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派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23
试论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文学的特点摘要:无赖派文学是战后最早出现的文学流派,其文学思想带有独特的色彩,反映了日本战后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空虚的心理。
该流派的作家以太宰治、坂口安吾等人为代表,通过揶揄自己和玩世不恭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战后混沌和痛苦的社会状态,因此得名无赖派。
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创造了大量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社会传统的政治观念、既成道德观念以及近代文学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把战后日本社会的内部情况暴露无疑。
同时,“无赖派”随着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对于战后文学的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无赖派;太宰治;坂口安吾;颓废;羞耻心;叛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48-02最早提出“无赖派”这一名词的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太宰治。
他在论述理论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从这一点看来,太宰治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无赖派文学打破了过去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用毁灭的创作风格表现了日本战败社会的情景和现代民众的精神状况,特别是人们感官世界的消沉。
脱离了主流文学流派,“无赖派”以颓废的态度来抵抗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
读者也对其独特的手法表示出深深的兴趣。
“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无赖派文学的起源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社会秩序混乱,原来的价值体系崩溃。
此时,一群作家登上了日本文坛,通过作品描述战后空虚而颓废的社会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众生相。
1946年到1948年间,作家们反抗权威,采用自嘲的方式描写黑暗社会和人间百态,处处体现着颓废的倾向。
“无赖派”也被称为“新戏作派”,现在主要采用前者的名称。
二、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一)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以太宰治、坂口安吾为中心,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高见顺、田中英光、檀一雄等人都被视作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创作了《斜阳》、《人间失格》、《维荣之妻》等脍炙人口作品的太宰治。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摘要]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文坛曾出现一个现代的文学派别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
其写作的特点大多为消极忧郁,并对传统的道德及价值观极度厌恶。
因此在当时战后社会秩序混乱的日本,震动一时,影响了无数的人。
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领袖人物,其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太宰治与无赖派到底有何渊源呢?他是无赖派的代表这一说法从何而来?本文针对该论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无赖派文学流派太宰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出现了两方面的情形:其一,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长期消耗物资的日本更是困难不堪。
加上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伤残,让日本国内家庭不复完整。
战后的日本民众精神基调基本是黑暗而迷茫的。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民主主义改革浪潮的来临,日本国内出现了以确立近代自我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的新的人性解放运动。
在这其中,文坛所表现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积极。
由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政府对人思想的禁锢与压抑已不复存在,一时间新日本文学派、战后文学派等多个文学流派争相而出,同时战后民主主义文学运动、“政治和文学”的论争也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总之,文人与作家们想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理念,在战后这一特殊时期设立自己的人生路线。
但是大多数民众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们的眼中,这等虚伪而不切实际的路对于自己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时,有这么一群人的作品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将长期以来所隐藏于心或压抑已久的情感于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
并从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幻想的破灭折射出长久以来导致的社会矛盾。
他们的作品下的日本是扭曲而颓废的,迷茫而又病态的。
在这种夸张而又真实的写照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迷茫与失落。
这样的作品很快的引起了共鸣,并因为其颓废而反叛的文风被定义为“无赖派”。
无赖派虽然不是作家持有相同的文学主张而自觉结合的文学流派,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相互不认识,但由于他们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坛便将他们视作一个流派。
论战后的无赖派与太宰治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重要且特殊的作家流派——无赖派。
