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统影像检查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69
头部头颅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常规 CT(NCCT):1)CT 平扫是检测脑出血金标准,可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判断有无脑疝形成,是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和鉴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最常规的筛查方法。
2)CT平扫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影像学方法,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3)CT平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低密度,其重要作用是排除脑出血。
4)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水肿及出血转化常用技术。
5)CT 平扫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技术。
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当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可能性。
CT 动脉造影(CTA)和 CT 静脉造影(CTV)1)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评估,超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无临床症状或小于50%有临床症状患者,采取CTA 检查;CTA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及混合斑块,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
2)CTA对颅内外动脉夹层诊断,能够很好显示血管管壁及管腔的情况等,并可清晰的显示内膜片、线样征和双腔改变等。
3)CTA对脑动脉瘤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略低,还可以检测动脉管壁钙化和血栓。
4)CTA对血肿扩大、预后预测。
CTA检查对比剂外渗可提示活动性出血,表现CTA上为点样征是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重要影像学证据。
5)CT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CTV对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敏感度可达 100%,对于下矢状窦、基底静脉和丘纹静脉的敏感度达90%,CTV和MRV在脑静脉系统显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与优点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CT、MRI等。
以下是它们的具体方法与优点。
腹部B超:该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图像来检查泌尿系统。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无痛、简便易行等优点。
此外,它可以检查肾脏、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CT:该检查方法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影像。
它可以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它的优点是可以检查更细微的病变,同时可以检查周围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
MRI:该检查方法利用磁共振技术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它可以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结构、异常情况和功能。
它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同时不会产生辐射。
总体来说,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1 -。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如今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这么多,到底哪种好,哪种差,应该如何选择呢?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很快,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不单是病人搞不清楚,事实上有很多临床医生也容易混淆。
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其出发点不应该是医生的喜好,也不应该是病人的要求,而应该是病情的现实需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各种检查方法在价格上的确有贵贱之别。
但应该指出,它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应用得当才好。
下面就部分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首先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X线透视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耗时短暂,检查结果“立等可取”;最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连续、动态地观察到人体的活动图像如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等等。
因此,透视一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取代它。
但是,透视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图像粗略、模糊,难以看清细节,不能留下记录以供会诊或作为前后对照之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施行检查的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细致程度。
要是这个医生水平低下或者是工作不负责任,对于病变,他可能会视而不见,或者会把一些正常的、变异的情况视为病变,造成漏诊、误诊,而其他医生却无法给他纠正。
所以目前很多医院取消常规透视检查,仅作为多角度动态观察时使用。
透视的缺点恰恰可以被X线摄片的优点所弥补,摄片所得的X光胶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病变的细节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摄片的曝光时间很短,一般仅仅需要零点几秒甚至是零点零几秒的时间,放射防护容易实施,患者接受的辐射远比透视为少。
