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植体的继代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组培的继代培养将诱导产生的芽、苗、愈伤组织、原球茎或胚状体等培养物重新分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也称为增殖培养。
该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决定繁殖速度快慢、繁殖系数高低的关键阶段。
继代使用的培养基对于一种植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
由于培养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充足的营养供应和生长调节剂作用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繁殖速度大大加快。
1、继代增殖方式根据外植体分化和生长的方式不同,继代培养中培养物的增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主要的增殖方式有:(1)多节茎段增殖将顶芽或腋芽萌发伸长形成的多节茎段嫩枝,剪成带1~2枚叶片的单芽或多芽茎段,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培养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移栽容易成活,遗传性状稳定,如马铃薯、葡萄、刺槐、山芋等即可此种方式增殖。
(2)丛生芽增殖将顶芽或腋芽萌发形成的丛生芽分割成单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再生,是最能使无性系后代保持原品种特性的一种增殖方式,而且成苗速度快,繁殖量大,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3)不定芽增殖将能再生不定芽的器官或愈伤组织块分割,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不定芽形成的数量与腋芽无关,其增殖率高于丛生芽方式。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再生的植株在遗传上的稳定性较差,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4)原球茎增殖将原球茎切割成小块,也可以给予针刺等损伤,或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来加快其增殖进程。
(5)胚状体增殖通过体细胞胚的发生来进行无性系的大量繁殖。
具有极大的潜力,其特点是成苗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因而是增殖系数最大的一种方式。
但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情况复杂,通过胚状体途径繁殖的植物种类远没有丛生芽和不定芽涉及的广泛。
一种植物的增殖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无性扩繁。
如葡萄可以通过多节茎段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蝴蝶兰可以通过原球茎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
组培苗在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一、植物褐化A、原因可能有:1、植物本身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在切割外植体时,从伤口渗透出来,直接渗入培养基中,或在继代培养时不断形成并渗出。
2、(1)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及季节(2)培养基成分,浓度过高的无机盐和高浓度6-BA、KT 等容易加重褐化。
(3)培养条件不当,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光照过强,均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B、防止措施: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选取幼龄材料,选合适部位,时间一般在初冬或初春2、暗培养或勤转瓶3、弱光培养、低温培养4、添加活性炭或抗氧化剂等5、可以降低无机盐含量,由全量降为半量,减少铵态氮的含量。
二、玻璃化现象A、原因可能有:1、培养温度高2、生长素种类及其配制比例不合适。
铵态氮及碳源对某些植物培养不适宜。
B、防止措施:1、降低培养瓶内的湿度,增加琼脂量,每瓶接种量减少三分之一2、降低培养温度3、增加光照4、降低培养温度5、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也可以降低或去除铵态氮。
6、在培养基中加入1.0~5.0g/L活性炭。
三、黄化现象A、原因可能有:1、培养基中铁元素含量不足,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
2、培养瓶温度不适,光照不足。
3、pH值有问题。
(培养基配置不正确)B、防止措施:1、检查培养基配置过程,保证培养基成分正确添加2、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3、控制培养室温度,增加光照,用透气盖改善瓶内通气情况四、污染现象A、原因可能有:1、原瓶苗有污染2、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3、操作时认为带入菌4、接种环境不干净5、原瓶苗细菌性污染(浑浊水渍状、或泡沫发酵状)常由于灭菌锅未排尽冷空气、灭菌锅压力温度不够,计时不准确造成。
6、原瓶苗真菌性污染(出现各种颜色的孢子),可能是由于空气、瓶口及瓶盖真菌孢子引起。
B、防止措施:1、正确使用灭菌锅2、接种工具每次使用完后要消毒灭菌,接种时,手不要碰盘子的任何地方,用镊子夹盘子。
3、污染的原瓶苗要及时淘汰,如果原瓶苗数量少要进行灭菌4、接种时,要保证接种环境的干净卫生,台内工具不宜放太多。
一、名词解释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在组织培养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玻璃化苗: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花粉胚:用花粉经过人工的组织培养而形成的幼胚,发育成的植株就只有正常胚一半的染色体组,所以由花粉胚发育成的植株不会产生种子。
