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文学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太宰治成为日本文坛无赖派代表的前因后果[摘要]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文坛曾出现一个现代的文学派别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
其写作的特点大多为消极忧郁,并对传统的道德及价值观极度厌恶。
因此在当时战后社会秩序混乱的日本,震动一时,影响了无数的人。
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领袖人物,其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太宰治与无赖派到底有何渊源呢?他是无赖派的代表这一说法从何而来?本文针对该论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无赖派文学流派太宰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出现了两方面的情形:其一,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长期消耗物资的日本更是困难不堪。
加上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伤残,让日本国内家庭不复完整。
战后的日本民众精神基调基本是黑暗而迷茫的。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民主主义改革浪潮的来临,日本国内出现了以确立近代自我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的新的人性解放运动。
在这其中,文坛所表现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积极。
由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政府对人思想的禁锢与压抑已不复存在,一时间新日本文学派、战后文学派等多个文学流派争相而出,同时战后民主主义文学运动、“政治和文学”的论争也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总之,文人与作家们想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理念,在战后这一特殊时期设立自己的人生路线。
但是大多数民众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们的眼中,这等虚伪而不切实际的路对于自己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时,有这么一群人的作品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将长期以来所隐藏于心或压抑已久的情感于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
并从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幻想的破灭折射出长久以来导致的社会矛盾。
他们的作品下的日本是扭曲而颓废的,迷茫而又病态的。
在这种夸张而又真实的写照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迷茫与失落。
这样的作品很快的引起了共鸣,并因为其颓废而反叛的文风被定义为“无赖派”。
无赖派虽然不是作家持有相同的文学主张而自觉结合的文学流派,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相互不认识,但由于他们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坛便将他们视作一个流派。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心理学角度看太宰治及“无赖派”文学——围绕《斜阳》《人间失格》进行分析白雪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摘 要:太宰治是日本战后著名的作家,其开创的“无赖派”及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
作品以消极遁世为主题,作品问世后曾一度在青年读者中引发太宰治热,同时引发了自杀热潮,导致评论家批评他作品的负面影响。
其创作心理,一直是读者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浅析其创作出发点及形成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无赖派”;《人间失格》;《斜阳》;消极;心理角度;自我认同感;自我表达[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140-03一、太宰治与“无赖派”文学1、无赖派的产生“无赖派”这一概念是二战后由日本作家太宰治提出的,他也是“无赖派”最主要的代表作家。
《日本文学史•现代卷》对“无赖”做了如下解释:“‘无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无赖、无用、无奈的释义之外,还有更深邃的延伸,含有反叛的意味。
”“无赖派”作家们文风颓废、空虚堕落、离经叛道,通过消极的方式反抗战后的日本社会和政府。
“跨文化心理学用资料证明,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最精准地解释人类行为。
”[1]无赖派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刚刚过去的战争惨痛使得一部分人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了信心和前进的勇气,他们精神空虚,甚至轻生弃世,于是便转向了官能刺激来寻求精神安慰。
他们以越来越浓厚的危机感、幻灭感和虚无感来怀疑战后日本社会的稳定性,否定传统的价值观。
在社会混乱动荡的同时,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体系也在一种崩溃中彷徨。
”[2]心理学家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所创建的“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指出,“人都具有自我认同感,当社会发生动荡,动摇了人们生活的基础时,容易使人发生认同危机。
剧烈的社会变迁、战争威胁、政治和社会权利更迭都会导致稳定的丧失、个人价值的改变和不确定的情绪出现。
”彼时的日本,刚刚在二战中战败,经济崩溃、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生活设施被毁导致生活无法保障,人心涣散,处于崩溃的边缘。
