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 格式:pdf
- 大小:62.62 KB
- 文档页数:2
宝应县中港职业高级中学2010级护理专业学习资料第五章《呼吸运动》一、名词解释1. 呼吸2. 胸内负压3. 肺泡通气血流比值4. 肺活量5. 时间肺活量6. 胸式呼吸7. 生理无效腔8. 肺牵张反射9. 血氧饱和度10. 中枢化学感受器二、填空题1. 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
2. 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 ,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 ,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
4.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 ,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 ,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
5.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 分泌的。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 ,作用是_______ 。
6.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 。
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
7. 迷走神经通过M 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 ,使气流阻力_______ 。
8. 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 ;小儿主要是_______ 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 为主。
9. C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另外还有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形式。
10. 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
11. 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 形曲线,它表示Hb 中O 2 的饱和度与_______ 的关系。
12. 低O 2 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 ,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
13. 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两个反射。
14. 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
15. 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 和_______ 。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图5-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第一节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道的主要功能呼吸首(气道)包括鼻、咽、喉(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下呼吸道)。
随着呼吸道的不断分支,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一系列变化,气道数目增多,口径减小,总横断面积增大,管壁变薄,这些变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一)调节气道阻力通过调节气道阻力从而调节进出肺的气体的量、速度和呼吸功(详见肺通气原理)。
(二)保护功能环境气温、湿度均不恒定,而且可含尘粒和有害气体,这些都交危害机体健康。
但是,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入加温、湿润、过滤、清洁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
1.加温湿润作用主要在鼻和咽,而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较小。
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的温度和温度都较肺同为低。
由于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所以吸入气在达气管时已被加温和被水蒸气所饱和,变为温暖而湿润的气体进入肺泡。
如果外界气温高于体温,则通过呼吸道血流的作用,也可以使吸入气的温度下降到体温水平。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填空题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表现五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运动现场测_法,实验研究法。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_物质代谢_和能量代谢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观察赛跑时血压的变化属_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5、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合成代谢,又有分解代谢。
6.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三.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B )。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2.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B )。
A. 应激B. 反应C. 适应D. 兴奋|3.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C)。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应答4.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 D)。
A. 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B. 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C. 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D. 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5.运动时人体的血压升高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 B。
反应 C。
反射6.体育锻炼能导致人体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 B。
反应 C。
反射、四.判断题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测定,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2、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3、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4、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胸膜腔内压 5.补吸气量 6.肺活量7·用力呼气量 8.功能残气量 9·每分通气量 10.肺泡通气量1I·通气/血流比值12.氧含量 13.血氧饱和度 14.氧解离曲线 15.肺牵张反射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_______。
4·吸气初,肺内压________大气压;胸内压________大气压。
5·腹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
6·入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入为地造成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压力差,在入工呼吸时首先要保持________。
7·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8·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________。
9·肺泡通气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肺换气的过程是:02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散,CO2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散,结果是使流经肺泡的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
1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12·co2的运输方式毒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在________中运输。
13·中度缺02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________,使呼吸________。
14.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________。
第五章呼吸机能名词解释:呼吸:人体从外界不断地摄取O2,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这种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肺活量(VC):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通气量(V E)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
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故也称每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V E max):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又称最大随意通气量(M V)。
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称HbO2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
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O2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称为氧利用率。
氧脉搏:心脏每次波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O2量除以每分心率计算。
思考题: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意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供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从而提供体内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并把体内氧化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为了更有效的获取O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比提高肺泡通气量更有意义。
因为在运动时期望在吸气时肺泡腔中有更多的含O2的新鲜空气,呼气时能呼出更多的含CO2的代谢气体。
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通气气量可能是一致的,但肺泡通气量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结果是不一样的。
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
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的通气量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
而深呼吸能吸入肺泡中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中的空气新鲜率提高,PO2也随之提高,最终导致O2的扩散量增加。
