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西晋地图
- 格式:xls
- 大小:665.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西晋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西晋时期图说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元年(265)篡魏称帝,是为西晋。
仍魏旧都洛阳,有十四州。
泰始五年(269)分雍、凉、梁三州置秦州;七年(271)分益州置宁州;咸宁二年(276)分幽州置平州,共得十七州。
太康元年(280)平吴得其扬、荆、交、广四州,并南北二荆二扬皆为一州,以十九州成一统。
秦宁二州于太康三年罢并雍、益,故本图以太康二年(281)为准,画出其时的十九州和一百七十一郡国。
州画州治州界;郡国画治所,但为比例尺所限未能画全。
《晋书·地理志》记载颇有脱误,图中间有据清人考证予以补正处,如青州补画北海郡。
司州即汉魏之司隶,治洛阳,统郡十二:河南、荥阳、弘农、上洛、平阳、河东、汲、河内、广平、阳平、魏、顿丘兖州治濮阳廪丘,统郡国八:陈留、濮阳、济阳、高平、任城、东平、济北、泰山豫州治梁国陈县,统郡国十:颖川、汝南、襄城、汝阴、梁、沛、谯、鲁、弋阳、安丰冀州治安平信都,统郡国十三:赵、巨鹿、安平、平原、乐陵、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幽州治范阳涿县,统郡国七:范阳、燕、北平、上谷、广宁、代、辽西平州治辽东襄平,统郡国五:昌黎、辽东、乐浪、玄菟、带方并州治太原晋阳,统郡国六:太原、上党、西河、乐平、雁门、新兴雍州治京兆长安,统郡七: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始平、新平凉州治武威姑臧,统郡八: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酒泉、敦煌、西海秦州治天水冀县,统郡六: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梁州治汉中南郑,统郡八: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西、巴东益州治蜀郡成都,统郡八:蜀、犍为、汶山、汉嘉、江阳、朱提、越峻、庠柯宁州治建宁滇池,统郡四:云南、兴古、建宁、永昌青州治齐国临淄,统郡国七:齐、济南、北海、乐安、城阳、东莱、长广徐州治彭城国彭城,统郡国七:彭城、下邳、东海、琅邪、东莞、广陵、临淮荆州治南郡江陵,统郡国二十二:江夏、南、襄阳、南阳、南乡、义阳、新城、魏兴、上庸、建平、宜都、南平、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武昌、安成扬州治丹阳建邺,统郡十六:丹阳、宣城、淮南、庐江、毗陵、吴、吴兴、会稽、东阳、新安、临海、建安、豫章、临川、鄱阳、庐陵交州治交趾龙编,统郡七:合浦、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广州治南海番禹,统郡十:南海、临贺、始安、始兴、苍梧、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宁浦太康三年罢秦、宁二州,惠帝时复置,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治豫章;怀帝永嘉元年(3 0 7)又分荆州、江州八郡为湘州,治长沙;故西晋末年共有二十一州。
西晋中国行政区划图司州河南郡县:洛阳县、河南县、巩县、河阴新安县、成皋县、缑氏县、阳城县、新城县、陆浑县、梁县、阳翟县荥阳郡县:荥阳县、京县、密县、卷县、阳武县、苑陵县、中牟县、开封县弘农郡县:弘农县、湖县、陕县、宜阳县、黾池县、华阴县上洛郡县:上洛县、商县、庐式县平阳郡县:平阳县、杨县、端氏县、永安县、浦子县、狐讘县、襄陵县、绛邑县、濩泽县、临汾县、北屈县、皮氏县河东郡县:安邑县、闻喜县、垣县、汾阳县、大阳县、猗氏县、解县、蒲坂县、河北县汲郡县:汲县、朝歌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河内郡县:野王县、州县、怀县、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广平郡县:广平县、邯郸县、易阳县、武安县、涉县、襄国县、南和县、任县、曲梁县、列人县、肥乡县、临水县、广年县、斥漳县、平恩县阳平郡县:元城县、馆陶县、清泉县、发干县、东武阳县、阳平县、乐平县魏郡县:邺县、长乐县、魏县、斥丘县、安阳县、荡阴县、内黄县、黎阳县顿丘县县:顿丘县、繁阳县、阴安县、卫县兖州济阴郡县:定陶县、乘氏县、句阳县、离狐县、宛句县、己氏县、成武县、单父县、城阳县泰山郡县:奉高县、博县、赢县、南武城县、梁父县、山茌县、新泰县、南武阳县、莱芜县、东牟县、钜平县陈留国县:小黄县、浚仪县、封丘县、济阳县、雍丘县、尉氏县、襄邑县、外黄县濮阳国县:濮阳