忧郁派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近年来,忧郁派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忧郁派文学以让人沉浸在无尽的悲哀与孤独之中,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打动着读者的内心深处。
在众多忧郁派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太宰治的《斜阳》和三岛由纪夫的《春雪》。
本文将从文学特色和内涵两个方面,对这两部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一、文学特色1.太宰治《斜阳》《斜阳》是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强烈的忧郁和孤独情感,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
小说主角沉浸在药物和酒精的迷幻中,追求各自不同的生命价值。
通过对主角的情感刻画和精神分析,作家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绝望情绪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象征主义的凄凉和虚无。
2.三岛由纪夫《春雪》《春雪》是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贵族少爷琴菜与爱慕他的佐佐木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作品精彩地描写了两位主角的内心世界,借助自嘲、矛盾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上层人物的丑陋面貌和不满现实的情感。
作品运用了大量诗意的语言和象征手法,使整部小说显得充满神秘感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
二、内涵分析1.太宰治《斜阳》太宰治的作品中,描写了一批具有特殊社会背景的人们,这些人物被社会排斥,性格孤僻,内心充满了恶劣的情绪。
这些人物看似冷漠、无情,实则内心深处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太宰治的人物塑造充满绝望、孤独和狂热情绪,每一个人物都像具象征主义般含义丰富,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2.三岛由纪夫《春雪》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借用了佐佐木和琴菜这两个人物,来展现日本传统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冲击与碰撞。
整部小说充满了带有象征主义的情感,描述着国家、集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作者对人性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整部小说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哀和无限的孤独,却也让人认清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
总结以上就是对忧郁派文学代表作品《斜阳》和《春雪》的分析。
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强烈的忧郁和孤独感受,同时也可以深度了解日本文化和人性的多重层次。
论战后的无赖派与太宰治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重要且特殊的作家流派——无赖派。
其主要成员包括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等人。
他们带有极度的忧郁和对传统价值的嫌恶之情,呈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特征倾向。
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无赖派的出现可以说添补了战后的文学空白,对读者特别是试图否定过去知识体系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标签:无赖派;文学特征;太宰治一无赖派指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流派。
但是严格来讲,这一派的作家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因为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作品风格正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和倾向,才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
因此要想明确划定属于无赖派的作家到底有哪几位并不是一件易事。
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三人勿庸置疑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其他还有田中英光、石川淳,有时也把现代派作家伊藤整、三好十郎等人包括在内。
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写下《丧失为人资格》《斜阳》《女学生》《晚年》等无数脍炙人口佳作的太宰治。
津轻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之子、左翼运动的参加与转向、四次自杀失败、最后与一名女性投河自尽、毒品中毒、巨额的借债、围绕芥川奖的古怪行为、情妇和私生子,这些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无赖”行径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独自上演着,直至死亡。
因《堕落论》而闻名的坂口安吾,虽然流行程度不及太宰治,但追捧者亦属于同一系列,他在《堕落论》中曾经这样表述过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理念:“人没有变,人原本如此,改变的只是世相之表皮”“人生活着,人堕落根本不存在其它拯救人的捷径”,并发出“活下去吧,堕落下去吧”的呼声。
与太宰治、坂口安吾相比,织田作之助只能算是二流作家,比起他的作品来,毋宁说他自暴自弃的短暂一生更加受到世人关注,但他关于大阪平民生活的数篇文章至今仍受到部分读者的喜爱。
作者: 孙树林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摘要:战后的日本文坛日升月恒,百废俱兴。
