思,同时导出李时珍作为医学家的历史背景。
(3)展开思考(3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和讲解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举考试?2.李时珍为什么会选择住宿在古寺门前?3.从李时珍的遭遇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在思考完成后,教师带领全班进行一次课堂互动,集中讨论问题的答案和相关感想。
(4)提高练习(1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容。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2.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3.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李时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单介绍李时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含义。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5. 情景模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
(2)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进行拓展学习。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了解李时珍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对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
李时珍夜宿古寺(精选8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第五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劝人们勤奋学习,或是教育他人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把握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受李时珍的品格。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合作探究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中药的献身精神。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正确课文。
本课的10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认识,不要求会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情感目标: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3、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有两个重点:第一点,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时珍为写《本草》,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学习生字词语,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五)、教学准备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过程,我力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
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7篇)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
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
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
《李时中夜宿古寺》是一篇介绍我国明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李时中的文章。
以下是该文章的内容: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时中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古寺投宿。
古寺破败不堪,只有一位老僧在打坐念经。
李时中向老僧询问了附近是否有治疗疟疾的药草,老僧告诉他附近的山上有一些草药可以治疗疟疾。
李时中十分感激老僧的帮助,于是便在古寺住下,准备第二天前往山上采药。
在古寺的夜晚,李时中听到了老僧讲述的故事,原来这个古寺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寺庙,但是因为战乱和疾病,寺庙里的和尚都离去了,只留下了一个老僧在守着寺庙。
李时中被老僧的坚持和毅力所感动,决定为寺庙修建新的庙宇,以便更多的人前来祈福和治疗疾病。
第二天早上,李时中告别了老僧,前往山上采药。
他不仅采到了治疗疟疾的药草,还找到了许多珍贵的草药和植物。
回到家乡后,李时中将采到的草药用于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他还将采药的经验和草药的知识整理成书,流传至今。
李时中在古寺
的经历不仅让他找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更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辛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感受李时珍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李时珍吗?谁知道他有哪些成就?(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夜宿古寺》。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他具有哪些品质?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李时珍这个人物的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讨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他是如何克服的?4.精讲课文(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感受李时珍的品质,如:不畏艰辛、严谨治学、热爱科学等。
5.课堂小结(2)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李时珍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精讲课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李时珍的品质,感受到了他编写《本草纲目》的不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学习: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比如,“宿”这个字,它是什么意思?生:住宿。
师:对,那在课文中,“夜宿”又是什么意思呢?生:晚上住宿。
师:很好。
还有“编纂”,谁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编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知道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时珍执着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了解李时珍的生平事迹,体会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寺庙、草药等。
2. 感悟李时珍执着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李时珍夜宿古寺》。
2.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古代寺庙和草药知识。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李时珍执着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时珍的贡献和精神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延伸学习。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李时珍精神的感悟。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进一步体会他的精神品质。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发言积极性。
李时珍夜宿古寺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二、质疑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六、朗读课文七、生字教学八、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案篇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略)(一)激趣引入,读题质疑。
(二)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三)读通读顺课文。
(四)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理清文章脉络。
(五)认真书写生字,学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引新。
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学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古寺庙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图片、生字词、古寺庙图片等。
2. 资料:关于李时珍的简介、古寺庙的文化内涵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李时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李时珍的知识。
(2)简要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讲解古寺庙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和感受。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查阅资料,了解古寺庙的保护意义。
2. 拓展作业:(1)让孩子尝试绘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2)鼓励孩子写一篇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想象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生词、短语有一定的理解和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文本自主探究历史文化,学习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5分钟)通过让学生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让学生在家庭中已经预先对文本有所了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速度,通过引导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
2.语文课堂环节(40分钟)(1)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李时珍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
(2)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梳理文本中的内容,探究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重点,如何理解李时珍的坚韧、乐观,以及他的医学成就。
(3)交流互动(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10分钟)通过书写日记、模拟李时珍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活动等方式,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难点,并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定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分和集体点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兴趣较强,同时也对于李时珍在医学上的成就进行了探究和学习。
同时,在交流互动的环节中,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使学生了解李时珍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他为了修订本草而不畏艰辛的事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李时珍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学习李时珍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李时珍为例,让学生了解他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李时珍夜宿古寺》。
2. 相关资料: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古寺的图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李时珍的印象,以及他从哪些事情中体现出勤奋刻苦的精神。
4. 文本解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经历,以及他所面临的困难。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以及自己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发扬李时珍的精神。
七、课堂练习:(1)李时珍为什么选择夜宿古寺?(2)在古寺中,李时珍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从李时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品质?2. 写一篇关于李时珍的小短文,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修订本草的经历等方面进行描述。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体会李时珍的勤奋和敬业精神。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李时珍为医学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培养勤奋敬业的品质。
3.2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时珍的勤奋精神。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教学难点:2.1体会李时珍在古寺中的孤独与坚定。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李时珍产生敬1.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李时珍吗?谁知道他的事迹?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讲解课文3.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4.2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指导书写。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在古寺中夜宿?他在古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心得体会。
7.作业布置7.1学生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李时珍的勤奋精神,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李时珍的认识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故事,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古代寺庙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古寺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古寺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故事,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古代寺庙建筑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古代寺庙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2)查阅关于古寺庙的资料,了解古寺庙的建筑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代寺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古寺庙的知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述古寺的句子,并进行讲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分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古代寺庙为什么会有夜晚住宿的功能?”(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古寺庙”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课文讲解、生字词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和古代寺庙的建筑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
”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降临()隐约()焦急()皎洁()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一(片)树叶一()小鱼一()明珠一()火焰一()银镜一()神笔一()山水画一()树3、选词填空忽然果然A、刚才天空还是湛蓝的,( )一阵大风,天上顿时乌云密布。
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思维,让学生感受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想象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3)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李时珍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场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背景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3. 想象与表达(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更多关于李时珍的资料,了解他的贡献和成就。
五、作业布置1. 正确书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并复述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情景。
3. 收集更多关于李时珍的资料,了解他的贡献和成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四年级语文课堂讲解:探索《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的人物形象及其为编写《本草纲目》所付出的艰辛。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内涵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内容,分析李时珍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李时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是谁吗?他有什么成就?(二)课文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
2.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夜宿古寺”、“坚韧不拔”、“对症下药”等。
3.提问:同学们,故事中李时珍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李时珍的人物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本草纲目》的吗?2.学生分享查阅资料,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李时珍的读后感。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医学家及其成就。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李时珍的人物形象及其为编写《本草纲目》所付出的艰辛。
2.通过分析李时珍的人物品质,培养了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李时珍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的品质和精神。
3.学生对中医药学产生了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
4.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