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和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蒋松松;陈刚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14)5
【摘要】结直肠癌中约15%患者存在基因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均推荐所有结直肠癌患者都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以判断预后,并可以用于林奇综合征的诊断与筛查;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MSI-H频率更高,且好发于近端结肠(右半结肠),所以临床上对于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患者,更应该重视MSI的检测。
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更好,免疫治疗对于MSI-H的结直肠癌疗效显著,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MSI-H的结直肠癌全线推荐免疫治疗,但是MSI-H的误诊可能导致免疫一线治疗患者疾病进展,所以结直肠外科医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错配修复基因通路蛋白、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位点及新的检测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页数】6页(P498-503)
【作者】蒋松松;陈刚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2.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PD-L1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3.应用荧光标记PCR对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
4.PD-L1、CD8在Ⅱ/Ⅲ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的临床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卫星DNA;微卫星不稳定性【摘要】目的了解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情况。
方法用6个微卫星位点检测PCR扩增所选位点PCR产物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
结果60例大肠癌中,20例表现MI,其中11例为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s, RER)阳性。
RER阳性与RER阴性大肠癌患者相比,发病年龄较年轻,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者明显高于RER阴性,倾向位于结肠,呈浸润性生长,Ⅲ~Ⅳ期比例高。
5例大肠癌伴大肠腺瘤病例中,4例腺瘤有MI。
结论中国人大肠癌MI发生率介于文献报道之间,MI为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RER为肿瘤易感指标之一。
微卫星DNA 是大量随机分布于真核生物整个基因组中的1~6个简单重复核苷酸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是指由于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s, 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受重视,被认为是大肠癌的一种发病机制。
我们对60例大肠癌组织的MI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和基因组DNA提取:自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1996年3月~1997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
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6±12)岁。
按Dukes分期标准,Ⅰ~Ⅱ期33例,Ⅲ~Ⅳ期27例。
现场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立即置入液氮中保存,直至提取基因组DNA。
每份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肠粘膜,基因组DNA提取采用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
2.MI检测:选用了D2S119、D13S160、D8S282、D3S1293、D2S123和D18S58等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PCR反应体系为50 mmol/L KCl,10 mmol/L Tris-Cl, 0.1%Trito X-100, 1.5 mmol/L MgCl2,200 μmol/L dNTPS,模板DNA200 ng,上下游引物各50 pmol,Taq酶1U,加去离子水至50 μl。
分子病理测序 msi-h
分子病理测序是一种用于分析个体基因组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预测治疗效果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中,MSI-H 是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的缩写,是指肿瘤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的现象。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而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指这些重复序列在细胞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修复错误,导致重复序列长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失活。
MSI-H在肿瘤中的出现通常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有关,也与一些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胃癌等相关。
通过分子病理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程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临床实践中,MSI-H的检测对于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MSI-H的肿瘤,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对于免疫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因此MSI-H的检测也可以为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外,MSI-H还可以作为一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对于家族史和遗传咨询也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分子病理测序技术可以帮助检测肿瘤中的MSI-H,