生理隔离:植物传粉后或动物交配后,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种植保存: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植资源,使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和活力,并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全能性:是指干细胞具有的分化成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和形成完全胚胎的能力。
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陆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脱毒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胚状体:亦称体细胞胚。
指在组培过程中,由植物体细胞所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模拟体内出现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一般流程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有意思啦,就像养小宠物一样,不过咱养的是植物细胞。
这植物细胞培养呢,有一套自己的流程。
一、外植体的选择。
咱得先找个合适的外植体。
啥是外植体呢?就是从植物体上取下来用于培养的那部分,就像从树上摘个小树枝或者从花上揪个小花瓣啥的。
这外植体的选择可讲究了呢。
要挑那些健康的、生命力强的部分。
比如说吧,如果是培养苹果的细胞,那可能就选个苹果树上长得壮实的小嫩芽。
而且不同的植物细胞培养目的,外植体也不一样哦。
要是想让细胞分化出根来,可能就选靠近根部的组织;要是想让它长出叶子,那可能就选茎尖附近的组织啦。
这就跟咱们做菜选食材一样,得选对了才能做出好菜呢。
二、外植体的消毒。
选好外植体之后,可不能就直接往培养皿里放呀,得消毒呢。
这就好比咱们从外面带回来的小宠物,得先给它洗个澡,消消毒,不然有病菌就不好了。
消毒的时候得小心,不能把外植体给弄死了。
一般会用一些温和的消毒剂,像酒精啊,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消毒剂配合着用。
消毒的时间也得把握好,时间短了,消毒不彻底,病菌还在;时间长了,外植体可能就被毒死了。
这就像给小宠物洗澡,洗太久了可能小宠物就着凉生病啦。
三、接种。
消毒完了就到接种这一步啦。
这就像是把小宠物放进它的小窝一样。
把外植体放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这培养基可神奇了,就像是给植物细胞做的营养餐,里面有各种营养成分,像糖类呀,维生素呀,矿物质呀,都是细胞生长需要的东西。
接种的时候也得小心翼翼的,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就像给小宠物找个干净的小窝一样,要是有细菌混进去了,细胞可就长不好了。
四、初代培养。
接种完了,细胞就开始在培养基上生长啦,这就是初代培养。
细胞就像小婴儿一样,开始慢慢适应新环境,吸收培养基里的营养,慢慢长大。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细胞会开始分化,形成一些小的组织块,就像小婴儿开始学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样。
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呢,比如说细胞可能不生长,或者长得很慢,这时候就得找找原因了,是不是培养基的营养不够啊,还是环境温度不合适呀。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因而只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植物一切生活细胞都具有分化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这是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细胞分化:个体细胞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脱分化: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机能,又回复到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再分化:由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再分化愈伤组织: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细胞经脱分化等一系列过程,转变为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细胞大而不规则,高度液泡化、没有次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通过更新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无菌培养的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器官发生: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过程。
体细胞胚:由外植体可直接形成胚状体,外植体也可以经脱分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
胚状体是由体细胞发育而来人工种子:通过将植物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珠芽等包埋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里,制成的具有播种功能、类似天然种子的颗粒就称为人工种子。
繁殖系数:也叫增殖系(倍)数或增殖率,是指繁殖材料在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的倍数。
污染: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于材料被切割而使多酚氧化酶活化将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并向培养基中扩散,抑制培养物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的现象。
玻璃化:指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试管苗呈半透明状外观形态异常的现象。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单细胞或小的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一、继代培养1.培养物再培养的或从初代培养新生长的组织或器官称为“培养物”。