更重要的是,由于影像记录于X光胶片这样的载体上,医生可以反复认真地阅读,可以借助放大镜、强光灯等辅助工具仔细地研究病变的细节,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生或专家的会诊而大大地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此外,这些胶片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作为疾病档案以供前后对照,以利医生追踪确诊和评价治疗效果;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些胶片则是宝贵的资料,对后人也是很难得的教材。
X光片、 CT和 MRI,影像检查患者应该选择哪一种?关于X光片、CT和MRI检查,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这三项检查都是影像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
X光片、CT和MRI检查的成像原理虽然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在影像检查中的地位却不相上下,并且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那么面对X光片、CT和MRI检查,需要进行影像检查的患者应该选择哪一种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1.X光片是什么?X光片检查属于一种传统影像学检查方式,很早就出现在临床诊治中了,在疾病初步检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疾病初筛首选检查方式,能够发现较为明显的组织和结构病变。
另外,X光片检查对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不透光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医生进行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X光片检查还可以进行动力位相拍摄,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改变体位时才可显现出的病症,大大提升了诊治准确性。
关于X光片检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便宜好用X光片检查出现较早,并且价格十分便宜,虽然不及CT和MRI检查先进,但是在各三甲医院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X光片检查设备便宜、操作简单,能够立等可取。
正是由于X光片检查具有上述特点,所以X光片检查很适合做基本体检筛查项目。
(2)作用广X光片检查不仅便宜,同时还具有较为广泛的作用。
比如,X光片检查在呼吸科的应用,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出现了肺部病变,同时还能够看出患者的心脏是否出现异常;将X光片检查应用于骨科,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有骨折;将X光片检查应用于消化科,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有肠梗阻等疾病。
虽然X光片检查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其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分辨率太低了,通过X光片检查并不能将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区分出来。
正是因为X光片检查有上述缺点,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研发出了可以逐层扫描、显示任意断面的影像检查工具——CT。
2.CT检查是什么?CT是80年代初才被引进中国的,CT检查的普及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诊治效率。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身体各个部位的异常情况。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的不同,X线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常见的X线检查部位及其目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胸腔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如心脏、肺部、纵膈等。
胸部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心脏扩大、纵膈间隔异常等情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腹部X线检查:腹部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膀胱等。
腹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肾结石、盆腔积液等疾病,对于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3.脊柱X线检查: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脊柱的异常情况,如脊椎的曲度、骨折、脊椎关节的变形等。
脊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脊柱骨折等疾病,对于骨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骨骼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肢体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
骨骼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脱位的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等,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显影造影X线检查:显影造影X线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血管和腔道的情况,如冠状动脉造影、胆道造影、肾盂造影等。
显影造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通畅程度、腔道的形态和功能等,对于血管和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状况,结合不同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影像检查选择注意事项口袋书一、关于X线辐射二、X线摄片检查三、胃肠道造影四、CT检查五、CT增强检查六、CTA检查七、MRI检查八、人体植入物MRI检查九、申请单简要病史填写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665版,内部资料影像检查选择注意事项口袋书(6665版)为了被检查人员的健康不受无辜影响和提升影像检查诊断质量,特编辑如下事项:一、关于X线辐射1.1、透视、X线摄片、CT检查均有电离辐射,MRI检查无电离辐射。
1.2、关于辐射量大小:X线摄片检查电离辐射较小,做相当于乘坐一次飞机的电离辐射;DSA、消化道造影、CT、胸透辐射量较大,一次胸透辐射量是一次摄片检查的100倍以上。