而MSI-H的检测结果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遗传咨询都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全面、完整地解答你的问题。
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每年可以指导约 5.8 万 MSI-H 的中国肿瘤患者进行免疫药物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是遍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有单核苷酸、双核苷酸或高位核苷酸的重复,重复次数10-50 次。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微卫星长度的改变,就叫做微卫星不稳定性。
大量研究表明,MSI 是由错配修复 (MMR) 基因发生缺陷引起的,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上已将MSI 作为结直肠癌及其他实体瘤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并应用于协助 Lynch 综合征筛查。
对于不同肿瘤,其存在dMMR/MSI-H 的比率是不同的,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检测意义据文献报道,大约 15% 的结直肠癌中存在 MSI-H 现象,与 MSS 特征的结直肠癌相比,其发病机制、预后和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不同。
在非结直肠癌的实体瘤中,也存在着不同比例的 MSI-H 现象,MSI 状态不同的实体瘤在对 Keytruda 响应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1.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对 PD-1 免疫治疗获益预测2015 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 NCT01876511 研究结果表明,PD-1 单抗治疗对 MSI-H 的 mCRC 表现出高缓解率,因此 Keytruda 单抗治疗 MSI-H 的 mCRC 获得 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
右图即是 FDA 批准 Keytruda 治疗 MSI-H 的 mCRC 的临床证据。
图中黑线、红线分别代表 MSI-H 和 MSS 的患者,无论是从无进展生存期还是总体生存率来看,同样是接受 Keytruda 治疗的情况下,具有 MSI-H 特征的比具有 MSS(微卫星稳定性) 特征的 mCRC 患者生存期更长。
2. MSI-H 的实体瘤(非结直肠癌)抗 PD-1 免疫治疗获益预测2017 年,FDA 批准 Keytuda 用于治疗 MSI-H 或 dMMR 的实体瘤患者。
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及其结果判定人类错配修复(MMR)基因除了检验和校正复制期间发生在微卫星样重复DNA序列上小的插入和丢失之外,还防止解旋的DNA序列重新结合。
MMR基因突变破坏了MMR蛋白的功能,引起重复DNA序列的产生及DNA修复错误,从而导致患者DNA出现微卫星不稳定(MSI)。
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MSI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诊断Lynch综合征:MSI是Lynch综合征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当MSI-H被证实,该诊断即可成立;2、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疗效不佳;3、鉴别遗传性胚系来源与散发性来源的MSI结直肠癌:散发性MSI-H结直肠癌的病因通常是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只有小部分为BRAF基因突变致MMR基因沉默而免疫组化阴性,并出现MSI。
若肿瘤MM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或BRAF基因突变阳性,说明为散发性癌;4、筛查:Bethesda修订指南建议对小于50岁的患者常规进行MSI检测。
根据Bethesda修订指南,有下列指征的患者需做MSI检测:1、患者年龄小于50岁;2、肿瘤位于右半结肠;3、易发生肠内或肠外其他器官的多发性肿瘤;4、术后易再发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5、肿瘤有淋巴细胞浸润;6、多分泌黏蛋白或有印戒细胞;7、浸润性生长模式。
MSI检测目前有以下两种检测方法:1、PCR技术检测方法对石蜡切片进行人工显微切割提取DNA,以一些微卫星点为标记指导合成引物进行PCR,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得出MSI谱,进行比较分析。
最常用的2个Promega分析系统由5个单核苷酸标记点(BAT-25、-26,MONO-27,NR-21、-24)构成;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参考系统由3个双核苷酸(D2S123、D5S346和D17S250)和2个单核苷酸(BAT-25和-26)构成。
当胚系谱中微卫星的长度改变,MSI的诊断即可成立。
MSI评分医学1. 简介MSI(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微卫星不稳定性)是一种遗传学特征,常见于一些肿瘤类型,如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等。
MSI评分医学是通过对肿瘤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和评估,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风险等级、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等。
2. MSI评分的意义2.1 预后判断MSI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高MSI分数与较好的预后相关联,因为高MSI分数通常意味着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较强杀伤作用。
而低MSI分数则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联。
2.2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的MSI评分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结直肠癌中,高MSI分数患者可能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更多;而低MSI分数患者则可能更适合传统的化疗方案。
