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侧支循环
- 格式:pptx
- 大小:11.80 MB
- 文档页数:41
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影像学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组织血流供应不足造成的局部坏死,是目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供血动脉出现狭窄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代偿不良。
当大脑某支供血动脉异常狭窄时,受累脑区的血供一定程度上受侧支循环解剖变异、代偿潜能的影响。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可增加脑血流量,延缓神经损伤的过程,缩小神经损伤的数量及范围 [1]。
1、脑侧支循环的分级侧支循环的建立存在明显个体间差异。
侧支循环建立后,对其分级评分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帮助。
通常临床上将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包括willis环的前后交通动脉,即原发性侧支循环;大脑前动脉在前方由前交通动脉连接;大脑后动脉在后方通过后交通动脉与同侧的颈内动脉相汇,从而调控动脉系统前后循环和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流平衡。
二级侧支循环主要指眼动脉和软脑膜动脉侧支;当Willis环代偿无法补偿供血需求时发挥次级代偿的作用。
眼动脉负责沟通颈内外动脉,是最重要的次级通路。
而软脑膜吻合支则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构成另一通路。
三级侧支循环,即新生血管。
动脉产生新生血管来进一步补充脑组织血供,属于慢性改变过程,亦是最终的途径[2]。
二、三级侧支循环合称继发性侧支循环。
2、影像学方法评估侧支循环影像学快速发展使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有了更大发展平台。
目前侧支代偿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有DSA、CTA等多种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则有自身优势及不足,评分系统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2.1 DSADSA空间分辨率高,能够直观清晰反应各级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供血范围、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
DSA不仅能够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还可以判断侧支代偿的开放程度。
对继发性侧支循环,DSA则是利用造影剂的显影方向判断其代偿方式。
但DSA为高耗时、高费用检查,有一定创伤性,如引发并发症等,不利于在急性脑血管病和高危复杂颅内疾病中进行评估。
2.2 MRA常规MRA是无创检测技术,扫描时间短,不需要对比剂,因此相对安全,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1. 引言脑侧支循环是指脑血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功能,其作用是在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为大脑提供额外的血流。
影像学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和评估方法,以及其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
2. 影像学技术2.1. 脑血管造影(DSA)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介入性的影像学技术,是评估脑侧支循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侧支循环动脉,在X射线透视下观察侧支循环的灌注情况。
2.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脑血管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侧支循环进行评估。
MRA使用磁场和无创性的脉冲波来观察血流的动态变化,从而产生血管影像。
2.3. CT血管成像(CTA)CT血管成像(CTA)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脑血管进行成像的方法。
CTA可以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从而对脑侧支循环进行评估。
3.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脑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3.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脑侧支循环的形态和灌注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正常。
在DSA、MRA和CTA等影像学技术中,影像医师会对侧支循环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评估侧支循环的存在和程度。
3.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分析脑侧支循环的血流参数,如侧支循环动脉的血流量和流速等来评估其功能和代偿能力。
一些影像学技术,如DSA和MRA,可以通过对影像数据的数字重建和图像处理,来计算侧支循环的血流参数。
4. 脑侧支循环评估的临床意义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侧支循环的存在和代偿能力可以帮助预测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的风险,并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还可以评估脑血流重建手术的效果和预测术后的疗效。
5. 结论影像学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关键工具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DSA、MRA和CTA。
侧支循环的名词解释侧支循环是一个医学领域的概念,指的是在人体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正常情况下,血液会经过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脏和大脑等,以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然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进行进一步的循环。
然而,侧支循环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血液会绕过一部分正常循环路径,通过其他血管进行流动,以维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侧支循环是人体一种非常聪明的应变机制,它通常出现在某些正常的循环通路被阻塞或受损时。
举个例子来说,当某个主要血管被堵塞时,血液就会通过旁道血管绕过这个堵塞物,以确保细胞和组织器官能够继续得到氧气和营养。
这种侧支循环的形成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
逐渐地,旁道血管会扩张和加大,以应对更多的血流量。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体检或疾病治疗中发现侧支循环的存在。
在常见的疾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导致侧支循环形成的原因。
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时,血流不能按照正常的路径供应心肌。