其主要成员包括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等人。
他们带有极度的忧郁和对传统价值的嫌恶之情,呈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特征倾向。
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无赖派的出现可以说添补了战后的文学空白,对读者特别是试图否定过去知识体系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标签:无赖派;文学特征;太宰治一无赖派指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流派。
但是严格来讲,这一派的作家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因为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作品风格正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和倾向,才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
因此要想明确划定属于无赖派的作家到底有哪几位并不是一件易事。
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三人勿庸置疑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其他还有田中英光、石川淳,有时也把现代派作家伊藤整、三好十郎等人包括在内。
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写下《丧失为人资格》《斜阳》《女学生》《晚年》等无数脍炙人口佳作的太宰治。
津轻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之子、左翼运动的参加与转向、四次自杀失败、最后与一名女性投河自尽、毒品中毒、巨额的借债、围绕芥川奖的古怪行为、情妇和私生子,这些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无赖”行径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独自上演着,直至死亡。
因《堕落论》而闻名的坂口安吾,虽然流行程度不及太宰治,但追捧者亦属于同一系列,他在《堕落论》中曾经这样表述过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理念:“人没有变,人原本如此,改变的只是世相之表皮”“人生活着,人堕落根本不存在其它拯救人的捷径”,并发出“活下去吧,堕落下去吧”的呼声。
与太宰治、坂口安吾相比,织田作之助只能算是二流作家,比起他的作品来,毋宁说他自暴自弃的短暂一生更加受到世人关注,但他关于大阪平民生活的数篇文章至今仍受到部分读者的喜爱。
作者: 孙树林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摘要:战后的日本文坛日升月恒,百废俱兴。
“老大家”们重返文坛,“民主主义文学”再度崛起,以(近代文学)为阵地从事创作的“战后派文学”家们掀起了势如破竹般的文学创作活动。
故此,使得日本战后的文坛万紫千红,绚丽斑斓。
与上述诸文学团体同时活跃在日本战后文坛上的,还有被称为“无赖派”的一些作家。
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亦和其他战后文学一样,既含孕了战后日本文学的共同特点,更具有其别出机抒的特殊性,因此,在论及日本战后文学时,对此流派既不可小视,更不能绕行。
所谓“无赖”,其语意为:其人言论行为无法无章,放荡不羁,或日无所依托。
因此,仅从字面上看,“无赖派”这一称谓也是不乏侮辱讽刺之意味的。
那么,“无赖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派?都有那些作家?“无赖派”作家包括大宰治。
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等,与“战后派”文学家们一鸣惊人式的崛起不同的是,他们早在战前便涉足文坛,且又在日本战后的断枝上嫁接出一反故旧的新文学来。
虽然这些作家被称为“无赖派”,但他们既没有像“战后派”和“民主主义”文学家们有其统一的创作宗旨,也没有其依托的杂志,其称谓的确定也是出自新闻评论界。
简言之,之所以将其称为“无赖派”,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及文学创作都具...。
无赖派三人组现实中的关系
摘要:
1.介绍无赖派三人组的成员和背景
2.分析无赖派三人组在现实中的关系
3.总结无赖派三人组的合作和影响力
正文:
无赖派三人组,是指在漫画《灌篮高手》中,来自湘北高中的三位主要角色:樱木花道、流川枫和三井寿。
他们各有特点,共同组成了湘北篮球队的核心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无赖派三人组”这个称谓,但是樱木花道、流川枫和三井寿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探讨。
首先,樱木花道、流川枫和三井寿在湘北高中的篮球队中,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互补关系。
樱木花道热情洋溢,但篮球技术不佳,流川枫则技术高超但性格孤僻,而三井寿则是个技术和头脑都出众的球员。
三人在篮球场上的默契配合,使得湘北高中篮球队成为了全国的强队。
其次,三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也如同他们在篮球场上一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樱木花道和流川枫在篮球场上是竞争对手,两人都希望成为球队的核心,但在生活中,他们又是朋友,彼此关心和支持。
三井寿则在篮球队中起到了领导和协调的作用,他的冷静和智慧,使得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最后,无赖派三人组的合作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篮球场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友情和生活中。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友情的力量,看到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他们的影响力,不仅在篮球场上,也在人们的心
中。
总的来说,无赖派三人组在现实中的关系,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性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一位年迈的官员莫里索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画了他在孤独中的反叛、斗争与绝望,呈现出了无赖派思潮的重要特征。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中,莫里索掩护了一个逃兵。
他给逃兵取名“马尔克西斯”,并与他像亲兄弟一样相处。
但是他的同事们对此并不欣赏,认为莫里索对逃兵放任自流。
他们形成了一种群体氛围,压制并抨击莫里索开导“马尔克西斯”的行为。
但对莫里索而言,这个行为是他为正义而战斗的标志,他敢于挑战规则,敢于保护弱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抗和斗争的特征。