1.3、10岁以下儿童尽量减少作有辐射检查,一般优先选用辐射量较小的X线摄片检查,检查时注意对敏感组织器官部位防护,注意年龄越小受辐射影响越大,敏感器官包括:甲状腺、性腺、晶状体、胸腺。
1.4、孕妇禁作有辐射检查。
1.5、育龄期妇女作有辐射检查请遵守“十天规则”:就是X线检查应在月经期后10天内进行,因为在这段时期内还没有排卵,可以避免X线对卵子的损伤而出现妊娠异常。
1.6、选择辐射检查原则:尽量减少没有必要的辐射。
二、X线摄片检查2.1、检查部位无金属等高密度覆盖物,包括:衣物的金属钮扣、金属丝线、金属内衬和金属饰物等。
2.2、尽量洗净检查部位皮肤,包括泥沙、膏药等。
2.3、胸部平片一般采取立位,以便于发现气胸、胸水等疾病,无法站立者请选择CT检查。
2.4、腹部平片、腰椎平片、骨盆平片尽量排尽大便;除急腹症外,最佳先做好清洁肠道准备并关注肠道气体的吸收和排泄,以减少粪便及肠道气体的干拢。
2.5、急腹症病人需要摄立位水平投照平片,摄片前需要提前保持5-10分钟立位,无法站立者请选择CT检查。
2.6、下肢长骨摄片时常常不能一次包全,检查时请注明以哪一端为主,如右股骨中上段;2.7、怀疑发育问题或双侧发病的检查,请双侧对比同时检查。
2.8、肩关节及髋关节的特殊结构,外伤病人为了防加重骨折错位,一般不拍摄侧位片。
如何选择影像检查在影像检查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影像检查方法也不断的增多,比如X光、超声、CT以及磁共振等。
无论选择哪种影像检查方式,首先要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其次考虑的就是哪种方法更方便、操作起来更安全、对于患者来说更经济以及痛苦会更少一些。
每个影像检查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在选择时要根据病情的特点来酌情选择。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常见症状的影像检查如何选择。
1、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影像检查骨折:如果因为外伤而造成骨折或是怀疑可能发生骨折时,可首先考虑选择X光,这种检查方法操作起来方便,而且费用也比较低,如果经过X光还无法明确诊断结果的可再进行CT检查。
关节:如果是关节和脊柱等出现骨质老化问题,可首先考虑选择CT或是磁共振,对于关节软骨、韧带或是肌肉处的影像检查来说磁共振效果会比CT更加准确些,所以关节炎、韧带受损以及关节肌肉等受损可首先考虑选择磁共振。
骨骼肿瘤:如果怀疑骨骼发生病变时,可首先选择X光,这种检查方法操作起来较方便,而且费用也比较低。
在观察骨质结构上,传统X光的空间分辨率较高。
可清晰的观察出骨小梁的结构,而磁共振在观察骨质结构效果上比较弱。
如果想更深了解软组织与周边结构的侵害程度时可使用磁共振。
2、头颈部的影像检查鼻子:如果是针对鼻窦炎或是鼻窦肿瘤等怀疑检查时,首先要选择CT检查。
耳朵:对于中耳乳突来说首先选择CT检查。
内耳检查要首选磁共振,磁共振有自己的一个技能就是内耳水成像,所以观察内耳效果更清晰,更适合做内耳的影像检查。
颈部:颈部检查首选有两个,即CT和磁共振,这两种检查效果都很理想。
甲状腺:对于甲状腺的检查首选选择的是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如果想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肿瘤侵犯或是发生转移时,可选择CT检查或是磁共振。
3、呼吸系统的影像检查主要是肺部和气管的检查,检查肺部是否出现早期肿瘤,或是对于其他检查结果的异常做进一步诊断时,首先选择CT。
在常规体检中拍摄的X胸片病不能准确查看出肺癌的早期变化,目前在全世界上公认的可以对肺癌进行有效筛查的方式就是低剂量的螺旋CT。
常见医学影像检查阅片方法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X射线照射人体,得到人体内部的影像图像,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
在X线片上,骨骼会呈现出白色,软组织呈现出灰色,空气呈现出黑色。
医生通过观察X 线片的形态、密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详细的横断面图像的影像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查头部、胸部、腹部、骨盆等部位的病变。
在CT扫描中,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逐层扫描,计算机可以将这些层面的信息生成一个三维的图像。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三、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MRI可以用于检查头部、脊柱、关节、腹部、骨盆等部位的病变。
在MRI检查中,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机的扫描床上,机器会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号,然后计算机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图像。
MRI图像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细节。
四、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腹部、盆腔、心脏、血管等部位的病变。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会将一种叫做超声探头的装置放在患者的皮肤上,探头会发出高频声波并接收回波,然后计算机可以将这些回波转化为图像。
超声图像是实时的,可以用于观察器官的运动和血流情况。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用于检查骨骼、心脏、甲状腺、肺部等部位的病变。
在放射性核素检查中,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通过放射性仪器来观察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的信息。
六、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利用内窥镜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CT和 MRI检查应该怎样选择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应用于临床,种类繁多的医疗检查手段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随着大家对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视,选择一种更加安全、合适的检查方法有时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目前,医院的影像科检查方式主要有:X线检查(主要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
X线检查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作为骨关节常规检查手段及胸部病变初步筛查,也可以作为腹部平片检查初步筛查有无消化道穿孔、梗阻及尿路阳性结石,还在乳腺X线检查、胃肠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胆道术后“T”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CT和MRI检查因为可以显示更加清楚的器官组织结构、病灶细节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往往更受大家的信赖。