县、廪丘县、白马县、鄄城县高平国县:昌邑县、钜野县、方与县、金乡县、湖陆县、高平县、南平县任成国县:任城县、亢父县、樊县东平国县:须昌县、寿张县、范县、无盐县、富城县、东平陆县、刚平县济北国县:庐县、临邑县、东阿县、谷城县、蛇丘县豫州颍川郡县:许昌县、长社县、颍阴县、临颍县、郾县、邵陵县、鄢陵县、新汲县、长平县汝南郡县:新息县、南安阳县、安成县、慎阳县、北宜春县、朗陵县、阳安县、上蔡县、平舆县、定颍县、灈阳县、南顿县、汝阳县、吴房县、西平县襄城郡县:襄城县、繁昌县、郏县、定陵县、父城县、昆阳县、舞阳县汝阴郡县:汝阴县、慎县、原鹿县、固始县、鮦阳县、新蔡县、宋县、褒信县谯郡县:谯县、城父县、酂县、山桑县、龙亢县、蕲县、铚县弋阳郡县:西阳县、轪县、蕲春县、邾县、西陵县、期思县、弋阳县安丰郡县:安风县、雩娄县、安丰县、蓼县、松滋县梁国县:睢阳县、蒙县、虞县、下邑县、宁陵县、谷熟县、陈县、项县、长平县、阳夏县、武平县、苦东县沛国县:相县、沛县、丰县、竺邑县、符离县、杼秋县、汶县、虹县、萧县鲁国县:鲁县、汶阳县、卞县、邹县、番县、薛县、公丘县冀州渤海郡县:南皮县、东光县、浮阳县、饶安县、高城县、重合县、东安陵县、修县、广川县、阜城县博陵郡县:安平县、饶阳县、南深泽县、安国县常山郡县:真定县、石邑县、井陉县、上曲阳县、蒲吾县、南行唐县、灵寿县、九门县赵国县:房子县、元氏县、平棘县、高邑县、中丘县、柏人县、平乡县、邬县钜鹿国县:黾陶县、钜鹿县安平国县:信都县、下博县、武邑县、武隧县、观津县、扶柳县、广宗县、经县平原国县:平原县、高唐县、茌平县、博平县、聊城县、安德县、西平昌县、般县、鬲县乐陵国县:厌次县、阳信县、漯沃县、新乐县、乐陵县章武国县:东平舒县、文安县、章武县、束州县河间国县:武垣县、鄚侯县、易城县、中水县、成平县高阳国县:博陆县、高阳县、北新城县、蠡吾县清河国县:清河县、东武城县、绎幕县、贝丘县、灵县中山国县:卢奴县、魏昌县、新市县、安喜县、蒲阴县、望都县、唐县、北平县幽州北平郡县:徐无县、土垠县、俊靡县、无终县上谷郡县:沮阳县、居庸县广宁郡县:下洛县、潘县、涿鹿县代郡县:代县、广昌县、平舒县、当城县辽西郡县:阳乐县、肥如县、海阳县范阳国县:涿县、良乡县、方城县、长乡县、遒县、故安县、范阳县、容城县燕国县:蓟县、安次县、昌平县、军都县、广阳县、潞县、安乐县、泉州县、雍奴县、狐奴县平州昌黎郡县:昌黎县、宾徒县乐浪郡县:朝鲜县、屯有县、浑弥县、遂城县、镂方县、驷望县玄菟郡县:高句丽县、望平县、高显县带方郡县:带方县、列口县、南新县、长岑县、提奚县、含资县、海冥县辽东国县:襄平县、汶县、居就县、乐就县、安市县、西安平县、新昌县、力城县并州上党郡县:潞县、屯留县、壶关县、长子县、泫氏县、高都县、铜鞮县、涅襄垣县、武乡县乐平郡县:沾县、上艾县、寿阳县、轑阳县、乐平县雁门郡县:广武县、崞县、氵枉陶县、平城县、艹俊人县、繁畤县、原平县、马邑县新兴郡县:九原县、定襄县、云中县、广牧县、晋昌县太原国县:晋阳县、阳曲县、榆次县、于离县、盂县、狼孟县、阳邑县、大陵县、祁县、平陶县、京陵县、中都县、邬县西河国县:离石县、隰城县、中阳县、介休县雍州京兆郡县:长安县、杜陵县、霸城县、蓝田县、高陆县、万年县、新丰县、阴般县、郑县冯诩郡县:临晋县、下卦县、重泉县、粟邑县、莲勺县、郃阳县、夏阳县扶风郡县:池阳县、郿县、雍县、汧县、陈仓县安定郡县:临泾县、朝那县、乌氏县、都卢县、鹑觚县、阴密县、西川县北地郡县:泥阳县、富平县始平郡县:槐里县、始平县、武功县、鄠县、蒯城县新平郡县:漆县、汾邑县凉州金城郡县:榆中县、允街县、金城县、白土县、浩亹县西平郡县:西都县、临羌县、长宁县、安夷县武威郡县:姑臧县、宣威县、揖次县、仓松县、显美县、骊靬县、番禾县张掖郡县:永平县、临泽县、屋兰县西郡县:日勒县、删丹县、仙提县、万岁县、兰池县酒泉郡县:福禄县、会水县、安弥县、骍马县、乐涫县、表氏县、延寿县、玉门县、沙头县敦煌郡县:昌蒲县、敦煌县、龙勒县、阳关县、效谷县、广至县、宜禾县、宜安县、深泉县、伊吾县、新乡县、乾齐县秦州陇西郡县:襄武县、首阳县、临洮县、狄道县南安郡县:獂道县、新兴县、中陶县天水郡县:上卦县、始昌县、新阳县、显新县、成纪县略阳郡县:临渭县、平襄县、略阳县、清水县武都郡县:下辩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故道县阴平郡县:阴平县、平广县梁州汉中郡县:南郑县、蒲池县、褒中县、沔阳县、成固县、西乡县、黄金县、兴道县梓潼郡县:梓潼县、涪城县、武连县、黄安县、汉德县、晋寿县、剑阁县、白水县广汉郡县:广汉县、德阳县、五城县新都郡县:雒县、什方县、绵竹县、新都县涪陵郡县:汉复县、涪陵县、汉平县、汉葭县、万宁县巴郡县:江州县、垫江县、临江县、枳县巴西郡县:阆中县、苍溪县、岐惬县、汉昌县、宕渠县、安汉县、平州县国:西充国、南充国巴东郡县:鱼复县、朐月忍县、南浦县益州蜀郡县:成都县、广都县、繁县、江原县、临邛县、郫县犍为县县:武阳县、南安县、僰道县、资中县、牛鞞县汶山郡县:汶山县、升迁县、都安县、广阳县、兴乐县、平康县、蚕陵县、广柔县汉嘉郡县:汉嘉县、徙阳县、严道县、旄牛县江阳郡县:江阳县、符县、汉安县朱提郡县:朱提县、南广县、汉阳县、南秦县、堂狼县越巂郡县:会无县、邛都县、卑水县、定苲县、台登县牂柯郡