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资料

实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资料

实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资料
实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资料

实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

XXXXXXXX有限公司编号:版本:A/0

检验室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1次/月

配置间沉降菌测试方法

配液洁净室沉降菌空气采样及检测方法 1、净化系统在开启状态,房间清洁并擦拭消毒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关闭紫外线后30分钟,无人使用条件下开始采样。 2、测试人员穿着洁净服,戴口罩,手消毒或戴手套。动作要轻,避免产生污染干扰。 3、取直径90mm×15mm无菌普通培养液平板培养皿,编号备用。 4、采样方法: ①普药间及抗化间每月各抽取一个操作台进行监测(1-14为采样点,15为对照点),在洁净间、二更和一更各选取两点(距地面0.8m~ 1.5m),监测结果取平均值; ②将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按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沉降30min后,盖上平板盖后倒置收起;15号打开后立即封盖,作为空白对照; ③收取培养皿时与放置时顺序相反,从大到小依次收取; ④将采样平板送至检验科。 5、注意事项: ①采样时,采样者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②拿开平板盖时,手部不能穿越平板上空,将平板盖搭放在培养皿边上不重叠。 6、结果的评定: ①每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中的界限; ②在静态监测时,若某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应重

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为符合; ③洁净室沉降菌技术要求如下: 采样点布置图 洁净间、一更、二更采样点布置图 物表和手表微生物采样方法 一、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

≥100cm2,连续采样4个,取一支无菌棉拭子在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浸湿,于管壁上挤压一下,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从下向上5次,从左向右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然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的棉拭子头剪断并落入采样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二、手部表面采样方法: 监测对象采取五指并拢姿势,操作者将无菌棉拭子蘸采样液挤干,在被采手指屈面自手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直到采完全手,每只手采样面积约计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然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的棉拭子头剪断并落入采样试管内,立即送检。 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标准 细胞毒药物破损和溢出应急预案 1.发生细胞毒药物破损和溢出时,如直接接触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或者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溢出地点应隔离并有明确标记。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浮游菌测试步骤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菌落计数 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无菌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微生物检验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 二、范围:无菌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三、依据:国家标准GB/T 16294-1996。 四、职责:微生物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1)高压灭菌锅锅 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3)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测试步骤 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2)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6、注意事项 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7、测试规则 1)测试状态 (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被测试洁净室(区)已消毒。 (2)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3)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QCA/QC-SOP05-00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及控制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定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2.相关文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3—2010 3.术语 3.1洁净室(区) 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2洁净工作台 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 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3.3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 表示。 3.4浮游菌 用本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 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5浮游菌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 3.6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 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7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壮态下进行的测试。

4.职责 中心化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人员负责浮游菌的定期检测工作。 5.质量标准 6.材料与设备 6.1设备 浮游菌采样器、净化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烘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放大镜、显微镜、电冰箱、 菌落计数器。 6.2用具 培养皿(平皿):?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钢精锅:10000ml。三角瓶:300ml。天平、称样纸、勺。此外还需要棉塞、牛皮纸、线绳、微波炉、玻璃棒、海棉擦、毛刷等用具。 6.3空白培养皿的准备 6.3.1包扎 取洁净、干燥的培养皿用牛皮纸或专用包皮布包严扎紧待灭。 6.3.2灭菌 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法。条件:0.12Mpa、121℃,20min。灭菌时要注意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高压蒸汽灭菌器。 6.3.3传输 将灭菌并用余热烘干后的平皿,传至准备间,并用紫外线照射备用。空白平皿一般在注皿前24小时内灭菌,传入。 6.3.4质量要求 已备好待用的平皿应确保无损、无污、无菌、干燥。 6.4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 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 浮游菌检测 4.1.1 检测前的准备 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 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 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 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 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 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 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 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 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 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 行采样。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 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 落数。 4.1.2.6采样工作结束,关断仪器电源,将程序: 4.2沉降菌检测 4.2.1消毒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称取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31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分装,经 116℃30分钟灭菌备用。 4.2.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的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备用。 4.2.4放平板前应先洗手,穿消毒好的无菌衣、裤、帽、口罩。 4.2.5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净化级别要求选择放置位置和平皿块数。 4.2.6到车间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2.7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30℃~35℃, 时间不少于48h)。 4.2.8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可选2~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以检验培养 基本身是否污染。

沉降菌菌落数的监测标准操作程序.doc

编号: 目的:建立沉降菌菌落数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或洁净室的沉降菌菌落数测定操作。 职责:微生物检验员 提要: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沉降菌: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1.所用仪器、器具和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锅、隔水恒温培养箱、培养皿(φ90mm 15mm)、营养琼脂培养基。 2.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不得随意进出洁净区;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3.准备工作 3.1 温度和湿度: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3.2静态测试时,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且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达到自净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20分钟自净后开始,必要时可对被测试洁净室进行消毒。 3.3菌落数测定的培养皿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最少的地方。

