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三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
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进化中占重要的地位,为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
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水螅的整体装片、水螅纵切片及横切片、水螅过精巢及卵巢横切片、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擦镜纸【实验操作与观察】(一)水螅的整体装片——观察水螅的外形取水螅的整体装片于低倍镜下进行观察。
水螅呈筒形,下端为基盘,有许多粘细胞,能分泌粘液附于它物,另一端为圆锥形突起的垂唇,垂唇的中央为口,呈星形,在垂唇的周围有细长的触手(图3 – 1)。
对某些水螅装片,还可见在水螅身体上部有由体壁外胚层长出的指状突起——精巢和身体的下部的球状突起——卵巢(图3 - 2)。
图3 - 1 水螅(示芽体)图3 - 2 水螅(示精巢和卵巢)(二) 水螅的横切片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横切片(图3 - 3),辨认出组成水螅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以及消化循环腔。
图3 – 3 水螅体壁横切面(三) 水螅的纵切片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触手和消化循环腔。
结合横切片的观察,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
然后仔细观察纵切的触手,注意其结构与体壁是否相同?触手是否有腔?它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将体壁较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再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图4 – 5和4 - 6)。
1. 外胚层位于体壁的最外层,由各种细胞组成。
(1)外皮肌细胞:这种细胞是表皮细胞,为外胚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呈短柱形。
(2)间细胞:圆形,大小近似皮肌细胞的核,它们常成堆或零散的分布在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3)感觉细胞:体较狭长,分散于皮肌细胞之间。
(4)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的基部,这种细胞都有2 - 3个或更多的细长的突起,彼此相互联络成网状,但没有经过特殊染色的玻片标本,则不易见。
实验二腔肠动物门水螅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验内容
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几种常见腔肠动物标本或装片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和卵巢的切片
显微镜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1.水螅整体装片的观察
观察水螅带芽的整体装片和具有精卵草的整体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芽体、精巢和卵巢在体壁上的生长位置。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纵切片,要求认出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中央的空腔即为消化循环腔。
然后观察纵切的触手。
●触手间是否有腔?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观察芽体的胚层与母体的关系。
()在低倍镜下观察横切片,想一下纵切片,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内、外胚层、中胶层和消化循环腔。
●内外胚层细胞有何不同?()
将体壁的一部分移至视野中心,转至高倍镜观察。
在外胚层中可看到大而结构清楚的外皮肌细胞。
在皮肌细胞间,可看到较小的(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略等)数个在一起的细胞,称间细胞。
那种中央具有一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的细胞叫刺细胞,其囊叫刺丝囊。
内胚层的内皮肌细胞占大多数,细胞大,核清楚,并含有许多染色较深的圆形食物泡;有时可看到较小的细胞,游离缘含有细小的深色颗粒,此为腺细胞。
3.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片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水螅精巢的横切片,切面上精巢近似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
五、作业
绘图:水螅体壁横切放大图,标明各部分名称。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03 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常见的软体动物,如一只双壳类动物如(活的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
解剖器械、解剖盘、清水
观察与分析
观看下面的缢蛏的内部结构图
方法步骤
1. 将缢蛏小心地从水盆中捞出来,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
2. 用解剖刀锋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解剖刀,打开贝壳。
3. 打开贝壳后,揭开部分外套膜,对照上图,观察内部结构。
4.观察内部结构,发现在缢蛏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
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想一想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5. 去掉缢蛏左侧的外套膜,就会露出左侧的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想一想缢蛏是怎么样呼吸的?。
水螅实验报告引言:水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门鳃曳纲目鳃裸刺科水螅属,生活在清澈的淡水中。
水螅体形小巧,有着优美的漩涡状运动方式,因此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的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对水螅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水螅光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反应,了解其对光线的感知能力。
实验方法:我们将水螅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容器内分别设置了不同亮度的光源,包括明亮的白光和昏暗的红光。
然后我们通过记录水螅的运动情况和观察其身体的变化来判断其对不同光照的反应。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螅在明亮的白光下频繁游动,显得活跃而敏捷。
而在昏暗的红光下,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体态也较为僵硬。
实验分析:这表明水螅对明亮的白光有着强烈的兴奋反应,而对昏暗的红光则反应较为平缓。
这可能是因为水螅的眼睛对不同光照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白光激活了水螅的神经系统,使其感到亢奋,而红光则使其感到安静。
实验二:水螅温度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析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方法:我们在不同的容器中放置了不同温度的水,包括冷水、常温水和温水。
然后,将水螅分别置于这些不同温度的水中,并记录其反应和变化。
在冷水中,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身体逐渐变得僵硬。
而在温水中,水螅的运动最为活跃,身体也呈现出最为柔软的状态。
在常温水中,水螅的运动较为平稳。
实验分析:水螅的体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具有一定的温度感知能力。
在较低温度下,水螅的代谢速率减缓,导致运动减慢和体态僵硬。