“老大家”们重返文坛,“民主主义文学”再度崛起,以(近代文学)为阵地从事创作的“战后派文学”家们掀起了势如破竹般的文学创作活动。
故此,使得日本战后的文坛万紫千红,绚丽斑斓。
与上述诸文学团体同时活跃在日本战后文坛上的,还有被称为“无赖派”的一些作家。
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亦和其他战后文学一样,既含孕了战后日本文学的共同特点,更具有其别出机抒的特殊性,因此,在论及日本战后文学时,对此流派既不可小视,更不能绕行。
所谓“无赖”,其语意为:其人言论行为无法无章,放荡不羁,或日无所依托。
因此,仅从字面上看,“无赖派”这一称谓也是不乏侮辱讽刺之意味的。
那么,“无赖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派?都有那些作家?“无赖派”作家包括大宰治。
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等,与“战后派”文学家们一鸣惊人式的崛起不同的是,他们早在战前便涉足文坛,且又在日本战后的断枝上嫁接出一反故旧的新文学来。
虽然这些作家被称为“无赖派”,但他们既没有像“战后派”和“民主主义”文学家们有其统一的创作宗旨,也没有其依托的杂志,其称谓的确定也是出自新闻评论界。
简言之,之所以将其称为“无赖派”,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及文学创作都具...。
《日本文学·坂口安吾·***》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日本文学·坂口安吾· *** 》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作者简介坂口安吾(1906—1955) 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
生于新澙县新澙市大烟町。
本名柄名。
1930年东洋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伦理专业毕业。
三十年代发表的一些小说,如《清风博士》(1931)、《黑谷村》(1931)、长篇小说《暴风雪》(1938),多从观念出发,一般不被读者所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同大井广介、平野谦等人创办了《现代文学》,1942年3月在该刊上发表《我的日本文化观》,大胆地驳斥了当时盛行的为军国主义服务的国粹主义,同年6月在《文艺》杂志上发表《真珠》,也因“不合时局要求”而被禁止再版。
战后,坂口安吾开始了他真正的文学生涯。
他同太宰治、石川淳等人一起形成新戏作派,又称无赖派,提倡反对权威,主张堕落。
无赖派的作品对彷徨在战后混乱中的年轻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1946年4月,在《新潮》杂志上发表《堕落论》一文,这是坂口安吾研究战后人生的出发点,或称他战后生活起点的宣言书。
该文主张人必须堕落,日本也同人一样,需要堕落。
只有堕落,才能发现自我,拯救自我。
那些依靠政治等手段来拯救日本的主张,都是肤浅的、愚蠢的,也是不中用的。
他在该文中所说的堕落,是说人要恢复动物般的本性,而要否定现存的政治和道德等观念。
同年6月发表的代表作《*** 》便是以《堕落论》为背景写成的,《堕落论》的主张反映在这篇小说中。
1947年以后,还写了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如《道镜》、《飞鸟时代的幻影》等。
内容概要这所房子里是人、猪、鸡、狗同居的。
房东夫妇开裁缝铺,夫妇二人住在楼下。
搁楼租了出去,搁楼的房客是母女二人,女儿原是镇议会的办事员,她同十几个职员发生肉体关系,如今怀着的孩子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哪一个的。
附近一带尽是公寓,近郊是一群小工厂。
公寓里住着许多*** ,有些人的外室也在这些公寓里定居,这真是个藏垢纳污的地方。
日本无赖派作家文学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文坛上出现的重要文学派系之一的无赖派文学,对日本战后文学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无赖派文学中的无赖一词,从其字面意思上来看,是指人的行为无章乱序,放荡不羁,有无赖,无用之意,但其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有反叛,反抗,蔑视,反对传统之意思。
而无赖派文学的作家有的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是他们持有的文学主张和文学特征均具有无赖的特点,因而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也正是由于以其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集中反映了当时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文思想,体现了与正统文学思潮完全相反的文学理念,因此促进了日本战后文学的转型和发展。
而日本无赖派文学其主要的代表性作家是坂口安吾,太宰治,织田作之助,石川淳等。
根据日本文学史家的划分,也将田中英光,檀一雄,伊藤整,高见顺,北原武夫,三好十郎列入无赖派文学作家的行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赖派文学作家要属太宰治,而太宰治的《斜阳》、《维扬的妻子》、《人的失格》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作,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与日本国民产生了共鸣。
因此,太宰治可以说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无赖派文学作家,同时其与坂口安吾一起被日本文坛称为无赖派文学的两大泰斗。
一、太宰治文学思想意识形成的背景作为无赖派文学作家的太宰治,于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曾担当国家贵族院议员,母亲长期多病静养,因此太宰治从小由保姆和姑母抚养长大,缺乏母爱。
由于这种经历使其对他人有戒备感,对现实生活有着憎恶反感的思想倾向。
1923年其父亲因病去世,对其影响颇深。
1930年太宰治进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学习,后中途退学。
在东京,曾拜井伏鳟二为师,并参与左翼运动;1930年的11月,太宰治与东京银座一个酒吧的女招待员相约殉情自杀,后其获救,而女招待员被水淹死;1931年与艺妓小山初代同居,并没有专心致力于创作;1932年发表了其处女作《回忆》,同年还发表了《鱼服记》;1935年因参加报社记者考试落第郁闷而上吊自杀未遂,同年其小说《逆行》被选为首届芥川文学奖候选人候选作品,开始引起日本文坛的注意,以此同时《丑角之花》也相继问世;1936年太宰治的第一部作品集《晚年》出现,同年发表了《虚构的春天》和《狂言之神》;1937年他与艺妓小山初代一起服用安眠药自杀没有成功,两人不久后便分手;1939年经老师井伏鳟二的介绍,太宰治与山梨县的教师石原美知子结婚。
