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猪品种识别
- 格式:doc
- 大小:804.09 KB
- 文档页数:1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品种繁多,类型各异。
为了提高学生对猪的品种识别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开展了猪类型及品种识别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猪的品种分类、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知识,并掌握猪的品种识别技巧。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猪的品种分类、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2. 掌握猪的品种识别技巧。
3. 提高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猪的品种分类:介绍了猪的品种分类方法,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
2. 猪的外貌特征:详细介绍了宁乡猪、滇南小耳猪、沂蒙黑猪等主要品种的外貌特征,包括体型、头部、耳朵、颈部、背腰、四肢等方面的特点。
3. 猪的生产性能:分析了猪的生产性能,如繁殖能力、生长速度、肉质等。
4. 猪的品种识别技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猪的品种识别技巧。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猪的品种分类、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等基本知识。
2. 图片观察:教师展示猪的品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猪的外貌特征。
3. 实物观察:组织学生到畜牧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眼目睹猪的外貌特征,并与其他品种进行比较。
4. 模型制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猪的模型,进一步加深对外貌特征的理解。
5. 品种识别练习:教师提供不同品种的猪的照片,让学生进行品种识别练习。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猪的品种分类、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等基本知识。
2. 提高了猪的品种识别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猪的品种。
3.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六、实训总结本次猪类型及品种识别实训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猪的品种识别技巧,还提高了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猪的品种识别技巧。
生猪品种及辨认方法
生猪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猪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因此,正确地辨认猪品种对于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猪品种及其辨认方法:
1. 大白猪:大白猪是我国主要的肉用品种之一,其特点是体型大、毛色白、躯体粗壮。
辨认方法:体重一般在100公斤以上,身体呈长方形,耳朵垂放,头部较宽。
2.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是一种外来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其特点是体型中等、毛色红褐色、躯体粗壮。
辨认方法:体重一般在100公斤左右,身体呈长方形,头部略小,耳朵向前倾斜。
3. 二元猪:二元猪是我国肉用猪的优良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生长快。
其特点是体型中等、毛色黑白相间、躯体粗壮。
辨认方法:体重一般在90公斤左右,身体呈长方形,耳朵垂放,头部较小。
4. 皮特兰猪:皮特兰猪是一种新兴的猪品种,其特点是生长快、肉质好、脂肪少。
其毛色为黑色、白色或黑白相间,躯体呈长方形。
辨认方法:体重一般在70公斤左右,身体呈长方形,头部较小,耳朵向前倾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猪品种及其辨认方法,大家在生产、管理和销售中要认真分辨,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 1 -。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猪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猪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
为了提高我国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水平,培养具备猪品种识别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特组织开展了猪品种识别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猪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掌握猪品种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训内容1. 猪品种概述本次实训首先介绍了我国猪的品种分类,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
随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主要猪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如宁乡猪、滇南小耳猪、沂蒙黑猪等。
2. 猪品种识别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猪的体型、头型、耳型、背腰、四肢、被毛等部位,初步判断猪的品种。