县:万寿县、且兰县、谈指县、夜郎县、毋敛县、并渠县、鄨县、平夷县宁州云南郡县:云平县、云南县、梇栋县、青蛉县、姑复县、邪龙县、榆县、遂久县、永宁县兴古郡县:律高县、句町县、宛温县、漏卧县、毋掇县、贲古县、滕休县、镡封县、汉兴县、进乘县、都篖县建宁郡县:味县、昆泽县、存县、邑县、新定县、谈槁县、母单县、同濑县、漏江县、牧麻县、谷昌县、连然县、秦臧县、双柏县县、俞元县、修云县、泠丘县、滇池县永昌郡县:不韦县、永寿县、比苏县、雍乡县、南涪县、巂唐县、哀牢县、博南县青州济南郡县:平寿县、下密县、胶东县、即墨县、祝阿县城阳郡县:莒县、姑幕县、诸县、淳于县、东武县、高密县、壮武县、黔陬县、平昌县、昌安县长宁郡县:不其县、长广县、挺县齐国县:临淄县、西安县、东安县、广饶县、昌国县乐安国县:高苑县、临济县、博昌县、利益县、蓼城县、邹县、寿光县、东朝阳县东莱国县:掖县、当利县、庐乡县、曲城县、黄县、巾弦县徐州东海郡县:郯县、朐县、襄贲县、利城县、赣榆县、厚丘县、兰陵县、承县、昌虑县、合乡县、戚县东莞郡县:东莞县、朱虚县、安丘县、盖县、临朐县、剧县、广县广陵郡县:淮阴县、射阳县、舆县、海陵县、广陵县、盐渎县、淮浦县、江都县临淮郡县:盱眙县、东阳县、高山县、赘其县、潘旌县、高邮县、淮陵县、司吾县、下相县、徐彭城国县:彭城县、留县、广戚县、傅阳县、武原县、吕梧县下邳国县:下邳县、凌县、睢陵县、夏丘县、取虑县、僮县琅邪国县:开阳县、临沂县、阳都县、缯县、即丘县、华县、费县、东安县、蒙阴县荆州江夏郡县:安陆县、云社县、曲陵县、平春县、鄳县、竟陵县、南新市县南郡县:江陵县、编县、当阳县、华容县、鄀县、枝江县、旌阳县、州陵县、监利县、松滋县、石首县襄阳郡县:宜城县、中庐县、临沮县、巳阝县、襄阳县、山都县、邓城县、鄾县顺阳郡县:酂县、顺阳县、南乡县、丹水县、武当县、阴县、筑阳县、析县义阳郡县:新野县、穰县、邓县、蔡阳县、随县、安昌县、棘阳县、厥西县、平氏县、义阳县、平林县、朝阳县新城郡县:房陵县、绥阳县、昌魏县、沶乡县魏兴郡县:晋兴县、安康县、西城县、锡县、长利县、洵阳县上庸郡县: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上廉县、微阳县建平郡县:巫县、北井县、秦昌县、信陵县、兴山县、建始县、秭归县、沙渠县宜都郡县:夷陵县、夷道县、佷山县南平郡县:作唐县、孱陵县、南安县、江安县武陵郡县:临沅县、龙阳县、汉寿县、沅陵县、黚阳县、酉阳县、镡城县、沅南县、迁陵县、舞阳县天门郡县:零阳县、溇中县、衮县、临澧县、澧阳县长沙郡县:临湘县、攸县、下隽县、醴陵县、刘阳县、建宁县、吴昌县、罗县、蒲沂县、巴陵县衡阳郡县:湘乡县、重安县、湘南县、湘西县、烝阳县、衡山县、连道县、新康县、益阳县湘东郡县:酃县、茶陵县、临烝县、利阳县、阴山县、新平县、新宁县零陵郡县:泉陵县、祁阳县、零陵县、营浦县、洮阳县、永昌县、观阳县、营道县、春陵县、泠道县、应阳县邵陵郡县:邵陵县、都梁县、夫夷县、建兴县、邵阳县、高平县桂阳郡县:郴县、耒阳县、便县、临武县、晋宁县、南平县武昌郡县:武昌县、柴桑县、阳新县、沙羡县、沙阳县、鄂县、官陵县安成郡县:平都县、宜春县、新谕县、永新县、安复县、萍乡县、广兴县南阳国县:宛县、西鄂县、雉县、鲁阳县、犨县、淯阳县、博望县、堵阳县、叶县、舞阴县、比阳县、涅阳县、冠军县、郦县扬州丹阳郡县:建邺县、太康县、丹杨县、于湖县、芜湖县、永世县、溧阳县、江乘县、句容县、湖熟县、秣陵县宣城郡县:宛陵县、宣城县、陵阳县、安吴县、临城县、石城县、泾县、春谷县、广德县、宁国县、怀安县淮南郡县:寿春县、成德县、下蔡县、义城县、西曲阳县、平阿县、历阳县、全椒县、阜陵县、合肥县、逡遒县、阴县、陵县、当涂县、东城县、乌江县庐江郡县:阳泉县、灊县、皖县、寻阳县、居巢县、临湖县、襄安县、龙舒县、六故县、六国县毗陵郡县:丹徒县、曲阿县、武进县、延陵县、毗陵县、即阳县、无锡县吴郡县:吴县、嘉兴县、海盐县、盐官县、钱唐县、富阳县、桐庐县、建德县、寿昌县、海庐县、娄县吴兴郡县:乌程县、临安县、余杭县、武康县、东迁县、于潜县、故鄣县、安吉县、原乡县、长城县会稽郡县:山阴县、上虞县、余姚县、句章县、鄞县、鄮县、始宁县、剡县、永兴县、诸暨县东阳郡县:长山县、永康县、乌伤县、吴宁县、太末县、信安县、丰安县、定阳县、遂昌县新安郡县:始新县、遂安县、黝县、歙县、海宁县、黎阳县临海郡县:章安县、临海县、始丰县、永宁县、宁海县、松阳县、安固县、横阳县建安郡县:建安县、吴兴县、东平县、建阳县、将乐县、邵武县、延平县晋安郡县:原丰县、新罗县、宛平县、同安县、候官县、罗江县、晋安县、温麻县豫章郡县:南昌县、海昏县、新淦县、建城县、望蔡县、永修县、建昌县、吴平县、豫章县、彭泽县、艾县、康乐县、丰城县、新吴县、宜丰县、钟陵县临川郡县:临汝县、西丰县、南城县、东兴县、南丰县、永成县、宜黄县、安浦县、西宁县、新建县鄱阳郡县:广晋县、鄱阳县、乐安县、余汗县、鄡阳县、历陵县、葛阳县、晋兴县庐陵郡县:西昌县、高昌县、石阳县、巴丘县、南野县、东昌县、遂兴县、吉阳县、兴平县、阳丰县南康郡县:赣县、雩都县、平固县、南康县、揭阳县交州合浦郡县:合浦县、南平县、荡昌县、徐闻县、毒质县、珠官县交趾郡县:龙编县、苟漏县、X阝娄县、西于县、武宁县、朱鸢县、曲易县、交兴县、北带县、稽徐县、安定县