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能限制肺通气量的进一步提高,并可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阻。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呼吸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判断题 5. 运动生理学论述题 6. 运动生理学案例题单项选择题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B.外呼吸C.内呼吸D.肺通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呼吸2.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外呼吸B.内呼吸C.肺通气D.肺换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呼吸3.正常成人的潮气量约为( )A.100ml~200mlB.300ml~400mlC.400ml~600mlD.700ml~900ml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呼吸4.假设人体解剖无效腔气量为150ml,若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2次增至24次,潮气量从500ml减至250ml时,则( )A.肺泡通气量增加B.肺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减少D.肺通气量减少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呼吸5.能够导致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情况是( )A.血液中PCO2增高B.血液中PCO2降低C.血液中pH值增高D.血液中PN2张力增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呼吸6.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的有效刺激是( ) A.一定程度的缺氧B.高浓度的CO2C.一定浓度的CO2D.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呼吸7.体内O2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液B.静脉血液C.细胞内液D.组织液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呼吸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通气量B.肺泡通气量C.最大肺通气量D.肺活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呼吸9.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手倒立B.单杠直臂悬垂C.仰卧起坐的坐起阶段D.吊环十字悬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呼吸10.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呼吸11.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 )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活动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呼吸12.下列能最好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 )A.肺通气量B.肺活量C.补吸气量D.时间肺活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呼吸13.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 )A.缺氧B.PCO2的变化C.H+浓度的变化D.温度的变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呼吸判断题14.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及内呼吸。
2020年乡村医生招聘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2020年乡村医生招聘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1.肺叶被分割的方式是左二右三,选项A。
2.肺的功能血管是肺动脉和肺静脉,选项A。
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右心室,选项D。
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做呼吸,选项A。
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选项C。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选项D。
7.气管软骨的弹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支架作用,选项C。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肺门,选项B。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肺实质,选项B。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Ⅱ型肺泡细胞分泌,选项D。
1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选项C。
1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选项A。
1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左右主支气管,选项B。
1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音器官,选项C。
1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鼻旁窦,选项B。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换气,选项B。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组织换气,选项C。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选项D。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CO2,选项A。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呼吸兴奋,选项C。
21.轻度低氧会导致呼吸兴奋。
22.心脏位于中纵隔。
23.心脏共有四个腔。
24.左房室瓣膜又称为二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称为三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冠状血管。
28.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主要产生和传导冲动。
29.血液循环主要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30.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
31.肺循环起始于右心室。
32.冠脉循环的特点是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高。
33.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肌梗塞。
1.肺通⽓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
⽓体进出肺取决于两⽅⾯因素的相互作⽤:⼀是推动⽓体流动的动⼒;⼀是阻⽌其流动的阻⼒。
前者必须克服后者,⽅能实现肺通⽓。
呼吸运动是肺通⽓的原动⼒。
2.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运动的肌⾁为呼吸肌。
使胸廓扩⼤产⽣吸⽓动作的肌⾁为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产⽣呼⽓动作的肌⾁是呼⽓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此外,还有⼀些辅助呼吸肌,如斜⾓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他肌⾁等,这些肌⾁只在⽤⼒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
吸⽓运动:
呼吸运动:
⽤⼒呼吸:吸⽓是主动的,呼⽓也是主动的。
吸⽓运动:基本过程同前述。
除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强度增⼤外,根据⽤⼒程度吸⽓辅助肌也参与收缩。
呼⽓运动:此时由于呼⽓肌⾁参与,故呼⽓也是主动的。
2017年健康管理师二级章节考点精粹:第二章第六节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六节呼吸系统●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呼吸。
●呼吸过程通过3个环节完成:①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气之间(肺通气),以及肺泡气与肺毛细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报把O2及时地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运送到肺以排除体外。
③细胞呼吸又称为内呼吸,除血液或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外,还包括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肺是外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习惯上称为呼吸器官。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器官及其分支所组成。
临床通常把鼻咽喉乘坐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作下呼吸道。
·肺的导管部:支气管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无气体交换功能,仅为气体出入的管道。
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
(乙酰胆碱、组胺、肾上腺素特别是丙肾上腺素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为临床戒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肺的呼吸部:有肺泡构成,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呼吸性细支气管也有气体交换功能。
成人肺泡有3-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m2.肺泡壁主要有Ⅰ型和Ⅱ型构成,其中Ⅰ型占大多数,它完成气体交换功能。
肺泡壁上的Ⅱ型细胞又称分泌细胞,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脂蛋白)具有减小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趋向缩小,阻碍肺通气(减小吸气阻力)。
二、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出入肺是由于非内外存在着气体的压差。
肺本身不饿能够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靠胸廓运动。
①呼吸运动: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在呼气末或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力和大气压相等)·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用手节律性的压迫胸廓,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缩而维持肺通气。
八年制生理学-肺通气呼吸(respiration )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以氧化体内营养物质,供应能量和维持体温,同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正常成人体内02储存量约为1550ml。
如果停止呼吸,体内储存的02仅能维持6min机体的正常代谢。
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便将终结。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组成(图14-1 ),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堤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过程;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而循环系统对气体的运输则将外呼吸和内呼吸衔接起来。
在机体的不同功能状态下,机体对02的需求和代谢产生的co2量都可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呼吸功能也必须发生适应性的调节。
显然,呼吸的全过程是涉及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协调配合的生理过程。
由于肺通气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通常所说的呼吸(breathing ),仅指肺通气即外呼吸而言。
第一节肺通气原理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自鼻腔至终末细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树的第16级)的呼吸道被称为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s ),是肺通气时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同时还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吸入气体以及引起防御反射(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等保护作用。
肺泡是肺换气的主要场所,肺通气的过程使肺泡气体得到不断更新。
胸廓不仅容纳和保护气道和肺,而且通过呼吸肌的运动为肺通气提供动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呼吸系统一、名词解释1、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气体进出肺的生理过程。
3、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5、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6、血氧饱和度:是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容积百分比。
7、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
8、血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9、气血屏障:肺泡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中血浆进行气体交换必经的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上皮、基膜、结缔组织、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10、解剖无效腔:呼吸时存留在呼吸道中不能进入肺泡的气体量,不参与肺换气。