论《斜阳》中的创作方法经典作文1200字《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的战后代表作。
太宰治(1909―1948)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家。
战后,他最先提出“无赖派”一说,并且在理论上进展阐述,在创作上加以实践。
所谓“ 无赖派”既没有相同的文学主张,也没有固定的杂志。
无赖派文学的特点是,具有叛逆精神,反对旧的伦理,甚至用“堕落” 行为对抗战前的非人的生活,与战后的社会现实相对峙。
本文欲从文体、记叙顺序、修辞手法来解读《斜阳》的创作方法。
《斜阳》那么在展示日本地主家庭的没落和衰亡的主题中,进一步表现了作家的堕落,成为无赖派文学具有代表性的名著。
小说描写没落贵族和子一家三口在日本战败后初期的生活。
主要人物有四个:高雅纯洁的母亲;离婚后在伊豆的山庄里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和子;从南方复原回家,挥霍放纵,极度空虚以致自杀的的弟弟直治;姐姐和子单恋的弟弟的老师,无赖派作家上原。
母亲在作品中是位高雅,纯洁的贵妇人,在她身上表达了太宰治对女性最高的理想,但母亲同时又是必须消灭的。
而和子和母亲的人生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可以说她也是个无赖似的人物,但是和子对未来充满信心。
根据太宰治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斜阳》中登场的四个人物都带有作家本人的影子。
以直治为代表,反响了太宰治贯穿一生的反俗精神和不安的内心世界。
太宰治在身份消除后虽然不断试图重构,但却受制于社会准那么,在认识到无力颠覆整个权利构造之后,逐步走向了自毁式的灭亡。
文体上,《斜阳》采取了女性独白体的文体创作手法,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形式,但为了突破这种聚焦形式的限制也掺入了其他的聚焦类型。
作品的表达固定在和子的视野之内,虽然能够充分表现和子的内心世界但是无法深入剖析弟弟直治的思想,所以不能真正地了解许多行为后的心理动机。
太宰治通过在文中插入书信、或遗书等方式,在女性独白体作品中采用的一种突破视角限制的方法。
例如作者通过安排和子阅读直治的《葫芦花日记》和遗书而巧妙地提醒了直治的内心世界。
解读《斜阳》的“明暗”世界作者:霍瑞欣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内容摘要:太宰治是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多以颓废、无赖、堕落的精神状态为基调。
《斜阳》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社会混乱、价值迷离的日本战后年代,描写了贵族一家的没落与衰败,展示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作品中没落贵族对旧道德与世俗的反抗这一明色调。
本文通过对《斜阳》的明暗世界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太宰治及其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太宰治无赖派没落贵族颓废革命反叛无赖派文学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文坛,在战后达到一个短暂的高潮。
其中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等贵族出身的作家为代表,多以消极自嘲的姿态描写人物颓废堕落的生活,对后来者的文学作品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无赖派一词,是战后由太宰治最先提出的。
他在1946年致作家井伏鳟二的书笺中写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
”《日本文学史·现代卷》对无赖派做了这样的解释:“‘无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无赖、无用、无奈的释义之外。
还有更深邃的延伸,含有反叛的意味。
”由此我们得知无赖有两层意思。
《斜阳》是太宰治战后的代表作。
当时战败的日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物质生活匮乏,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人们多年所被宣扬和培养的价值观念也变得分崩离析,人们在丧失原有的价值观念下而感到困惑、不安和绝望。
《斜阳》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描述了没落贵族一家颓废的生活,充斥着麻药、酗酒等颓废行为,弥漫着一片暗色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而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姐姐和子勇往直前,坚强生存向传统的爱情观与道德观挑战,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和喜悦。
这一明色调令我们眼前一亮,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出场人物的分析,探讨小说《斜阳》中所呈现的两种世界,即“明暗”世界。
由此加深对太宰治及其作品的理解。
1.“暗”世界。
《斜阳》正如它的名字所言,描述的是没落贵族夕阳般的生活。
日本无赖派作家文学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文坛上出现的重要文学派系之一的无赖派文学,对日本战后文学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无赖派文学中的无赖一词,从其字面意思上来看,是指人的行为无章乱序,放荡不羁,有无赖,无用之意,但其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有反叛,反抗,蔑视,反对传统之意思。
而无赖派文学的作家有的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是他们持有的文学主张和文学特征均具有无赖的特点,因而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也正是由于以其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集中反映了当时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文思想,体现了与正统文学思潮完全相反的文学理念,因此促进了日本战后文学的转型和发展。