、南定县、海平县新昌郡县:麋泠县、嘉宁县、吴定县、封山县、临西县、西道县武平郡县:武宁县、武兴县、进山县、根宁县、安武县、扶安县、封溪县九真郡县:胥浦县、移风县、津梧县、建初县、常乐县、扶乐县、松原县九德郡县:九德县、咸驩县、南陵县、阳遂县、扶苓县、曲胥县、浦阳县、都洨县日南郡县:象林县、贡金县、朱吾县、西卷县、比景县广州南海郡县:番禺县、四会县、增城县、博罗县、龙川县、平夷县临贺郡县:临贺县、谢沐县、冯乘县、封阳县、兴安县、富川县始安郡县:始安县、始阳县、平乐县、荔浦县、常安县、熙平县、永丰县始兴郡县:曲江县、桂阳县、始兴县、含洭县、浈阳县、中宿县、阳山县苍梧郡县:广信县、端溪县、高要县、建陵县、新宁县、猛陵县、鄣平县、农城县、元谿县、临允县、都罗县、武城县郁林郡县:布山县、阿林县、新邑县、晋平县、始建县、郁平县、领方县、武熙县、安广县桂林郡县:潭中县、武丰县、粟平县、羊平县、龙刚县、夹阳县、武城县、军腾县高凉郡县:安宁县、高凉县、思平县高兴郡县:广化县、海安县、化平县、黄阳县、西平县宁浦郡县:宁浦县、连道县、吴安县、昌平县、平山县附:西晋分为州、郡、县三级。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夏朝,起⽌时间:前2070年-前1600年,都城:阳城、阳翟、⽼丘、斟鄩、西河,都城今址:河南登封、陈留、偃师、安阳等,建⽴者:禹(姒⽂命)商朝,起⽌时间: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亳、西毫、奄、殷,都城今址: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建⽴者:汤(⼦天⼄)西周,起⽌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都城:镐京,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周武王姬发。
东周春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东周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秦朝,起⽌时间: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咸阳,都城今址:陕西咸阳,建⽴者: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起⽌时间:前202年-公元8年11⽉,都城:长安,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汉⾼祖刘邦。
东汉,起⽌时间:25年-220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蜀吴),起⽌时间:220年-280年,魏(220年-266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魏⽂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都城:成都,都城今址:四川成都,建⽴者:昭烈帝刘备。
吴(222年-280年)都城:建业,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吴⼤帝孙权。
西晋,起⽌时间:266年-316年,都城:洛阳、长安,都城今址: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建⽴者: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起⽌时间:317年-420年,都城:建康,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晋元帝司马睿。
⼗六国,⼗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
该时期⾃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成国(成汉)、在中原建⽴汉赵(后称前赵)时起,⾄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
这⼀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北⽅和西南则先后建⽴了⼆⼗多个国家。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
(台湾版/组图)
中国历史地图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带图
4、周初封建图
5、春秋列国图
6、战国七雄图
7、秦代统一图
8、西汉疆域图
9、汉代匈奴图
10、汉代西域图
11、东汉疆域图
12、三国鼎立图
13、西晋统一图
14、东晋后赵成汉图
15、东晋燕秦图
16、东晋后燕后秦图
17、东晋与北方诸国图
