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赖派作家轶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8卷第2期2019年3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18 No.2Mar. 2019 [收稿日期]2018-09-28[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叙事与批评建构研究”(FJ2016B182)。
[作者简介]任江辉(1979-),男,福建泉州人,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
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的狂欢叙事———以《盛开的樱花林下》为例任江辉(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摘 要]日本无赖派是推动战后日本文学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文学流派,该流派闻名于世的文学作品颇多,其中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就是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从叙事人物的塑造到叙事语言的阐释,从叙事空间的描绘到叙事情节的剖析再到叙事思想的抒发,均体现出狂欢叙事的特点。
坂口安吾正是借助狂欢化的叙事艺术,以嘲讽和反讽的叙事手法,彰显其欲通过对当时日本传统的道德体系、权威体制的反抗,来求得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狂欢叙事;坂口安吾;《盛开的樱花林下》;日本无赖派[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19)02-0091-06一、引 言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异的文学潮流,是在战后日本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语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文学作品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还是在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思想追求的主张上,均烙上了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印记,采用其特有的人文叙事和戏谑式的文学修饰手法,以成熟的艺术表现张力,集中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转型下的人文和思想的内核”[1]。
该文学思潮主要代表性作家有太宰治、石川淳、伊藤整、坂口安吾等。
而坂口安吾的文学贡献尤为突出,他的著名文论《堕落论》被盛赞为“日本无赖派文学的理论性纲领”;其名篇《盛开的樱花林下》①通过高超的叙事手法和怪诞的故事情节,将无赖派文学的思想和理念镌刻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堪称日本无赖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人间失格与无赖派文学作者:吴梦霜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9期摘要: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
顾名思义,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虐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现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难以脱离的异化被一再抵制,由此“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无赖派文学1太宰治是谁太宰治(明治42年6月19日昭和23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作家。
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青森县金木村(现五所川原市金木町),考入东大法文系,因故,中途退学。
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与铁路。
母亲体弱多病,自小他由姑母及保母照顾下长大。
幼年时期少了母亲的影响,改由保母养育长大的过往,对太宰的生涯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中学时期成绩优异,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倒。
高校时期对于芥川的自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1930年,进入东大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奉为终生之师。
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
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赏的候选作品。
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
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2《人间失格》《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书中主角大庭叶藏自认天生是个“边缘人”,所以曾经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后来因为与女优相携自杀时候,女方身亡而他获救,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大庭叶藏这个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