为了维持心脏功能,身体会通过侧支循环建立新的血流路径。
这些新生的细小血管就像是多股小河流,将血液从未被狭窄或堵塞的血管引导至供血不足的心肌。
尽管这种侧支循环可以维持心脏供血,但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冠心病的问题。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医生通常会通过疏通堵塞的血管来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除了冠心病外,侧支循环还常见于肝脏和脑部等重要器官。
当肝脏的门静脉或肝静脉受到阻塞时,身体会通过侧支血管来补偿这种血流不足。
类似地,当脑血管受到损伤或阻塞时,侧支循环也会为大脑提供额外的血液供应,以减轻神经功能的受损。
尽管侧支循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机制,但它也可能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流量可能无法满足心肌的需求,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发生。
此外,侧支循环的形成也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为这些侧支血管本身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脆弱性,如果受到损伤或破裂,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脑血管的侧支循环评估方脑侧支级联(CCC)影像学表现及综合评价
评价脑血管侧支循环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动脉侧支、组织水平侧支和静脉回流。
通过对动脉侧支、组织水平侧支和静脉回流的侧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把三种不同水平的评价方法综合定义为脑侧支级联(cerebral collateral cascade,CCC)。
示例:CCC 的 3 个组成部分如图。
两例患者因大脑中动脉 M1 段(MCA)闭塞而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患者在基线成像时具有良好的脑侧支级联(CCC)(A~C),另一名患者具有不良的 CCC(D~F)。
(A 和 D)绿色箭头显示粗大的软脑膜动脉侧支,红色箭头表示软脑膜动脉侧支不良。
(C 和 F)绿色箭头显示粗大的静脉回流,红色箭头表示静脉流出不良。
第 1 例患者在左半球梗死侧表现为粗大的软脑膜动脉侧支(A)、良好的组织水平侧支(低灌注强度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0.3)和粗大的静脉回流(Labbe 静脉正常显影;C)。
第 2 例患者可见右侧缺血半球的软脑膜动脉侧支不良(D),组织水平侧支不良(低灌注强度比 0.7),静脉回流不良(F):
CCC 综合评价能够更好地预测取栓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局。
脑侧支循环评估2016在医学领域,对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其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其他小血管通过扩张和代偿,为缺血区域提供血液供应的一种生理机制。
对脑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评估,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 年,在脑侧支循环评估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首先,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更精确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等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MRA 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初步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而CTA 则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图像,对于判断侧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分布情况提供了详细的信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评估脑血管的“金标准”,在 2016年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能够直接、动态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准确评估侧支循环的代偿程度。
此外,随着技术的改进,DSA 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影像学检查,一些新的评估指标也逐渐被引入到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中。
例如,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从而间接反映侧支循环的功能状态。
通过对比病变区域和正常区域的灌注参数差异,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对缺血组织的灌注补偿效果。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症状较轻的患者,无创性检查如 MRA、CTA 等通常是首选,可以初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和侧支循环的大致状况。
而对于病情危急、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的患者,DSA 则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详细的信息,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016 年的研究还发现,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不仅对于急性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性脑血管病(如颈动脉狭窄)的管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脑侧支循环分级
脑侧支循环是指在大脑灌注不足时,由一些小循环通路提供额外的血
流量,以保证脑部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常见的脑侧支循环分为以下四级:
1.第一级:前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将左、右两侧脑动脉连接起来,是脑侧支循环的重要通路,当一侧脑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时,前交通动脉可以提供血流量保证对侧脑
半球的灌注。
2.第二级:大脑半球支。
大脑半球支位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动脉之间,因其分布覆盖大脑表面,
所以也称为大脑表面循环。
该支能够连接前、中、后大脑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保证了大脑的血流量。
3.第三级:基底节动脉支。
基底节动脉支由支配内侧支、外侧支及前缘支,他主要保证筋膜下动
脉与前、后大脑动脉的连接,以及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的供血。
4.第四级: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将后部循环(小脑、脑干)和内侧循环(视交叉、视路)
连接在一起,是机体最后的防线,保障了视觉和小脑的血流量。
以上四个级别的循环通路共同组成了复杂的脑侧支循环系统,对于疾
病和意外灾害所造成的脑血管病变,可以发挥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