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朱熹理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他远绍孔孟以来儒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周载、邵雍的学说,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中国思想史上罕有其伦。
它规模庞大,论证精密,条理清晰,代表了当时民族思维的最高水平。
从宋末开始,朱熹思想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后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直至辛亥革命。
13世纪,朱熹学说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一度成为两国的统治思想。
稍后,朱熹思想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近代,朱熹学说传入欧美。
这样,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朱熹学说已经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学说。
这一学说的形成与道家道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朱熹出身在一个衰败了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家世是“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
父亲朱松深受二程理学的熏陶。
朱熹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儒家经典,也涉猎一些其他书籍。
他后来回忆说:“熹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2)”。
14岁时,遵从父亲遗嘱,拜当地名儒胡宪、刘勉之为师,其中“事籍溪先生为最久”(3)。
籍溪即胡宪,古书记载他既“会悟程氏之说”(4),“又好佛老”(5).朱熹受到他们的悉心教诲,“虽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订其是非”(6)。
朱熹的泛览群书,出入佛、老几十年,对他以后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他后来虽以集成儒家“道统”自居,专以儒学为本,但仍重视道家道教。
朱熹作《周易本义》一书,就继承了陈抟、少用的象数学。
陈抟是北宋道士,邵雍与道教亦有渊源(7)。
朱熹曾以“空同道士邹祈”署名著《阴符经考异》和《周易参同契考异》。
《阴符经》和《参同契》是道教经典。
对此书进行考证研究,“非深于道者不能做”。
他用道士署名,是因“究心丹诀,非儒者之本务,故托诸瘦词”(8)。
其次,朱熹与道教徒有过密切的交往。
朱熹居福建崇安四十余年,道教名山——武夷山近在咫尺,山中道人便成为朱熹最早的密友。
导言1.中国历史文化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
“文”的本义是指各种颜色交错而形成的纹理,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
3.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
“化”的本义是指事物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后来引申为教行迁善等意义。
4.“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早出现在《周易彖传》一书中。
5.中国历史文化,在文化结构的分类上,采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层次说。
6.广义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7.狭义文化是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8.物质文化包括生产工具、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园林文化、日用器物文化、舟车交通文化和传统工艺技术文化等。
9.制度文化包括婚姻制度、家庭制度、整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
10.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人际关系交往中约定成俗的习惯性定势。
如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等。
11.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12.广义的历史包含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历史仅仅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13.可以说,国家的存在是历史和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14.文化不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存在。
15.历史文化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16.中国历史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
17.原始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包括旧石器时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
18.原始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具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19.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20.文化起源最直接的标志是石制工具的使用。
21.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直接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和繁荣。
2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建立,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道教名人详解】传说中的紫阳真人是谁?紫阳真人又叫张紫阳,即张伯端。
张伯端生前创作道家养生功法《悟真篇》,总结北宋之前的道家内丹思想,为丹道集大成之作;后信奉佛法的雍正将其所撰的《悟真篇》后篇改编编入《御选语录》中。
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
跟着留学一起来看看道教文化吧!张伯端(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北宋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
《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
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
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成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后着书立说,传道天下。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
而主张“大隐隐于市”。
他本人就不出家。
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百岁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