(2)触摸法:通过触摸猪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了解猪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肉质特点。
(3)评分法:根据猪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对猪进行评分,判断其品种。
3. 实训过程(1)理论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猪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
(2)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畜牧场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猪,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
(3)猪品种识别实践:教师提供不同品种的猪图片,要求学生进行识别,并讲解识别方法。
(4)猪品种评分实践:教师提供猪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结果。
三、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猪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肉质特点。
2. 学生掌握了猪品种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提高了对猪品种遗传改良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训体会1. 猪品种识别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对猪品种的认识。
2. 猪品种识别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3. 猪品种识别实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猪品种的了解,学生更加关注畜牧业的发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一、猪品种的认别与鉴定一、目的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录像带、幻灯片等途径认识和鉴别常见猪的品种,并能复述其突出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VCD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先由指导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录象带等,结合讲授有关内容后进行归纳。
再由师生共同反复辨认各个品种,总结出每个品种的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
最后再放片子,由学生指出其品种名称、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
1. 主要引入品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2. 主要地方品种猪:太湖猪、东北民猪、金华猪、内江猪、藏猪、香猪等福建省猪的“八大”品种(槐猪、武夷黑猪、闽北花猪、福州黑猪、莆田黑猪、平潭黑猪、福安花猪及官庄花猪)3. 主要培育品种猪:三江白猪、苏太猪、军牧1号、上海白猪等四、实验报告根据对片子的观察与辨认,按品种、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一、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会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猪的育种记录及相关资料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每个学生根据本次实习所布置的作业进行种猪的选留1、根据母猪繁殖成绩记录确定育种核心群母猪生产力指数SPI = 100 + 6.5 (L – AvL) + 1.0 (W – AvW) L=产仔数; W=断奶重; Av=平均数举例:根据实表-1母猪繁殖成绩确定选留顺序2、根据数据繁殖与生长测定数据选留后备猪公猪以父系指数TI:TI=100-1.7×D-66.14×H母猪以母系指数MI:MI=100+6×(L – AvL)+0.4×(W – AvW)-1.6×D-31.89×HD—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H—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其中: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实际日龄-(实测体重-100)/CDCD=1.82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公猪)CD=1.714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母猪)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B CB=A/(A+B*(实测体重-100))A=12.40 (公猪)、13.71(母猪)B=0.1065(公猪)、0.1196 (母猪)四、实验报告根据实表-2育种记录选留3头公猪实验三、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一、目的要求猪的体尺测量是外型鉴定的辅助方法,通过测量,更加准确地掌握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外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猪的品种(品种)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3大类型。
根据猪胴体瘦肉含量又可分为脂肪型、肉脂型和瘦肉型品种。
