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 格式:docx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1
龙源期刊网
杯酒释兵权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中年级版)》2007年第50期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帮你理解:
赵氏宋朝兴起,接受了后周的让位。
两宋一共传了十八世,南北中国才统一。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取得政权的。
他经过近十年的征战,消灭了各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
有一次他把参与兵变的将领石守信等人叫来喝酒,席间他说:“我这个皇帝当得实在不安心。
”石守信等人忙问为什么,赵匡胤说:“万一你们的部下也像当初你们拥护我一样,拥护你们做皇帝,我该怎么办呢?人生不过图个富贵,我给你们钱和地,你们干脆回家享受去吧!”石守信等人无奈,只好交出兵权。
这样,赵匡胤轻易就解除了武将对他的威胁。
中国历史故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军队拥立下,代周自立登上皇帝宝座。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匡胤如今当了皇帝,当然也不能让手下的将领们吃亏。
进了开封,赵匡胤设宴庆贺,大封有功之臣,以前的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提升为殿前都点检,石守信做了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其他的有功之臣也一一封赏。
赵匡胤当了皇帝,可有一些前朝后周的将领认为从前柴荣与赵匡胤拜天祭地,结成金兰之好,称兄道弟,但柴荣去世才一年多,赵匡胤便自己当了皇帝,这些将领不甘心下跪称臣。
对于这些人,赵匡胤当然毫不手软。
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与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他们不愿臣服赵匡胤,也要当皇帝。
赵匡胤便令大将石守信等人攻打李筠和李重进,宋军兵强马壮,将士作战勇敢,李筠和李重进节节败退,最后他们走投无路,纵火自焚而亡。
消灭了二李,其他有异心的人也不敢有二心了。
这时,宋朝的政局趋于稳定。
赵匡胤扫平了内乱,他并没有因此就满足,接着便开始着手整顿朝廷内部事务。
公元961年,赵匡胤下令调任了慕容延钊,派慕容延钊到外镇做节度使。
殿前都点检这官职,自从慕容延钊以后,就不再设立了。
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到了秋天。
这一日夜晚,赵匡胤在宫内设下筵席,召集众将一起喝酒,武将席位中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
王审琦当时是殿前都指挥,与石守信同样?军权在握。
殿内点满灯笼,整个房间灯火辉煌,赵匡胤与众将军推杯换盏,酒兴正高。
这时,赵匡胤举起酒杯,动情地对大家说:“今日我请的各位,有的是朕的结义兄弟,有的是追随朕多年南征北战、冒死杀敌的老部下。
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痛饮,真是让我十分高兴!今日大家都无须多礼,只管畅怀欢饮,尽欢才休。
”将领们全站起来,举杯向赵匡胤敬酒:“祝圣上寿比南山。
今后有什么事情圣上只管吩咐,我们粉身碎骨也要为圣上出力。
”赵匡胤请大家继续喝酒,众将交谈很是高兴。
“嗳!”赵匡胤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众人听到叹气声都放下酒杯,间:“如今天下太平,有什么让圣上哀声叹气的呢?”“你们有所不知,这些天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doc“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军权等于皇权这个道理,赵匡胤本人是有亲身体验的。
知道只有不让他人染指禁脔,由自己完全掌握军队和军权,才能真正巩固皇权。
为此他向宰相赵普讨教具体对策。
赵普一眼看到了事情的症结所在:“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经过赵普直截了当的点拨和提醒,赵匡胤就将剥夺功臣的兵权提上了议事日程。
961年农历七月初的一天,赵匡胤召来执掌重兵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功臣宿将饮酒叙欢。
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端起酒杯说道:“我如果没有你们各位的竭力翊拥,也就不会有今天九五之尊的地位,对于你们的功德和情谊,我不会忘怀!”然后他口气一转,很巧妙地切入了正题:“可是你们不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呀,不如做一个节度使快乐自在。
且不瞒诸位说,自从做皇帝以来,我还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呢!”石守信等人纷纷停杯询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为臣是否可以分担一二?”赵匡胤平静地回答说:“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知晓,在座诸位想想看,天子这个宝座,又有谁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顿时大惊失色,赶紧跪下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有谁还敢再怀贰心!”赵匡胤接着说道:“对诸位我是完全放心的,怕就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利令智昏。
一旦他们把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届时形格势禁,你们想不干,行吗?”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浑身颤抖,叩头不止:“我们都是些粗人,从来没有想到这一个层面上来,还请求陛下可怜我们,看在当年我们为陛下鞍前马后奔波效劳的份上,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吧!”赵匡胤见状,便道出自己的想法:“要想安稳太平,诸位不如把兵权移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选择好的田地和宅第购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立下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同时多多置弄一些歌伶舞女,天天饮酒作乐。
“杯酒释兵权”历史故事:
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篡位登基。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历史重演,采纳赵普的建议,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迫使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而收回了大将的兵权。
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
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之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
但是某些举措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杯酒释兵权典故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后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
在宋朝建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禁军也黄袍加身,赵匡胤通过酒宴“杯酒释兵权”,称为其巩固统治的开始。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杯酒释兵权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杯酒释兵权典故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赵匡胤与汉高祖、明太祖大杀功臣之举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赵匡胤有一天召赵普问道:“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回答:“陛下讲了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
造成天下的混乱,非别的原因,就是藩镇的权力太大,君弱而臣强罢了。
今日如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锐的军队没收,这样天下就会和平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饮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对军将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
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当了皇帝之后,我终日没有好好睡过。
”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
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军将就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真实的“杯酒释兵权”始末导语: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这就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对于宋太祖这一行为,世人皆以为赵匡胤得了天下以后,惟恐功臣会学他的样子谋反作乱。