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
道教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之一。
传承影响: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
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
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
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一己清修”。
一张表弄懂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核心观点中国历代思想家思想“标签“(西周——清朝)人物简介思想主旨西周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
制礼作乐。
敬天保民。
春秋管仲《管子》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
法治。
重经济,尊民意。
公孙侨郑国政治家、思想家。
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
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家学派先驱人物。
第一个反对“礼治”。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晏婴《晏子春秋》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施政:仁政爱民。
劝谏艺术:曲谏、诱谏。
人生观:看淡生死。
老子《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宇宙观:天道自然。
人生观:清虚自守。
政治观:无为而治。
孔子《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
义。
礼。
关尹《关尹子》周敬王之大夫,道家人物。
常无、常有。
“太一”为万物根本。
濡弱谦下。
内心虚静。
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不为人先。
文子《文子》道家祖师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弟子。
得道之人不为是非左右而超然自由。
“道”是统治者必由之路。
得道者其德柔弱容众、以柔克刚。
阴阳相互依存、包含并相互转化。
仲尼弟子《孝经》《中庸》等七十二贤。
颜回:德行。
仲由:勇武。
言偃:礼乐。
曾参:孝、忠恕。
子思:中庸。
……孙武《孙子兵法》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重战、慎战、备战。
知己知彼。
谋略制胜。
文武兼施。
恩威并重(治军)。
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
战国吴起《吴子兵法》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代表人物。
政治和军事相结合,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墨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乐。
节葬。
节用。
列御寇《列子》创立贵虚学派,道家学派介于老庄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宇宙生成四阶段说。
天体运动说。
地动说。
宇宙无限说。
杨朱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
生死一如。
贵己。
全性保真。
商鞅《商君书》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历史上最伟大的九位老师,诲人不倦,随便一位就能把你教成当世奇才!老师当的好被很多认可时,那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了。
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
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盛极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现代三个时期,都是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样的时期,社会呼唤思想家和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出大师辈。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老师教育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二墨子墨子,名翟。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抱朴子读后感明代学者朱务本评价说,《抱朴子》“内精玄学,外谙时政,汉以来无与伦比也”,我觉得这是对《抱朴子》非常公正恰当的评价了。
这套书籍总结了战国至东晋之前的神仙家的理论,同时也集结了魏晋时期的炼丹术内容。
它不仅是葛洪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道教的集大成者之作,对于后世道教的发展及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
《内篇》论述了神仙、炼丹等内容,《外篇》主要讲的是时事政治。
葛洪在《内篇》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注重修炼。
这种修炼不能光靠方术的修习来实现,还需要依靠个人的功德来实现。
所谓功德,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行善积德。
这就强调了各人修身的重要性,人只有将自身的品质提高到一定的层面才能自发地行善。
从大的方面来讲治国、平天下”是最大的功德。
所以葛洪主张建立功业,济世救民,认为隐居山林绝对不是修炼的最佳方式。
他在书中指出:“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葛洪认为,修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精神的解脱和肉体上的飞升。
人们只要潜心修炼,就能从苦难中获得解脱,还能获得长生。
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不伤,也是最大的孝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对于人们对《内篇》的极度认可,《外篇》却颇受“冷落”。
《外篇》的内容诸如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政治方针、君主德行等,主要体现着明显的儒家思想特征,而且早于《内篇》问世,体现了作者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
然而历代的不少大儒却不承认其为儒家,这主要还是受《内篇》论及神仙、修炼等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没有将内、外区分开来。
此外,《外篇》的形式体裁、语言方式和逻辑特点都与传统的儒家有着较大的区别,以传统的儒家立场来看待,就不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葛洪在《外篇》中阐述的一些文学观,在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进步的。
他指出,文章要有自身的德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有社会意义,而立言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化。
