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教案 无提示语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二下语文第五课教学设计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第五课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针对二下语文第五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以及课后习题、复习材料等。
2.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与学生谈论关于乡村的事物,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与同学交流彼此的喜好。
2.新课呈现(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全班一起跟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关键短语,并板书相关词汇和短语。
3.讲解重点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在黑板上画出故事的时间线,帮助学生整理故事发展的脉络。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
4.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共同完成问题解析。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解析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5.巩固练习(1)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教师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拓展延伸(1)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与课文进行比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课文为背景,写一篇自己的小故事。
7.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重点知识和学习收获。
(2)让学生自主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5上Unit5 What do they do 教案教学内容:第一课时(Story time)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 . . .2.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writer, factory, worker, sick, people3.理解对话内容,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尝试表演对话。
4.能运用所学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人与工作,感受父母工作的不易!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朗读对话,初步表演对话。
难点:初步感知和运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教具准备:单词卡片,人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过程:Step1 Pre-reading1. What day/date2. Talk about the jobs.T: I’m a teacher too.I teach English.I have a lot of students.S1: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3. Do you know the other jobsShow som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m.Step2While- reading(一)First part1. Talk about the picture on page48.T:Look , 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jobs too.2. Look and sayT: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3. Read and thinkWhat do you know from it4. Teach:teaches, writer, write stories.T: How to ask one’s jobPairs work: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s…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s…5. Let’s say Mike’s parents’ jobs.T: What writes do you know6. Listen and read.(二)Second part1. Try to askT: I f you’re Mike. What do you want to ask2. Read and underlineRead the second part on page 49,and underline.Cheak: What does Su Yang’s father do He’s…What does Su Yang’s mother do She’s…3. Learn: sick people, factory worker, make sweets.T: What else can we make in the factory4. Let’s say Su Hai’s parents’ jobs.5. Reading time.6. Pairs work.7. Let’s rtellStep3Post-reading1.Think and writePPT出示“Think and write〞, Ss fill in the blanks.Can you find sth2.Make a new dialogue.At the weekends,your friend comes to your home.You talk about parents’ jobs.3. Respect every job.Homework1. Recite the storytime.2. Exchange your family's jobs with your friends.板书设计〔Mike图〕Unit 5 What do they do (Su Hai图)teacher doctorteach es English help s sick peoplewhat does he/she dowriter He/She is… wokerwrite s stories make s sweets教后反思本节课我围绕“How to ask one’s job 〞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负荆请罪》教学案《课题》教学案《负荆请罪》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老师同学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旦犯了错误,你们会怎么做?会用什么方式表达歉意呢?学生我会向别人认错,会亲自登门谢罪以表示我的诚意。
学生我会知错就改。
有一次我没写作业,欺骗老师说因为生病了所以没写作业,后来我在日记中向老师道歉,老师说我能承认错误就是可贵的。
学生犯了错误我会翻然悔悟,迷途知返。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师(赞赏地)好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老师战国时代,有一位大将军,叫廉颇,他是知错就改的典范。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板书:负荆请罪)学生(齐读)负荆请罪。
老师仔细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以往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这篇课文是由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的。
学生这篇课文在结构上不同于以往所学的文章,它是剧本,一共有两幕。
学生我觉得这篇课文适合演出来。
老师你们真是明察秋毫啊。
老师(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篇剧本,剧本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底本,是话剧能成功演出的基础,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老师联系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公休仪拒收礼物》,想一想,剧本还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剧本中的圆括号提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这样就让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
学生(边说边做拉幕动作)每一幕都有“幕启”,仿佛舞台上帷幕拉开了,我们看到了舞台布置,看到了人物的活动。
老师观察入微,分析在理。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布置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老师谁愿意再次为我们读好课题?(给“负”、“荆”加着重号)(学生积极举手)学生(大声地)负荆请罪。
老师“负”是什么意思?学生担负,背着。
老师“荆”是什么意思?学生荆条,古代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认识词语(第五课)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识词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通过认识词语,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认识词语(第五课)。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新学习的词语。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新学习的词语。
教学重点:1.学习新的词语。
2.掌握新的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1.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新学习的词语。
2.能够在文中理解并正确使用新学习的词语。
教学过程:Step1:导入老师通过复习上一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词语。
Step2:新词学习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新的文本,通过讲解、解释,让学生正确理解新学习的词语。
Step3:单词搭配老师通过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新学习的词汇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新学习的词语的正确用法。
例如:听说、看见、看望等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Step4:阅读理解老师出示文章,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语的含义,以及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然后让学生书写文章的概括或总结。