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培养物如愈伤组织、芽、胚状体和原球茎等, 数量都还不太多, 它们需要进一步增殖, 使之越来越多, 从面发挥快速繁殖的优势。
2.继代培养把初代培养所获得的培养物, 移植到新的培养环境, 这种移植操作经过多次反复的培养, 就叫继代培养, 又叫连续培养。
依移植操作的次数分别称为第 1 次继代培养、第2 次继代培养…., 连续多代的培养又被称为建成培养。
其目的旨在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芽(苗)。
继代培养的后代是按几何级数量增加的过程。
3.继代培养中扩繁的方法,包括切割茎段、分离芽丛、分离愈伤组织、分离胚状体、分离原球茎等。
切割茎段常用于有伸长的茎梢、茎节较明显的培养物。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保持母种特性。
增殖使用的培养基对于某一种植物的培养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 由于培养物在接近最良好的环境条件, 营养供应和激素调控下, 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 所以能够按几何级数增殖。
继代培养是经常性不停的进行过程。
在达到相当数量之后, 应考虑使其中大部分转入生根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 增殖只是贮备母株, 而生根才是增殖材料的分流, 生产出成品。
二、继代方法1.固体培养有利于器官的分化。
2.液体培养以原球茎或胚状体方式增殖时,如兰花中增殖后得到的原球茎,分切后进行振荡培养(22 ℃恒温,连续光照)即可获得大量的原球茎,再切成小块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即可得到大量小苗。
在快速繁殖中, 增殖培养有时采用浅层液体静置培养, 生根阶段再采用固体培养基, 以节省成本。
三、提高增殖速度的方法1.改进培养基历来使用的培养基大多为培养细胞、愈伤组织和根等设计的, 无机盐浓度较高, 对一些植物茎尖、芽的生长不一定合适。
一方面可参考已有资料或相关的报道, 一方面进行多种实验找出最佳培养基。
GR 在增殖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但是报道差异很大。
继代增殖
春季萌发期(四)取材的大小
茎尖:0.2~2mm
茎段:单芽
叶片:0.25cm2
+ 0.1% 吐温(tween)-20,8~15分钟
问题
contamination)
抗生素需过滤灭菌
链霉素(streptomycin)10mg/L
青霉素(penicillin)20mg/L
羧变青霉素(Carbenicillin)200~300mg/L
噻孢霉素(cefotaxime)100~200mg/L
王林叶片直接再生芽长富-2叶片愈伤再生芽
鳞片近轴面或边缘直接形成带根的小鳞茎。
NO
3-N / NH
4
-N=2:1
2. 培养基琼脂浓度对继代苗增殖的影响
6~8g/L
根据继代苗生长状况调整激素用量
7~10d恢复生长,10~30d迅速生长,然后缓慢下来。
MS+BA1.0 mg/L+NAA0.05 mg/L+白砂糖35g/L+琼脂6.0g/L (二)培养条件
25±3°C
1500~2000 lx 12~16 h / d
继代接种后10~25d 暗培养
提高繁殖量。
(三)继代间隔
30~45d,生长缓慢以致顶端停长,尽早转接。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主要是在无菌室内完成,其关键技术是无菌、避免污染。
作到了外植体灭菌彻底、接种操作要领得当,很少有污染(5%左右),解决了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之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了一多半。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组织的外界来源体。
当然培养容器内长成的植株也可以作外植体,这样省去外植体灭菌程序,更方便,但其初次来源还是外界植物组织,放入转管培养概念比较合适。
转管继代培养指在盛培养基容器内植物体生长一段时间后(1个月左右),由于培养基失水干结、容器内植株过于密集、培养基养分消耗干净、培养基累积代谢有害物质过多,需要将生长在容器内的植物体转到新的培养基上重新生长。
在完成一系列的转管培养过程中,植物体得以完成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快速繁殖,达成植物组织培养的目标。
一、外植体采样与初处理1、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内每个细胞含有该植物种性的全部遗传基因密码,在离体培养时加入足够养分与激素控制,能生长成一株完整植株。
利用这一基础理论,许多珍贵物种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大量扩繁。
在植物细胞离体培养时,发生基因诱导突变的概率往往高于自然突变,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用于植物育种的原理。
植物生长点的生命活力很强,营腐生生活的植物病毒不能在其细胞内生存,所以取生长点足够小(小于0.5毫米)能够培养大量不含病毒的无性繁殖植物母株,进行品种的提纯复壮。
2、外植体采样与初处理虽说植物单个细胞具有全能性,能长出一株完整植株,但在生产实际中,且不说单细胞培养,就是分生能力弱的老细胞组织也难以培养成新植株,所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采样关系到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率。
按照植物组织培养目标不同与植物稀有程度不同,采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用于培养常规作物脱毒母株的外植体,最好取其茎尖2-3厘米长。
实验五外植体的继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母液法配制MS培养基(外植体的继代培养)以及掌握培养基灭菌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
二、原理
1、愈伤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再分化”出根和芽等器官。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控着愈伤组织的芽和根的分化。
主要是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类的比例。
2、由外植体直接诱导出的侧芽,转接到相应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和继代,以提高增殖率。
三、实验用具和药品:
四、实验步骤:
每组配制500ml培养基
接种、培养、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