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十一章 探究简单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1章探究简单电路(知识点和提高作业)11.1从闪电谈起:一.知识整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___电荷。
物理学中规定: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正电荷;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__;带点小球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电现象的应用有等;为防护静电造成的危害的事例有、等.二、巩固练习:1.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B相吸引,B与C相排斥,A与D相排斥。
已知D 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则:A带______电荷,B带______电荷,C 带______电荷,D带______电荷。
2.轻质小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若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3.有三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则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不带电的验电器,当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它接触后,验电器带______电,若再用另一带电体与之接触后,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这一带电体带_______电,验电器后来带_______电。
5、电车的车门下常挂有一根铁链,这根铁链在电车行驶时是提起而不与地面接触的,当电车停车开门时,铁链下落与地面接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的知识?一、1、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2、两种(1)丝绸摩擦过玻璃棒所带电荷(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吸引排斥4、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静电复印等等汽车挂一根铁链用电器接地线二、1、正负负正2、正电荷负电荷3、两小球分别带正负电荷,一小球不带电4、正负负5、将自身静电转移到大地,以防事故。
实验
学生讨结
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提示注意事项:开关,检查电路,
演示断路、短路;思考怎样恢复正确电路;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
课堂练习(略)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认识了电流表,下面请同学
的内容,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电流表的结构、读数方法和连接时的注意事项。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教师演示:如图闭合开关,学生观察现象。
:水轮机为什么会转起来,
: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
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电源相当于抽水机,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
L1 L2
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比一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根据如图电路组装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
(投影)。
无为县2012年度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执教人:福渡初级中学夏和平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11.1 从闪电谈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
(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新课学习:一、电是什么?(板书)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板书:1、摩擦起电)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正电荷?(2)什么是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
学生进实验
学生讨结
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
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
第 周星期
第 节 年 月日
要求学生按图组装好电路,并回忆什么是断路,什
,
演示断路、短路;思考怎样恢复正确电路;
演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观察导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怎样是电路形成通路?可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二)流表的
我们认识了电流表,下面请同学们
的内容,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
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方法和连接时的注意事项。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件展示:学生先观察水流图中水位的高低,再打开阀门
,
: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
与水路类比: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
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压。
抽水机保持水压形成水流电源保持电压形成电压小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设
.电压用字母U表示,国际单位:伏特(V)
L1 L2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再由亮变暗的变化过程,接着引导。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11.1 从闪电谈起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电现象的应用及其防护
4.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归纳规律
学习过程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小实验: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再将塑料尺靠近碎纸片、粉笔灰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是:轻小物体被吸引。
塑料尺由于摩擦而带了电,这种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物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阅读课本实验: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
另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互相排斥。
两个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互相排斥。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相互吸引。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认识验电器
观察验电器回答问题: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指针(或金属箔)。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故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4.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了解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其原理是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了解放电现象,物体带电时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叫尖端放电。
避雷针的作用就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
效果检测
1.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
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而带了电,带电体有吸附___ 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摩擦轻小物体
2. 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球一定()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3.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相同为电荷,图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 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5. 在生产、生活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常常产生静电,静电既可利用也能造成危害。
(1)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静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2)请举例说明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
(1)利用静电现象的实例,如人们利用静电可以除尘、静电复印等。
给2分。
静电危害的实例,如穿着化纤的衣物易“电人”或“吸尘”等。
(2)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如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以防止静电的积累发生放电现象产生而引起火灾。
归纳总结
链接中考
1.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2.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扇叶容易沾上灰尘?
答:因为电扇工作时,转动的扇叶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灰尘会被吸在扇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