Step5:练习老师出示单词搭配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在练习中巩固并加深对新学习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Step6:小结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都学了哪些新的词语?2.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有哪些不同?3.学习词语的目的是什么?4.你觉得如何更好地掌握新学习的词汇?评价:教案二:认识词语(第五课)是一节非常实用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新的词汇,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词汇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学习的词汇,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奖、拿”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分不同角色的语言,分角色朗读对话。
3.能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聊“画”导入,认识人物1.(出示“画”的古文字)猜猜这是什么字?想到了什么?师讲解:上面的演变为“聿”(yù),指手执毛笔;下面的指分界符号。
本义是用毛笔描绘地图,显示地界。
出示演变图,比较识记。
指导写“画”:横短稍倾斜,“田”上宽下窄,画字框内收。
2.引出一位特别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
相机识字:“玲”是形声字,“令”表读音,“”表义,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
3.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
教学伊始,教学“画”字时还原汉字的图画感,形象直观地教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基础上揭题,让学生有自主阅读课文的愿望。
)二、图文对照,梳理心情1.出示打乱顺序的三幅画:“修改前的画”“被水彩笔弄脏的画”“修改后的画”。
听录音,根据课文内容为三幅图片排序。
2.图文对照,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对应,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圈画出表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3.自由交流,在相应的图片下方出示词语:得意、伤心、满意。
4.说话练习: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排序,为理清情感线索做铺垫。
情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学生借助情感线索梳理文脉,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语言,深入感知1.端详作品,感受“得意”。
(1)出示第1自然段和玲玲的作品,理解“端详”。
提示:像她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表演有意义的语言,领会影子的意义。
2.能够感知影子的特点和影子活动的规律。
3.能够认识生活中和影子有关的现象,培养对影子的兴趣。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影子的意义。
2.让学生感知影子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2.帮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音乐和游戏帮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3. 学习课文内容•语言输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听懂故事中的内容。
•词语解释:解释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意义,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活动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节和对话。
•制作影子剪影:让学生在光线下用手做影子,体验影子的乐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影子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表看法并与他人分享。
6. 作业布置•绘制自己的影子:让学生回家寻找光源,绘制自己的影子,并写下对影子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言语和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并培养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应注重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此外,结合生活实践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影子的直观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子变化,让他们发现影子的奥秘。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影子的学问,促进家校合作。
通过《影子》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搭石”这种围赤定石的方法。
–掌握使用石块进行搭建结构的基本技巧。
–能够通过搭建石结构培养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搭石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整理好所需的石块、图纸和搭石工具。
2.确保教室桌面整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准备好介绍“搭石”活动的教材和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任务分工表和合作规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搭石”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搭石现象。
•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搭石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学习搭石方法•教师示范搭建基本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形状和大小,制定搭石的计划。
3. 小组合作搭石•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搭石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4. 展示和讨论•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和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搭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积极合作?•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如何?•教师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意义?•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或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延伸阅读•《搭石的由来和发展》:探究搭石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应用。
•《搭石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搭石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参考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搭石》课本教材•互联网相关资源搜索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
案(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题。
2.能够领会文中的情感。
3.学会区分要点及主要细节。
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深入理解文中内容。
2.总结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五》。
2.教学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与思考(2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主题和人物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要点及主要细节。
3. 情感体验(15分钟)
学生模仿文中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变化。
4. 总结(10分钟)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语文园地五》
•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总结情感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要点及内容。
2.思考并记录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以上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语文园地五》的精彩内容。
《红马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
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
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
(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
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5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教师强调重难点1、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
学生寻找圈画,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
第5课教案无提示语(3.29)
教学过程
一、成语接龙(5-8分钟
1.复习旧成语
2.学习新成语:
壮志凌云——云程万里——里谈巷议——议论纷纷——纷纷扬扬——扬眉吐气
3.背诵新成语
二、成长故事会(10分钟
1.PPT导入故事图片
2. 教师根据图片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带入成长点)
成长点小结:吉米不仅淘气,而且想法别具一格,在众人们议论纷纷时他总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校里讨论春游去哪里游玩时,伙伴们在讨论最新看的动画片时,大家都会说些什么?你又有什么好的想法?积极地参与进来吧,大家都想听听你的意见呢!不过,如果你的想法跟其他人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哦!
三、知识一点通(40分钟)
1.起点练习
【激】对于不同的事情吉米能有自己的见解,那你能像他一样做到这点吗?请看大屏幕,这刘禅呀,真是胆大包天,上课了还在吃鸡腿!
【问】如果你见了会说些什么呢?
【放】生说。
【收】这时很多人都在纷纷议论,那如何将这个场景写下来呢?