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螅的生理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活动能力最强。
实验三:水螅养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水螅的食物偏好和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实验方法:我们分别提供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不同营养成分的水溶液,并观察水螅的食物选择情况。
我们发现,水螅对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最感兴趣。
当我们提供的水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时,水螅会积极靠近并进食。
实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能适应固着或漂浮生活,被看做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既有细胞水平的功能活动,又有最原始的组织器官分化。
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进化过程中,生物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并形成现代高等动物的较为完善的结构体制。
一、目的与内容目的: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内容: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二、材料和用品材料:活水螅、活跳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
用品: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0.03%谷光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0.01%亚甲基蓝三、操作与观察(一)活体观察与实验1. 外部形态及对刺激的反应:用吸管将水螅从附着物上边吸边刮下来,放入盛有少量生活水的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待其身体伸展后观察。
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培养皿一端的称基盘,另一端有略呈锥状的突起即垂唇,口位于其中央,周围有触手环绕。
将水搅动或用解剖针刺激水螅的触手和身体,#水螅如何反应,为什么?刺激强度不同时反应是否不同?把水螅的触手切下一段,再用解剖针刺激,#水螅手脱离身体后受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未脱离身体时的反应相同吗?为什么?2. 刺细胞及刺丝囊:吸取水螅到载玻片上,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有许多瘤状的小突起,特别是在触手上更多。
小突起称为刺胞架(由表层的皮肌细胞和几个刺细胞融合而成,当遇到食物或刺激时,其内的刺丝囊会发射出刺丝)。
用刀切下一段触手,盖上盖玻片,均匀用力把触手压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刺丝囊由刺细胞压出,有的刺丝囊中的刺丝已射出。
水螅实验报告
本文将介绍一项叫做“水螅实验”的实验内容及结论,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螅在不同浓度的甲醛环境中的存活情况,通过实验结果来确定甲醛对水螅的毒性大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水螅也叫做蝌蚪虫,是水生腔肠动物,生活在淡水中,主要吃浮游动物和腐殖质。
而甲醛则是一种化学物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较强的毒性。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分为三组,每组各放置10只水螅。
第一组是对照组,放置于不含甲醛的水中;第二组放置于低浓度(10mg/L)甲醛的水中;第三组放置于高浓度(20mg/L)甲醛的水中。
实验时间为24小时。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水螅均存活健康;低浓度甲醛组的水螅有1只死亡,存活率下降至90%;高浓度甲醛组的水螅有7只死亡,存活率下降至30%。
由此可见,甲醛对水螅的毒性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甲醛在一
定浓度范围内对水螅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同时,本实验也证实了
甲醛的致死浓度比较高,在常规环境中,人们对甲醛的使用并不
需要过度担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与实
际环境下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实验结果仅供参考。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还应该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反思,由于甲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实验者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
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综上所述,水螅实验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实验,通过观察水螅
在不同浓度甲醛下的存活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甲醛的毒性大小,有利于我们对甲醛的正确使用和处理。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
还应该注重安全问题,保障实验者的健康和安全。
水螅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实验材料:
1. 水螅样本
2. 显微镜
3. 平板玻璃
4. 显微镜玻璃片
5. 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水螅样本置于容器中,并加入适量水分。
2. 使用滴管将水螅样本取出,并放置在平板玻璃上。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
4. 注意观察水螅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5. 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水螅盖住,并继续观察其行为特征。
6. 观察水螅的食物摄入方式和食性,包括摄食部位和食物品种。
7. 记录观察到的水螅行为和特征。
实验结果:
1. 水螅的身体呈细长形,约有几毫米至一厘米长,呈透明或灰白色。
2. 水螅以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
3. 水螅在显微镜玻璃片下有一定的障碍,会反复碰撞玻璃片。
4. 水螅通过伸展其口器来摄取食物,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
5. 水螅在摄取食物后会停止移动,集中摄取食物。
结论:
水螅是一种透明或灰白色的细长形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其通过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但在显微镜玻璃片下会受到一定的障碍。
水螅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并能通过伸展口器摄取食物。
该实验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水螅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和行为提供参考。
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引言: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常常被用来进行实验研究。
观察水螅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将介绍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探究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水螅:从自然环境中捕捉或从实验室养殖中获取。
2. 显微镜:用于放大观察水螅的细节。
3.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显微镜样品。