那么CT和MRI又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择呢?1.2.成像的区别CT扫描是X线球管发出的一定形状的X线束透过人体一定层面后,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处理进行图像重建,构成CT图像。
MRI是通过对主磁体内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即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生成MR图像。
不同于CT需要利用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MRI可行横断、冠状、矢状位及任意倾斜层面的多方位成像。
与CT图像只显示密度差别不同,MRI是多参数成像,除能显示形态学的改变外,还能进行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的分析。
MRI检查成像时间较长,一般10多分钟到半个小时,即便应用3.0T的核磁共振检查也要几分钟左右,而CT扫描速度快,单部位只需要几秒,最多不过1-2分钟,因此除急性脑梗死等极少数病例外,急症的病人一般选择CT检查而不是选择做 MRI检查。
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应症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应症是指在临床医学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此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X线检查适应症:1. 肺部X线检查:用于评估肺部感染、肺结核、肺气肿、胸腔积液等疾病。
2. 骨骼X线检查:用于评估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系统疾病。
3. 腹部X线检查:用于评估胃肠道梗阻、胆石症、肾结石等腹部疾病。
4. 乳腺X线检查:用于乳腺癌筛查和评估。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生成图像,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声检查适应症:1. 腹部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等腹部器官的病变和肿块。
2. 心脏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等心脏疾病。
3. 妇科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子宫、卵巢、宫颈等妇科疾病。
4. 前列腺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三、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X线图像的组合来生成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复杂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扫描适应症:1. 头部CT扫描:用于评估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2. 胸部CT扫描:用于评估肺部疾病,如肺结节、肺炎、肺癌等。
3. 腹部CT扫描: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病变,如肝脏肿瘤、肾脏囊肿、胰腺炎等。
4. 骨盆CT扫描:用于评估骨盆器官的病变,如盆腔肿瘤、前列腺增生等。
四、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MRI检查适应症:1. 脑部MRI检查:用于评估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
2. 脊柱MRI检查:用于评估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1.引言1.1 概述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和患者关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详细信息,包括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多种病变。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变范围、累及结构、骨骼稳定性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X射线检查是骨科常用的最基本和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可以快速获取骨骼的二维影像,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检测关节畸形和退行性改变。
CT扫描是一种三维重建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影像。
与X射线相比,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骨折线、骨折碎片的位置和分布,对复杂骨折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利用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骨骼的高分辨率影像。
MRI可以显示骨骼的软组织结构,辅助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还能评估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结构的损伤程度。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关节腔内积液、软组织肿块,以及评估关节囊、滑膜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放射性药物追踪标记体内代谢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骨科中常用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和白细胞扫描,可帮助鉴别骨折、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程度,是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D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等。
综上所述,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各具特点,能够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病变信息,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影像学在骨科诊断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首先将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这几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X线、MRI、CT三种检查要怎样正确选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同的设备仪器为临床带来各种先进的诊疗方法,医生的重要职责是根据病人所需选择安全、准确、便捷的检查方法,故医生需要不断提高检查项目的透明度,保证病人全面了解病情。