而日本无赖派文学其主要的代表性作家是坂口安吾,太宰治,织田作之助,石川淳等。
根据日本文学史家的划分,也将田中英光,檀一雄,伊藤整,高见顺,北原武夫,三好十郎列入无赖派文学作家的行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赖派文学作家要属太宰治,而太宰治的《斜阳》、《维扬的妻子》、《人的失格》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作,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与日本国民产生了共鸣。
因此,太宰治可以说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无赖派文学作家,同时其与坂口安吾一起被日本文坛称为无赖派文学的两大泰斗。
一、太宰治文学思想意识形成的背景作为无赖派文学作家的太宰治,于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曾担当国家贵族院议员,母亲长期多病静养,因此太宰治从小由保姆和姑母抚养长大,缺乏母爱。
由于这种经历使其对他人有戒备感,对现实生活有着憎恶反感的思想倾向。
1923年其父亲因病去世,对其影响颇深。
1930年太宰治进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学习,后中途退学。
在东京,曾拜井伏鳟二为师,并参与左翼运动;1930年的11月,太宰治与东京银座一个酒吧的女招待员相约殉情自杀,后其获救,而女招待员被水淹死;1931年与艺妓小山初代同居,并没有专心致力于创作;1932年发表了其处女作《回忆》,同年还发表了《鱼服记》;1935年因参加报社记者考试落第郁闷而上吊自杀未遂,同年其小说《逆行》被选为首届芥川文学奖候选人候选作品,开始引起日本文坛的注意,以此同时《丑角之花》也相继问世;1936年太宰治的第一部作品集《晚年》出现,同年发表了《虚构的春天》和《狂言之神》;1937年他与艺妓小山初代一起服用安眠药自杀没有成功,两人不久后便分手;1939年经老师井伏鳟二的介绍,太宰治与山梨县的教师石原美知子结婚。
人间失格与无赖派文学作者:吴梦霜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9期摘要: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
顾名思义,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虐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现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难以脱离的异化被一再抵制,由此“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无赖派文学1太宰治是谁太宰治(明治42年6月19日昭和23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作家。
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青森县金木村(现五所川原市金木町),考入东大法文系,因故,中途退学。
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与铁路。
母亲体弱多病,自小他由姑母及保母照顾下长大。
幼年时期少了母亲的影响,改由保母养育长大的过往,对太宰的生涯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中学时期成绩优异,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倒。
高校时期对于芥川的自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1930年,进入东大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奉为终生之师。
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
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赏的候选作品。
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
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2《人间失格》《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书中主角大庭叶藏自认天生是个“边缘人”,所以曾经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后来因为与女优相携自杀时候,女方身亡而他获救,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大庭叶藏这个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
[试论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文学的特点]文豪野犬坂口安吾异能最早提出“无赖派”这一名词的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太宰治。
他在论述理论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从这一点看来,太宰治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无赖派文学打破了过去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用毁灭的创作风格表现了日本战败社会的情景和现代民众的精神状况,特别是人们感官世界的消沉。
脱离了主流文学流派,“无赖派”以颓废的态度来抵抗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
读者也对其独特的手法表示出深深的兴趣。
“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无赖派文学的起源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社会秩序混乱,原来的价值体系崩溃。
此时,一群作家登上了日本文坛,通过作品描述战后空虚而颓废的社会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众生相。
1946年到1948年间,作家们反抗权威,采用自嘲的方式描写黑暗社会和人间百态,处处体现着颓废的倾向。
“无赖派”也被称为“新戏作派”,现在主要采用前者的名称。