18、南北朝图一宋魏
19、南北朝图二齐魏
20、南北朝图三梁与东西魏
21、南北朝图四陈齐与周
22、隋代统一图
23、唐代十道图
24、唐代藩镇图
25、隋唐时代东亚图
26、五代图一后梁
27、五代图二后唐
28、五代图三后晋与后汉
29、五代图四后周
30、北宋疆域图
31、南宋金夏疆域图
32、元代中国本部图
33、蒙古四大汗国图
34、明代疆域图
35、清代疆域图
3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变迁图。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
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
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
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
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
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
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
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
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
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
晋朝皇帝列表西晋皇帝列表(266-316)庙号 谥号 姓名 表字 统治时间 年号世祖 武皇帝 司马炎 安世 266-290 泰始266-274、咸宁275-280、太康280-289、太熙290-290孝惠皇帝 司马衷 正度 290-301 永熙290年-永宁302年睿皇帝 司马伦 — 301 建始301年 孝惠皇帝 司马衷 正度 301-306 太安302年-光熙306年 孝怀皇帝 司马炽 — 307-313 永嘉307年-313年愍帝司马邺—313-316建兴313年-316年东晋皇帝列表(317-420)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年限年号中宗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建武317年-317年、太兴318年-321年、永昌322年-323年 肃宗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显宗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咸康335年-342年 延宗 康帝 司马岳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孝宗 穆帝 司马聃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升平357年-361年 宁宗 哀帝 司马丕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兴宁363年-365年 虞宗 废帝 司马奕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烈宗 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太元376年-396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6年-403年 隆安397年-401年、元兴402年-404年 — 武悼帝桓玄 403-404 永始404年~404年 —桓谦404-405天康404年~405年追封先祖姓名表字 庙号 (追)谥号 生卒及在位年限 备注司马懿 仲达 高祖(追封) 舞阳宣文侯(魏授谥号)宣帝(追封) (179-251)接管魏国政权时间249-251 司马炎之祖父司马师 子元 世宗(追封) 舞阳忠武侯(魏授谥号)景帝(追封) (208-254)接管魏国大权时间252-254 司马炎之伯父司马昭 子上 太祖(追封) 文帝(追封) (213-265)接管魏国大权时间255-265 司马炎之父安帝司马德宗(复位)404年-418年义熙405年-418年恭帝司马德文418年-420年元熙419年-420年晋朝简介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1、2、夏朝地图夏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3、商朝地图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