他认为文学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既要尊古,也要反对唯古是尊。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28、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29、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30、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士型思想家,著述甚丰,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与老子、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而且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两者处于一种此起彼伏的状态。
汉代佛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东汉末年,两晋南北朝的中国化发展,和儒道两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风头甚至一度压过儒道。
佛家发展到最后,影响最大中国化最为成功的就是禅宗。
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是儒释道三家融合的结果,同时,禅宗也是宋明道学的源头。
宋明时期,除了主线剧情的理学和心学之间的争斗之外,还夹杂着气本论唯物主义对道学的批判。
最后由王夫之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达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
一、缘起中国哲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就已经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观点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辩护。
但中国哲学真正的奠基应该是周朝,这一时期《周易》成书,阴阳对立,物极必反等思想为道家的诞生埋下了伏笔;而周公旦为周朝统治提出的礼制也孕育着儒家的诞生;人们开始用五行学说解释自然,这一思想也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二、先秦子学西周末年,狼烟四起,诸侯兼并,社会大乱。
面对全面崩溃的社会体制,孔子提出了“正名”,也就是“以名正实”,希望恢复周礼,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去改变这混乱的现状。
当然孔子的“礼”并不是完全地对周礼的复制,而是提出了“仁”作为补充。
所谓“仁”,就是在视、听、言、动等各方面全面地符合周礼,而实现“仁”的方法,就是“忠”和“恕”。
孔子之后,孟子重点发展了“仁”的学说,提出“仁政”。
孟子的“仁政”是建立在他性善论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性善论的提出,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哲学几千年来对人性善恶争论不休的过程。
与儒家相对复杂的理论不同,道家的理论则简洁明了得多。
道家以“道”作为最高概念,认为世界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因此,以无御有,以柔克刚也就成了道家精辟的方法论。
对于老子中的朴素辩证法,庄子没有做过多的发挥,而是重点发展了“玄同”的思想,提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同时以梦蝶为例提出了怀疑论,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表示了自己的不可知论倾向,从而陷入了彻底的虚无主义,不仅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同时也是没必要知的。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刘一明
金耀东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金大定七年(1167),王春阳在山东宁海(金牟平)创立全真道,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器重,于是全真派盛极一时。
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
从修炼方法上分,北方道教偏重于丹鼎南方道教偏重符箓。
清朝中叶道士刘一明栖居陇右兴隆山,练功课徒,募化建寺,著书立说。
他的大量著作不仅阐述了历代经典著述,而且发展了张伯端及魏伯阳的道教理论,丰富了道教理论和道教文化,以致在今天,仍然成为人们进行气功修炼、修身养命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刘一明的著作不但以各种单行本出版发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道书十二种》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以精装、线装、平装等不同版本出版,足以证明了刘一明著作的价值。
刘一明的一生大抵经历了求师问道,名师指路、潜心修炼、大彻大悟四个阶段。
刘一明号悟元子,又号素朴子、被褐散人,原籍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东北),出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九月十九日。
少年的刘一明即读儒家经典,一心向往功名,尤好技艺、医卜星相、地理字画。
后来在读《吕祖传》中黄
粱梦时,逐产生出尘脱俗的念头。
由于他读书而得伤劳,久治不愈,便去寻在甘肃巩昌(陇西)经商的父亲,一则省亲,二则寻觅良医,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关帝庙遇见一异人,授以他灵应膏一方,但却指出,此方虽能治病,却不能治命,劝他急切访求高师。
但好长一时期,刘一明朝王墓李,东寻西问,所遇缁黄,皆野狐葛藤之语,依教乞食之辈。
于是他去会宁铁木山、靖远、金城,在榆中龛谷遇广东籍姓樊老人,此人时而儒服,时而道冠,行遗迹异常,人莫能测。
龛谷老人详细询问了刘一明拜过的老师及所读过的书籍后,让他读《参同契》、《悟真篇》、《西游记》三书,指出这些书为修真之指南,丹经中千真万真之理。
老人又为其首言先天,后退坎离,开释三教一家之理,分析四象五行之固,劈破旁门外道之弊,拔开千枝百叶之妄。
刘一明居住龛谷峡中,日夜攻读,细研经书,但总是不得要领、茫无头绪。
后来,他又过搭那池龙凤山、海域、巩昌,无所收获,便二访龛谷老人,老人授他以毒蛇引路之诀以保身,让他回去尽孝道。
第二年,刘一明三访龛谷老人,老人说,药自外来,丹向内结,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当极深研,细心穷理,仍须先尽人事。
刘一明只好怏怏而归,遵照父亲的安排,去求功名。
但他在金城,还在暗访高师。
后来,他又去河南、平阳、汾州、太原,这时,他以三十多岁。
恰恰这时父亲病故,他赴巩昌奔丧期间,打算趁机去拜访龛谷老人,又听说老人已东游秦川。
在
他三十五岁那年于仙留镇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另一个老师---齐丈人后,自汉南返巩昌搬父柩回山西途中,听说龛谷老人在陕西凤翔县太乙村,到村子里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已羽化,只好凄凄而归。
齐丈人与龛谷老人同学道于梁仙人,因齐少读诗书,秉性鲁钝,老实至诚,虽经磨练,受尽苦楚,终无所得。
后在兰州阿干镇遇到西宁沙唐川的喇嘛丈人,齐跟着余丈人游西宁、凉州、甘州、苏州,在此期间,齐丈人才得余丈人指点,走出迷津。
自明大事后的齐丈人过宁夏、定边、庆阳、平凉、西安,过栈道至褒城仙留镇隐居。
当刘一明向他再次求教时,齐丈人只说,真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
又给他一本《论语》,让细心研读。
在刘一明渐悟的基础上,才将丹法火候细微,一一分别,全盘传授。
并嘱他须要下二十年死功夫,方能见效。
刘一明自此才算是得到了道家丹法的真传,他在《汉上遇师》诗写道:一十三年未解愁,仙留镇上向根由,而今悟得生身处,非色非空养白牛。
刘一明返回山西,择日安葬父亲,渡汾河,过绛州,穿禹门,过蒲城、庆阳、延安、定边,居灵州一年,又去宁夏、固原、平凉、彬州、凤翔。
在这些地方,他明则医道济世,暗里打炼身心。
在凤翔南台山和秦岭麻峪河住了一个阶段后,刘一明便西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