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广东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510715)吴凯臻[摘要]调查广州市水螅资源分布情况,并在实验室与校园池塘饲养水螅,以优化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节中“观察水螅结构”这一实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23-0095-02在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广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上册)》中,“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结构”被列为选做演示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为活水螅,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这项实验。
据刘艳红老师的研究,在广州市黄埔区27所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6所学校无法开展本实验[1],实验开出率仅3.7%,原因在于活水螅难以获取和饲养。
水螅生存在洁净无污染且水生植物丰富的淡水环境中,由于环境被破坏,城市甚至农村学校均很难获取水螅活体,而互联网商店也很难找到水螅活体,部分中学需向大学实验室购买水螅,且价格较贵。
而水螅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仅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饵料获取并不容易,所以该实验的开展一直是各地学校生物科组面临的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广州地区水生态的调查研究,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改进了本实验。
一、水螅的采集广州市区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北缘,水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除珠江主航道外,有大小河涌数十条,以及各大人工湖,但由于长年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天然河道中已难寻水螅踪迹,而市区各大人工湖在过去几十年间水体营养化十分严重,造成藻类过度繁殖,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水螅也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可喜的是,从2015年开始,政府对市区部分人工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运用大型水蚤控制浮游藻类种群,且在湖底遍植苦草、蜈蚣草等沉水植物,使湖水变得清澈见底,且水草繁茂,湖中均栖息着数量可观的水螅种群,十分便于广州市区学校采集使用。
实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能适应固着或漂浮生活,被看做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既有细胞水平的功能活动,又有最原始的组织器官分化。
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进化过程中,生物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并形成现代高等动物的较为完善的结构体制。
一、目的与内容目的: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内容: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二、材料和用品材料:活水螅、活跳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
用品: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0.03%谷光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0.01%亚甲基蓝三、操作与观察(一)活体观察与实验1. 外部形态及对刺激的反应:用吸管将水螅从附着物上边吸边刮下来,放入盛有少量生活水的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待其身体伸展后观察。
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培养皿一端的称基盘,另一端有略呈锥状的突起即垂唇,口位于其中央,周围有触手环绕。
将水搅动或用解剖针刺激水螅的触手和身体,#水螅如何反应,为什么?刺激强度不同时反应是否不同?把水螅的触手切下一段,再用解剖针刺激,#水螅手脱离身体后受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未脱离身体时的反应相同吗?为什么?2. 刺细胞及刺丝囊:吸取水螅到载玻片上,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有许多瘤状的小突起,特别是在触手上更多。
小突起称为刺胞架(由表层的皮肌细胞和几个刺细胞融合而成,当遇到食物或刺激时,其内的刺丝囊会发射出刺丝)。
用刀切下一段触手,盖上盖玻片,均匀用力把触手压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刺丝囊由刺细胞压出,有的刺丝囊中的刺丝已射出。
水螅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实验材料:
1. 水螅样本
2. 显微镜
3. 平板玻璃
4. 显微镜玻璃片
5. 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水螅样本置于容器中,并加入适量水分。
2. 使用滴管将水螅样本取出,并放置在平板玻璃上。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
4. 注意观察水螅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5. 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水螅盖住,并继续观察其行为特征。
6. 观察水螅的食物摄入方式和食性,包括摄食部位和食物品种。
7. 记录观察到的水螅行为和特征。
实验结果:
1. 水螅的身体呈细长形,约有几毫米至一厘米长,呈透明或灰白色。
2. 水螅以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
3. 水螅在显微镜玻璃片下有一定的障碍,会反复碰撞玻璃片。
4. 水螅通过伸展其口器来摄取食物,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
5. 水螅在摄取食物后会停止移动,集中摄取食物。
结论:
水螅是一种透明或灰白色的细长形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其通过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但在显微镜玻璃片下会受到一定的障碍。
水螅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并能通过伸展口器摄取食物。
该实验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水螅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和行为提供参考。
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引言: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常常被用来进行实验研究。
观察水螅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将介绍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探究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水螅:从自然环境中捕捉或从实验室养殖中获取。
2. 显微镜:用于放大观察水螅的细节。
3.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显微镜样品。
4. 水槽或玻璃容器:用于观察水螅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5. 壁挂式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槽中的水温。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水螅放置在适宜的水槽中,确保水槽的水温适宜,一般为20-25摄氏度。
b. 将显微镜调整到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水螅的细节。
2.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a. 将一只水螅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b. 调整显微镜镜头,使其对准水螅的身体部分。
c. 仔细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颜色、形状、触角、鳃等特征。
3. 观察水螅的运动行为:a. 将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游动的方式和速度。
b. 观察水螅的觅食行为,包括如何捕食和吞食猎物。
c.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和游动方向的变化。