太宰治的紫藤花作者:茵陈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19年第06期“池水浑浑浊浊,连紫藤花的倒影也看不见了,雨一直在下……”1948年6月13日深夜,写下这段话,日本“无赖派大师”太宰治与他的一位女崇拜者冒着大雨走向河边,随后双双跳入河中。
他们腰部红色的绳结把两人紧紧绑在一起。
被人发现时,已是6天后,那天,正是太宰治的39岁生日。
他工作室的书桌上,放着遗书、手稿,还有几本太田静子的日记。
之前,《斜阳》的出版让“太宰热”达到顶点,青年们纷纷追捧,由此奠定了他日本一线作家的地位,而太田静子,正是《斜阳》的主人公和子的原型。
1941年,28岁的太田静子走进书店,信手拿起一本《虚构的彷徨》,作者是太宰治。
甫一翻开,映入眼帘的一行字顿时令她战栗:“我用这双手,让小园沉进了水底。
”一句话,唤起静子强烈共鸣,两年多了,她仍未走出女儿夭折的阴影。
父亲去世后,静子在家人安排下走进违背自己意愿的婚姻,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她深感痛苦。
更痛苦的是,女儿出生后,尚不足月就夭折。
“因为我不爱丈夫,孩子才会死去”,在自责与罪恶感中,她甚至想到了死。
共同生活已无可能,她与丈夫离婚,回到世代行医的娘家。
静子弟弟是太宰治的拥趸,在他推荐下,她接触到太宰治的作品,成为他的仰慕者。
静子模仿太宰治的“独白体”,开始为早逝的女儿写“独白之作”,以此作为精神寄托。
文章写好后,她给太宰治去信请求指导。
语气是虔诚的,她尊他为师。
几天后,回信到了:“您的作品已经拜读,我想您应该是有才能的,但身体似乎不太好,也许不适合写小说。
如果您乐意的话,欢迎随时来玩。
”与两位文学少女结伴,静子满怀期待地来到位于三鹰的太宰治家。
院子里,晒着小孩的衣物,四次自杀未果的太宰治,刚在老师安排下走进踏实的家庭生活。
太宰治说静子的文章有散文诗的味道,建议她用轻松的心情,不加矫饰地、坦率地在日记里记录生活。
在她眼里,叼着烟斗、穿着和服的太宰治“如同一位强悍的武士”,并不像作品里表现的那般颓废、无奈。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摘要]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文坛曾出现一个现代的文学派别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
其写作的特点大多为消极忧郁,并对传统的道德及价值观极度厌恶。
因此在当时战后社会秩序混乱的日本,震动一时,影响了无数的人。
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领袖人物,其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太宰治与无赖派到底有何渊源呢?他是无赖派的代表这一说法从何而来?本文针对该论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无赖派文学流派太宰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出现了两方面的情形:其一,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长期消耗物资的日本更是困难不堪。
加上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伤残,让日本国内家庭不复完整。
战后的日本民众精神基调基本是黑暗而迷茫的。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民主主义改革浪潮的来临,日本国内出现了以确立近代自我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的新的人性解放运动。
在这其中,文坛所表现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积极。
由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政府对人思想的禁锢与压抑已不复存在,一时间新日本文学派、战后文学派等多个文学流派争相而出,同时战后民主主义文学运动、“政治和文学”的论争也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总之,文人与作家们想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理念,在战后这一特殊时期设立自己的人生路线。
但是大多数民众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们的眼中,这等虚伪而不切实际的路对于自己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时,有这么一群人的作品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将长期以来所隐藏于心或压抑已久的情感于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
并从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幻想的破灭折射出长久以来导致的社会矛盾。
他们的作品下的日本是扭曲而颓废的,迷茫而又病态的。
在这种夸张而又真实的写照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迷茫与失落。
这样的作品很快的引起了共鸣,并因为其颓废而反叛的文风被定义为“无赖派”。
无赖派虽然不是作家持有相同的文学主张而自觉结合的文学流派,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相互不认识,但由于他们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坛便将他们视作一个流派。
太宰治的生平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明治42年(1909年)6月19日- 昭和23年(1948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作家。
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青森县金木村,(现. 五所川原市金木町) 考入东大法文系,因故,中途退学。
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与铁路。
母亲体弱多病,自小他由姑母及保母照顾下长大。
幼年时期少了母亲的影响,改由保母养育长大的过往,对太宰的生涯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中学时期成绩优异,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倒。