4、西周地图西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
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4、东周春秋时期地图5、东周战国时期地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6、秦朝地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第一次明确的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则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7、西汉地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征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8、三国地图这其中缺少了东汉的版图,但是把三国的版图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版图。
曹魏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曹魏;越南大部分归属东吴;缅甸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
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9、西晋地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力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的时间仅仅51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扩大或缩小。
10、东晋十六国地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缩,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11、南北朝地图一南北朝的第一个时期。
12、南北朝地图二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魏和南齐对峙。
北方游牧民族和青藏高原吐谷浑日益兴起。
13、隋朝地图隋再度统一了中国,不过没有统一西域各部。
14、盛唐地图全盛时期的唐朝,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当时的强大,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的疆域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唐朝中期虽然西部边界有所收缩但却将东北地区首次纳入了中国版图。
突厥虽已复国但已不复当年之勇,不久被回纥所取。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春秋前770-476 /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新朝8-23 王莽长安东汉25-220 光武帝洛阳三国魏220-265 曹操洛阳蜀221-263 刘备成都吴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265-316 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304-439 / /南北朝420-581 / /隋朝581-618 杨坚大兴唐朝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907-960 / /宋朝北宋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 高宗临安辽朝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 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 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国学×参考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西晋灭吴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国学×参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七种朝代歌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组图)综合新闻