3.4对培养皿表面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4.测试步骤 4.1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4.2 静态测试时,培养基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 4.3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隔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为:30~35℃)。 4.4注意事项: 4.4.1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2测试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3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尘粒集中的回风口。 4.4.4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减少走动。 4.4.5 所用培养基应为通过适用性检查后的培养基。 4.4.6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是否污染。 4.4.7应对隔水恒温水浴锅进行校正。 5. 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5.1 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 5.2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试点。 5.3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5.4 沉降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如下表: 沉降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目/个

013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docx

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 测试依据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状态□静态□ 动态其他测试合格情况□温湿度□ 压差□换气次数规定:生产车间的浮游菌测试与检验室的浮游菌测试分 a ( F1~ F21 ) 和 b(F22~39)两部分进行。 培养基制备及测每次:称取g培养基溶于ml水中,℃湿热灭菌min ,待冷却至℃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分装φmm 培养皿中,约 ml/皿。用 75% 试方法描述 酒精消毒仪器盘,放入培养皿,盖上。根据洁净室洁净度级别设定采样量,校正流量,启动采样。 采样结束仪器自动停止,取出培养皿。同法做空白对照。收集培养。 采样器名称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 采样器型号 测试点示意图:↓ a (1 ~ 30 )↓ b( 31~ 40)生产生产二更手消间内包材内包手消间检验二更检验一更1234装33 3431 32一更洗中工洁暂配( 1)检验缓冲阳性对照 衣控器具存消2737 38 57具1113毒25 2628)35 6891214液( 2) 1015162936 生产缓冲17 1830)微检室 3940称备清洗配制 19 2021 2223 24 洁净度级别300, 000 级100, 000 级10, 000 级100 级 判定标准----≤ 500≤ 100≤ 5 a 培养温度℃ a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 b 培养温度℃ b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 房间名称生产二更手消间洗衣中控工器具洁具暂存称备测试点12345678910111213141920采样量 (L)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结果判定 房间名称配消毒液清洗内包材内包装生产缓冲检验二更手消间测试点1516212225262728171831323334采样量 (L)100100100100100100100100500500500500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结果判定------------ 房间名称 检验缓冲阳性对照微检室 测试点353637383940 采样量 (L)500500500500500500 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1、把ф90m 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小于48小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

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 .........21n Mn M M ++ n —培养皿总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若某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人员进出洁净生产区的一般程序: 人员进出无菌操作洁净生产区程序: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doc

1.目的: 本文规定了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以达到对其空气洁净度的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中沉降菌的监测和对洁净区等级的验证。 3.检测仪器: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 4.检测依据: 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5.测试前准备: 洁净室的温度应控制在18℃~ 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 65%之间。风速或压差的测试应符合要求。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人。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洁净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 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洁净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 后开始。采样点数目见下表 面积 m 2 100 洁净度级别 300000 10000 100000 <10 2~3 2 2 2 ≥10~<20 4 2 2 2 ≥20~<40 8 2 2 2 ≥40~< 100 16 4 2 2 ≥ 100~<200 40 10 3 3 ≥ 200~<400 80 20 6 6 ≥400<1000 160 40 13 13 ≥1000~<2000 400 100 32 32 ≥2000 800 200 63 63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 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采样点的布置,见下图 洁净室 ( 区) 采样点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的图示可作参考。 洁净棚 ( 层流罩 ) ,洁净工作台等局部空气净化设施的采样点布置: 1.水平单向流 2.垂直单向流 最少培养皿数:见表 洁净度级别所需 90mm培养皿(以沉降计)100 14 10000 2 100000 2 300000 2 6.测试要求: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的位置放置足够的数量,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在 30℃~ 35℃的培养箱中培养不少于 48h。 每批培养基应选三只作对照培养,以鉴别培养基本身是否有污染。 菌落计数,严防遗漏。 7.结果计算和判断: M1+M2+Mn ——————————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1、把ф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小于48小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化

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 .........21n Mn M M ++ n —培养皿总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洁净室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若某洁净室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人员进出洁净生产区的一般程序: 人员进出无菌操作洁净生产区程序:

洁净区沉降菌测定规程

1.目的:明确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检验操作 方法 2.适用范围: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控制和测试方法,及车间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 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者:质量控制部洁净区(室) 沉降菌检验操作人员车间QC检验操作人员。 4.操作内容和方法: 4.1.定义: 4.1.1菌落 4.1.1.1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 个数表示。 4.1.1.2 沉降菌 ⑴用规定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 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2.应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4.2.1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 触碟法)等。 4.2.2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 的结果。 4.2.3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 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4.2.4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如下:

4.2.4.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4.2.4.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 监测并累积计数。 4.3. 沉降菌测试操作方法: 4.3.1洁净区沉降菌控制限度: 4.3.2、测试操作方法: 4.3.2.1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 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2.2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⑴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⑵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⑶培养皿:一般采用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⑷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4.3.3.测试操作步骤: 4.3.3.1采样操作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2.4.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 使培养基表面暴露4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3.3.2培养。 ⑴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⑵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72h。 ⑶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 对照培养。 4.3.3.3菌落计数: ⑴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室(区)洁净程度。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质量管理部QA监测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微生物含量等级。当检测结果超过该等级时,应启动监测程序对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立即进行跟踪。 ,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一个微生物含量等级,从而给定了一个正常状态相比最早警戒的偏差值。当超过该最早警戒的偏差值时,应启动保证工艺或环境不受影响的程序及相关措施。 4.2.测试方法 ,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

