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评估高气压下肺部气体交换的无创方法(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
无创性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人工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最早应用的呼吸机是“铁肺”-一种胸外负压型呼吸机。
5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正压呼吸机的发展和技术上的完善,以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呼吸衰竭的经验的积累,正压通气逐渐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呼吸机。
有创正压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标准的常规治疗。
其疗效确切可靠,而且可通过人工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挽救了许多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
人工通气的主要目的可归纳如下:(1)维持合适的通气量;(2)使呼吸肌肉休息,降低呼吸能耗;(3)改善肺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4)维护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然而, 有创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包括有局部不适,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和活动受限等,亦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气管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等。
而且气管插管或切开的过程本身有一定的创伤性,有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报道。
因此,临床上常常等到呼吸衰竭发展到极严重,已危及生命时才考虑进行有创人工通气。
而且,气管插管的指征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不同医院之间有较明显的区别,有时会延误抢救的时机。
既然人工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是明确的,可以想象,在疾病尚未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早期应用人工通气,亦即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则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成功率大大的增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增多,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神经肌肉疾患。
因此临床上希望能够通过无创性人工通气的方法,在急性发作的早期应用,减少气促插管或气管切开;在慢性呼吸衰竭中减少呼吸机的依赖,提高生活的质量。
近20多年,不少医学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和发展无创性人工通气的方法和设备,以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尤其是长期应用)的需要以及并发症,恢复患者的语言和吞咽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特定患者人群心肺运动试验数据评估建议(EACPR/AHA科学声明)解读心肺运动试验(CPX)是一种可以通过测量气道内的气体交换而同步评估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反应情况的临床试验。
大量研究证实,CPX可以全面整体地检查从静态到动态心肺代谢功能,具有无创、客观定量和敏感等优点,是国际上评价心肺储备能力和心肺协调性水平的普遍且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
但是相对于研究,CPX的临床应用远远滞后。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医生对于传统的CPX报告格式中的变量缺乏了解,难以指导其临床应用。
2012年EACPR/AHA发表的联合声明重新定义了检测变量,规定了报告格式,同时,根据临床研究证据,设计了特定的操作性强的数据分析流程。
近年来,关于CPX的研究逐年增多,2016年EACPR/AHA再次更新了上述声明,对于特定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推荐。
一、2012版不需要修订部分:2012版联合声明中关于以下五种疾病的CPX数据分析流程不需要修改:心力衰竭(HF),确诊或疑似肥厚型心肌病,确诊或疑似肺动脉高血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H),疑似心肌缺血和疑似线粒体肌病。
因此临床医生可借鉴2012版声明诊断以上疾病的分析流程。
二、2012版需要修改的CPX通用报告格式及分析流程1.关于通用报告格式的修改2016年更新声明建议报告中增加运动潮气容量环与最大流速容量环的比较,以应用于识别由于呼气气流受限造成运动不耐受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可能。
推荐的报告格式中需要报告者判别受试者是否存在呼气气流受限。
由于并非每个CPX检测部门均有条件进行以上流速容量环的检测,2016年声明并未强行要求增加该数据的检测,但是鉴于该项检测在CPX 数据解读中的重要意义,建议设备及人员允许的CPX检测部门尽可能完善此项检查。
2.关于针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间质性肺部疾病的数据解读流程2012版联合声明中原有关于上述疾病的分析流程不变,2016版更新声明中增加了流速容量环的评估。
.综述.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刘畅(综述)岳冬梅(审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沈阳110004通信作者:岳冬梅,Email:yuedm@sj-hospital,org【摘要】为了减少插管和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无创高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旨在将高频通气的功效与无创支持相结合。
该文介绍NIHFV特别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的基本原理,阐述其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支持;无创高频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项目(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supportLiu Chang,Yue DongmeiNeonatal Department,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e Dongmei3Email:yuedm@sj-hospital org【Abstract】The use of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has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as a mean to minimize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is a relatively new mode that aims to combine the efficacy of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with noninvasive support.This review will describ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IHFV,especially 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and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NIHFV in different respiratory diseases.[Key words]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eonatesFund program:Th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2020(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等,无创髙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NRS)模式在早产儿中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