11、中枢化学感受器:指延髓腹外浅表部位的一个化学感受区。
它不感受缺氧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
12、氧离曲线:表示P 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 C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Hb2、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 CA、10%B、20%C、50%D、25%3、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 C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4、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 B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5、肺通气是指 C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D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舒缩运动7、肺的呼吸部指 BA、小支气管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C、肺泡管至肺泡D、所有肺泡8、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能引起呼吸运动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A、脑脊液中C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H+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Cl-的变化10、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CA、肺泡膜B、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C、呼吸膜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11、下列哪项会引起氧离曲线右移?AA、温度升高B、pH升高C、氧气浓度升高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2、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 CA、8个B、6个C、4个D、2个13、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升高: CA、pH减低B、温度升高C、CO2分压降低D、2,3-DPG增多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B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气道上皮细胞D、肺成纤维细胞15、肺的呼吸部指 BA、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C、肺泡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D、肺泡囊和肺泡16、除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外,组成气-血屏障的成分有 DA、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B、肺泡表面液体层、Ⅱ型肺泡细胞和基膜C、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与Ⅱ型肺泡细胞D、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17、下列可以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的是 AA、血液中CO2的刺激B、脑脊液中O2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PO2的下降18、决定气体在肺部交换方向的关键因素是 BA、气体在血中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的分子量D、呼吸膜的面积1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A、脑脊液中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H+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Cl-的变化20、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是由下列哪对神经传递的? AA、迷走神经B、舌下神经C、副神经D、舌咽神经21、肺换气的动力是 DA.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B. 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C. 大气压与肺泡气间的压力差D. 大气压与血液的气体分压差22、下列哪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右移? AA. 血液中CO2张力增高B. 血液中CO2张力降低C. 血液中pH值增高D. 血液中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23、CO2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通常是 DA.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24、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 AA. 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反射性效应B. 直接兴奋呼吸中枢C. 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25、控制呼吸基本节律的神经元位于 BA. 脊髓前角B. 延髓C. 中脑D. 脑桥背外侧部E. 下丘脑26、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 AA. 抑制B. 兴奋C. 抑制大于兴奋D. 抑制与兴奋相等E. 兴奋大于抑制27、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C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28、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CA.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H+浓度升高C.一定浓度的CO2D.以上全错三、是非题(对)1、在动物实验中,若切断动物的两侧迷走神经后,其呼吸加深变慢。
宝应县中港职业高级中学2010级护理专业学习资料第五章《呼吸运动》一、名词解释1. 呼吸2. 胸内负压3. 肺泡通气血流比值4. 肺活量5. 时间肺活量6. 胸式呼吸7. 生理无效腔8. 肺牵张反射9. 血氧饱和度10. 中枢化学感受器二、填空题1. 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
2. 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 ,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 ,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
4.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 ,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 ,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
5.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 分泌的。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 ,作用是_______ 。
6.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 。
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
7. 迷走神经通过M 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 ,使气流阻力_______ 。
8. 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 ;小儿主要是_______ 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 为主。
9. C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另外还有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形式。
10. 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
11. 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 形曲线,它表示Hb 中O 2 的饱和度与_______ 的关系。
12. 低O 2 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 ,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
13. 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两个反射。
14. 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
15. 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 和_______ 。
第3套呼吸
一、选择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A.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
2.肺通气的根本动力来自于()
A.呼吸肌的舒缩
B.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肺的舒缩
3.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吸气肌收缩
D.呼气肌收缩
4.肺总容量等于()
A.肺活量加余气量
B.肺活量加潮气量
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D.补吸气量加余气量
5.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为()
A.功能余气量
B.补吸气量
C.肺通气量
D.时问肺活量
6.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B上肺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7.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2次/min,则肺泡通气量约为()
A.3L
B.4L
C.5L
D.6L
8.呼吸中枢分布在()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皮质
C.间脑
D.以上所有部位
9.产生和维持基本正常节律性呼吸的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延髓和脑桥
D.下丘脑
10.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长吸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和两个阶段。
2.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是实现的动力,呼吸道是的通道,肺泡则是的场所。
3.人体主要的吸气肌是与;主要呼气肌是与。
4.在平静呼吸过程中,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5.解剖无效腔是指,其容量约为。
6.正常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第1、2、3s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和。
7.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8.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运动强度过大,其值变,
这种变化可使气体交换效率。
9.CO2在血液中的运输中的化学结合有和两种形式。
10.氧分压、CO2分压、H+浓度、温度等因素均能使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移。
三、是非题
1.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平静呼吸主要是由于肋间肌和腹肌等呼吸肌共同舒缩完成的。
()
3.运动时,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增大,从而造成静脉回心障碍,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旋。
()
4.平静呼吸之末尚存流在肺内的气量,称余气量。
()
5.通常,补吸气量大于补呼气量。
()
6.肺活量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静态指标,而时间肺活量则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动态指标。
()
7.从肺换气的角度来讲,进入肺泡的通气量才是有效的通气量。
()
8.在运动强度较小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因呼吸频率的增加。
()
四、名词解释
1.内呼吸
2.呼吸运动
3.胸式呼吸
4.胸内负压
五、问答题
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2.试述正常节律性呼吸产生与维持的生理机制。
3.简述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4.呈“S”形的氧离曲线有何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