二、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一)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以太宰治、坂口安吾为中心,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高见顺、田中英光、檀一雄等人都被视作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创作了《斜阳》、《人间失格》、《维荣之妻》等脍炙人口作品的太宰治。
位居其次的是依靠《堕落论》一书而获得人们关注的坂口安吾。
(二)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的生活经历的共同点要想理解无赖派和无赖派文学的特点,首先需要了解无赖派代表作家的生活经历。
本文主要介绍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两位作家的情况。
1、经历——从繁荣到衰退两个人都出生在权利与金钱并存的贵族家庭,但是两个人也都经历了家族的衰落。
这样的经历深深地刻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并对无赖派文学所强调的“无常”的变化造成较大影响。
2、性格——保持羞耻心两个人的性格都有些内向而忧郁,不论对社会还是他人都有本能的排斥,因此自然对于战后日本社会的世态带有一种颓废堕落的态度。
坂口安吾曾经说过,悲伤和痛苦是人生绽放的花朵。
颓废中的跳跃--析《白痴》的隐喻意义徐泽【摘要】Sakaguchi Anwu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rogue” writers and his masterpiece “The Idiot"highlights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r “rogue” writer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ism in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His works describe the social situation with unique perspective, which reflects the good & evil vies of the author. The sentiment and shout implied in“The Idiot” show the mentality and mood of the Japanese youth at that time.%坂口安吾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白痴》突显“无赖派”的鲜明特点,更体现着日本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的社会样貌,折射着作者的善恶观。
《白痴》中隐含的伤感与呐喊体现了当时日本青年的心态。
【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坂口安吾;无赖派;日本战后文学;《白痴》【作者】徐泽【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外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重要且特殊的作家流派——无赖派。
无赖派作家们将自身的忧郁和对其传统价值的厌恶之情,用一种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表现形式加以体现。
无赖派的出现,可谓是填补了日本战后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学空白,并对当时极力试图否定过去知识体系的一代日本年轻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试论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文学的特点
摘要:无赖派文学是战后最早出现的文学流派,其文学思想带有独特的色彩,反映了日本战后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空虚的心理。
该流派的作家以太宰治、坂口安吾等人为代表,通过揶揄自己和玩世不恭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战后混沌和痛苦的社会状态,因此得名无赖派。
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创造了大量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社会传统的政治观念、既成道德观念以及近代文学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把战后日本社会的内部情况暴露无疑。
同时,“无赖派”随着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对于战后文学的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无赖派;太宰治;坂口安吾;颓废;羞耻心;叛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48-02
最早提出“无赖派”这一名词的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太宰治。
他在论述理论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从这一点看来,太宰治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无赖派文学打破了过去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用毁灭的创作风格表现了日本战败社会的情景和现代民众的精神状况,特别是人们感官世界的消沉。
脱离了主流文学流派,“无赖派”以颓废的态度来抵抗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
读者也对其独特的手法表示出深深的兴趣。
“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无赖派文学的起源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社会秩序混乱,原来的价值体系崩溃。
此时,
一群作家登上了日本文坛,通过作品描述战后空虚而颓废的社会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众生相。
1946年到1948年间,作家们反抗权威,采用自嘲的方式描写黑暗社会和人间百态,处处体现着颓废的倾向。
“无赖派”也被称为“新戏作派”,现在主要采用前者的名称。
二、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一)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以太宰治、坂口安吾为中心,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高见顺、田中英光、檀一雄等人都被视作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创作了《斜阳》、《人间失格》、《维荣之妻》等脍炙人口作品的太宰治。