4. 观察水螅的呼吸行为:a.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水螅,观察其呼吸时的表现。
b.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呼吸节奏和呼吸器官的运动。
c.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水螅的鳃的运动情况。
5. 观察水螅的繁殖行为:a. 将一对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繁殖行为。
b. 注意观察水螅的交配过程和产卵行为。
c. 观察水螅的卵的孵化情况和幼体的发育过程。
6. 观察水螅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a. 在水槽中改变水温、光照条件或水质等环境参数。
b. 观察水螅对这些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c. 注意观察水螅的生理指标是否发生变化,如呼吸、运动速度等。
结论:通过观察水螅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螅的外部形态、运动行为、呼吸行为、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八年级生物水螅的知识点
水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甲壳类动物,它们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是八年级生物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水螅的形态、生活习性、营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形态特征
水螅外形像一个小虾,身体长约1~2厘米,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部有一对长角,身体上有许多片状的甲壳,每一片的后缘呈锯齿状,在游泳时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二、生活习性
水螅属于肉食性动物,以水中小动物为食,常积极地在水中寻找猎物。
水螅浑身覆盖着细毛,能够细致地感受到水中的微弱动静。
一旦发现猎物,它们会利用长而锋利的颌骨,将猎物咬成小块,然后用拟足夹住食物慢慢地啃食。
水螅寿命较长,常可活到三年以上。
三、营养
水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在中国南方,水螅自古即被视为一道美食,深受人们的欢迎。
而在欧美等地,水螅被广泛用于鱼饵的制作。
四、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螅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能够有效地控制水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从而达到维护水生生态平衡的作用。
此外,水螅还可以作为环境生化指标的参考对象,为淡水水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由此可见,水螅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
观察与思考
观察水族箱或烧杯中的水螅,看看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
点。
用滴管吸取两三个活水蚤,在水螅正上方2厘米处,将水蚤
从滴管中轻轻推出,观察水螅的捕食过程(也可以观看水螅捕食
的录像)。
讨论: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
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参考答案
1.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不能分出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和与口相对的一面。
这样的体形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2.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
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得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它们再被细胞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演示实验名称观察水螅(书上5页)
实验目的: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标本,显微镜,放大镜。
方法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水蚤的外部形态。
2、观察水螅图片和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小组讨论:1.描述水螅的形态特点: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具原始的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具有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2.水螅是如何捕食的:触手将捕获物移向口部;口张开,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腺细胞分泌酶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和特点:体壁只有内外两个胚层构成;消。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10 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材料用具
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看下面的水螅的结构图
观察与分析
方法步骤
1. 采集水螅: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
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
螅。
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2.培养水螅: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
如果水体大可放少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
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过高。
3.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
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5.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
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
在
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
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注意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实验室中的腔肠观察在生物学的广袤世界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两个引人入胜的类群。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我们走进了实验室,展开了一场奇妙的观察之旅。
腔肠动物,这一类生物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螅,它们通常栖息在清洁的淡水中。
水螅的身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或水底的物体上,另一端则有口,周围环绕着细长的触手。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水螅的细胞结构。
它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外胚层,内层是内胚层,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中胶层。
外胚层上有刺细胞,这是腔肠动物特有的防御和捕食武器。
当有猎物靠近时,刺细胞会迅速发射刺丝,将猎物麻痹或杀死。
再看水螅的触手,它们不仅美丽,而且功能强大。
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迅速捕捉到微小的生物。
水螅通过触手将猎物送入口中,进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除了水螅,我们还观察了水母。
水母的身体通常呈伞状,边缘有许多触手。
它们在水中优雅地漂浮着,仿佛是舞动的精灵。
水母的身体结构也具有典型的腔肠动物特征,有内外胚层和中胶层。
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有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水螅在环境适宜时,会通过出芽的方式繁殖新个体。
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它们也会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完成生命的延续。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的身体扁平,两侧对称,这使得它们在运动和感知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的常见代表。