【练】生完成课堂练习(起点练习)
【评】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是这样写的:有的同学说.......有的同学说......还有的同学说......这样写显得比较啰嗦,怎么办呢?可以用上今天要学的“无提示语”(板书课题)
2.知识点一
(1)练习一
【激】(演)咦,我的黑板擦怎么不见了?(指向某个特服学员)喔喔头,是不是你拿了?!(后面的对话省略)
【问】在刚才的表演中,老师和喔喔头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放】生说。
【收】这时他们是你一言,我一语,第一句交代清楚说话双方后,后面不用提示语也知道话是谁说的,这样让语言更加简洁,情节更加紧凑。
自己动手来写写吧。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2练习1
(2)练习二
【激】看看这次谁的答案和老师最接近吧。
(PPT展示)(课堂练习知识点1练习2)
【收】这时,每一句话都是单独的一段,第三格打上前引号写人物说的话。
【练】抄写老师的范例。
【评】在运用无提示语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3)练习三【激】阳光喔有一位特别厉害的妈妈,这天傍晚,妈妈在菜市场即将关门前的5分钟以飞一般的速度来到一家卖白菜的摊位前,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3元一斤的白菜还到了5毛。
(演)
【问】这时妈妈和老板间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放】生说
【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无提示语。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1练习3
【评】同学们写得真棒,并且注意到了格式、标点。
(4)练习四
【激】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会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比如,跟别人问路的时候,两人打电话的时候,同学生病关切地询问……
【问】你还知道哪些?
【放】生说。
【收】选一种把两人对话的情景写下来,要求运用无提示语。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1练习4
(5)知识点小结
【收】同学们写得真不错,如果平时留意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两人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的情景都是可以用无提示语来展现的。
3.知识点二
(1)练习一
【激】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出示PPT图片)
【放】生说
【收】同学们纷纷抢答,说出了不同的答案。
把同学们的回答写出来。
也可用无提示语。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2练习1
(2)练习二
【激】请看大屏幕,我们来看看,哪种写法更准确呢?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2练习2
【评】看来同学们都能比较牢固的掌握无提示语的写法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有很多人在说话,没有必要都写下来,3到5句就够了,最后可打上省略号。
(3)练习三
【激】中国人最喜欢过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了,大年三十到了,晚上,全家围着饭桌说着吉祥的祝福的话。
【问】大家会说些什么呢?
【放】生说。
【收】一句句吉祥的话语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你也能在这时说一说你的想法,你就是个能够积极参与,勇于思考的孩子哦!在此情景下,也可以用上无提示语。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2练习3
【评】对于老师给的情景大家都能写出来,接下来就到了考验你们的时候了。
(4)练习四
【激】生活中,有哪些人多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议论某一件事呢?街道上发生了车祸很多人围观;姚明进球了,球迷在观众席上说的话……
【放】生说。
【收】把你印象中发生过的一种人多议论纷纷的话语写下来,要求运用无提示语的格式。
【练】课堂练习知识点2练习4
【评】看,用上无提示语后,这个情景显得更加的真实、生动了。
(5)知识点小结
【收】通过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了在人多议论纷纷时,也可用无提示语来表现。
4.综合练习
(4)【激】这天,在喔喔头班上开展了一场小小辩论会:《老虎是放在动物园好还是在山林里好》,同桌之间展开了辩论。
小明认为放在动物园里好,因为有饲养员喂食物,不愁吃不愁喝。
小敏认为在山林里好,因为在那里可以自由地奔跑。
小明立刻反驳,饿了就跑不动了。
小敏又反驳他,老虎在动物园待久了就像病猫,没有老虎的威风了。
辩得不可开交,两人决定找老师当评判。
【问】在故事里,说话的有几个人?
【放】2个
【问】他们之间讲话有什么特点?
【放】你一句,我一句
【引】这时可以用上无提示语来表现当时的情景。
【练】课堂练习综合练习
【评】同学们完成得真不错,并且注意到了一人一段,前引号写在第三格。
四、实战指南针(5-8分钟)
家庭练习的指导
【激】同学们都知道当人喝酒喝多时就会醉,可有只风筝也醉了!怎么回事?一起来听听。
(PPT展示故事)
【问】风筝醉了,是什么样的,跟爸爸喝醉酒回家是一样的吗?爸爸醉酒后的哪些举动让女孩伤心、难过?
【放】生说
【问】听了女孩的话,爸爸是如何回答的?
【放】生说
【问】风筝醉了可以换一个,可是爸爸醉了,该怎么办呢,爸爸最终有没有改掉喝酒的毛病?【放】生说
【收】请联系上下文将故事中间的部分补充完整,注意用无提示语的方式来描写爸爸和女孩的对话。
相信只要你认真思考,下次一定会在作业点将台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