芥川的自杀对高校时期的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1930年,进入东大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奉为终生之师。
人物履历中学时代的太宰治中学时代的太宰治[1]一九零九年(明治四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出生于青森县北津郡的金木村(五所川原市),本名津岛修治。
津岛家是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
太宰治的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后当选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铁路;而他的母亲则是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儿子,因此太宰治从小是受姑母和保姆的抚养而长大。
太宰治出生之后,是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
太宰治出生三年之后,幼弟礼治出生。
一九一六年(大正五年)七岁至市立金木普通小学就读,成绩杰出。
一九二一年(大正十一年)十二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普通小学毕业,后至离家两公里远的明治高等小学就读。
一九二三年(大正十二年)十四岁三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四月,至青森县立青森中学就读,寄宿该市寺町的远亲丰田家檐下。
中学期间,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文学相当倾倒。
一九二五年(大正十四年)十六岁发表《最后的太阁》。
和阿部合成、中村贞次郎等友人合编同人杂志《星座》。
一九二七年(昭和二年)十八岁至远亲藤田豊三郎的家里寄宿,就读弘前高等学校文科甲组(英语)。
年间,传来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消息,甚受冲击;和青森市滨町“玉屋”的艺妓红子(小山初代)相识。
论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内在魅力作者:张纪才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真实自我1.引言太宰治是日本昭和时期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奔跑吧梅洛斯》、《津清》、《斜阳》、《人间失格》等。
太宰治以诙谐、毁灭性的作品风格,与坂口安吾、石川淳等被称为新戏作派、无赖派。
太宰治从大学时代起反复了四次自杀、殉情未遂,最终在1948年与山崎富荣在玉川水渠一起投水自尽。
太宰治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和传奇的人生上,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应该是他一生对真实的不懈追求,即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用于面对最真实的自我。
2.《人间失格》作品概述《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代表作,这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去世后才发表的。
作品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期的境遇和内心痛苦的挣扎。
叶藏的一声充满了屈辱。
他出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乡下,从小就不理解其他人。
始终对人有持有一种恐惧感和不信任。
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掩盖真正的自我。
小说描述的几乎就是太宰治本人的经历。
他以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向我们展示了其最真实的一面。
他对自己的剖析和否定已经达到了一种自虐的程度。
他通過《人间失格》,把自己犯过的所有“罪恶”都一一坦白,他不允许自己在逃避、再退却,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
惨烈的过去带给他的是永远无法消失的罪意识,这已成为他灵魂的重创。
他在这部遗作中,勇敢地将隐藏至深的伤疤撕开,露出最真实的内心。
太宰治是脆弱的,他敏感的神经和孩子般的天真根本不发抵御人生的矛盾压力和斗争,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想法设法地逃避。
他逃向酗酒、女人、药物,甚至死亡。
而在生命的最后,他却通过遗作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最深刻的人生总结算。
脆弱的内心对自身毫无保留的剖白也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强的表现吧。
3.太宰治的人生1935年。
太宰治入围第一届“芥川奖”的获奖候选人,但最终去没能如愿获奖。
作为评审之一的川端康成在评审过程中指出太宰治当下的生活存在问题,他实则是在批评太宰治之前的殉情事件。
日本作家被称为“无赖派”,鲁迅却评价: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关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这种书不能看。
原因是这本书把人间的丑陋,内心的肮脏描写的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里面透漏出无数的“丧文化”。
而且这本书还是太宰治的绝笔,写完之后便选择了自杀身亡。
而太宰治本人被称作为无赖派作家,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毋庸置疑的披上了无赖作品的称号,这本书更是被无数人奉为太宰治最重量级的作品,如果有不喜欢的可能会更认为是无赖之巅了。
虽然这本书引起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但是我国近代文学最具有代表的鲁迅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