中国历史地图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带图
4、周初封建图
5、春秋列国图
6、战国七雄图
7、秦代统一图
8、西汉疆域图
9、汉代匈奴图
10、汉代西域图
11、东汉疆域图
12、三国鼎立图
13、西晋统一图
14、东晋后赵成汉图
15、东晋燕秦图
16、东晋后燕后秦图
17、东晋与北方诸国图
18、南北朝图一宋魏
19、南北朝图二齐魏
20、南北朝图三梁与东西魏
21、南北朝图四陈齐与周
22、隋代统一图
23、唐代十道图
24、唐代藩镇图
25、隋唐时代东亚图
26、五代图一后梁
27、五代图二后唐
28、五代图三后晋与后汉
29、五代图四后周
30、北宋疆域图
31、南宋金夏疆域图
32、元代中国本部图
33、蒙古四大汗国图
34、明代疆域图
35、清代疆域图
3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变迁图。
中国朝代地图、中国朝代简史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
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地图: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朝简略: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
建立商王朝。
一开始定都毫(念:bo。
今河地商丘。
),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
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地图: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周分两段,西周、东周。
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
东周都城洛邑。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商末,文王姬昌反。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地图: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东周春秋时期地图:东周战国时期地图:、秦(前221年-前206年)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朝形势图西汉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东晋形势图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元朝形势图(1330年)明朝形势图(1433年)清朝疆域图(1820年)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宋代海外贸易图
元朝交通路线图。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图文介绍)夏朝 (2)商朝 (3)周朝 (4)春秋 (5)战国 (6)秦国 (7)汉朝 (8)东汉 (9)三国 (10)西晋 (11)东晋 (12)隋朝 (13)唐朝 (14)五代十国 (15)北宋 (16)南宋 (18)元朝 (19)明朝 (20)清朝 (21)中华民国 (22)中国现在的版图 (23)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
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
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
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
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
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
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
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
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
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
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
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