多数地方猪种属于脂肪型品种,多数培育猪种属于肉脂型品种,多数引入猪种属于瘦肉型品种。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都采用引进品种,所以本章仅就常见瘦肉型猪品种作一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品种,使其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大白猪(原名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其主要优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
目前引入我国的有英系、法系、加系、美系等大约克猪种。
大约克猪种在杂交利用上主要用作母本,长白猪作父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
在农村也可用大约克作父本与地方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
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在57%以上。
二、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
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生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
我国在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长白猪,后陆续从英国、法国、比利时和丹麦引进。
因此在我国长白猪有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
在养猪生产中,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
即常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猪作母本生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
在现有的长白猪各品系中,法系、新丹系和台系的杂交后代生产速度快、饮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但增重较新丹系、法系和台系缓慢。
三、杜洛克猪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
因为皮毛棕红俗称“红毛猪”。
目前引入我国的主要有美系、匈系、台系等猪种。
现已遍布全国。
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
项目一猪品种识别
教学目标:能对猪的常见品种的优劣作出评价、能结合当地选择适宜饲养猪品种、会选择杂交商品猪的父本、母本、会利用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猪进行三元杂交、能用杂种猪进行商品猪生产,并选择适合的杂交杂交组合。
教学重点:能对猪的常见品种的优劣作出评价。
教学难点:能结合当地选择适宜饲养猪品种、会选择杂交商品猪的父本、母本、会利用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猪进行三元杂交、能用杂种猪进行商品猪生产,并选择适合的杂交杂交组合。
教学过程:一、猪常见品种评介与选择:饲养牲猪,品种是基础,品种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快慢、饲料报酬高低、生产成本多少,而且关系到肉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一)国外引进优良品种
优点: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耗料低,经济效益高;
缺点:繁殖力较地方品种低,性成熟晚,肉质较地方品种差。
1、长白猪:
原产产丹麦,是
世界著名瘦肉型
品种。
原名半德
瑞斯,因其又长
又白,在我国称之谓长白猪。
该猪全身白色,头小肩轻,耳大前伸或下垂。
嘴筒长直,身腰长,比一般猪多长出1-2对肋骨,后躯发达,肌肉丰满。
体型呈楔形。
乳头7-8对。
生长快,生后180d能长到90kg。
饲料转换率高。
胴体瘦肉率高达63%-65%。
此猪不而寒,适应性较差,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
长白猪在杂交利用中是优秀的父本猪。
2、约克夏猪:也称英国大白猪。
全身白色,
头颈较长,颜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较薄、直立、前倾。
体躯较长,肌肉发达。
也是典型的瘦肉型
猪。
大白猪瘦肉率达66%以上,
其生产性能与长白猪相近。
但其
体质各适应性、繁殖力等较长白
猪稍强。
外销生产中多做杂交的母本,销生产是很好的父本。
3、汉普夏猪:原产美国。
是全身黑色,沿前肢和户部围绕一条“白带”。
嘴筒较长直,耳直立,弓背,体躯较长。
肌肉发达,长得较快,饲料转换率较高,胴体瘦肉率为好的杂交父本猪。
4、杜洛克猪:原产美国。
全身红毛。
色泽从金黄色到棕红色深浅不一。
头较清秀,耳稍直立,耳尖前管理工作本躯长面宽深,弓背。
腿臂肌肉发达、丰满,四肢较粗壮。
性情温顺,较耐寒,适应性相对较强。
生长较快,生产性能与汉普夏相近。
本不尽理想,而在三元杂交中做终端父本表现良好。
(二)地方优良品种
优点:繁殖力高,早熟易肥,肉质好;
缺点: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耗料高,经济效益低。
1、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
又称两头乌。
产于东阳、义乌、等地。
体型中等,耳下垂,颈
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
全身被毛中间白,
头颈、臀尾黑。
以早熟易
肥、皮薄骨细、肉
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著称。
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
以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2、太湖猪:分布在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
包括二花脸、梅山、枫泾、黑等猪。
耳特大下垂,乳头8-9对。
性成熟早,繁殖力高,产仔多,每胎平均在15头左右。
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能力强,育成率高,生长较快,胴体瘦肉率为43.75%。
3、宁乡猪:原产于宁乡县草冲一带,属脂肪型猪,瘦肉率为38%左右,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肉质细嫩,鲜美,性情温驯等特点,公母猪一般在5-6个月开始配种,经产每胎产仔10头左右。