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
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展开剩余69%之所以太宰治被称为无赖派作家,在人间失格这本书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文字虽然不华丽,但是字字如同一把尖利的匕首一样直接刺透心脏,让你的每一个呼吸都像在刀尖上一样,急促且又不得不擦一擦头上的汗。
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不知道你读到这句后会有什么想法,为了谈一个订单,对方明明是自己非常讨厌的人,却不得不假装欢笑的跟对方举杯,又不得不在面具之下与对方演绎着所谓的兄弟之情,哪怕是第二天看到对方会吐一样。
不过还是要忍住,虽然内心极其看不起他,但是还要附和的说一声,兄弟,咱俩要彼此信任,我要向你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说,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明明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却又不得不在这个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世界里表演自己,这种痛苦更像是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无情的摧毁,自己却无可奈何。
看透了这个世界,却又无能为力。
当然,这句话更像是讽刺,我们很多人可能像太宰治一样,无法忍受看到的,却又假装喝醉一般说上一句,可能这也是对的。
但是关于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作家而言,我觉得这个有失公允,虽然文字中有许多不羁的成分所在,但是任何的文学体都是有它的妙处所在,人间失格这本书里面描写的净是小叶的荒唐之事,而且很多词汇也充满了嬉戏之意,但是这才是太宰治的文学精髓所在,在不正经的文字中却蕴藏着正直的力量,在嬉戏无赖之中却能看到丑陋面具背后一个认真的灵魂。
日本无赖派作家轶事日本无赖派作家轶事太宰治有一个短篇小说,叫《二十世纪旗手》。
全篇分为十二“唱”,有的唱段非常短;七唱的标题是“我的日子我的梦”,其下有一句像是副题:“东京帝国大学内部,秘中之秘”,然后只一句话:“内容三十张,全文省略。
”不愧是日本无赖派作家,比中国作家的此处删去多少字无赖多了。
《二十世纪旗手》在题目之下有一句题记:“活着,对不起。
”据山岸外史说,这句话是太宰治剽窃的。
山岸是太宰的朋友,太宰夫人曾叹息:要是山岸在东京,太宰就不会死。
某日,山岸对太宰讲起表哥寺内寿太郎的怪癖,说他写了一首诗,就一行字:活着对不起。
过了些日子,寺内突然冲进山岸家,给他看杂志《改造》,刊登了《二十世纪旗手》。
“肯定是你对他说的,简直偷了我的命!”山岸找太宰要说法,他支支吾吾,说:“其实,不知不觉的,误以为那句是你说的了。
”后来这寺内不知所终。
《快跑梅洛斯》是太宰治的名篇,在他的作品当中很有点另类。
有学者考证,这个短篇全面借用了1937年日译《新编席勒诗抄》里的一首《人质》。
不过,太宰编故事却也源于生活。
那是为修改《二十世纪旗手》,他在休闲地旅馆住了一个来月。
妻子托檀一雄给他送来七十多日元。
檀一雄被人揶揄为太宰的跟班,两个人寻欢作乐,钱很快就挥霍光。
太宰留下檀作人质,自己回东京筹钱。
一去不返,店家起急,跟着檀上京找人。
找到井伏鳟二家,太宰正在那儿下棋呢。
趁井伏离席,太宰悄悄对檀说:“是等待的人难受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难受呢?”最终佐藤春夫和井伏鳟二这两位被太宰治师事的作家筹措三百日元替他擦了屁股。
于是,太宰用《快跑梅洛斯》写这个意思——“等待的人难受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难受呢”?在没有著作权意识的时代剽窃无所谓。
井伏鳟二毫不在乎地承认他的名著《黑雨》基本是改写一个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重松日记》。
相比于剽窃,模仿就像是一种学习,其精神可嘉。
创作始于看样学样的模仿。
一部日本近代文学史就是学习、模仿乃至剽窃西方文学的历史。
论战后的无赖派与太宰治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重要且特殊的作家流派——无赖派。
其主要成员包括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等人。
他们带有极度的忧郁和对传统价值的嫌恶之情,呈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特征倾向。
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无赖派的出现可以说添补了战后的文学空白,对读者特别是试图否定过去知识体系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标签:无赖派;文学特征;太宰治一无赖派指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流派。
但是严格来讲,这一派的作家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因为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作品风格正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和倾向,才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
因此要想明确划定属于无赖派的作家到底有哪几位并不是一件易事。
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三人勿庸置疑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其他还有田中英光、石川淳,有时也把现代派作家伊藤整、三好十郎等人包括在内。
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写下《丧失为人资格》《斜阳》《女学生》《晚年》等无数脍炙人口佳作的太宰治。