于是借饮酒之际劝说武将放弃兵权,从而稳定了江山。
根据史书记载,“杯酒释兵权”事件确实发生过,而且发生了两次。
但是如果认为宋太祖通过这两次事件就成功解决了来自军队的威胁,其实杯酒释兵权是一种误读。
宋太祖即位之初,国家有两股军方势力。
一是禁军势力,即由中央政府直属的主力部队(殿前司、侍卫亲军司),总兵力不足20万人;二是藩镇势力,即由驻守各地的藩镇(节度使)统领的军队,人数并不确定。
经历过五代时期藩镇作乱,靠军队支持夺取政权的赵匡胤,深感军权旁落对政权的潜在威胁。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和九月,赵匡胤登基后不久,两个实力派藩镇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拥兵反叛。
赵匡胤亲率精兵良将出征,至十一月方将叛乱平息。
此后的一天,赵匡胤与心腹谋臣赵普有一段很著名的谈话。
赵匡胤问:“自唐末以来数十年,帝王换了八姓,国家战火不熄,生灵涂炭,这是什么原因?我要平息天下的兵火,为国家谋一个长治久安之计,应该怎样。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宋辽夏金元史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灭亡、明建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宋史(960——1276年)一、北宋(960年,陈桥驿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的建立和统一之路宋太祖、太宗两朝是北宋初期。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2、平定李筠、李重进(二人为后周大将)的叛乱;↓3、963年,平定荆南(南平);↓4、965年,消灭后蜀;↓5、971年,后汉降宋;↓6、975年,灭南唐;↓7、978年,吴越献地,降。
至此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8、979年,太宗亲征,灭北汉,之后发动征辽战争。
986年,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1、“杯酒释兵权”,把全国武装的最高统帅权收到皇帝手中;2、撤销殿前都检点,设“三衙”,即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和殿前司统领禁军;集军权 3、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将全国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四类;4、确立养兵募兵制度;集权措施 1、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为付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集行政权 2、削弱郡县长官权力,设通判监督知州;3、官、职、差遣分离;4、改革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选拔人才;集财政权:中央“制钱谷”,各地设转运使把财政收入运到指定地点;集司法权:设提点刑狱一职,主管地方司法;评价:1、对于解除藩镇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随着时间推演,造成“三冗二积”的不良局面;三、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是重点】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中期。
1、土地问题严重。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大量农民失去田产;2、北宋人民负担沉重。
北宋实行五种版籍户口制,低等户民倍受盘剥;3、土地赋税实行两税法,又有各色杂税、杂役;A、社会矛盾 4、徭役和差役负担重;5、由于冗官、冗兵以及奢侈浪费,财政入不敷出;6、对外战争失利,军事危机加深;B、农民起义起义(一)、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四川茶农王小波率众起义,首次明确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王小波牺牲后,妻弟李顺被推为首领。
黄袍加身的故事
【出处】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宋史·太祖本纪》
【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
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登基
【成语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周世宗手下的都点检,周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掌握兵权。
960年,北汉和契丹侵略中原,赵匡胤率军还击,驻军陈桥时,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宋朝。
中国古代是名词解释4(宋辽夏金元):7、宋(辽、西夏、金)元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为了防止握有重兵的武将叛乱,危及自己的统治,与赵普商量,•决定削夺大将的兵权。
961年初秋的一天,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等大将宴饮,在酒席上用劝导的方式,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诸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杯酒释兵权”。
雍熙北伐986年(雍熙三年),宋军再度分兵三路北伐。
最初,宋中、西两路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地方。
但随后宋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契丹主力打败。
宋太宗急令宋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杨业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通过高梁河与岐沟关两次决战,契丹在军事上掌握了极大的优势。
庆历新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
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景佑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加重。
庆历时,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
庆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
九月,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疏上,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
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的政治改革。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政府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同时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为了摆脱面临的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
新法推行几十年,使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政府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变法最后遭到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导语: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欢迎查阅,谢谢。
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典故】: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
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
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军。
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还没有全部降服。
宋太祖即位不到半年,两个节度使先后起兵反宋。
宋太祖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宋朝的统治才安定下来。
大臣赵普见宋太祖不断封赏将领,怕他们有了兵权,背叛朝廷,很是担心。
他把这个想法向宋太祖讲了几次,宋太祖却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赵普又提了出来。
宋太祖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信,一定不会背叛的,你为什么这样担忧呢?”赵普说:“我也不担心他们反叛,只怕这些人不能控制部下,将士中间万一有人贪图富贵,想拥立他当皇帝,他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宋太祖终于醒悟了。
一天,宋太祖召赵普进宫,商议政事。
他叹了一口气,问赵普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一连换了好几个姓,战乱不停,百姓遭殃,不知原因何在?我要让天下停止战乱,国家长治久安,究竟应该用什么办法呢?”对于这个问题,赵普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他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