位居其次的是依靠《堕落论》一书而获得人们关注的坂口安吾。
(二)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的生活经历的共同点
要想理解无赖派和无赖派文学的特点,首先需要了解无赖派代表作家的生活经历。
本文主要介绍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两位作家的情况。
1、经历——从繁荣到衰退
两个人都出生在权利与金钱并存的贵族家庭,但是两个人也都经历了家族的衰落。
这样的经历深深地刻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并对无赖派文学所强调的“无常”的变化造成较大影响。
2、性格——保持羞耻心
两个人的性格都有些内向而忧郁,不论对社会还是他人都有本能的排斥,因此自然对于战后日本社会的世态带有一种颓废堕落的态
度。
坂口安吾曾经说过,悲伤和痛苦是人生绽放的花朵。
作者对自己穷追不舍地探寻,没有痛苦就无法写作。
所以,痛苦就像是食物,一边啃噬着自身一边生存。
自己最柔软也最疼的地方,是最不想被人发现却又不得不展示给别人的地方。
“无赖派”的文章只能在那种循环中被创作出来。
这是一种羞耻心的表现,这种羞耻心可以说是作为无赖派文学的最基本的资格。
不论是谁都有痛苦。
但是,羞耻心却不是人人都拥有的。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被那种羞耻的态度而吸引。
不是对无赖派的脆弱产生了共鸣,而是被揭露那种脆弱的勇气打动了。
三、无赖派文学的特点
至今为止,对于无赖派作家及无赖派文学进行研究的人和作品不在少数,也得出了不少结论。
例如,极度忧郁的性格致使烦恼丛生;历经了社会的动荡而厌世;战后消极悲观的心境……这些特质都成为无赖派文学形成的重要条件。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的生活经历和代表作的分析,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极具叛逆精神
1、对于权力和旧体制的叛逆
日本战败后,之前支持天皇的权力阶级和战争指挥者们落荒而逃,把责任都转嫁到天皇身上,矛头直指天皇。
针对这种气氛,太宰治提出了“天皇万岁”的反叛的声音。
坂口安吾也认为,那些看上去尊崇天皇的人,实际上只是在亵渎天皇的名义,荒唐可笑至极。
只是,这种反对天皇的骚动一结束,两个人又都对此问题不发表任
何言论了。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并非保守主义,只不过是讽刺机会主义和骑墙派,表明自己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2、对于既成的文学观念的叛逆
战后,面对民主主义文学复兴的声音,在战时基本上没有进行创作的永井荷风、正宗白鸟、谷琦润一郎等大家都有大量新作问世。
但是,那种风雅的创作风格与当时的社会世态几乎没有关系,无法满足民众的欲求。
此时,太宰治的《斜阳》、《人间失格》、坂口安吾的《堕落论》、《白痴》、织田作之助的《世态》,《星期六夫人》等文章便顺应时事诞生了。
在战后虚脱混沌的状态中,他们认识到既成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手法,特别是落伍的现实主义是根本没有效果的,于是那种反叛精神受到了空前的注目。
这一系列的文章对岛崎藤村、夏目漱石等名家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志贺直哉等人的私小说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特别是太宰治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从对夏目漱石的指摘到对岛崎藤村的嘲讽,直至再到对志贺直哉的蔑视,他从各个角度严厉地颠覆了传统文学的权威。
被文坛所排斥的无赖派文学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与既成道德和传统文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破坏和革命是基本的思想
对既成道德予以否认之后,就必然要打破它的存在。
作为破坏的手段,就是革命。
《斜阳》这篇文章反复提到了破坏和革命。
弟弟直治有一本德国女革命家罗萨卢森堡的书叫《经济学入门》,当和
子看到这本书时产生了“破坏思想”和“进行革命”的想法。
另外作者还在提到日本古典作品《更级日记》时说到:人是为了革命和恋爱而生的。
这种破坏并不是丑陋的,而是由于对现状的不满而进行的改变。
只有把既存的虚伪革除,才能认清前进的方向。
除了《斜阳》,无赖派的作家表现这种“破坏意识”和“革命意识”的文章不在少数。
不仅是社会,还通过否定自我破坏自我来动摇既成道德和旧社会体制。
读者们也从中得到合理的精神食粮。
(三)无赖派文学的否定不是虚无的否定
表面上看无赖派文学是消极的否定的文学,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虚无的否定。
坂口安吾承认“堕落”的理论拥有战后的反俗精神。
不论是反俗也好,堕落也好,破坏也好,其实都是具有积极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彻底地抛弃战时的精神状况,战后的新道德和新体制是无法建立的。
因此,无赖派作家们提出的“堕落”、“毁灭”,实际上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批判自我,渴望获得新生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
无赖派文学自1946年登上文学的历史舞台在短短两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1948年太宰治的自杀给无赖派文学划上了休止符。
虽然只是短暂的存在,但是它却填补了战后文学的空白,从独特的视角来攻击即成文学和旧体制,给民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从这点来看,无赖派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引导了战后文坛新文学时
期。
参考文献:
\[1\]青山光二.純血無頼派の生きた時代\[m\].2001-8-16. \[2\]王述坤.在沉沦中毁灭―太宰治.
\[3\]刘立国,何志勇.插图日本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坂口安吾.堕落論\[m\].銀座出版社,1947.
\[5\]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1999.
\[6\]太宰治.斜陽\[m\].新潮社,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