津轻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之子、左翼运动的参加与转向、四次自杀失败、最后与一名女性投河自尽、毒品中毒、巨额的借债、围绕芥川奖的古怪行为、情妇和私生子,这些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无赖”行径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独自上演着,直至死亡。
因《堕落论》而闻名的坂口安吾,虽然流行程度不及太宰治,但追捧者亦属于同一系列,他在《堕落论》中曾经这样表述过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理念:“人没有变,人原本如此,改变的只是世相之表皮”“人生活着,人堕落根本不存在其它拯救人的捷径”,并发出“活下去吧,堕落下去吧”的呼声。
与太宰治、坂口安吾相比,织田作之助只能算是二流作家,比起他的作品来,毋宁说他自暴自弃的短暂一生更加受到世人关注,但他关于大阪平民生活的数篇文章至今仍受到部分读者的喜爱。
一、引言战后初期的日本文坛上出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殊文学派别“无赖派”。
这一文学流派的作品大多呈现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真实现象,描绘了“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政治混乱、经济颓废、民众生活凋敝,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转型状态,社会思潮发生根本变化”[1]的景象,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而太宰治就是该文学派别的代表性作家,其被尊称为“昭和文学的金字塔”。
其文学造诣极高,文学艺术表现张力极强,叙事手法丰富多样,其中反讽叙事艺术是其文学创作的一大重要特色。
在采用反讽叙事的时候,太宰治时常将叙事话语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进行错位,将叙事者的叙事话语与作者内在观点进行背离,通过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叙事对立和冲突,以一种蕴含否定和嘲讽的艺术修辞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特点在其《维荣之妻》的作品中表现得一览无余。
该作品以女性的独白体作为叙事方式,从叙事情节到叙事话语,从叙事人物到叙事主题,反讽叙事艺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叙事情节的反讽叙事情节的反讽是指故事情节的矛盾化并置,将情节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展现出来,体现了一种叙事的相悖,让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反讽的美学效果。
在《维荣之妻》中叙事情节的反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叙事情节的反常态。
反常态的叙事情节是反讽叙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以直观性和具体性的艺术手法推动着反讽叙事艺术的呈现。
在作品中,作为丈夫的“大谷”平时对家庭和孩子漠不关心,但是这一天“大谷”喝得酩酊大醉后回到家里,还破天荒地询问孩子的病情。
此外,作为外表斯文的知名诗人“大谷”在居酒屋老板上门讨债时,完全不顾自己的脸面和名声,一反常态突然亮出大型折叠刀以示吓唬。
这些叙事情节的反常态凸显了作品的反讽意味,以一种突如其来的形式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其二,叙事情节的特异性。
叙事情节的特异性是反讽叙事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之一,以“特异性”的内涵将故事情节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反转,引导着叙事情节向前发展,进而出现反讽意味的彰显。
面对“居酒屋老板的倾述其丈夫‘大谷’多次忽悠,赊欠酒钱不还,并将其居酒屋的酒几乎喝光”这一事实,按照常理,作为妻子的“佐知”会马上表示歉意,然而此时妻子“佐知”并没有直接道歉,相反忍不住笑出声来。
2004年9月2004年 第5期外国文学Foreign LiteratureSept.2004No.5,2004以反逆的姿态“堕落”与“无赖”———日本作家坂口安吾文学创作概述秦 刚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5529(2004)0520020202 日本现代文学中的“无赖派”,是对战后活跃的一批文风特异的、在小说体裁上富于创见、在生活与创作倾向上以颓废为特点的作家的总称,又称为“新戏作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织田作之助等。
在日本战后的混乱时期,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以反逆为自由、以颓废为正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狂热欢迎和追捧,使他们成为当时文坛和评论界的宠儿。
这些无赖派作家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他们的作品在大半个世纪后的日本仍拥有大量的读者群,显示出了在变革后的时代中的顽强生命力和感召力。
坂口安吾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坂口安吾本名坂口柄五,1906年生于新泻县新泻市。
坂口家原是有名的望族,父亲坂口仁一郎是一名政治家,曾历任新泻新闻社社长、县议会议长等要职,并以汉诗家知名。
由于父亲的放任和母亲的严厉管教,坂口安吾在幼时便对成长环境抱有强烈的敌对和反抗意识,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形成了自由奔放的性格。
进入中学后贪读巴尔扎克、谷崎润一郎等人的作品,多次因逃学而留级。
中学时代渐渐倾心宗教,20岁时进入东洋大学印度哲学科学习,立志于佛教研究。
曾为寻求悟道而苦苦修行,坚持每天将睡眠控制在4小时内。
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宗教文献,最终陷入了严重的精神衰弱。
1930年起,与友人共同创办了同人文学杂志《语言》(后改刊名为《青马》),开始发表文学习作,受到作家牧野信一的赏识,从而成为文坛新进作家中的一员。