4. 水槽或玻璃容器:用于观察水螅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5. 壁挂式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槽中的水温。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水螅放置在适宜的水槽中,确保水槽的水温适宜,一般为20-25摄氏度。
b. 将显微镜调整到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水螅的细节。
2.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a. 将一只水螅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b. 调整显微镜镜头,使其对准水螅的身体部分。
c. 仔细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颜色、形状、触角、鳃等特征。
3. 观察水螅的运动行为:a. 将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游动的方式和速度。
b. 观察水螅的觅食行为,包括如何捕食和吞食猎物。
c.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和游动方向的变化。
4. 观察水螅的呼吸行为:a.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水螅,观察其呼吸时的表现。
b.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呼吸节奏和呼吸器官的运动。
c.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水螅的鳃的运动情况。
5. 观察水螅的繁殖行为:a. 将一对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繁殖行为。
b. 注意观察水螅的交配过程和产卵行为。
c. 观察水螅的卵的孵化情况和幼体的发育过程。
6. 观察水螅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a. 在水槽中改变水温、光照条件或水质等环境参数。
b. 观察水螅对这些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c. 注意观察水螅的生理指标是否发生变化,如呼吸、运动速度等。
结论:通过观察水螅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螅的外部形态、运动行为、呼吸行为、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演示实验名称观察水螅(书上5页)
实验目的: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标本,显微镜,放大镜。
方法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水蚤的外部形态。
2、观察水螅图片和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小组讨论:1.描述水螅的形态特点: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具原始的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具有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2.水螅是如何捕食的:触手将捕获物移向口部;口张开,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腺细胞分泌酶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和特点:体壁只有内外两个胚层构成;消。
水螅实验报告水螅实验报告引言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水螅的再生能力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探讨其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水螅的再生能力在本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水螅的再生能力。
首先,我们将一只水螅切成两半,并将两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切断的水螅能够逐渐恢复,重新长出缺失的部分。
这表明水螅具有出色的再生能力。
实验二:水螅的适应能力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水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我们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放置水螅,并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长情况。
1. 温度适应能力我们将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水螅的行为。
结果显示,当温度较低时,水螅的活动减少,身体活动变慢;而当温度较高时,水螅的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加快。
这表明水螅对温度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 光照适应能力我们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水螅的行为。
结果显示,当光照较强时,水螅的活动减少,更多时间躲藏在暗处;而当光照较弱时,水螅的活动增加,更多时间在明亮的地方活动。
这表明水螅对光照变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水质适应能力我们将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观察水螅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当水质较差时,水螅的生长受到抑制,体型较小;而当水质较好时,水螅的生长较快,体型较大。
这表明水螅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螅具有出色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损后重新生长。
这种再生能力可能与其细胞再生和组织再生的能力有关。
2. 水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水质条件。
这种适应能力可能与水螅的生理机制和行为习性有关。
3. 水螅的适应能力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水螅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生境中存活和繁衍,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结论水螅作为一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具有出色的再生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观察水螅的再生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10 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材料用具
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看下面的水螅的结构图
观察与分析
方法步骤
1. 采集水螅: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
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
螅。
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2.培养水螅: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
如果水体大可放少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
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过高。
3.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
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5.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
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
在
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
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注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