2.3 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筛查高MSI分数也可以提示存在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可能性。
例如,Lynch综合征就与高MSI分数相关。
通过MSI评分,可以帮助医生筛查出潜在的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和检测。
3. MSI评分方法目前,常用的MSI评分方法主要有两种:PCR法和免疫组化法。
3.1 PCR法PCR法是一种通过扩增微卫星位点来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设计一组特定的引物来扩增肿瘤组织中的微卫星位点,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来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变异。
根据不同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大小变异程度,可以计算出MSI评分。
3.2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直接检测肿瘤组织中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情况的方法。
MMR蛋白是维持微卫星稳定性的关键蛋白,其表达异常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
通过检测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间接评估MSI状态。
4. MSI评分结果解读根据MSI评分结果,可以将肿瘤分为三个等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和微卫星稳定(MSS)。
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试剂盒
背景介绍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allite Instability,MSI)表现为同一微卫星位点在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的正常组织与某些异常组织之间,微卫星位点的重复单位的数目不同。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MSI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如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
据文献报道,大约15%的结直肠癌中存在MSI现象,与无MSI的结直肠癌相比,携带有MSI的结直肠癌其预后较好,并且二者药物反应也不一样。
故此,MSI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其意义重大。
在2011年关于结直肠癌筛查的NCCN Guidelines中,MSI已成为首要检测项目。
产品简介
MSI检测试剂盒是以多重荧光PCR技术为基础的基因突变检测系统,含有9对带有荧光标记的混合引物,其中包括6对单核苷酸重复位点(BAT-25、BAT-26、NR-21、NR-24、NR27和MONO-27)以及2对5核苷酸重复位点(Penta C和Penta D)以及性别决定位点(Amelogenin)。
技术优势
1.6个基因座检测结直肠癌MSI:
我公司基于NCI标准,推出了结直肠癌MSI检测试剂盒,检测位点为常规
的6个准单态性基因座:NR-21、NR-24、NR-27、BAT-25、BAT-26、Mono-27。
2.8个基因座检测结直肠癌MSI:
在上述基础上再加测两个位点:NR-22、CAT-25,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产品应用
结直肠癌筛查及用药指导。
产品表现
正常组织分形图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
微卫星不稳定MSI-L型微卫星稳定MSS型方法比较
相关服务。
【608】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及其临床意义【608】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生的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 CIN)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约80-85%的CRC由CIN引起,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APC基因胚系突变)和散发性CRC(APC、P53、DCC、KRAS等基因突变);而另外15-20%的CRC则主要是由MSI引起,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和散发性MSI(+)CRC (错配修复基因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一、MSI和错配修复基因MSI是指与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中某一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造成的微卫星长度的任何改变,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现象。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DNA多聚酶的滑动导致重复序列中1个或多个碱基的错配和微卫星重组导致碱基对的缺失或插入。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是指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核苷酸序列恢复正常的修复方式。
MMR 基因家族包含9个基因,主要用来纠正DNA双螺旋上错配的碱基对,还能修复一些因复制打滑而产生的小片段核苷酸插入或缺失。
MMR的大致过程是:MMR基因识别出正确的DNA链,切除掉不正确的核苷酸片段,然后通过DNA聚合酶III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CRC患者常常发生MMR基因缺失,主要是由基因突变或启动子甲基化引起,其中MSH2和MLH1基因突变占所有基因改变的90%以上。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MMR(错配修复)的检测MSI/MMR检测可用于有效地评估PD-1单抗免疫治疗在癌细胞治疗中的效益。
MSI(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指由于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微卫星序列长度改变的现象,常由错配修复(MMR)功能缺陷引起。
MSI现象于1993年被Jacobs等人在结直肠癌中首次发现,与癌症发生有关,可用于癌症检测。
微卫星序列(MS),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SR),是一些短而重复的DNA序列,一般由1-6个核苷酸组成,串联重复排列,常见类型为双碱基CA/GA或单碱基A/T等,存在于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多态性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个体差异大。