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明显的滑稽剧(Farce)性质,如以风和章鱼的形象分别寓指精神和肉体,使用戏谑性的文体表现灵与肉的冲突的小说《风博士》(1931)就是此类的代表。
作者: 孙树林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摘要:战后的日本文坛日升月恒,百废俱兴。
“老大家”们重返文坛,“民主主义文学”再度崛起,以(近代文学)为阵地从事创作的“战后派文学”家们掀起了势如破竹般的文学创作活动。
故此,使得日本战后的文坛万紫千红,绚丽斑斓。
与上述诸文学团体同时活跃在日本战后文坛上的,还有被称为“无赖派”的一些作家。
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亦和其他战后文学一样,既含孕了战后日本文学的共同特点,更具有其别出机抒的特殊性,因此,在论及日本战后文学时,对此流派既不可小视,更不能绕行。
所谓“无赖”,其语意为:其人言论行为无法无章,放荡不羁,或日无所依托。
因此,仅从字面上看,“无赖派”这一称谓也是不乏侮辱讽刺之意味的。
那么,“无赖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派?都有那些作家?“无赖派”作家包括大宰治。
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等,与“战后派”文学家们一鸣惊人式的崛起不同的是,他们早在战前便涉足文坛,且又在日本战后的断枝上嫁接出一反故旧的新文学来。
虽然这些作家被称为“无赖派”,但他们既没有像“战后派”和“民主主义”文学家们有其统一的创作宗旨,也没有其依托的杂志,其称谓的确定也是出自新闻评论界。
简言之,之所以将其称为“无赖派”,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及文学创作都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32卷第2期2019年3月Vol.32No.2Mar.2019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作品中的“颓废”叙事任江辉(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出现于二战结束后,是日本战后初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就是坂口安吾,它被日本文坛盛赞为无赖派文学的旗手,是无赖派文学基础理论的倡导者。
其作品中的叙事人物形象均具有日本无赖派文学的美学意识,其文学作品的“颓废”叙事艺术也正体现了无赖派文学的美学特征。
要深刻剖析其作品的“颓废”叙事艺术,应从其作品颓废叙事的成因入手,以客观的视角辩证地分析其作品的“颓废”叙事艺术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颓废叙事;艺术表现;成因;坂口安吾[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叙事与批评建构研究”(FJ2016B182)[作者简介]任江辉(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一、引言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整个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动荡和秩序混乱现象层出不穷,传统道德和价值观丧失,大多数民众的思想变得空虚和混沌,不同的社会思想和文学思潮不断涌现。
在这历史语境下,“日本的战败深刻影响着该时期日本文学的发展,许多作家以战争主题和战败状况为叙事素材开始进行小说创作”[1],日本无赖派作家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代表性作家是太宰治、坂口安吾、北原武夫、三好十郎、织田作之助、高见顺、石川淳、檀一雄、田中英光、伊藤整等人,他们“秉承特异的文学理念,采取个性化的文学艺术手法,以颓废式叙事来阐释战后日本社会的景象和一般民众的心理,在日本整个社会中引起了共鸣,对日本战后文学的转型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2]。
“抄袭者”太宰治宗城太宰治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他生前参与革命,谋划自杀,凭借《人间失格》《斜阳》等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
但在光辉之外的另一面,太宰治也是一个“抄袭者”。
这并非空穴来风。
太宰治的遗女太田治子曾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是太宰治的原创,而是太宰治好友山岸外史的表兄寺内寿太郎的单行诗。
太宰治在使用时没有注明转载,也没有对原作者表达任何的借鉴之意。
太田治子在《向着光明:父亲太宰治与母亲太田静子》一书中写道:“他(寺内寿太郎)赌上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才孕育出那样的诗句。
”但太宰治的抄袭伤害了诗人,隐忍的诗人没有上诉,而是选择沉默。
太宰治另一部疑似抄袭作品是《斜阳》。
这可能不是他个人独创的作品,而是他借用了妻子太田静子的日记,其中“百分之十属于太宰治的后期加工,百分之九十属于太田静子”。
但这起事件无法定论,或许也永无答案,因为最重要的当事人已经离开人世,太田静子在世时也默许了这种借用。
只有女儿太田治子,在《向着光明》一书里为母亲发声。
她认为,母亲虽然容忍了这一切,但并不代表抄袭不存在。
“《斜阳》有太多地方直接用了母亲的文字。
并非一词一句,而是常常引用一大段,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未作改动……她与《斜阳》女主人公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不是贵族。
”魔鬼的情人为什么太田静子容忍了太宰治的行为?究其原因,二人的结合本就是少女向艺术魔鬼的献身。
太宰治才华横溢,生性自由散漫,面对爱人,他毫不掩饰自己不容于主流的一面,和他那对文学奉若神明的向往。
少女着迷于太宰治的偏执,也被这种偏执所傷。
彼时,太田静子热爱文学,被太宰治身上“邪典少年”的气质吸引,她像飞蛾扑火,投入情人的春盏。
昭和二十二年(1947),太田静子与太宰治相恋并怀孕。
春夜少女走上祭台,魔鬼在祭台上变本加厉,他要求少女写下“不加矫饰”的日记,以作为“独白之作”保存,少女忠实于魔鬼的指示,魔鬼偏偏花心,在外诱惑一个又一个他者。
直到有一天,这位艺术上的魔鬼,也就是万千读者的宠儿太宰治先生,在新小说一筹莫展,又被太田静子的日记深深吸引后,把日记作为《斜阳》的底本,稍作修改后拿来发表。