然而,莫里索的颓废和无望情结逐渐加深,无论他做什么事,他都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不可遏制的漩涡,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他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信道德,也越来越不信法律。
当他在审判希斯特(Heyst)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不能压制自己的人性,也不能逃脱人性。
颠簸的法律之路让他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他开始怀疑人性本质和道德、法律所能带给人的安全感。
莫里索在反抗、斗争和逐渐走向绝望的过程中,显现出无赖派思潮的特征。
他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法律与正义的不信任,都是无赖派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种思潮对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反思,给人们带来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深刻地考虑,加强了个体对社会、传统和权威的反抗,从而激励了人以更加自我主导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现实。
在《斜阳》中,莫里索的反叛和斗争既是孤独的,又是寂寞的,没有胜利的希望和出路。
但无论如何,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完了这条反叛路,这展现出了无赖派文学的一贯风格:表达对世界的不满、对真实的关注和对反抗权威、寻求个性的倡导。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斜阳》是法国无赖派作家艾伦·罗伯·格里尔所著的小说,该小说以一对母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对当时法国社会变革的反抗和斗争。
小说的主人公母女二人,在法国社会的变革中被深深地束缚。
母亲图尔比尼是一个年过40的已婚女子,她与丈夫的婚姻关系早已失去了情感基础,女儿马丽面对亲情的压迫和社会的冷漠,苦闷不堪。
小说中,图尔比尼选择了婚外情,并意外怀孕。
她无法自圆其说,只能选择将孩子放弃。
母亲想要通过堕胎摆脱社会对妇女的生育责任,这种自我挣扎让人感到她的悲愤和反叛。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尤其是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十分有限,而图尔比尼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难免受到压抑。
她在这样一个不理想的现实中,做出了自由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反抗和斗争的力量。
与母亲不同,马丽则选择了逍遥自在。
她能够从所处的固定状态中走出来,接受更多的人和事物,这使得她的思想变得更加自由。
在无所束缚的境地中她慢慢摆脱了对母亲的依赖和束缚,在自己的独立生命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斜阳》通过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的不同反抗和斗争,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在强大的社会浪潮和传统文化制度的困扰下,女性的地位长期处于被动和身份上的延续中,很难得到自由和权利的实现。
通过图尔比尼和马丽的经历,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女性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复杂的生活环境和驾驭情感的矛盾与反抗,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考。
无赖派作品《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无赖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太宰治以主人公太田男为代表,描绘了一群被现实打败的人们在斗争与反抗中的命运。
他们在绝望中寻找力量,在困难中展现勇气,以求生存与尊严。
本文将从太田男及其他角色的反抗斗争、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学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斜阳》中的反抗与斗争。
一、太田男及其他角色的反抗斗争在小说中,主人公太田男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无赖,因为欠下巨额债务而逃避现实。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展现出了一种对抗命运的勇气。
在小说里,太田男与包括角色朝比奈信夫、古池大的在内的一群人,在现实的打击下绝不妥协,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抗和斗争。
他们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太田男的反抗和斗争并非毫无根据,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社会动盪不安的年代,社会矛盾激化和现实境遇的困窘也是他们反抗的动力之一。
在小说中,太田男与其他角色都承受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和不公,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命运的抗争,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他们对抗社会打击的勇气和决心。
小说中,这些角色的反抗斗争并非以激烈的方式进行,而是显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无论是太田男的偷窃行为,还是朝比奈信夫的独特性格,古池大的自省与追求完美,都是他们对抗社会现实和命运的一种斗争。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迎合社会的要求,但又不愿意被同化,因而他们的反抗,更多的是在精神和内心上进行。
二、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斜阳》的创作背景正是日本社会的动荡时代。
小说创作于昭和初期的日本,那个时候正是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革,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都反映在了作品中。
太宰治把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和不满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状。
在《斜阳》中,太田男和其他角色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斗争正是当时社会动荡的产物。
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战争洗礼,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挣扎与抗争正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