MMR(DNA mismatch repair,DNA错配修复),这种DNA修复机制能够准确地识别及修复在DNA复制或重组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小范围的碱基缺失或插入,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遗传后代的精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MSI常由MMR基因突变及功能缺失导致。
因此,在检测癌细胞中MSI时,既可以直接检测MSI序列变化,也可以通过检测MMR基因缺失来确定是否发生MSI。
两种检测一致性很好,MSI检测发现的结直肠癌中近93%也适用于MMR基因缺陷检测。
不同的是技术手段,MMR基因缺陷检测常依赖于免疫组化(蛋白水平),而MSI检测一般依赖于分子手段,PCR检测(DNA水平)。
MMR通过IHC(免疫组化)检测的目标蛋白是MLH1、MSH2、MSH6和PMS2。
免疫组化检测的优势是可以直接鉴定出导致MSI发生的MMR缺陷基因,但是,约5%-11%的MSI发生并不会出现MMR蛋白的缺陷。
某些MMR蛋白错义突变,会损失MMR功能,但能被抗体检测识别,因此这是分子检测的优势,目前常用的检测MSI的方法是分子检测结合免疫组化检测。
MSI状态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
通过检测6个。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1 微卫星(microsatellites)不稳定性微卫星(microsatellites)⼜称简单重复序列,是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些⼩⽚段核苷酸的重复序列,重复单位⼀般由1~6个核苷酸组成,重复次数不超过60次,具有⾼突变性。
DNA 在复制过程中,尤其是微卫星,可能会出现碱基错配等错误,这些错误累积起来并⼀代代的传递下去,最终会产⽣基因突变进⽽导致细胞癌变。
这种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的⼀些简单重复序列的插⼊或缺失,被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1]。
2 MSI与错配修复(MMR)蛋⽩间的关系DNA错配修复(Mismath repair, MMR)系统由⼀系列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酶分⼦(MMR蛋⽩)组成。
MMR蛋⽩的主要功能是修复DNA复制过程中产⽣的错配,包括单碱基错配和2个以上的插⼊/缺失错配,从⽽保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发⽣突变。
据⽬前报道:涉及⼈类DNA错配修复的MMR蛋⽩主要有5个,其编码基因分别为MLH1、 PMS1 、PMS2、MSH2和 MSH6。
MMR系统会对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等错误进⾏纠正,⼀旦修复系统失效,基因突变的风险便会提⾼。
因此,MMR基因突变后, DNA复制时的过程中便会发⽣MSI[2, 3]。
3 MSI判定标准MSI的检测⽅法很多。
⽬前较常使⽤的检测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4]。
PCR检测,⽬前公认的标志物套餐由BAT25、BAT26、NR21、NR24、NR22或NR27组成。
当检测的微卫星标志物中没有发现异常,标本定义为微卫星稳定性(MSS);如果有⼀个标志物或低于40%的标志物显⽰异常,则标本被认定为低⽔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当测试标志物的40%或超过40%异常时,标本被认定为⾼⽔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病理异质性及临床应用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存在,并且发现了其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MSI是一种遗传学上的现象,指的是微卫星序列(通常为1-6个核苷酸重复的DNA序列)在肿瘤细胞中发生插入或删除等改变。
本文将探讨肺癌中MSI的病理异质性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病理异质性原因与发生机制肺癌中MSI的发生与一系列的遗传事件相关,包括DNA错配修复系统(MMR)缺陷、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等。
MMR缺陷是导致MSI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导致肿瘤细胞中的突变累积。
此外,DNA甲基化异常也与肺癌中MSI的发生密切相关。
异质性表现肺癌中MSI的病理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肿瘤细胞中微卫星序列的改变类型和肿瘤组织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异质性。
- 改变类型:肺癌中MSI的改变类型主要包括插入、删除和重复等。
这些改变会导致肿瘤细胞中一系列的突变和基因组重构。
- 异质性:肺癌组织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异质性也是肺癌中MSI的一个显著特点。
不同区域的肿瘤细胞中微卫星序列的改变类型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意义诊断价值肺癌中MSI的检测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通过检测肺癌中MSI的状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肺癌的类型和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预后评估肺癌中MSI的存在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肺癌中MSI的阳性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MSI高度不稳定性的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率和预后。
治疗指导肺癌中MSI的检测结果可以指导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些研究表明,MSI高度不稳定性的肺癌对一些免疫治疗方法可能更为敏感。
临床应用前景肺癌中MSI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016钱塘峰会】应杰儿教授:微卫星不稳定在CRC中的筛查意义报告题目:微卫星不稳定在CRC中的筛查意义报告者: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错配修复或微卫星不稳定的定义错配修复(MMR)基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具有修复DNA碱基错配、有利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降低自发性突变等作用。
微卫星不稳定(MSI)也称复制错误,指复制差错引起的DNA简单重复序列的扩增或丢失,表现为肿瘤组织与其相对应的正常组织DNA结构性等位基因的大小发生改变。
缺陷DNA错配修复(dMMR)的标志就是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SI-H)。