穿戴方式。 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不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 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见本标准附录B)、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狭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狭缝式采样器由内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狭缝式平板,将采集的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旋转的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采样器前部吸入从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形培养条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市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孔,通过风机将收集到得细小的空气流直接撞击到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本标准操作规程中使用的浮游菌采样器为狭缝式采样器。 ,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使用校验合格,且在使用有效期内的仪器。 ,若必需,则先清洁表面,或在相应的洁净室内准备和存放(用保护罩或其他适应当地外罩保护仪器)。 ,上面应蒙上一张透明不沾尘的覆盖物,在A级洁净室内不能用铅笔和橡皮。 ,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同时检查采样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1.0目的 01.1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 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适用范围 02.1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人员职责 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内容 04.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 用个数来表示。 0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 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 皿表示。 0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 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 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B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 一次监控。 04.4测试方法: 04.4.1使用设备与材料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培养皿。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已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生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 的培养基平皿应放在2-8℃的环境中存放。 清洁剂:75%酒精 04.4.2测试时间: (1)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超净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2)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3)培养皿的采样时间: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 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 04.4.3采样点数及其布置 (1)最少采样点数目: (2)最少培养皿数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演示教学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3.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4.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5.浮游菌测试步骤 5.1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5.1.1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 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5.1.2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5.1.3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 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5.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 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5.1.5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 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5.1.6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 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5.1.7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5.1.8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5.2培养

5.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2.2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 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5.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 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5.3菌落计数 5.3.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 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5.3.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 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6.1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a)温度和湿度的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 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b)室内送风量或风速的测试,或压差的测试; c)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测试。 6.2测试状态 静态和动态均可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余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6.3测试时间 6.3.1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6.3.2在动态测试时,则需记录生产开始的时间以及测试时间。 6.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6.4.1采样点数目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3.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4.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5.浮游菌测试步骤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

皿作对照培养。 菌落计数 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 a)温度和湿度的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 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b)室内送风量或风速的测试,或压差的测试; c)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测试。 测试状态 静态和动态均可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余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测试时间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在动态测试时,则需记录生产开始的时间以及测试时间。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浮游菌监测。 责任:QC人员负责实施,QA人员负责监督。 内容: 1取样前准备工作: 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1.4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2 浮游菌采样器 2.1.3 培养皿(φ90mm×15mm) 2.1.4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2.1.5 恒温培养箱 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 2.2.1 浮游菌采样器: 2.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1.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2.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 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3. 测试方法: 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3.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3.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3.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3.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3.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3.2 采样程序: 3.2.1 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3.2.2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品缝隙高度。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目的 制定标准的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指导沉降菌的测试工作。 范围 适用于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和验证。 责任 QC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QC主管和QA部门负责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程序 1.定义 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 CFU。 1.2.沉降菌: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 基,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3.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 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2.测试方法 2.1.测试过程 2.1.1.设备和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购买预灌装TSA平皿或者自制TSA平皿。

2.2.测试条件 2.2.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 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2.2.2.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2.2. 3.动态测试。 2.3.测试方法 2.3.1.将准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1.0m)。将采样 台面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面消毒,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皿盖上,使培养基表面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2.3.2.在每一只培养皿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日期,将所有培养皿在QC 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 2.4.培养观察计数 2.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箱中 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2.4.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次选定2只 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2.5.计算 2.5.1.平均菌落数M= M1+M2+…MN N 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浮游菌测试规程规范标准

浮游菌的测试规程 1 目的阐述洁净室(区)中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和就尘埃粒子而言的空气洁净度的记录。 2 围适用于洁净室(区)中尘埃粒子洁净度的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3 职责质监员负责洁净区(室)尘埃粒子的测试 质量保证部经理负责监督。 4 容 4.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4.1.1菌落colony forming units 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浮游菌airborne microbe 用本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悬浮在高空气中的活微生物颗粒。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1.3浮游菌浓度airborne microbe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数的多少,以技数浓度表示,单位是/m3或个/L 4.1.4纠偏限度action levels 对于受控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微生物含量等级。当检测结果超过该等级时,应启动检测程序对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立即进行跟踪。 4.1.5警戒线度alert levels

对于受控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一个微生物含量等级,从而给定了一个与正常状态相比最早警戒的偏差值。当超过该最早警戒的偏差值时,应启动保证工艺或环境不受影响的程序及相关措施 4.2测试方法 4.2.1方法提要 本规程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菌(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2.2人员的职资及培训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的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D级以上的区域。 4.2.3 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 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布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 a)浮游菌采样器; b)培养皿; c)高压消毒锅; d)培养基; e)恒温培养箱; 4.2.4 浮游菌采样器原理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夹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夹缝式采样器由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夹缝式平板,将采集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的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离心式采样器由于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才样器的前部进入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型培养条上,附着活的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是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