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6
外植体选择的原则外植体选取的原则是什么?1、选择优良的种质无论是离体培养繁殖种苗,还是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培养材料的选择都要从主要的植物入手,选取性状优良的种质或特殊的基因型。
对材料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提高成功的几率,增加其实用价值。
2、选择健壮的植株选取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再生能力强,组培易成功。
组织培养用的材料,最好是从生长健壮的无病虫的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
因为这些器官或组织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培养后比较容易成功。
此现象可能是由于外植体内部的植物激素水平能够在接种后得以维持所致。
3、选择适宜的部位植物组织培养几乎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获得了成功,这些部位包括茎尖、茎段、皮层及维管组织、髓细胞、表皮、块茎的储藏薄壁细胞、花瓣、根、茎、子叶、鳞茎、胚珠和花药等。
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诱导条件反应是不一致的,有的部位诱导分化率高,有的部位很难脱分化,或者再分化频率很低。
4、选择适当的时期组织培养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发育阶段,对大多数植物而言,应在其开始生长或生长旺季采样,此时材料内源激素含量高,容易分化,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速度快,增殖率高。
若在生长末期或已进入休眠期时采样,则外植体可能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花药培养应在花粉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取材,这时比较容易形成愈伤组织。
百合在春夏季采集的鳞茎、片,在不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可自由地生长、分化;而其他季节则不能。
叶子花的腋芽培养,如果在1~2月采集,则腋芽萌发非常迟缓;而在3~8月采集,萌发的数目多,萌发速度快。
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应在其生长季节开始时采样。
在生长末期或已进入休眠期时取样,外植体可能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较难成活。
5、考虑器官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一般认为,生理年龄小的幼嫩组织较生理年龄大的成熟衰老组织具有较高的形态发生能力。
随着组织年龄的增加,器官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再生能力。
外植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外植体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案,由于人体的生理构造和解剖结构的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外植体的选择应该基于个体化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
外植体的选择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骨嵌合性好的材料骨嵌合性是指外植体与骨质间的结合能力,在接受牙齿修复后能保持良好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因此,外植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骨嵌合性。
当下常用的外植体材料包括钛、锆、陶瓷等,其中钛是最为常见的选择。
钛具有生物惰性、力学性能好、骨嵌合性良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外植体制作中。
锆和陶瓷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度,但是它们的骨嵌合性要稍差一些。
2.合适的外形和尺寸外植体的外形和尺寸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定制。
患者的牙体尺寸、牙齿的空隙大小、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周围牙齿的支持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外植体的选择。
合适的外形和尺寸能够让患者感到口感舒适、咀嚼自如,并且在外观上也与自己其他的牙齿相符合。
3.与周围牙齿的协调性外植体的材料和外形不仅需要与患者的自然牙齿协调,还要和周围牙齿进行搭配。
如果外植体的颜色、形状等与周围牙齿形成明显的不协调,就会影响到整个口腔的美观度。
因此,在选择外植体时也需要考虑周围牙齿的颜色、大小等因素,以达到与周围牙齿协调的效果。
4.稳定性和耐久性外植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是选择外植体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患者的口腔环境可能会对外植体的材料、结构及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与高耐久性的外植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牙齿修复次数,并且增强修复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选择外植体应该是基于个体化的原则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外植体的性能和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材料的选择,还与制作技术的优良程度、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选择外植体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找到一个专业性强的医疗机构,以确保整个修复过程顺利进行。
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所有植物细胞在理论上都具有重新形成新植株的能力,然而在同一植物的各个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中,其形成新植株的能力因植物年龄、季节及生理状态而有很大不同,对培养的反应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对于组培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1. 外植体的类型外植体可分为带芽外植体和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两种类型。
1.1 带芽的外植体如茎尖、侧芽、原球茎、鳞芽等,利用此类外植体进行培养有两种目的:一是诱导茎轴伸长,为此就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另一个是抑制主轴发育,促进腋芽最大限度的生长,以产生丛生芽,为此则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
这类外植体产生植株的成功率高,而且很少发生变异,容易保存材料的优良特性。
1.2 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如茎段、叶、根、花茎、花瓣、花萼、花粉、胚珠、果实等,这类外植体大多由已分化的细胞组成,需要经过脱分化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或胚状体,然后形成新植株,因此这里外植体形成的后代可能有变异。
2. 外植体的选择条件2.1 外植体的部位确定取材部位时,一方面要考虑朋友材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外植体材料经过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是否会引起不良变异,丧失了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茎尖无疑是较好的取材部位,因为其形态已经基本建成,生长速度快,茎段侧芽或顶芽容易萌发,遗传性状稳定,同时也是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重要途径。
但是茎尖常常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因此,茎段成为广泛应用的外植体材料。
而一些草本植物可以采用叶片、叶柄、花瓣等作为外植体。
一些培养较困难的植物,可选取子叶或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花药和花粉是育种和获得无病毒苗(如草莓)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根、花瓣、鳞茎等部位的培养。
2.2 取材季节一般按照植物生长的最适时期取材,即春夏季节取材,材料幼嫩,生理机能旺盛,灭菌也容易,且易培养。
而秋冬季节取材,植物已经进入生长末期或休眠期,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培养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