约15%的结直肠癌(CRC)呈现DNA错配修复缺陷。
dMMR/MSI-H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双峰年龄分布,<40岁或>70岁多见,右半结肠常见(85%),肿瘤分化差、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多见,异质性明显、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多见,早期多见。
MSI的临床指导意义预后预测作用dMMR既是预后标志物,又是预测标志物。
dMMR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对5-氟尿嘧啶(5-FU)单药不敏感。
Ⅱ期dMMR结肠癌对辅助化疗获益有限,预后好,缺乏5-FU获益;Ⅲ期dMMR结肠癌推荐XELOX或FOLFOX方案辅助治疗。
免疫靶向优势人群dMMR肿瘤对抗PD-1免疫监测点阻断治疗高度有效。
预防作用dMMR患者并不都是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的Lynch综合征,也有可能是散发结直肠癌中MLH1启动子甲基化造成的基因表达沉默。
Lynch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发生胚系突变形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占全部CRC的3%~5%,发病早,右半结肠多见,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多见,肠外肿瘤发病率高,预后较好。
相较于普通人群,携带MMR突变基因的个体到70岁罹患CRC(40%~80%)、子宫内膜癌(25%~60%)以及其他包括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
微卫星不稳固性的检测和意义秦皇岛第四病院病理科康文喜岳秀杰杨崔航1981年Miesfeld从人类基因文库中发明一段长约210个核苷酸片断,他将这一小段核苷酸片断定名为“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人体在正常状况下,微卫星的长度和排序保持不变,并且稳固遗传.但在某些身分感化下,微卫星的 DNA在复制进程中因为滑动等身分,导致双链分子的碱基产生错配.拔出或缺掉,引起微卫星的构造产生转变,这种构造上产生转变的微卫星就叫做微卫星不稳固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近年来的研讨标明,微卫星不稳固性尤其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固性与很多肿瘤的产生和成长关系亲密.研讨以为微卫星不稳固性在肿瘤的产生.成长中施展重要感化,是肿瘤形成又一机制.在正常人体细胞内,微卫星的分子构造保持稳固不变,其原因是在人体细胞内有一种可以或许修复微卫星的安然包管体系,这种安然包管体系是由一系列特异性修复微卫星碱基错配的酶分子构成,叫做微卫星错配修复体系(mismatch repair system,MMR).人体细胞中因为错配修复体系体系的消失,才干防止遗传物资产生转变,包管DNA复制的高保真度.微卫星突变后会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细胞转化,最终产生恶性肿瘤.进一步的研讨标明,很多肿瘤的产生如肺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甲状腺癌……等均与微卫星不稳固性亲密相干.在对多种癌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固性检测后发明,其微卫星不稳固性的突变率显著增高.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中微卫星不稳固性的突变率可高达7090%,披发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固性的突变率也高达28.85%.是以,微卫星不稳固性的检测已经成为筛选恶性肿瘤的重要诊断指标.今朝临床上微卫星不稳固性的检测重要应用免疫组化或多聚酶链反响办法,检测项目有MLH1.MSH2.MSH6和PMS2.微卫星不稳固性检测的意义:1、断定预后:今朝大量证据标明,错配修复基因缺掉/高度微卫星不稳固性是Ⅰ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优越的一个标记物.2、指点治疗:一项回想性研讨成果显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固患者其实不克不及从5FU的帮助化疗中获益.假如斟酌氟尿嘧啶类单药治疗,推举行MMR 检测.3、帮忙筛选Lynch分解征:Lynch分解征,既往亦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MMR基因产生胚系突变所致,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5%.总之,高度微卫星不稳固性检测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断定和治疗指点具有重要意义.。
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和意义
秦皇岛第四医院病理科康文喜岳秀杰杨崔航
1981年Miesfeld从人类基因文库中发现一段长约2-10个核苷酸片段,他将这一小段核苷酸片段命名为“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微卫星的长度和排序保持不变,并且稳定遗传。
但在
构上定性
机制。
系统
存在,才能避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
微卫星突变后会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细胞转化,最终发生恶性肿瘤。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很多肿瘤的发生如肺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甲状腺癌……等均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在对多种癌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后发现,其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突变率明显增高。
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突变率可高达70-90%,
散发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突变率也高达28.85%。
因此,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已经成为筛选恶性肿瘤的重要诊断指标。
目前临床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主要利用免疫组化或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项目有MLH1、MSH2、MSH6和PMS2。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意义:
1、判断预后:目前大量证据表明,错配修复基因缺失/高度微卫星不稳
2、
能从MMR 检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