不少人去医院检查,通常对医生安排做的X光、CT还是MRI检查产生困惑,甚至怨声载道。
而事实上临床上X线、MRI、CT是医学影像检查比较常用的方法,它们有不同的成像原理,检查手段也各有所长,检查疾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那么,该怎样选择X线、MRI、CT三种检查呢?一、什么是X线、MRI、CT检查?X线即拍片子检查。
X线检查便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拍片子”,利用X线较强的穿透力,当X线对人体骨骼、血液等组织穿透时,因不同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导致X线吸收或减弱,加之计算机的应用,形成了黑白色深浅不一。
简单分析,便是为身体拍下一张黑白的平面照。
CT即切片检查。
是用计算机控制X线扫描人体的体层,X线显示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进而通过对比实现诊断。
与X线比较其更全面,关键是X线需要从不同角度数次拍一个部位,而CT类似于剖开观察里面每一层的状况,从而得到非常立体的三维图像,即在X线片子无法确诊的前提下需要用CT作出更详细的判断。
MRI即摇一摇再检查。
把人体放在特殊的磁场内,以无线电射频脉冲对人体内氢原子核进行激发,形成氢原子核共振,且吸收能量。
当射频脉冲终止后,氢原子核以特定频率传送射电信号,进一步释放吸收的能量,收录在体外接收器内,由电子计算机处置图像,得到核磁共振成像。
二、X线、MRI、CT三种检查的优缺点1.X线的优缺点:X线的优点。
X线能拍出分辨率非常高的影像,故图片也更清晰,接近于拍照;投入费用偏低;操作较为简单和快捷,医生借快速出片能开展紧急处置。
X线的缺点。
X线检查过程能获得清晰的骨骼图像,常用于粗看骨折或骨质增生等骨骼健康状况。
但X线检查仅得到二维平面的影像,衣物、首饰甚至软组织偏厚均会干扰成像的效果,故其多出现在初期检查。
老年人怎样选择影像检查影像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各项机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容易出现各种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谨慎处理,利用合适的方式准确判断其病症,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1.外伤类1.1头部外伤如果老年人头部出现了外伤,则优先考虑利用颅脑CT平扫的方式进行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呈现阴性,老年患者在一周内需要进行复查,避免出现颅内迟发性出血;如果检查结果灰白质面不够清晰,则需要利用颅脑磁敏感成像的方式;如果CT提示老年患者颅内积气,脑颅骨并未有骨折的情况,则需要利用颅底薄层MSCT平扫+重建的方式,查找颅底骨折处。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意识不清而导致昏迷的老年患者,大部分是由脑梗塞引起的,如果CT检查呈阴性,则需要利用颅脑MR检查+弥散功能成像。
1.2脊椎骨盆外伤首选的扫描方式为DR正侧位检查。
如果医护人员怀疑老年患者存在高位颈椎骨折的情况,可以辅助使用颈椎MSCT+三维重建的方式进行诊断;DR在脊椎横突、骶尾椎骨折方面的漏诊率较高,如果DR检查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情况,则可以利用MSCT辅助治疗。
1.3胸部外伤首选的扫描方式为站立正位+双斜位DR检查。
如果DR检查的结果显示阴性,老年患者在2周以后需要利用CT进行胸部复查;如果CT检查呈阴性,但存在着肋骨骨折的症状,两周后需要进行复查。
如果DR检查报告中显示老年患者为肋骨骨折,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前需要进行DR复查以及胸部CT;DR在胸骨、肩胛骨骨折中的漏诊率较高,可以用MSCT进行辅助治疗。
1.4腹部外伤针对这种情况,腹部超声和腹部站立位平片DR检查是较好的方式,如果超声检查呈现阴性,当患者依然有血色素下降的情况,则需要立即采取腹部增强CT的检查方式;重症患者可以优先采用全腹部CT平扫的方式。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显示膈下游离气体,要在排除手术原因之后,利用CT检查进行确诊。
各种医学影像检查的区别人眼无法进行透视观察,所以无法直观对人体内部情况异常给出反应,这就导致医生没有办法对患者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时代的到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反应人体内组织结构,从而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的进展。
对于影像学检查,许多患者都对它心存疑问,这些检查都是怎么做的?都是查什么的?这些疑问大家在体检时可能没有时间进行询问,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X光线、CT、核磁共振、B超这些影像都是检查什么的?常常有人觉得,影像学检查都差不多,认为只要简单做其中一项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首先呢,影像学检查,不同的检查项目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甚至有时还需要多种检查同时进行。
如果没有选对检查方法可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一项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就对其掉以轻心。
1、X光平片:适用于骨骼类损伤疾病X光射线检查也就是俗称的“拍片子”,它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在进行检查时就像是给患者身体拍了一张平面照片,如果在检查期间患者有部位出现遮挡,那么片子在底片上不会进行曝光,但是会在洗片后呈现出白色。
适用情况:X光是骨科检查的首选仪器,价钱也相对低廉。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怀疑自身四肢、骨骼部位出现了急性外伤,或者是怀疑骨骼有有急性、突发性骨骼疼痛首选X光进行照射检查。
缺陷:需要进行注意的就是X光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检查,并且由于它自身的特性,在检查时,检查结构非常容易受到衣物或者首饰这类软组织影响,造成结果不够准确。
此外X线具有一定放射性,孕妇是不可以照射X线的,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畸形的出现。
2、CT检查:适用于肿瘤类疾病CT是在X光片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断层检查,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横截面,这种有利于筛查一厘米以下的肿块和结节。
通常来讲CT检查就是利用X光线给人体拍照片,但是这种照片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拍一张,它是需要拍非常多的照片,一层一层对人体进行检查,这样经过计算后,不仅干扰更少,还会从多方面观察组织结构,直观反应出骨骼的立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