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探讨作者:赵雨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我是自由人,我是个无赖派”,以此自诩的日本战后著名作家太宰治是日本现代文学“无赖派”的代表人物。
在日本二战期间这个混乱的时代中,他以曲折多变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常人无法体验的生活经历,创作出了《斜阳》、《人间失格》、《维扬的妻子》等典型的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更被译作多国文字,受到世界文学界的关注。
本文对无赖派文学的产生背景以及太宰治生平、太宰治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日本;无赖派;太宰治;文学思想;探讨作者简介:赵雨婷(1992-),女,辽宁沈阳,汉族,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3一、无赖派文学的产生背景无赖派文学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坛上出现的重要文学思潮,对日本战后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日本,无赖派又叫新戏作派,无赖派文学以颓废抵抗社会化,以自虐态度表现二战战败社会中的日本人在精神感官世界上的双重萎靡。
1945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败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人民的思维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日本国民的精神也从绝对的天皇主义精神支柱陷入了瞬时没有精神支柱的混乱状态。
在这么一个一时精神失去依靠的时代,人们原有的相信世界上长期存在的权威都垮了,在这种战争惨痛的背景下,日本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和前进的动力,精神失去了依靠,整个日本国国民的思想意识体系都在这种混乱动荡中摇晃着。
这一切时代与历史背景都成为无赖派文学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二、太宰治生平太宰治,一九零九年(明治四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出生于青森县北津郡的金木村(五所川原市),本名津岛修治。
津岛家是津轻当地的大地主家,家里同时经营着银行、铁路等行当。
太宰治的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后当选贵族院议员。
日本无赖派作家轶事太宰治有一个短篇小说,叫《二十世纪旗手》。
全篇分为十二“唱”,有的唱段非常短;七唱的标题是“我的日子我的梦”,其下有一句像是副题:“东京帝国大学内部,秘中之秘”,然后只一句话:“内容三十张,全文省略。
”不愧是日本无赖派作家,比中国作家的此处删去多少字无赖多了。
《二十世纪旗手》在题目之下有一句题记:“活着,对不起。
”据山岸外史说,这句话是太宰治剽窃的。
山岸是太宰的朋友,太宰夫人曾叹息:要是山岸在东京,太宰就不会死。
某日,山岸对太宰讲起表哥寺内寿太郎的怪癖,说他写了一首诗,就一行字:活着对不起。
过了些日子,寺内突然冲进山岸家,给他看杂志《改造》,刊登了《二十世纪旗手》。
“肯定是你对他说的,简直偷了我的命!”山岸找太宰要说法,他支支吾吾,说:“其实,不知不觉的,误以为那句是你说的了。
”后来这寺内不知所终。
《快跑梅洛斯》是太宰治的名篇,在他的作品当中很有点另类。
有学者考证,这个短篇全面借用了1937年日译《新编席勒诗抄》里的一首《人质》。
不过,太宰编故事却也源于生活。
那是为修改《二十世纪旗手》,他在休闲地旅馆住了一个来月。
妻子托檀一雄给他送来七十多日元。
檀一雄被人揶揄为太宰的跟班,两个人寻欢作乐,钱很快就挥霍光。
太宰留下檀作人质,自己回东京筹钱。
一去不返,店家起急,跟着檀上京找人。
找到井伏鳟二家,太宰正在那儿下棋呢。
趁井伏离席,太宰悄悄对檀说:“是等待的人难受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难受呢?”最终佐藤春夫和井伏鳟二这两位被太宰治师事的作家筹措三百日元替他擦了屁股。
于是,太宰用《快跑梅洛斯》写这个意思——“等待的人难受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难受呢”?在没有著作权意识的时代剽窃无所谓。
井伏鳟二毫不在乎地承认他的名著《黑雨》基本是改写一个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重松日记》。
相比于剽窃,模仿就像是一种学习,其精神可嘉。
创作始于看样学样的模仿。
一部日本近代文学史就是学习、模仿乃至剽窃西方文学的历史。
村上春树常拿来现成的题目给自己的书命名,先声夺人,或许也不无向什么致敬的意思吧,却难免假人家虎皮之讥。
他是模仿美国小说出道的,这一点,当初大力举荐他的文艺评论家丸谷才一说得明明白白:“村上春树《听风的歌》是在现代美国小说的强烈影响下搞出来的。
库尔特·冯内古特啦,理查德·布劳提根啦,他非常热心地学习那类风格。
那种学法不得了,没有相当的才能就不能学到这个地步。
要挣脱过去那种现实主义小说却挣脱不出来,是当今日本小说的普遍倾向,纵然有外国的样板,这般自在而巧妙地摆脱了现实主义,也可说是值得注目的成果吧。
”村上是模仿的达人。
他甚至被列入美国二十名作家当中,可是这部成名作虽然早就由日本出版社翻译为英文,本人却不让它走出国门,莫不是因为美国读者一眼就认出它完全是冯内古特、布劳提根等美国小说家的仿造品。
日本人之善于模仿,在文学上也大显身手。
不由得想起郁达夫所言:“日本的文化,虽则缺乏独创性,但她的模仿,却是富有创造的意义的;礼教仿中国,政治法律军事以及教育等设施法德国,生产事业泛效欧美,而以她固有的那种轻生爱国、耐劳持久的国民性做了中心的支柱。
根底虽则不深,可枝叶张得极茂,发明发见等创举虽则绝无,而进步却来得很快。
”村上春树说他以往人生中邂逅的最重要三本书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
这个《漫长的告别》日本有清水俊二1953年译本,村上在学生时代就读过。
半个世纪后,2007年早川书房又出版村上春树新译,题目就照搬原文,只是把字母变成假名,这既是取巧,也是时代所致,日本泛滥外来语。
这家创业于日本战败之日的早川书房以翻译出版侦探小说为主,因译介有功,获得过美国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励。