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其他特别巧妙的办法,只有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打断他的话,说:“你别再说下去,我已经全懂了。
”公元961年,宋太祖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不再设立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
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暂时没有下令罢免。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宋太祖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饮酒。
一桌丰盛的酒席,君臣同饮,大家喝得兴高采烈。
忽然,宋太祖趁着酒兴,装出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对石守信等人说:“我要是没有你们出力帮助,也不会有今天。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3.右图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人”指的是 ( )A.寇准B.赵匡胤C.岳飞D.赵构4.如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匡胤5.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是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D.使其互相牵制6. 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A.宋徽宗B.宋钦宗C.宋高宗D.宋真宗7.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南宋和北宋的都城()A.临安和东京B.南京和北京C.东京和西京D.建康和燕京8. 下列战役由岳飞指挥的是()A.东京保卫战B.收复建康C.黄天荡战役D.郾城大捷9.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蒙恬北击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10.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
这主要是因为()A.岳飞组建了岳家军B.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C.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D.岳飞率军在郾城打败金军1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租”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D.赵构和忽必烈 C.赵构和成吉思汗12、《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
中国古代是名词解释4(宋辽夏金元):7、宋(辽、西夏、金)元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为了防止握有重兵的武将叛乱,危及自己的统治,与赵普商量,•决定削夺大将的兵权。
961年初秋的一天,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等大将宴饮,在酒席上用劝导的方式,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诸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杯酒释兵权”。
雍熙北伐986年(雍熙三年),宋军再度分兵三路北伐。
最初,宋中、西两路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地方。
但随后宋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契丹主力打败。
宋太宗急令宋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杨业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通过高梁河与岐沟关两次决战,契丹在军事上掌握了极大的优势。
庆历新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
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景佑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加重。
庆历时,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
庆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
九月,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疏上,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
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的政治改革。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政府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同时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为了摆脱面临的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
新法推行几十年,使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政府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变法最后遭到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黄袍加身我国的历朝历代中,很多开国皇帝都是起于草莽的,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通过黄袍加身才登基称帝的.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黄袍加身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黄袍加身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后周的政局不稳。
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音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
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人告诉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
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后周第二任皇帝世宗柴荣在商量攻打幽州时突发疾病,后不久便病逝,其儿子接任帝位,此时他的儿子年仅七岁。
赵匡胤时为殿前都点检一职,是禁军的统帅。
在柴荣去世后的第二年的新年这一天,赵匡胤等人假奏敌情,说:北汉联合契丹出兵大举南下,已经快到黄河了。
朝廷便命赵匡胤帅大军北上抵抗,在行至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谋士赵普便在三军中散步柴荣还在世的传言“点检为天子”,并且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暗示着要改朝换代了,而此时的赵匡胤以喝醉为名还在自己房间里装睡,后来,他在听到外面三军出现骚乱声后便出门,此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便被赵普等人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在陈桥驿这个地方的兵变,促成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带着三军进入汴京(今开封),此时城内里应的人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大开城门迎赵匡胤,城内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便纷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成功称帝,由于赵匡胤担任节度使的封地为宋州,于是国号便为“宋”,宋朝自此成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皇帝位置是怎么得来的,如果那天下面的将领也带着大军叛乱,他就危险了,于是便邀请将当时掌握着兵权的将领们喝酒,这些将领大多都是陈桥兵变的将领。
酒喝到酣处,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说:我这个皇帝也不好当呀,试问谁不想当呀。
众将一听皇帝说这句话,酒已经被吓醒了一半了,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
于是赵匡胤又说到:如果哪天你们手下的将士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让你谋反当皇帝,你说从也不从?众将士听到这句话,酒完全被吓醒了,他们明白皇帝的意思,便纷纷跪倒在地。
赵匡胤继续说:何不舍弃手中的兵权,到藩镇去购买良田房屋,歌儿美女,整日喝酒观舞来颐养天年呢。
并且皇室也将与你们联姻,这样一来也是亲家了。
众将士纷纷磕头谢恩,这便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