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历史主题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7
初三历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美国资金的援助D.海外市场的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发展的原因2.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读图和识图能力。
通过观察三图可知,日本的比例由1.6增长到9.5再到18.2,短短的50年间,涨幅之大可说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的比重由20.8至28.8再到37.0,说明比重不断增大,这一点可直接看出;而美日欧除外的其他的比重则由29降到23.87再到11.5,说明美日欧比重增大,在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而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点无法的图中反映出来,故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3.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表13分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材料三: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的特点。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1993年,正如雨果预言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它的地位如何?(4)图三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5)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两点即可)【答案】(1)战后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2)信息化,全球化(3)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使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4)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美国扶植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私人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直接支配和监督下,使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无偿地生产剩余价值。
这种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双方的对立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私人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即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和控制,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国家资本所有制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由于其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所以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第2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考标要求: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的作用;欧盟建立时间及性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时间。
2、理解:战后美国经济民展的特点;慕尼黑会议。
二.知识梳理:(一)、慕尼黑会议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二)、二战:1、全面爆发:时间:1939年9月;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2)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3)时间:年1月(4)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5)地点:华盛顿(5)内容:签字各国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6)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5.战役: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二战转折点的是;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美国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德国战败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6.1945年2月,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举行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考点知识清单考点1了解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召开: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内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等地割让给德国影响:把推向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点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1.全面爆发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英法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战役的胜利。
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对日宣战。
考点3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作用;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重要会议(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目的: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召开: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国在美国首都举行内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签署《》,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做战,战斗力大大加强,逐步扭转了战争形势(2)雅尔塔会议召开: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
内容: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做战。
2重要战争(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苏军获胜,成为的重要转折点(2)诺曼底登陆--- 年,等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登上欧洲大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柏林战役---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3战争结束: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战争评价(1)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影响:考点4知道欧洲联盟1经济发展:(1)原因;发挥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制定恰当的;的援助。
(2)表现: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走向联合(1)原因:西欧国家为了振兴经济,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地位,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腐朽与希望同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导读:经过战争的洗礼,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自由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存在着各种腐朽不堪,虽然距离灭亡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最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社会主义、正文:同以往任何一个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社会所代替的过程。
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资本主义有了新的气象,但他内部的腐朽终将导致他的没落,社会主义最终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
腐朽与希望同在。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主义占据主要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观点,这是主流观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因为以科技革命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波动危机的加深,国家为了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而产生的。
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战期间,西方某些国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列宁对此指出:“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旧资本主义已经被这场战争彻底摧毁,它已经让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国家直接对经济进行干预;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二战期间的战时经济管理体制等等。
二战后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能看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景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第二种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原因是为了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谋求高额利润;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取得别国高额利润,进行垄断;争夺商品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