不过,村上在长得像川端康成穿过的长隧道的译后记中只字未提及推理,只把它视为文学名著,严肃得像他那张脸。
我们来看一段《漫长的告别》(宋碧云译):“那封信放在我台阶底的红白鸟舍型信箱内,有邮件的话,箱顶附在悬臂上的啄木鸟会往上抬,由于我从来没在家收过邮件,所以就算啄木鸟抬起来我也未必会往里瞧,可是最近啄木鸟的尖嘴掉了。
木头是新断裂的。
不知哪个捣蛋鬼用原子枪打了它。
信上有柯瑞奥·阿瑞奥德邮戳、几张墨西哥邮票和一些字,如果不是墨西哥最近不断在我脑海中出现,我未必认得出那些字来。
邮戳我看不清楚,是用手盖的,印泥已模糊不清了。
信很厚。
我走上台阶,坐在客厅看信。
晚上似乎很静。
也许一封来自死人的信会带来一股死寂吧。
信的抬头没有日期也没有开场白。
我在湖泊山城欧塔托丹一家不太干净的旅馆里,正坐在二楼房间的窗口边。
窗外有一个邮箱,仆役端咖啡来的时候,我曾吩咐他待会儿替我寄信,而且要举起来让我看一眼再投进邮筒。
他这样做可以得到一张一百比索的钞票,对他而言算是一笔大钱了。
……我要你收下这笔钱,因为我用不着,而本地宪兵一定会偷走。
这钱本来就不是买东西用的。
算是我给你惹这么多麻烦的谢罪礼,且是对一个君子表示敬意吧。
……他们有他们的日子要过,我却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灰心而走到这一步。
不是西尔维娅害得我变成了瘪三,我早就是瘪三了。
……你被困在异国一家肮脏的小旅馆,只有一条出路——相信我,朋友,这一点儿也不动人,一点儿也不精彩。
彻头彻尾地龌龊、下流、灰暗和狰狞。
所以忘了这件事也忘了我吧。
不过,请先替我到维克托酒吧喝一杯螺丝起子。
下回你煮咖啡,替我倒一杯,加点儿波本威士忌,替我点根烟放在咖啡杯旁。
然后把这件事全部忘掉。
……有人敲门。
我猜是仆役送咖啡来了。
如果不是,也许会有枪战呢。
……全部内容如上。
我把信重新折好放进信封。
敲门的应该是送咖啡的仆役,否则我不会收到这封信。
更不会有一张…麦迪逊肖像‟。
…麦迪逊肖像‟就是五千美元的巨钞。
”这里似乎有误译,不应该先后两次端咖啡来、送咖啡来。
前面不是“曾吩咐他”,而是写信人心里的盘算吧。
再翻看一下村上春树的名作《围绕羊的冒险》:“年也临近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鼠的信皱皱巴巴被塞进我住处的信箱。
贴了两张转寄的贴条,因为收信地址是过去的。
我搬家怎么也无法通知他,无可奈何。
我把写满四张淡绿色信纸的信反复读三遍以后,拿起信封查看有些模糊不清的邮戳。
那是我没听说过名字的地方的邮戳。
我从书架上拽出地图册查找那个地名。
从鼠的文章想到本州北端附近及周围,不出所料,位于青森县。
从青森乘火车需要一个来小时的小镇。
早上两趟,白天一趟,傍晚两趟。
十二月的青森我也去过几次,那里冷得可怕,连信号机都冻住。
……第一个拜托有些感伤,是关于…过去‟的。
我五年前出走时非常混乱,匆匆忙忙,忘了跟几个人说再见。
具体地说,你和杰,和你不认识的一个女孩儿。
觉得还会再见到你,能好好说一声再见,至于那二人可能再没有这种机会了。
所以,如果你回那里,请帮我转达再见。
……还有问候杰,喝了我那份啤酒吧。
……附上支票。
干什么都行。
钱的事完全不用担心。
在这里没有地方花,而且现在我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一点。
千万别忘了喝我那份啤酒。
去掉转寄纸条的糨糊,邮戳就看不出来了。
信封中装了十万日元的银行支票和写有女人名字和住址的纸和羊的黑白照片。
”怎么样?行文的腔调与质感都酷似,人难以理解他人的感觉也相仿,具体的描述更多有近似之处。
例如都是友人从遥远而糟糕的远方来信,都写了告别的话,都附带了一大笔钱,都让朋友替他喝一杯。
而且《漫长的告别》给“啄木鸟”和“尖嘴”点上着重号,《围绕羊的冒险》也给“糨糊”加了点儿,却猜不透究竟让读者留意点什么。
更妙的还是太宰治。
他《女学生》、《潘多拉盒子》等作品或可说是取材于读者来信,而代表作《斜阳》干脆就抄袭女人的日记。
那女人叫太田静子,是开业医生的女儿,出版过歌集《衣裳的冬天》。
和弟弟太田武的朋友结婚,生下女儿满里子夭折,后协议离婚。
弟弟太田通是文学青年,推荐太宰治《虚构的彷徨》,她读了,把女儿之死写成日记式作品,寄给太宰治。
太宰治竟然回了信,说“愿意的话,来玩吧”。
她去太宰家,太宰说:小满里子的事情,还有别的任何事情,写日记吧,用轻松的心情,不加修饰,率直地。
二人关系密切,引起太宰之妻美知子疑惑,太宰就撮合静子和自己的弟子。
《正义与微笑》即取材于这个弟子的弟弟十几岁时的日记。
过了五六年——这里颇有点《源氏物语》里源氏发现并培育幼女紫上,待其长大迎娶的意思——太宰治对静子说:给我看看日记吧。
《斜阳》责任编辑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太宰治说,写下一个小说,怎么也需要你的日记。
小说写成了,给你一万日元。
静子回答,你来我住处,就让你看日记。
静子想要生太宰治的孩子,太宰治想要静子的日记。
一个月后,太宰治又勾上山崎富荣,对静子冷淡,静子觉得他只想要小说的材料罢了。
小三、小四,或者小五、小六,总之山崎见到了静子,在《和太宰治的爱与死笔记》中记下“《斜阳》的妇人也在一起”。
静子就是《斜阳》的主人公和子。
把《斜阳》和太田静子的《斜阳日记》加以对照,例如那句名言,“人是为爱情与革命而降生”原来是静子说的,而且她付诸实践,生下太宰治的孩子,亲朋故旧都跟她断绝了关系。
《斜阳》无限地近乎太宰治与太田静子的合著,如果是作案,静子也会被问罪,但文学的强取豪夺自有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辞。
《斜阳》有八章,前五章基本上采用静子日记,后面则使用静子写给太宰的信,笔调不免是《斜阳日记》的,太宰治作为大作家的本事或许在结构。
静子写信是“太宰治先生(我的作家、我的契柯夫、M.C)”,而小说中和子给上原写信是“上原二郎先生(我的契柯夫、my契柯夫、M.C)”。
当然,作家本人和作品是两回事,但太宰治从战略上总是故意让读者闹不清真假。
女人,对于川端康成来说是美的对象,对于三岛由纪夫来说是体现理念的思想性器具,而对于太宰治,女人是紧抱他这个孩子的圣母。
谷崎润一郎和太宰治很会写女人,好像都是靠女人才把女人写得那么好。
日本小说中最被模仿的是太宰治,看似报应,其实是小说创作的规律。
不久前获得芥川奖的又吉直树也说,太宰治对于他来说是特殊的作家。
若受其影响太过,模仿得不好,可能得太宰病,活得恹恹的。
即使在著作权严格的现代,模仿、抄袭、剽窃有时也真是说不清。
过去的作家不把抄袭或剽窃当作违规,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创作能力也应该打一些折扣。
寺山修司多才多艺,十八岁被誉为天才歌人,他拿别人的俳句当素材改编成和歌,哪怕化腐朽为神奇也遭到谴责,他辩解没有时间嘛。
(原标题:《太宰的剽窃与村上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