此外,国还有好多优良地方品种猪,
如猪、仙江猪、华中两头乌猪、两广花
猪、香猪、藏猪、桃园猪等。
在此就不
一一介绍了。
二、利用杂种猪进行商品猪生产
(一)杂交猪生产优势明显
杂交猪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生产的杂种猪。
经有目的的筛选,由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据报道,这样的杂种猪育活仔猪数可提高1-1.5头,断奶窝重
可提高30%-40%,饲料转换率和日增生大体上可提高20%左右,可缩短育肥期。
因此,利用杂种猪育肥,可减少饲料消耗,提早出栏,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表1-1 杂交效果比较(%)
(二)严格选择杂交亲本
杂交亲本应严格选择:用
本地优良品种作母本,而选择
引进品种猪做父本。
这是因
为:
1.父母本之间遗传差异
要大,杂种优势明显。
2.母本分布广、数量大,故便于推广。
3.母本产仔多、泌乳量高、母性好、适应性强,仔猪成活率高。
4.父本选择生长快、饲料转换率高、瘦肉多,故经济效益好。
(三)灵活选择杂交方式
1、简单杂交或经济杂交:即两品种或两品系间杂交,一代杂种无论公母均用作商品育肥猪,这种杂交方式最简单,如土母猪与良种公猪杜洛克的杂交。
也可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杜长、杜大、长大、大长等二元杂交猪。
其杂交模式如下:
杜洛克♂×长白(或大白)♀
↓
杜长(或杜大)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长大(或大长)
2、三元杂交:先用两个品种猪杂交,生产繁殖性能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母猪,再与第三个品种作父本与之杂交生产商品猪。
是我国国使用最多的杂交方式。
杜长大/杜大长(DLY/DYL)肉猪达1 00千克体重日龄1 59天,屠宰率75%,瘦肉率64%(以上种猪见图1)。
常用的三元组合主要有:杜大长、杜长大、杜大本、杜长本、大长本、长大本。
(1)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元杂交,生产杜长大、杜大长等三元杂交猪。
其杂交模式如下: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杜洛克♂×长大(或大长)♀
↓
杜长大(或杜大长)
(2)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猪进行三元杂交,生产杜长本、杜大本等三元杂交猪。
其杂交模式如下:
长白(或大白)♂×本地♀
↓
杜洛克♂×长本(或大本)♀
↓
杜长本(或杜大本)
3、配套系
配套系是指两个以上专门化品
系杂交所生产的杂种猪。
主要有迪卡猪、PIC猪、斯格猪等,国使用较少。
(二)PIC配套系猪
PI C配套系种猪(简称PI C猪),是英国PI C公司培育的5个专门化品系种猪。
这5个品系是L02、L03、L 19、L 11和L64,其中L02、L 1 9和L64作父系,L03、L 1 1作母系。
父系突出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产肉性状;母系突出胎产仔数、哺乳力和适应性。
PIC猪采用五系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点,利用杂交优势和性状互补效应,生产商品肉猪。
杂交模式(图2):
(1)用曾祖代的L64(皮特兰)与L 11(大约克)交配,在所生仔猪
中选公猪作种用,为父母代公猪(L402、图3);
(2)用曾祖代的L02(长白)与L03/L95(大约克)交配,在所生
仔猪中选母猪作种用,为祖代母猪(L 1 050);
(3)用曾祖代的L 1 9(白杜洛克)与祖代母猪L 1 05 0交配,在
所生
仔猪中选母猪作种用,为父母代母猪一康贝尔22/康贝尔亚洲母猪(图4、图5);
(4)用父母代公猪L402作终端父本与父母代母猪康贝尔22/康贝尔亚洲母猪交配生产商品肉猪(图6)。
P I C母猪窝均总产仔数1 3.1 7头、产活仔数1 2·5 3头、断奶仔猪10·9 1头,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4胎、产商品猪24头。
25~50千克期间平均日增重560克, 50~1 00千克期间平均日增重960克,出生至1 00千克日龄1 50天,胴体瘦肉率66%。
1、分组识别不同品种猪的图片、照片;
2、根据有关猪品种的幻灯、录像比较不同品种的外貌差异;
3、根据所看录像,分组对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优缺点、我国地方优良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优缺点进行比较。
1、学生互评:
⑴组根据识别图片中不同品种猪的正确性进行互评;
⑵组对比较不同品种外貌差异点进行互评;
⑶根据不同的猪群品种评价的正确性进行组间互评;
⑷对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优缺点、我国地方优良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优缺点的比较叙述进行组间互评。
2、技术员点评:
⑴对各组的互评情况(识别图片、品种外貌、品种评价)分别进行点评;
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性点评,对差错较多的小组进行纠正性点评。
3、教师点评:
⑴对各组的互评情况分别进行点评;
⑵结合我院两个猪场的猪品种及体貌情况作出评价;
⑶就各组的互评情况和技术员点评情况作出总结性点评。
选择优良猪品种的方法:
1、二元杂交猪:二元杂交猪多为两个外种猪的杂交,生产出的下一代母猪主要用于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
2、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是由终端父本配二元杂交母猪生产出的下一代猪,如杜长大或杜大长商品猪……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优质的二元杂交母猪和杜洛克公猪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其产仔数高于纯种大白或长白15%。
由于断奶时仔猪的体重较大,所以从出生到育肥上市的天数较纯种猪要少,饲养效益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