它们生活在清澈的溪流和池塘中。
涡虫的身体前端有两个眼点,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
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涡虫的体壁由三层细胞组成,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是扁形动物在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口、咽和肠,但仍然没有肛门。
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后,残渣从口排出。
扁形动物的生殖方式通常为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水螅横切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水螅的体内结构,了解水螅的解剖构造,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原理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因其身体背部有许多透明的刺状突起而得名。
本实验通过对水螅的横切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水螅的内部结构、器官系统以及与环境适应的特征。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材料:显微镜、横切水螅的切片、载玻片、盖玻片、草酸铁溶液等。
2. 将待观察的水螅横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3. 加入适量的草酸铁溶液,草酸铁溶液主要用于染色,使细胞和组织能够清晰可见。
4. 覆盖盖玻片,确保切片不会移动和干燥。
5.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镜台上,调整镜片的位置和焦距,使切片清晰可见。
6.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和记录水螅的内部结构。
实验结果在观察水螅的横切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螅的内部结构。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1. 外部特征:水螅的身体呈半透明状,刺状突起明显可见。
2. 内部结构:我们观察到水螅有多个器官和组织,包括背部的刺状突起、口部、肠道、肌肉组织等。
3. 刺状突起:水螅背部的刺状突起是其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刺状突起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形成了水螅身体的支撑结构。
4. 口部和消化系统:水螅的口部位于身体的前端,实验观察显示,口部内有触须和颚板,用于感知和捕食微小的浮游生物。
水螅的消化道包括食道和肠道,观察到食物在肠道中被分解吸收。
5. 肌肉组织:水螅体内的肌肉组织比较丰富,主要用于水螅的运动和保持身体的姿势。
实验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水螅的肌肉纤维有着明显的纹理,进一步揭示了水螅的运动机制。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观察水螅的横切片,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水螅的内部结构。
水螅的刺状突起是该物种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水螅的支撑结构,还提供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水螅的口部和消化系统适应了其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活方式。
此外,水螅体内丰富的肌肉组织使其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和捕食。
该实验的结果不仅对于水螅的生物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对淡水环境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作者:实验吧文章来源:inter点击数:1280 更新时间:2006-4-6 7:27:57目的了解水螅形态结构的特点。
实验前的思考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它的形态结构比原生动物复杂。
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可以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器具水螅,水螅带有芽体的纵切装片;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培养皿或试管,吸管。
步聚1.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
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3.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
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
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
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和不同的着生位置。
4.用解剖针轻轻触动水螅的一条触手,再稍用力触动它的触手,观察水螅的两种不同的反应。
5.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装片,先观察水螅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和消化腔的形态结构。
注意内、外胚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
然后观察触手,注意它跟消化腔的关系。
6.用低倍镜观察带有芽体的水螅纵切装片,注意芽体消化腔跟母体消化腔的联系。
分析和讨论水螅的体型呈辐射对称,适于水中漂浮或固着。
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而且这两层细胞都已发生了分化。
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这些都比原生动物来得复杂和高级。
水螅神经网对刺激的传导是向四周扩散的,在受到较强刺激时,水螅全身会产生收缩反应。
环境条件良好时,水螅营出芽生殖,芽体的消化腔是跟母体消化腔相通的。
在严寒等不良条件下,水螅营有性生殖:靠近触手的外胚房产生圆锥形的突起,这是精巢;靠近基盘的外胚层产生卵圆形的突起,即是卵巢。
当精巢里的精子和卵巢里的卵子相遇,卵受精后形成胚胎,从母体上脱落。
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作者:实验吧文章来源:inter点击数:1280 更新时间:2006-4-6 7:27:57
目的了解水螅形态结构的特点。
实验前的思考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它的形态结构比原生动物复杂。
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可以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器具水螅,水螅带有芽体的纵切装片;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培养皿或试管,吸管。
步聚
1.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
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3.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
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
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
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和不同的着生位置。
4.用解剖针轻轻触动水螅的一条触手,再稍用力触动它的触手,观察水螅的两种不同的反应。
5.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装片,先观察水螅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和消化腔的形态结构。
注意内、外胚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
然后观察触手,注意它跟消化腔的关系。
6.用低倍镜观察带有芽体的水螅纵切装片,注意芽体消化腔跟母体消化腔的联系。
分析和讨论水螅的体型呈辐射对称,适于水中漂浮或固着。
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而且这两层细胞都已发生了分化。
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这些都比原生动物来得复杂和高级。
水螅神经网对刺激的传导是向四周扩散的,在受到较强刺激时,水螅全身会产生收缩反应。
环境条件良好时,水螅营出芽生殖,芽体的消化腔是跟母体消化腔相通的。
在严寒等不良条件下,水螅营有性生殖:靠近触手的外胚房产生圆锥形的突起,这是精巢;靠近基盘的外胚层产生卵圆形的突起,即是卵巢。
当精巢里的精子和卵巢里的卵子相遇,卵受精后形成胚胎,从母体上脱落。
待环境好转时,胚胎再发育成新的个体。
这些都表现出水螅对环境的适应。